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bookmark

遼騎驚詫周軍在這個時候發起衝鋒,步兵不象騎兵,衝鋒需要加速,步兵隨時可以發起衝鋒,就在遼軍短暫的驚愕之下。

白重贊、符彥能二人令餘下的刀盾兵迅速在後面集結,再度發起衝鋒。

遼騎在面對周軍長槍兵的突襲之後,還沒回過神,轉眼間刀盾兵又倒了面前。

這時的遼騎差不多已經靜止,而且有長槍兵在前做肉盾,刀盾兵貼近之後,屈身以刀削遼騎馬腿,於是,遼軍前鋒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這時,白重贊、符彥能二人率親衛不聲不響地往南逃往綏州。

對於他們二人來說,阻擊任務已經完成,對柴榮也有個交待了,現在是該考慮保住自己性命的時候了,二人及親衛都有馬,策馬而逃,成功的勝算頗大。

可憐被拋棄的數千周軍士兵,自此他們的結局無疑就是一個字,死。

遼騎被阻礙之後,收拾了被拋棄的數千周軍,也已經疲憊了。

耶律宛令遼軍打掃戰場之後,隨即北向,進入銀州休整。

這場遭遇戰,遼軍大勝周軍,殲滅周軍騎兵一萬多,步兵一萬,但遼軍傷亡也很大。

三萬騎兵至今傷亡已達七千餘人。

耶律宛非常心痛,這數騎兵可是他依仗的家底,經此一戰,耶律宛再也不想與周軍血拼了,他也已經完成了遼帝交給他的任務,成功救援了夏州。將來犯周軍擋在了銀州以南。

所以,耶律宛覺得自己對定難有功,有功就要有賞。但如今李彝殷在夏州,所以耶律宛只好自己想辦法在銀州打打草谷了。

耶律宛麾下遼軍的打草谷害苦了銀州城的百姓,雖然李氏經營定難五州已經數十年之久,銀州城的百姓大都是擁護李氏統治的,但這不代表銀州党項族和漢族百姓願意接受遼軍打草谷,一時間,銀州城一片混亂。雖然耶律宛有過命令,考慮到畢竟定難不是敵國,令遼軍打草谷時不可殺人性命。但形勢發展永遠是不可預料的。銀州百姓不甘欺壓,竟不時有人結伴反抗,這一反抗則令遼軍很不爽,這個時代。心中不爽自然要彎刀解決。

不斷有銀州百姓因爲反抗而被殺。殺得人多了,慢慢地,銀州百姓開始隱忍,這隱忍不是放棄反抗,而是轉明爲暗,百姓們一面向夏州告狀,一面開始暗中下手泄憤,開始是對遼軍戰馬下手。慢慢變成向遼軍士兵下手。

如此,局勢就變得有些詭異。遼軍是救援定難而來,併成功解了夏州之危,但在銀州城中,卻與百姓水火不容。

李彝殷的夏州還是在周國彰武節度使郭謹大軍的包圍之中,正盼望着遼軍前來救援,可遼軍在擊敗了周軍之後,便固守銀州不見動靜了。

如今銀州百姓來告狀,這遼軍就是一羣凶神惡煞,並且貪婪嗜血,李彝殷苦惱不已,他自然知道軍隊的劣習,但如今有求於人,自己又能怎麼辦?

如果得罪了這夥遼軍,定難五州想來就不是自己的了,說不定連命都難保。

李彝殷不想追究,而是派了使者攜帶錢物去往銀州,一則請遼軍手下留情,二則對遼軍來援表示感謝,最重要的是請遼軍繼續西向解夏州之圍。

此時,柴榮正在綏州城中訓斥逃回的白重贊、符彥能二人,但柴榮心中知道,今日戰事失利不能怪他們,所以也就是訓斥了幾句。

柴榮心裡有些失落,這場戰事原本只是掃滅定難五州,以周軍的實力,加上柴榮縝密的準備和策劃,本應該唾手可得,卻不想被遼軍橫插了一槓,功敗垂成,難道真得天不佑大周麼?

其實仗打到這份上,若是從戰略上考量,周軍應該憑藉佔領西北邊宥州和柴榮所佔的綏州與定難軍談判,暫時停戰,雙方都需要休整,積蓄實力,而周國地廣人稠,重組這折損的士兵不是難事,相反定難五州如今被攻下二州,只剩下三州,要恢復損失的數萬士兵那是比登天還難,時間是站在周國這邊的。

但以柴榮性格,這時停戰撤兵比死還難受,本就爲了建立威望而起兵討伐定難軍,如今付出了數萬周軍士兵的性命,僅僅佔領了二州之地,這讓柴榮情何以堪?

白重贊、符彥能、史彥超三人是贊成撤兵的,他們已經怕了,長年北地的經歷,對遼騎的恐懼深入骨髓,但他們更怕柴榮,所以,三人不敢支聲。

向訓是郭威的舊臣,一向與柴榮走得近,柴榮也視他爲心腹。

向訓的意見也是撤兵,這仗再打下去,如果遼軍繼續增兵,那周國恐怕要得不償失了所以,向訓上奏道:“聖上,如今宥、綏二州已經在我國掌握之中,定難軍僅剩夏、靜、銀三州之地,不足爲慮。臣以爲聖上應該撤兵,派重兵固守宥、綏二州,待來日再行討伐。”

趙匡胤、鄭恩二人自然知道柴榮的心意,所以二人一致贊同繼續討伐,滅亡定難軍。但二人的想法也不盡相同。

趙匡胤心中已經興起割據的念頭,他對柴榮的忠誠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今他的心裡已經對柴榮與明國交好有了不同的看法,在趙匡胤看來,與明國交好,那是養虎爲患,雖然周國眼下實力不足以對抗明國,但趙匡胤認爲,越是敵人越需要防備。

趙匡胤開始爲自己的後路做打算了,周國朝廷中,柴榮的心腹並不多,象他和鄭恩這樣的結拜兄弟更是僅有二人,如今只要攻佔定難五州,那麼依功行賞,這定難節度使非他趙匡胤莫屬,而對於鄭恩,趙匡胤根本沒有將他列入自己的競爭對象,鄭恩太魯莽直率了,不足以謀大事。而如果自己節度定難,萬一明國向周國動兵,自己擁有定難五州,萬不得已,也能爲周國撐起一片天。這是趙匡胤眼下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鄭恩的想法不同,他僅僅是因爲好勝,不服氣,在鄭恩的眼裡,天下勇猛者他如稱第二,就應該沒人敢稱第一。(……)

第1章 逃婚(一)第16章 離蜀之時第二百零五章第二十二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五十八章第二百三十二章第37章 天策府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一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八章第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二十章第76章 南唐欲和第68章 活捉安思謙第四十九章第九十五章第11章 寧江王第一百五十二章第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十三章第三十八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第96章 ,第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三十三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77章 奴才的嘴臉第二十八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三章第二百二十九章第一百八十八章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二百七十二章第16章 王佐之道第二百五十一章第76章 南唐欲和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九十九章第二百八十章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二十八章第11章 寧江王第96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二百三十七章第75章 黑旗衛逆襲第十六章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六章第十二章第二百零七章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一百一十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九十三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二百五十九章第22章 正式上任第87章 天災人禍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第33章 微服私訪第24章 滅楚戰爭(一)第六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八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九章第二百零三章第八十七章
第1章 逃婚(一)第16章 離蜀之時第二百零五章第二十二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五十八章第二百三十二章第37章 天策府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一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八章第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二十章第76章 南唐欲和第68章 活捉安思謙第四十九章第九十五章第11章 寧江王第一百五十二章第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十三章第三十八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第96章 ,第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三十三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77章 奴才的嘴臉第二十八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三章第二百二十九章第一百八十八章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二百七十二章第16章 王佐之道第二百五十一章第76章 南唐欲和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九十九章第二百八十章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二十八章第11章 寧江王第96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二百三十七章第75章 黑旗衛逆襲第十六章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六章第十二章第二百零七章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一百一十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九十三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二百五十九章第22章 正式上任第87章 天災人禍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第33章 微服私訪第24章 滅楚戰爭(一)第六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八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九章第二百零三章第八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