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百里無忌甚至因此忘記了自己已是中年之人,在一個比自己女兒還小的女孩面前,竟起了爭勝之心。

“空則不可說,非空不可說,共不共叵說,但以假名說。”百里無忌針鋒相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諸法空是不可說的,諸法不空也是不可說的,諸法亦空亦不空、非空非不空均不可說。

但如果隨順機緣設立假名則一切又都可說了。

空、不空、亦空亦不空、非空非不空四句總攝了諸法實相,一切都無逃乎其囿。

它們在一方面看來是全然不可說的,另一方面看來卻又統統可說了,在其中根本分不出什麼可說之際與不可說之際,它們是既可說又不可說的。

這時,如果認爲隨機設教就是俗諦、自契自證纔是真諦,那就是於無分別中妄分真俗了。

百里無忌通過這句話反駁段佛音,她所說的適當的機緣未必就是真正適當的機緣。

這也就是“說,可說;不可說,不說”的道理。

說可說的,不說不可說的。

既然不可說,那便不說。

段佛音有些意料不到百里無忌居然會論禪,甚至被他一言駁倒。

在一下子回答不上之際,段佛音開始迂迴,她說道:“不想,陛下亦是同道中人,佛音自愧不如,不過,既然陛下不可說,那不妨聽聽佛音說可說之事。”

百里無忌心中有些得意,他隨口應道:“佛音公主但說無妨。”

段佛音見前面迂迴戰術失敗。爲防節外生枝,於是轉入正題,她說道:“既然明國朝廷無法派遣更多的官員進入大理。佛音有一想法,大理國納入明國之後,爲解大理國官員不足之困,凡州府官員由明國委派,州府以下官員就由段氏指派,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百里無忌心中的得意瞬間冷卻,他知道段佛音開始從迂迴轉入了正面攻堅戰了。

她的話很中聽。將高級的官位留給明國朝廷委派的官員,而將下級官位留給自己。

稍有頭腦之人都能明白,政權的根基在於基層。

如果基層官員控制在段氏手裡。那麼明國朝廷派去的州府官員就等於光桿司令,成了擺設。

這是萬萬不可的,完全不符合明國的利益。

百里無忌斷然回絕道:“公主之議斷斷不可,令尊誠心將國土獻於明國。朕豈可過河拆橋。寒了令尊的心?朕看不如這樣,大理國各州各縣所需要官員人數,可按明國二人、段氏一人安置,如此分配,公主以爲如何?”

百里無忌此法自認是天衣無縫,今後大理國從上到下,三分之二的官員來自明國,明國因此可以完全掌握住大理國的政權。至少,不會被段氏喧賓奪主。

段佛音聽了。也認爲百里無忌滴水不漏,但百里無忌卻忘記了一件事,令他的話中泄露出了一些本不應該泄漏的事實。

段佛音笑了,因爲她聽出來了,明國朝廷很可能正處於內亂之中,至少,不象表面上那樣鐵板一塊,結合前些日子中書省暴亂和馮道的自盡,段佛音有理由相信,百里無忌眼下很爲難。

百里無忌話中無意中流露出今後大理國的政治格局,是明國二、段氏一,這很清楚地說明明國真正委派到大理國的官員人數遠不如前面所講的八成,而是六成多,甚至更少。

也就是說,段氏將可決定三成以上的大理官員。

而這,還是百里無忌主動提出的。

接下來,段佛音決定,要開始進攻了。

段佛音道:“既然陛下主意已定,佛音就不枉語了。官員之事就按陛下所說的辦,但大理府一直是段氏的基業,段氏所牽涉的利益太多,還請陛下體諒,勿令明軍駐紮在大理府中。”

談判中往往一方開始讓步,另一方便需要或多或少的讓一些步做爲迴應。

這是不成文的規矩。

段佛音以官員之事讓步來換取百里無忌對明軍入駐大理府的讓步,其心思不可謂不縝密。

百里無忌看着段佛音,再次感嘆,真小看她了。

沉吟許久,百里無忌首肯了。

倒不是百里無忌示弱,而是百里無忌從大局處考慮到,段氏需要緊守大理府的基業,如果逼迫過甚,引起反彈,則會影響自己對國內的改革,無論是精力還是時間都會被牽扯過去。

與其如此,不如安撫段氏,讓它守住大理府這盤基業,以此來換取明國對大理國整國局勢的掌握。

大理府說大了也不過是一州之地,相對於大理國整個國家而言,佔地太少了。

只要明國掌控了整個大理國,大理府就算被段氏守望得水泄不通,也不過是“國中之國”,只要百里無忌願意,大理府隨時將處於明軍的兵鋒之下。

百里無忌挑了挑嘴角道:“公主好心計。不過朕還是允准了,如你所願,明軍將不進入大理府,只駐紮會川、弄棟、騰衝、威楚、善闡五府,各六千人。如此,公主可滿意?”

段佛音聞言大喜,趕緊接口道:“謝陛下洪恩。如此,佛音就可以向父皇交差了……。”

百里無忌突然擡手阻止段佛音說下去,他正容問道:“朕想問問,大理將保留多少軍隊?”

段佛音一愣,她隨即明白百里無忌想要知道這個的真正用意,她回答道:“回稟陛下,父皇派佛音來金陵府時,曾經說過,大理軍隊當保持五萬人規模,不知陛下能否應允?”

百里無忌仰頭思索了一會,開口斷然否決道:“段氏最多隻能有三萬軍隊,否則,朕將會派更多明軍入駐大理。”

段佛音有些爲難,她知道對於段氏而言,軍隊等於是利益的保障,沒有軍隊,段氏乃至整個大理,都是明國案板上待宰割的肉。

段佛音試探地問道:“陛下可否寬容些許?四萬,段氏只保留四萬軍隊,還請陛下恩准。”

百里無忌有些好笑,他問道:“佛音公主以爲,在明軍的包圍之下,三萬軍隊和四萬軍隊有多大的差別?”

第二十九章第二百五十四章第七十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二百一十二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65章 榮譽和自豪第一百七十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十三章第62章 連下三州(二)第93章 慶州暴亂(五)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88章 首次殖民第二百八十二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三十二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一百四十八章第六十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60章 醫者仁心第十三章第10章 兄弟還是敵人第六十二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七十五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57章 楚王親征第43章 海鶻戰船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三十一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五十八章第六十六章第七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三十一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18章 告別第一百二十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九十四章第97章 傳承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七十六章第四十二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二百零七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四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九十三章第二百一十八章第36章 驚如天人第一百五十五章第四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八十九章第九十九章第52章 戰火將燃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43章 海鶻戰船第56章 流淚的屠夫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五十七章第10章 廷辯第76章 南唐欲和第3章 高家兄弟第一百十一章第75章 黑旗衛逆襲第七十九章第62章 連下三州(二)第七十六章第七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18章 醉仙樓的秘密第69章 驅虎吞狼
第二十九章第二百五十四章第七十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二百一十二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65章 榮譽和自豪第一百七十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十三章第62章 連下三州(二)第93章 慶州暴亂(五)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88章 首次殖民第二百八十二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三十二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一百四十八章第六十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60章 醫者仁心第十三章第10章 兄弟還是敵人第六十二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七十五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57章 楚王親征第43章 海鶻戰船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三十一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五十八章第六十六章第七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三十一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18章 告別第一百二十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九十四章第97章 傳承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七十六章第四十二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二百零七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四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九十三章第二百一十八章第36章 驚如天人第一百五十五章第四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八十九章第九十九章第52章 戰火將燃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43章 海鶻戰船第56章 流淚的屠夫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五十七章第10章 廷辯第76章 南唐欲和第3章 高家兄弟第一百十一章第75章 黑旗衛逆襲第七十九章第62章 連下三州(二)第七十六章第七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18章 醉仙樓的秘密第69章 驅虎吞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