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太華之山

史書稿?”蕭墨軒有些疑惑的把那本書拿起,放在手的四角是用黃金製成的卡角護住的,所有的書頁都用六顆銀釘串在了一起,數十根粗獷的線條在卡角上面勾勒出了蒼狼與白鷹的樣子。

“這仍只是份稿子,真正的成書,須得在俺答身後纔會依據這份史書稿整理出來。”王崇古在一邊讚歎道,“等成了書,便就會被編入蒙古黃金史的一部分,也只有鐵木真的直系子孫,纔能有這份榮耀。”

“蒙古黃金史。”蕭墨軒的手指在卡角上輕輕劃過,靜靜的體會着那粗獷的線條和磨砂的表面。這也是一個民族,最高的榮耀。

“王大人在裡面看見了什麼?”蕭墨軒知道王崇古把着本書帶在身邊,絕不是簡單的拿給自己看看這麼簡單。

“這裡面記的都是俺答平日裡的言行,以及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三部的大事兒。”因爲已經吩咐了雜役不要進來,王崇古便親自起身幫蕭墨軒斟滿了茶水,“想要知曉俺答部的詳情和俺答本人,這份史書稿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寶物。”

“哦,裡面都說了些什麼?”蕭墨軒把史書稿遞給王崇古,上面的字他一個都不認識,拿在手裡也是毫無用處。

“請問蕭大人,對於俺答和圖門之間,你卻是想如何做?”王崇古並不急着回答蕭墨軒地話。相反的,反而提出了一個問題。

“聽王大人適才所說,兩人之間矛盾根本無法調和,圖門倒確實有可能借機削弱甚至吞併俺答三部。”蕭墨軒十支修長的手指,搭在了一起,“若想阻止圖門,辦法只有兩個。”

“哪兩個?”王崇古頜首示意蕭墨軒繼續說。

“其一,出兵牽制圖門。其二……”蕭墨軒說到這裡,不禁握了握拳頭,喉嚨裡微微響了一聲,“其二便是搶在圖門進攻俺答之前,將俺答三部一舉全殲,斬草除根。”

“兵者。兇也。”王崇古輕嘆一口氣,“圖門主力完整,俺答雖然元氣大傷,可若是拼死相搏,也可徵發至少四萬之衆。按蕭大人所說,無論哪種辦法,起碼得出動十萬以上馬步兵,纔能有八成以上的勝算。”

“十萬士兵,八成勝算。”蕭墨軒口中默默唸叨着,“韃靼居住之地。也極爲鬆散,就算擊潰韃靼騎兵。想要徹底消滅他們,卻還不知道需要多少日子。所耗的物資和糧草。更是要以百萬計。”

剩下的半句,蕭墨軒並沒有說了出來,眼下的朝廷,怕是也拿不出這許多錢糧來。更何況,對任一方大舉用兵,對另一方的壓迫力必然會大大減少,若是另一方乘機攪局,更是不利。

“王大人既然看得透徹。想是應該已經有個法子了吧?”蕭墨軒把目光投到了王崇古身上。

“呵呵。”王崇古也不自謙,微微點頭笑道。“蕭大人爲何只思兵道,而不思善道。”

“如何個善道?”蕭墨軒急切地問道。

“在下這幾天把俺答的這本史書稿仔細讀了一遍。”王崇古把那本書又拿在手裡,揚了幾下,“按書中所記,俺答本人不但不憎恨我朝,相反的,他還甚爲仰慕我大明。”

“哦。”蕭墨軒眼裡兩道精光,直落到了王崇古手上的那本書上,“王大人的意思是,再去和俺答和解?”

“不錯。”王崇古又點了點頭。

“可俺答三部的營帳,剛被我軍搗毀不久,其主力又在黃河峽谷被劉漢殲滅近半。”蕭墨軒沉思半晌,卻是不置可否,“就算他從前有心,眼下卻是決計不肯了。”

“事在人爲,俺答不也襲掠了我大明這許多年。”王崇古看起來,倒似有幾分樂觀,“況且俺答現在恐怕是舉步維艱,倒也不希望再兩面受敵。若依在下看,現今纔是最好地時機。”

“恩威並施?”四個字從蕭墨軒口裡蹦了出來。

“然也。”王崇古笑道。

“那若是俺答部日後恢復了元氣,萬一又養成北關邊患,又該如何是好?”蕭墨軒仍有些擔心,“即便俺答遵守諾言,後面的繼任者,也未必會仍守着。”

“這事兒……”王崇古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答好,“上千年來,各朝各代想了無數的法子,都無法盡除北關之患,也只能權衡罷了。”

“未必。”蕭墨軒卻是緩緩搖了搖頭,“難道就真的沒一個法子,讓這幫強盜改良?”

大同,總兵府。

黃河峽谷一役,殲滅俺答精銳騎兵上萬人,生擒俺答最喜愛的兒子黃臺吉,劉漢簡直樂得要合不攏嘴。本來還擔心朝廷會追究殺胡口失守的罪責,眼下看起來,卻反倒是要有嘉獎了。

合着參將王孟夏,正在軍營裡清點着繳獲的馬匹和俘虜,準備清點成冊,上奏朝廷。

“說不定皇上一高興,便把將軍調到兵部裡委以重任了。”王孟夏哈哈的笑着,心裡卻是當真把不得劉漢升官調走。

“劉將軍,有一位從寧夏來的信使,說是奉了蕭大人之命來見將軍。”一名侍衛穿過人羣,走到劉漢身邊,開口稟道。

“哦,蕭大人派來的。”劉漢一聽說是蕭墨軒派來地信使,頓時不敢怠慢,忙去側廳裡坐下,命侍衛帶了信使過來。

“小的見過劉將軍。”一名信使,頭上用青巾纏住了頭,臉色有些發紅,想是這一路都沒休息。剛進了門,就從懷中取出一份信來呈上,“蕭大人命小地送這份信來給劉將軍。”

一邊的王孟夏,立刻從信使手上接過送來,雙手奉給劉漢。

“蕭大人想要黃臺吉?”劉漢看着信,眉頭也不由得漸漸皺了起來。

王孟夏聽見劉漢地話,心裡也是不由得一動,誰都知道,這一批俘虜裡,最重要的便是黃臺吉,若是把這個俺答最喜歡的兒子押解入京獻給皇上,那當真是大功一件。

“可……黃臺吉是俺答的兒子,地位特殊

麼處置,該由皇上定奪纔是,便是我等,也不敢武斷些猶豫,更有些心疼。

“蕭大人說了,請劉大人務必答應。”信使的話聲音不高,聽起來也很謙虛,可是隱隱中透出一絲不可抗拒。看來他來大同前,蕭墨軒一定是單獨對他囑咐過什麼。

“哦。”劉漢雙目似電,冷冷的看了那信使一眼。那信使見劉漢兩眼看來,雙肩也不禁微微一顫,可是轉瞬之間又立刻挺起了胸膛。

“此事事關重大,請閣下去驛站稍歇,我等須得周詳一下才是。”劉漢只從這信使的身上,便看出了蕭墨軒的態度,心裡暗自無奈的嘆息一聲。

劉漢這句話既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可是卻也說的在理,信使也是挑不出毛病來。拱了拱手,跟着一邊的侍衛先退了出去。

“他蕭墨軒可真會挑東西。”等信使出了門去,王孟夏苦笑一聲,“他這便是要來分利了呢。”

“依你看,他要的這份利,是該給還是不該給?”劉漢把目光從門外收回,又投到了王孟夏身上“畢竟我們也還欠他一個人情。”

聽劉夏的話,似乎是想要答應了蕭墨軒,可是心裡,卻像是要割肉一般,只是不停的罵着:蕭墨軒呀蕭墨軒,你也太會挑東西了。

“難道劉將軍竟心疼了不成?”王孟夏似乎冷靜了許多。

“這……”劉漢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末將倒是要恭喜將軍。”王孟夏微微一笑,抱拳說道。

“何喜之有?”劉漢雖然打戰也有那麼幾手,可是對於其他一些東西地領悟,卻是遠不及王孟夏。嘴裡嘟囓了幾句,還是有些不捨。

“多少人搶都搶不來的機會啊,現今就在將軍眼前,緣何卻是不近。”王孟夏連忙搖頭道。

“機會?”劉漢這時纔是隱隱猜到幾分,“難道你是說蕭墨軒?”

“不錯。”王孟夏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那蕭墨軒雖是刑部尚書蕭天馭之子,可是便在去年年前還從來沒聽過有什麼關於他的事兒。但是今年短短十個月內,便由一名普通的舉人,連升數級,躍遷成了兵部五品員外郎。朝廷五品以上。除他之外,最年輕者也過了而立之年,而他現今卻剛及弱冠。”

“倒是聽說他很得皇上和裕王爺的賞識。”劉漢對王孟夏的話表示贊同,“前途倒真是無可限量。”

“何止是賞識二字。”王孟夏拍着椅把說道,“依末將看,簡直是稱得上溺寵了。況且那蕭墨軒,確實也是有幾手。雖說其行事略有莽撞,往往被人在背後笑稱愣頭青,可且不說他在京城,在浙江的所爲。只說他在北關這一個月,幾番雷霆手段。便是俺答也被他勒去了半條命。”

“可眼下宣大一軍,都歸着江部堂所轄。衆人都知道,江部堂一向對嚴閣老恭敬有加。我又聽說,嚴家和蕭家,頗有些水火不容之勢。”劉漢又想一會,卻又有些擔憂,“而你我二人,可都是江部堂提拔起來的。”

“嚴閣老已經八十有一,蕭墨軒卻纔及弱冠之年。”王孟夏卻不以爲然。“當今皇上,對蕭墨軒已是溺寵;而裕王爺。更是把蕭墨軒視如手足一般,裕王爺可是我大明朝地儲君。這筆帳,劉將軍不會算不過來吧。”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劉漢連連點着頭,似乎若有所思。

“還有一點,劉將軍切莫忘了。”王孟夏突然壓低了聲音,靠得離劉漢更近些,“朝廷裡可不止是有嚴閣老,還有徐閣老呢,徐閣老和蕭墨軒,可是關係菲淺啊。”

“哦,還有這一層關係?”劉漢平日裡對朝事算不上關心,只是偶爾聽一些小道消息,其中的內幕,卻是並未深究過。

“有些事兒,也是末將妄猜。”王孟夏的聲音更低上了幾分,“看朝廷裡的架勢,兩邊已是都拉開了架勢,亮刀子的時候,也是不遠了。只怕到時候不等劉將軍有所動,江部堂便就要先改換門庭了。劉將軍,時機便是稍縱便逝啊。”

“王將軍看好蕭墨軒?”無形之中,劉漢對王孟夏的稱呼也尊重了許多。

“蕭墨軒可是和裕王爺握在一起地。”王孟夏的神色,突然嚴肅了許多,“裕王爺,可是皇上的親生兒子,只這一層,這番勝負便就定了十之八九了。”

“好,我且聽你的。”劉漢握了握拳頭,“黃臺吉便就給他送過去,回頭上奏給朝廷的摺子,卻是要再改上一改,畢竟我等是接了他的信,才知曉俺答出關的時候的。”

“不過……他要黃臺吉卻是要做甚麼。”王孟夏對劉漢說了半天,心裡卻仍留了個結,“黃臺吉是在殺胡口外被俘的,他便是要去,也不便說成是自己擒獲的,拿去向朝廷請功。”

王孟夏猜地倒也不錯,蕭墨軒向劉漢要黃臺吉,確實不是準備拿去向嘉靖老人家請功的。

黃臺吉是俺答地愛子,手裡有了這麼一個寶,和俺答說起話來,也就便利了許多。

眼下,蕭墨軒正由袁正陪着,穿行在華山的山道上。

西嶽華山,正是位於陝西境內,向來以險峻而聞名於世,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山海經》有云: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說地便是華山陡峭的山勢。

華山的山勢爲何如此陡峭,直到了後世纔有了答案。原來華山整座山脈,居然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岩體構成。

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人稱“天外三峰”。另有云臺、玉女二峰相輔於側,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

憑山遠眺,隱隱可見西安城樓。而華山,便是所謂的西京王氣所在。

第7章 野心第37章 東海之波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47章 興化之陷第12章 嚴氏花槍第23章 醉酒迷魂第23章 爭議第26章 大事第32章 建戌金菊第16章 武力奪城第21章 孃親的自豪第45章 偷歡?第1章 土豆燒牛肉第36章 委屈第19章 以臣迫君第45章 大事將至第73章 陷阱第26章 出大事兒了第34章 雄鷹折翅第41章 袁煒之邀第33章 隱患第33章 隱患第13章 顧忌重重第50章 法中懺第26章 大事第58章 手心手背第15章 如何纔是治本第2章 酒論天下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1章 土豆燒牛肉第7章 壓而制之第49章 法摩沙堡陰謀第54章 打草驚蛇第23章 醉酒迷魂第18章 粗染藍布第19章 美人倚闌第33章 萬罪歸我第43章 混在官場第25章 送上門的人才第30章 寡人有疾第67章 蕭學第33章 輸給了墨子第2章 錢法之治第14章 首輔徐階第20章 好飯好菜第47章 興化之陷第53章 暗影潛行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20章 請魚上鉤第15章 東征日記第59章 走私的總督第9章 寧家財女第61章 青天在上第9章 寧家財女第40章 向北第37章 俺答黃金史第41章 袁煒之邀第47章 興化之陷第19章 爲大事者,無所不敢爲第23章 爭議第55章 哦……上帝!第13章 顧忌重重第26章 舊相識第42 目的第30章 口令第30章 韃靼之心第3章 蘄州來客第64章 海瑞之怒第35章 優等縣令第7章 壓而制之第13章 國門萬里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47章 國之利器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5章 螟蛉義女第9章 夜半驚第20章 欺君之罪第12章 迷魂湯第39章 官私合營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29章 三比七第11章 涼河心第41章 交情菲淺第31章 歪詩信箋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44章 “珍寶”遊戲第6章 經略江南第50章 暗戰第55章 精神崩潰第49章 法摩沙堡陰謀第43章 鷹和虎的對峙第12章 止步第30章 王府兇案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3章 三才奇陣第38章 蕭府愁雲第33章 輸給了墨子第42章 萬事因果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16章 會盟(一)
第7章 野心第37章 東海之波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47章 興化之陷第12章 嚴氏花槍第23章 醉酒迷魂第23章 爭議第26章 大事第32章 建戌金菊第16章 武力奪城第21章 孃親的自豪第45章 偷歡?第1章 土豆燒牛肉第36章 委屈第19章 以臣迫君第45章 大事將至第73章 陷阱第26章 出大事兒了第34章 雄鷹折翅第41章 袁煒之邀第33章 隱患第33章 隱患第13章 顧忌重重第50章 法中懺第26章 大事第58章 手心手背第15章 如何纔是治本第2章 酒論天下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1章 土豆燒牛肉第7章 壓而制之第49章 法摩沙堡陰謀第54章 打草驚蛇第23章 醉酒迷魂第18章 粗染藍布第19章 美人倚闌第33章 萬罪歸我第43章 混在官場第25章 送上門的人才第30章 寡人有疾第67章 蕭學第33章 輸給了墨子第2章 錢法之治第14章 首輔徐階第20章 好飯好菜第47章 興化之陷第53章 暗影潛行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20章 請魚上鉤第15章 東征日記第59章 走私的總督第9章 寧家財女第61章 青天在上第9章 寧家財女第40章 向北第37章 俺答黃金史第41章 袁煒之邀第47章 興化之陷第19章 爲大事者,無所不敢爲第23章 爭議第55章 哦……上帝!第13章 顧忌重重第26章 舊相識第42 目的第30章 口令第30章 韃靼之心第3章 蘄州來客第64章 海瑞之怒第35章 優等縣令第7章 壓而制之第13章 國門萬里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47章 國之利器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5章 螟蛉義女第9章 夜半驚第20章 欺君之罪第12章 迷魂湯第39章 官私合營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29章 三比七第11章 涼河心第41章 交情菲淺第31章 歪詩信箋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44章 “珍寶”遊戲第6章 經略江南第50章 暗戰第55章 精神崩潰第49章 法摩沙堡陰謀第43章 鷹和虎的對峙第12章 止步第30章 王府兇案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3章 三才奇陣第38章 蕭府愁雲第33章 輸給了墨子第42章 萬事因果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16章 會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