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bookmark

他需要勝利,一場大勝利來挽回耶律璟的心。

四月初九,一大早,耶律頹昱命令全軍渡江。

三萬大軍搜刮了整個來遠周邊的船隻和木板,爲了順利渡江,耶律頹昱竟令大軍下馬,先過人,再渡馬。

由此,讓這三萬遼軍陷入了滅亡的境地。

豐臣仕旭此時已經集結扶桑軍十二萬人在距離岸邊三裡處設伏,而南邊的扶桑軍正馬不停蹄地向鴨綠江趕來。

當渡江遼軍前鋒登陸南岸時,豐臣仕旭並沒有發起進攻,讓這些遼軍在距離自己埋伏之地不足三裡地的岸邊活動。

當遼軍有一半以上士兵完成登陸,剩下士兵都已經渡過江心時。

豐臣仕旭一聲令下,全軍發動了衝鋒。

以五萬扶桑軍爲第一波,三萬扶桑軍爲第二波,留下二萬扶桑軍壓陣。

數萬士兵鋪滿了整個江岸,喊殺聲震天動地響起。

剛剛登陸岸邊的遼軍猝不及防,被這些聽不懂的喊殺聲搞蒙了。

不足三裡的距離,一個衝鋒,也就不足一刻鐘的時間。

遼軍根本來不及有所準備,兩軍就這麼迅速撞在了一起。

下了馬的遼軍身上除了佩着的刀,沒有別的,甚至有的連鎧甲都沒有來得及穿起。

以有意對無防,結果可想而知。

瞬間,扶桑軍就衝破了岸邊單薄的遼軍縱深,到了岸邊。

扶桑軍士兵殺紅了眼。在衝破遼軍之後,丟下正在廝殺的遼軍,迅速收攏了岸邊的船隻。向江中還沒有登陸的遼軍殺去。

耶律頹昱此時正在江中,在他聽到喊殺聲時,心中已經感覺不對,如果這時他下令撤退,至少還能將三成的遼軍安全帶回北岸。

但是耶律頹昱並沒有下令回撤,大軍已經登陸六成以上,這些可都是他的家底。他的族人,他如果將這些人丟棄,那他也將被族人拋棄。更甚者,不用耶律璟動手,他的族人都可能撕碎了他。

就這樣,近萬遼軍和扶桑軍在江中進行了肉搏戰。

雖然遼軍兇悍。但對於不識水性的遼軍。這江面上自然無法與扶桑軍抗衡。

僅僅不到一個時辰,江面上的剩下的遼軍已經寥寥無幾。

與其說是被扶桑軍殺死的,還不如說是自己因爲慌亂或者廝殺掉入江中淹死的。

整個鴨綠江江面上皆是人頭,有死了的,也有活着的,更有的是受傷呼喚同伴救援的。

南岸上,苦苦支撐的遼軍登陸士兵,已經不足五成。

而這時。豐臣仕旭面不改色地下達了第二波攻擊的命令。

當三萬扶桑生力軍叫囂着衝向岸邊的時候,遼軍已經鬥志全無。在將領的帶領下,開始棄械投降。

大批遼軍棄械投降令正在拼殺的扶桑士兵一愣,也讓第二波扶桑軍衝鋒之勢一捫,豐臣仕旭此時僅僅是拿起身邊的旗幟輕輕一揮。

愣着的扶桑軍瞬間如同木頭人突然有了靈魂一般,呼嘯着卷向遼軍。

而已經棄械投降的遼軍發現情況不對時,趕緊彎腰撿拾兵器,但更多的遼軍士兵來不及拾起兵刃,就已經被扶桑軍士兵一刀砍翻在地。

這已經不是戰爭,這純綷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等到將上岸的遼軍全部砍翻之後,扶桑軍開始一個個地割鼻,順便將未死的遼軍士兵補上一刀。

江面上的耶律頹昱明白大勢已去,望着身邊不足千人的士兵,心中的懊悔,罄竹難書。

一時心急之下,趁身邊的親衛對敵分心之時,就一頭扎入了鴨綠江,自此,這第一次遼與扶桑的戰爭以扶桑完勝結束。

三萬遼軍騎兵,除了見機快,逃出生天的數百人之外,也就活了豐臣仕旭帳中的八人。

豐臣仕旭留下這八人,不是心存慈悲,而是他要向他們詢問耶律璟大軍的動向。

當問出昨天耶律璟大軍已經到達遼陽府時,豐臣仕旭趕緊命令扶桑軍渡江北上,佔領來遠城。

沒有城池爲憑,扶桑軍在遼軍騎兵面前那就如同現在飄在江中的遼軍屍體。

這一戰,讓豐臣仕旭白白地得到了近三萬匹完好無損的戰馬。

豐臣仕旭心中可惜,就要是能運回楚國該有多好,他還不知道,楚國如今已經是明國。

可惜歸可惜,但也不能浪費,豐臣仕旭就挑選出三萬士兵,成立了“騎兵”。

當然,這騎兵的意思就是騎在馬背上的兵,傻子都知道,步兵穿上鎧甲,騎上馬,這樣如果就是騎兵,那北方的騎兵就不會是那麼可怕的了。

但有騎兵總比沒騎兵強,哪怕是騎在馬上的步兵,在平地上那也遠遠勝過不騎馬的步兵。

何況,只要佔領來遠城,自己就有時間來整訓這三萬騎兵了。

四月初十,扶桑軍輕鬆地佔領了不足千人守衛的來遠城。

這時,耶律璟率五萬騎兵和六萬步兵,共計十一萬大軍已經從遼陽出發,向南而來。

豐臣仕旭迅速配置軍隊,令五萬扶桑軍駐守來遠城,調集從高麗搜刮的弓弩和糧食送進城去,下了一個死命令,那就是兩個字“死守”。

真的是死守,因爲,四個城門已經被完全封死,進不去,也出不來。當然,真要進去,爬城牆是個辦法,但爬三丈高的城牆不是遼軍士兵的擅長。

來遠城,在鴨綠江之北,有四個城門,非常容易被包圍,但來遠城屬於軍事要衝,城牆高達三丈,且非常厚實。

豐臣仕旭心中很明白,來遠城無法抵擋遼軍南下的腳步,但來遠城只要糧食、軍械充足,想要固守卻不難,這樣,只要遼軍南下,來遠城就能成爲一顆釘子,釘在遼軍心窩裡的釘子。

豐臣仕旭並不想將重兵佈置在鴨綠江北岸防守,就是想防守也防守不住,來遠城直至鴨綠江北岸,無任何地形可供防禦,讓扶桑軍在北岸與遼軍騎兵對陣,那隻能是找死。

所以,豐臣仕旭安排好來遠城的防務之後,就率所有軍隊渡江南返義州了。

留下了來遠城中的五萬士兵,如同一個棄子,但絕不會是無用子,豐臣仕旭心中早已準備這五萬士兵的陣亡,但豐臣仕旭需要以這五萬士兵換取不低於五萬遼軍的性命,只要能換取相同數字的遼軍,那就是勝利。

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十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六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九十八章第二十章第38章 巴東對第四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七十八章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二百八十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五十七章第10章 兄弟還是敵人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一百三十七章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九十四章第8章 欲從軍第一百章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九十六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一百四十三章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四十四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四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二十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三十四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34章 戰爭結束第88章 七年的等待第二百五十三章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八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九十七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88章 七年的等待第一百七十六章第74章 勇士的心願第二百四十六章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九十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一百十一章第6章 布衣樑震第二百零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四十一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七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二百三十六章第八章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六十六章第一百五十章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九十四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二十三章第76章 南唐欲和第88章 首次殖民第二百八十三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91章 慶州暴亂(三)第11章 世子謀反
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十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六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九十八章第二十章第38章 巴東對第四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七十八章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二百八十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五十七章第10章 兄弟還是敵人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一百三十七章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九十四章第8章 欲從軍第一百章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九十六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一百四十三章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四十四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四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二十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三十四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34章 戰爭結束第88章 七年的等待第二百五十三章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八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九十七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88章 七年的等待第一百七十六章第74章 勇士的心願第二百四十六章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九十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一百十一章第6章 布衣樑震第二百零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四十一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七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二百三十六章第八章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六十六章第一百五十章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九十四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二十三章第76章 南唐欲和第88章 首次殖民第二百八十三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91章 慶州暴亂(三)第11章 世子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