第一章

歷時兩年,徵集上百萬人修築的官道,在快速恢復中原實力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同一條輸血管道,將南面的技術、資金、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北方。

這年的秋天,趙匡胤在得到百里無忌承諾的戰馬、軍糧之後,毅然向吐蕃發起了戰爭。由於朝代更替,許多心懷不遇、或被百里無忌冷落的原周國官員、將士向西投奔了趙匡胤,故在出發之時,兵力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十五萬人之多。

當趙匡胤的出兵軍報呈給百里無忌後,百里無忌迅速下旨,令成都府馬驥雲率部西出,與趙匡胤部配合征討吐蕃。

而在黃河之北,二十萬新軍開始戰備,大量的軍械物資都在向豐州方向集結,而潢河南岸的百里義部新軍也正攜帶着數千門火炮向豐州挺進。

百里無忌的旨意是明年開春,北伐阻卜。

這個時候,遼國已經陷入分崩離析的前期。

耶律惕剌在明國的暗中支持下,特別是百里無忌將修完官道後精減下來的老弱病殘近三十萬人充入耶律惕剌的烏古敵烈部,耶律惕剌的實力有了顯著地提高,這些俘虜雖然已經打不了仗了,但做爲勞動力還是綽綽有餘的,畢竟被徵召入伍的七就是精壯者。

耶律惕剌由此奠定了在烏古敵烈部周邊強者地位,儼然成了這個區域的王者。

而耶律撒剌以她帝女的身份和鐵騎軍的實力,成爲了潢河區域繼耶律璟之後的第二大實力人物。甚至有趕超耶律璟的趨勢。

做爲遼國最有實力的藩國,沒有之一。靺鞨七部有了與明國“暗通款曲、私訂終身”,實際上已經遊離於遼國朝廷之外。成了最早脫離遼國的勢力。

可憐“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耶律璟已經再也沒有當年氣吞山河的威儀,鬱悶的他只能將氣灑在周邊那些近侍身上。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耶律璟將身邊的近侍殺了個乾淨,近侍已經換了兩茬。

終於,爲了自救的近侍開始串聯勾結。

三月底的一天,耶律璟“殺前導末及益剌。銼其屍,棄之”。不久,不甘心坐以待斃的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因爲手裡沒有武器,便聯合庖人(廚子)辛古等共六人,趁耶律璟“歡飲方醉”將其殺死。

一代“睡王”魂歸飄渺,正如遼史記載的:穆宗在位十年。知女巫妖妄見誅。諭臣下濫刑切諫,非不明也。而荒耽於酒,畋獵無厭。偵鵝失期,加炮烙鐵梳之刑;獲鴨甚歡,除鷹坊刺面之令。賞罰無章,朝政不視,而嗜殺不已。變起肘腋,宜哉!

耶律璟死於非命。標誌着曾經叱吒北方的契丹族由此正式進入了衰弱,而以契丹族爲主體的遼國也正式進入了分裂時期。

耶律惕剌正式盤踞臚朐河至海勒水一帶。宣告獨立,自封烏古敵烈可汗。

靺鞨七部不甘落後,立即宣告脫離遼國,建立“渤海國”,而國王則由其七部首領中推舉產生。

耶律璟死後,其麾下的軍隊皆開始尋找新的效忠對象做爲依靠,而耶律撒剌憑藉其特殊的身份和強大的實力,迅速填補了耶律璟死後形成的權力真空,被一致推舉爲遼國新皇,成爲遼國第一位女皇帝。

而泰州以北的室韋等部族卻不服耶律撒剌的統治,隨即脫離遼國,形成獨立勢力。

自此,遼國已經分裂成四個獨立國度,以渤海國戰力最強,烏古敵烈部人員最多,耶律惕剌的“遼國”最爲正統。

當情報呈遞到百里無忌面前時,百里無忌立即向耶律惕剌、耶律撒剌和渤海國派出使者。

四月中旬,耶律惕剌派出使者來到金陵,嚮明國臣服每年歲貢。百里無忌下旨冊封其爲“烏古敵烈可汗”,授其王爵,並徵兵三萬組成“駐烏古軍”進駐臚朐河南岸。

五月初,渤海國向金陵派出使者,託庇於明國翼下。百里無忌下旨冊封爲“渤海王”,並徵兵三萬組成“駐渤海軍”進駐率賓府。

五月底,遼國上京的耶律撒剌遣使者攜帶國書至金陵覲見百里無忌,自降帝爲王,改國號爲契丹,降上京爲臨潢府,併入明國。百里無忌冊封耶律撒剌爲契丹王,並徵兵三萬組成“駐契丹軍”進駐臨潢府。

半年時間,明國的旗幟瞬間插遍天下,聲勢驚人。

由此,在吸納了周國疆土之後,明國民間百姓心中涌動起了空前的自豪感,甚至到了自傲的地步。

人人以身爲明國人爲榮,甚至長江以南的百姓以自己爲明國舊人而感覺高人一等。

明國國內被細分爲四種人:以慶州爲中心,江陵府周邊地區的百姓因爲是百里無忌的發家起兵之地,因人口稀少,自認爲最,屬特等臣民,稱之爲勳民;以金陵府、潭州府、成都府、興王府、杭州府等爲中心,周邊區域的百姓爲一等臣民,稱之爲一等民;以河西諸地、交州郡、青湟等地的百姓爲二等臣民;而將靺鞨七部、烏古八部、甚至潢河周邊降明的契丹各部族劃爲三等臣民;唯獨將高麗、東瀛劃爲最末,屬四等臣民。

百里無忌知曉之後,並不感到意外,甚至心中有一絲正中下懷的意思,民族的自豪感來自於鐵血的戰爭,是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雖然手段未必道德,但對於一個民族的整體意義而言,所有不道德都將被民族尊嚴所掩蓋。

這也就是百里無忌想要讓百姓覺醒的民族、國家意識。

具備了這一點,百里無忌才能順利地推動整個明國朝廷積極地戰備,準備在明年三月發動北伐,進行滅亡阻卜的戰爭。

百里無忌同時向斡朗改、轄戛斯派出信使,約定明年三月初出兵阻卜之事。

這期間,契丹王耶律撒剌正式嚮明國朝廷提議,將三萬鐵騎軍的指揮權移交給百里義,爲北伐阻卜出力。

耶律撒剌自然知道百里無忌對鐵騎軍的忌憚,既然已經歸附了明國,那如果再保留鐵騎軍,這已經不是鎮國之寶,而是滅族之禍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七十七章第二百七十二章第十一章第四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14章 有婦之夫第39章 安州叛亂第七十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48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二章第二百零九章第八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二十章第38章 水車船第14章 皇帝私宴第一百五十四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二十四章第75章 一戰成名第46章 嶽州陷落第二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七十四章第四章第74章 勇士的心願第一百七十四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八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五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七十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一百七十七章第58章 高蓉蓉的選擇第六十三章第二百四十四章第四章第82章 販賣火器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五十三章第42章 國和家第九十六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第84章 水師都督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七十七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八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六十三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一百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五十三章第68章 被餡餅砸了第3章 逃婚(三)第九十三章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四十七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一百零五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五十三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七十七章第二百七十二章第十一章第四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14章 有婦之夫第39章 安州叛亂第七十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48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二章第二百零九章第八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二十章第38章 水車船第14章 皇帝私宴第一百五十四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二十四章第75章 一戰成名第46章 嶽州陷落第二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七十四章第四章第74章 勇士的心願第一百七十四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八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五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七十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一百七十七章第58章 高蓉蓉的選擇第六十三章第二百四十四章第四章第82章 販賣火器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五十三章第42章 國和家第九十六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第84章 水師都督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七十七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八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六十三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一百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五十三章第68章 被餡餅砸了第3章 逃婚(三)第九十三章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四十七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一百零五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五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