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

花轎從客棧擡出沒多久,沈瑞等一行也離開了客棧,繼續啓程。

因南直隸富庶,現下又不是災年,正是春日萬物生長之季,即便窮苦百姓,也能用野菜果腹。這賣兒賣女的事,他們這一程也就遇到呂丫一起。倒是小偷,逮了不少,簡直防不勝防。任何地方,都不缺遊手好閒的混混地痞,這些人可是就是一天到晚盯着路過的外鄉人。

王守仁這一行,老的老,小的小,很容易被盯上。

馬路上故意往身上蹭,三更摸客房,半路設劫,各種模式都遭遇過了。

沈瑞從開始的新奇,到後頭則是無動於衷。

倒是五宣,不知是不是受沈瑞上一回“討還銀子”的啓示,如今不僅是“雁過拔毛”,而且還“一文不留”。遇到態度不好的、模樣猥瑣的,甚至連衣服都給扒個乾淨,只留下一條褲子。

至於傳聞中的大盜,只會盯着那些名聲在外的鄉紳巨賈,不會去盯着幾個過路人;人多勢衆的土匪之流,則是呼嘯深山老林,不會到繁華地界來找死。

至於黑店人肉包之流,不要話本看太多。能在一個地方開客棧,最重要的就是口碑,要真與人命案上搭上,名聲再好的客棧也只有關門。

至於那話本中扮演炮灰角色、愛調戲美人的紈絝,還遇上了兩個,下場實是不忍說。這其中的細節,沈瑞不過是在心中想想,是不敢再提及。就是八卦如五宣,也曉得什麼是禁區。

因不急着趕路,趕上天氣陰雨時,一行人就歇上幾日。洪善禪師雖沒有去地方禪寺掛單,卻時常去訪友講禪。

沈瑞適應了旅途生活,精神鬆懈下來,便常跟着洪善大師去聽禪。禪宗講的禪坐,是頓悟。沈瑞卻想到六道輪迴上,自己雖沒有見識過陰曹地府是什麼模樣,可確實是兩世爲人。

到底是自己變成了鬼,魂飛五百年前;還是前世的自己,在一場重病後,有了後世半生記憶。輪迴轉世,是藏傳佛教的教義。藏傳佛家與禪宗畢竟系出同源,沈瑞想要從其中找到一個答案。

他對佛學來了興致,並沒有瞞着旁人。

王守仁本就不是迂腐之人,他自己就曾與人說佛論道。正是因這個緣故,沈瑞覺得王守仁不會干涉自己的興趣,可是他想錯了。王守仁初涉佛道之學時,已經十七、八年,弱冠年紀。即便對佛道之說來了興致,也能剋制自己。沈瑞如今才十歲,又因喪母之痛,性格大變。誰曉得沉迷佛學下去,會成什麼樣子?陸家子弟多學佛,出家、做居士的代不乏其人,不過陸家有一條家規,未成丁不得學佛,就是怕子弟因沉迷佛學失了進去之心。等年紀長大,心性養成,樂意學佛那就是另一回事。

王守仁擔心的,就是如此,怕沈瑞移了性情。

在他看來,沈瑞早慧多思,學東西極有天分,要是專心科舉,定會是個少年舉人。他對沈瑞抱有很大期望,自是不希望沈瑞走彎路。

沈瑞每次隨洪善大師回來,依舊回王守仁身邊聽講。王守仁加快了教學速度,每天好像都在加分量,在看沈瑞的承受極限。

沈瑞正專心在佛學奧義上,並未發現每日講的課業多了。因真心崇敬王守仁,他不樂意讓其失望,對學習依舊十分專心。一日兩日,《論語》不知不覺講完,已經講到《孟子》。

見沈瑞每次練字背書不耽擱,可心思多是在佛學上,王守仁曉得,不制止不行了。

這日,沈瑞再想要同洪善禪師出遊時,王守仁就將他留了下來。

王守仁開門見山道:“瑞哥兒,你長大要做和尚?”

沈瑞目瞪口呆,忙搖搖頭道:“先生誤會了,弟子沒有出家的念頭,只是對佛學頗有好奇。”

王守仁正色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學習本就是逆水行舟之事。這些日子的功課,你是背熟,可你還記得何解?可曾領會其中意思?囫圇吞棗,你是糊弄爲師,還是在糊弄你自己?”

沈瑞聞言,滿臉漲紅。

既遇名師,他一心想要做個好學生,如今卻捱了訓斥。偏生王守仁說的貼切,真是一針見血。

沈瑞小聲道:“先生,弟子錯了,弟子不該沉迷佛學,在功課上分心。”

“佛學博大精深,爲師我也曾被深深吸引,並且從中學會‘善’字。善人就是善己,恕人就是恕己,使人性格豁達。就是道家奧義,瞭解深了,也能使人有所獲。可你尚年幼,正是該讀書的時候,爲師不贊成你過早涉獵佛道兩門。佛家講的是放下,道家奉的是逍遙。在你學會做人,學會有擔當前,不應該去接觸這兩個法門。”王守仁道。

沈瑞羞愧得擡不起頭來,他不能否認這些日子真的羨慕洪善禪師的自在。甚至他心底已經有了念頭,若是有一日遇到大挫折或困境,那自己是不是可以效陸家先祖,在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一座禪院。

這樣的“放下”,又哪裡是真正的放下,不過是不負責任的藉口而已。

王守仁嘆口氣道:“我知道你看着冷清,實是心地良善。若你遇到落難需要幫助之人,會不會相幫?”

沈瑞是不屑做聖父的,很想要搖搖頭;現代人的冷漠刻在他的靈魂裡,使得他永遠不會像王守仁那樣,認爲“人心本善”。可是他只是尋常人,又沒有傲視蒼生爲螻蟻的魄力,真要遇到落難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還是樂意伸援手。

想到這裡,沈瑞便點了點頭。

只是他信奉是“人心本惡”,即便是有心行善,也會在保護好自己,不給自己添麻煩的情況下。

王守仁擡頭道:“可你想過沒有,憑一人之力,又能幫得了幾人?”

沈瑞回答不出,滿心糾結,他是真沒想過。他又沒有將自己當成上帝,怎麼會用老想着幫人之事?以他目前的狀況,還需要旁人相幫。

王守仁怎麼咬上“幫人”上了,“聖父”之類的形象,不應該是娘娘唧唧、囉囉嗦嗦,被人打個巴掌也要擔心是不是震了對方手疼麼?王守仁的形象與“聖父”完全不搭界,不要串演好不好。

越是熟悉,王守仁在沈瑞心中的“聖人”光環越暗淡。即便王守仁行事人品都使人尊敬,可到底接了地氣。

糾結着,沈瑞神臺突然清明,想到一個可能:“先生本是能享清閒的性子,卻依堅持科舉,到底是爲了甚?是長子光耀門楣之責,還是想要功成名就澤披一方百姓?”

王守仁臉上露出笑意:“難爲你會想到這個,爲師確實存了這點愚念。我無心權勢之爭,只想造福一方百姓。若是有一縣之地,我會善待一縣百姓;若是有一府之地,我爲會這一府百姓做主;若是有一省百姓,我會竭力爲他們主持公道。”

說起心中抱負,王守仁眼睛直髮亮,意猶未盡,沈瑞卻聽得要冒冷汗。

王守仁這想法,並不令人意外,讀書人清高,不熱衷權勢的便多抱有造福百姓的目的做做官,可多是好心辦了壞事。

沈瑞驚訝是王守仁志向遠大,絕對不是終止與一省之地。在旁人看來,一個舉人侃侃而談,委實可笑,別說是巡撫一省,就是四品知府,多少官員熬了一輩子也熬不到這位置。

沈瑞卻是曉得王守仁日後成就的,就從王守仁的話中聽出了桀驁。這樣的言論,要是被人歪曲,就是心懷逆反。

王守仁這番念頭,坦蕩無私,要是按照這般行事,也會成爲一方百姓的好父母。可官宦之中,像王守仁這樣念頭的又幾人?天下烏鴉一般黑,出來一隻白的,只會格格不入。

明明知道此刻應該慎言,沈瑞還是忍不住道:“就是先生竭盡全力,也不過是治一縣、一府、一省之地,先生有沒有想過,有一個法子,可以讓更多的百姓得到心懷百姓的父母官?”

話說完,沈瑞就後悔自己嘴快。

開宗立派豈是那麼容易的,稍不小心,就有結黨之嫌。王守仁年老致仕、或者被罷官不出時,招些學生教導沒有人會去計較;若是在朝,青壯年紀,這樣培養門徒,就是找死。

王守仁笑笑道:“我雖抱着造福一方水土的念頭,說到底不過是紙上談兵,不足之處甚多,因此方常入市井走走,看百態人生。到底該如何對百姓好,甚是百姓真正需要的,還需慢慢探索。用這尚證實的空想去教授旁人,又能教什麼?”

這一位確實是個有責任心的人,不過想到他顯達前的坎坷經歷,沈瑞小聲道:“弟子曉得,天下不是隻有一省百姓,先生的志向也不會限於此。只是人心叵測,有人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爲防禍從口出,先生志向,往後還是莫要宣之於口。”

王守仁聞言,顯示一愣,隨即苦笑道:“沒想到你小小年紀,能想得到這些。禍從口出,禍從口出,你說的沒錯。若是我早記得‘人心叵測’四字,也不用受這幾年的折騰……”

第六章 歲暮天寒(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鶺鴒在原(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添油熾薪(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啓程歸京(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六章 歲暮天寒(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與人爲善(一)第五百章 別有用心(五)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636章 緱山鶴飛(六)第二百一十九章 貞元會合(三)第一百六十章 夙世冤家(三)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三十章 浮雲富貴(四)第五百五十章 自作自受(二)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近朱者赤(五)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鶺鴒在原(八)第四十三章 千里之行(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八十九章 有女懷春(一)第692章 克紹箕裘(二)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二百零九章 如意算盤(五)第636章 緱山鶴飛(六)第五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倦鳥知還(二)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難兩全(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久聞大名(二)第四十章 臘盡春回(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沈氏分宗(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人心鬼蜮(十一)(二合一)第四十四章 千里之行(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倦鳥知還(四)第五百零四章 順藤摸瓜(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心無力(五)第675章 山重水複(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利之所在(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心鬼蜮(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恩甚怨生(二)第六百十六章 鳳凰于飛(十五)第635章 緱山鶴飛(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黃雀在後(一)第687章 朱闕牙璋(五)第四十六章 千里之行(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夙世冤家(七)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四百零四章 管中窺豹(五)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沈氏分宗(九)(二合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夙世冤家(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心鬼蜮(一)第696章 克紹箕裘(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歸去來兮(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順水行舟(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鳥飛魚躍(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利之所在(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山高水長(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陷(四)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六十七章蜚短流長(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四)第664章 向海而生(五)第五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題名(二)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三百二十九章 與人爲善(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疾風勁草(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雙喜臨門(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引蛇出洞(四)第627章 晚來風急(三)第六章 歲暮天寒(六)第三十二章 浮雲富貴(六)第六百零一章 天理昭彰(六)第九十一章 有女懷春(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鳳凰于飛(二十)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歸去來兮(五)第三十四章 景星鳳凰(二)第一百零九章 東道主(三)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高飛遠走(四)第649章 層雲漫涌(一)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利之所在(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時來運轉(三)第六百十三章 鳳凰于飛(十二)第一百四十章 萬象更新(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桂子飄香(二)300加更第五百五十三章 自作自受(五)第四百零三章 管中窺豹(四)
第六章 歲暮天寒(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鶺鴒在原(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添油熾薪(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啓程歸京(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六章 歲暮天寒(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與人爲善(一)第五百章 別有用心(五)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636章 緱山鶴飛(六)第二百一十九章 貞元會合(三)第一百六十章 夙世冤家(三)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三十章 浮雲富貴(四)第五百五十章 自作自受(二)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近朱者赤(五)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鶺鴒在原(八)第四十三章 千里之行(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八十九章 有女懷春(一)第692章 克紹箕裘(二)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二百零九章 如意算盤(五)第636章 緱山鶴飛(六)第五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倦鳥知還(二)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難兩全(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久聞大名(二)第四十章 臘盡春回(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沈氏分宗(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人心鬼蜮(十一)(二合一)第四十四章 千里之行(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倦鳥知還(四)第五百零四章 順藤摸瓜(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心無力(五)第675章 山重水複(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利之所在(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心鬼蜮(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恩甚怨生(二)第六百十六章 鳳凰于飛(十五)第635章 緱山鶴飛(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黃雀在後(一)第687章 朱闕牙璋(五)第四十六章 千里之行(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夙世冤家(七)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四百零四章 管中窺豹(五)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沈氏分宗(九)(二合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夙世冤家(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心鬼蜮(一)第696章 克紹箕裘(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歸去來兮(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順水行舟(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鳥飛魚躍(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利之所在(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山高水長(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陷(四)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六十七章蜚短流長(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四)第664章 向海而生(五)第五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題名(二)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三百二十九章 與人爲善(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疾風勁草(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雙喜臨門(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引蛇出洞(四)第627章 晚來風急(三)第六章 歲暮天寒(六)第三十二章 浮雲富貴(六)第六百零一章 天理昭彰(六)第九十一章 有女懷春(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鳳凰于飛(二十)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歸去來兮(五)第三十四章 景星鳳凰(二)第一百零九章 東道主(三)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高飛遠走(四)第649章 層雲漫涌(一)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利之所在(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時來運轉(三)第六百十三章 鳳凰于飛(十二)第一百四十章 萬象更新(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桂子飄香(二)300加更第五百五十三章 自作自受(五)第四百零三章 管中窺豹(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