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

詩曰:

英雄觀望山中景,舉目留神看得真。

陡壁山峰人難走,尖峰頂上白雲生。

灣灣嶺上灣灣樹,崎嶇峻嶺迭千層。

遠觀山頭如藍靛,山林深處猿狐鳴。

話說陳希真甫接劉樹生陣亡之信,尚且未信。續聞得是實,不覺驚愕萬分。繼而仰天長嘆,不發一言,心中竟遽萌退志。陳麗卿、苟桓等聞信,無不悲慟,急問個中原委,那報信的便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原來祝永清早對劉樹生恨入骨髓,只是表面裝做君子模樣。那日祝、劉兩個分兵前,祝永清早買通劉樹生麾下一將,姓潘名太和,暗地吩咐就中取事。當時劉樹生聞得楊江在武邑城,便引軍星夜趕去。祝永清卻教軍馬緩行,沿途打探消息。劉樹生一心要在陳麗卿前出風頭,那裡想得許多,因此飛速追趕。不料楊江虛晃一槍,望西北而走,尋江窄水淺處,渡過葫蘆河紮營。

且說劉樹生追至武邑城,探得楊江已轉西北,便尋蹤追趕。續又探得楊江渡過葫蘆河,一路尾追不捨。那日追到葫蘆河畔,見賊兵已於對岸紮營。劉樹生見軍士疲憊,天色將晚,便傳令隔河紮營,又問道:“此是何處?”有認識的軍漢,答道:“此地喚作倒樹灣。”左右勸道:“將軍,此地名頗不祥,不如另擇地安營?”劉樹生笑道:“大丈夫行於世,豈能爲區區地名嚇倒?”遂傳令一面紮營,一面遣人函約祝永清,於次日合兵進攻。

當日申牌時分,劉樹生正於帳內看書飲酒,忽見軍士投上一封書來,說是自營外射來。劉樹生聽了,拆開看時,見上面寫道:“劉氏村夫,行險僥倖,傷我手足。觀祝玉山勇略,實非汝所能及。何不退兵三十里,待明日與祝氏合兵,同來決戰。顧以孤軍駐倒樹灣,寧非送死!”看落款時,卻是楊江之名。劉樹生看罷,心中怒道:“楊江&賊子,敢小覷我!”便召集諸將,商議出戰,務要擒獲楊江。當時衆論不一,有說等祝永清兵馬的,有說突襲賊軍的,潘太和勸道:“將軍今日駐軍此地,乃爲萬全計也。度我軍之力,亦可破賊。若會合祝永清而獲捷,其爲陳將軍女婿,必居首功,人定謂將軍因人成事。不如先行出師,俟殲此寇,使彼來觀,亦當服將軍之能戰也。”劉樹生笑道:“此論極是。”

當日劉樹生留五百軍兵護衛輜重,親督兩千五百馬隊出擊。當時河水甚淺,劉樹生引兵蹚水渡河,早見楊江等引兵來戰。劉樹生見了楊江,飛馬衝去,楊江左右孫勝、張新見了,齊聲大叫:“匹夫,休傷吾主!”一左一右,夾攻過來。劉樹生毫無懼怯,舞動鐵槍,力戰二將。鬥過三十餘合,眼見劉樹生已佔上風,只聽弓弦響處,三個裡倒了一個。竟是劉樹生後心中箭。當時措手不及,吃孫勝、張新雙槍齊施,可憐一員良將劉樹生,竟爲人暗算,殞命倒樹灣。原來那日潘太和激劉樹生出戰,知下手時機已到,便於陣後趁其交戰,無暇後顧之際,暗施冷箭,果然得手。當時潘太和大叫道:“劉樹生中箭斃矣!”官兵聽了,盡皆喪膽,吃賊兵反衝,登時潰散。當時潘太和取了劉樹生首級,到孫勝、張新面前請降,二人大喜,當即依允,報知楊江。

當日賊兵得勝,趁勢渡過葫蘆河,追殺十餘里,官兵死傷無數。忽聽得鼓角嗚咽,卻是祝永清大隊兵馬殺到。兩軍相逢,楊江自統中軍,孫勝、張新爲左路,申屠禮、劉克讓爲右路,迎敵官兵。彼時賊兵雖是新勝,然一番廝殺,體力損耗,如何敵得過官兵生力軍,鏖戰兩個時辰,賊兵右路漸漸支撐不住。祝永清乘勢攻打,賊兵大潰,渡河而逃。劉克讓待要走時,爲亂箭射中,跌落馬下,吃官兵活捉去了。申屠禮急去救時,吃祝永清橫戟攔住,鬥過二三十合,申屠禮心中慌亂,吃祝永清一戟刺中咽喉,向外一擺,跌落塵埃。楊江見勢已難挽,只得收兵,渡過葫蘆河,望武強而走。此是前事。

回說那日陳希真接得劉樹生敗歿之信,恰似丟進冰窖裡一般。陳麗卿哭的如淚人,苟桓、欒廷玉、真祥麟、劉麒、劉麟也都感傷。當時詢問劉樹生交戰經過,那軍士吞吞吐吐,只說劉樹生不等祝永清軍到,孤軍急進,因此中賊詭計。陳希真聽了,心中生疑。只見陳麗卿罵道:“你這廝恰似放屁,劉師弟智勇雙全,怎會如此輕易上當,此中必有蹊蹺。此番我定要生擒楊江那賊子,碎割了與劉師弟報仇!”說罷,便要領兵前去。陳希真喝住道:“慢着!兵法雲‘臨敵休急暴,對陣莫匆忙。急暴難取勝,匆忙多敗亡’。如今成龍受挫於前,樹生陣亡於繼,二人皆戎行健將,悉中賊之詭計,豈可不戒。你如今恃勇逞強,正中賊人下懷。”陳麗卿急道:“如此這般,何日能夠報仇?”

正鬧間,只見軍士報說,鄧洵仁來見。陳希真見了,忙引衆將出迎。彼此相見,鄧洵仁道:“驚聞劉將軍陣亡,不勝震悼。”陳希真長嘆道:“此番收捕楊江,自入河北以來,接連失利,損兵折將,難道皇天不佑!”鄧洵仁道:“將軍休說此言,恐懈軍心。今番雖有些折損,然巨寇爪牙已除,此全仗天子洪福,諸位之虎威,如何不利?如今鄧某聞得楊江敗走葫蘆河,已入轂中,想必不日可擒。”陳希真道:“我等商議,仍用扼地兜剿之法,真定府、河間府、冀州、趙州之間,四面爲滹沱河、寢水、葫蘆河所圍,乃是絕地。賊人竄入其中,如魚入罾內、鳥入網中,再難逃脫。”鄧洵仁道:“將軍前日之信,我已接得,現已知會四處,傾盡重兵,嚴守河岸,賊人再難逃出。”陳希真見說,方纔放心。

當日商議畢,陳希真送走鄧洵仁,率兵馬離了阜城,渡過葫蘆河,徑到武強縣。彼時祝永清正在那裡駐紮,見陳希真等來,十分歡喜。陳希真先時已有五七分疑忌,如今見祝永清這般模樣,早已猜着八九分,只是巨寇未擒,不好發作,當時如常寒暄,動問賊蹤。祝永清道:“賊人不自量力,攻打深州,折損一陣,逃竄而去。”陳希真道:“賊人已是強弩之末,如今四面陷圍,逃脫不出,須作速尋而殲之。”當日引軍離了武強縣,望深州進發,沿途早有軍士來報,各州府官兵均已渡河,四面圍攏,賊兵僅存千餘騎,困於束鹿城內。陳希真道:“我聞這束鹿,乃是唐明皇以安祿山反,改常山之鹿泉曰獲鹿,饒陽之鹿城曰束鹿,用以厭之。如今那楊江恰似安祿山一般,今番當滅了。”衆人稱是。

當日官軍直撲束鹿縣,只見塵土飛揚,卻是鄧洵仁、高公純等與賊兵激戰。彼時陳麗卿見賊陣內楊江旗號,怒從心起,舞着梨花槍,飛馬衝入。賊兵如波開浪裂,無人敢當。陳希真見了,恐陳麗卿有失,急引衆將衝殺過去。楊江正引兵與高公純等激戰,見陳希真等殺到,急令孫勝、劉克讓分兵抵禦。兵鋒未交,早見劉克讓驟馬上前,一槍直透孫勝背心。原來劉克讓前番吃官兵活捉,已暗降祝永清,假意回去,只等趁機反戈,祝永清先已對陳希真稟明此事。當時陳希真、劉克讓等並馬殺奔賊軍,賊兵後隊大亂。那邊張新正與高公純纏鬥,見孫勝被殺,慌了手腳,吃高公純手起刀落,斬於馬下。亂兵隊裡,那潘太和見賊兵大亂,欲行祝永清偷襲之計,挺槍望楊江後心刺去,滿擬一擊得手,不料楊江見劉克讓反水,將佐盡失,十分惱怒,左右廝看,正瞥見潘太和。當時大喝一聲,撥馬上前,潘太和早已嚇得腳軟,吃楊江一個斜切藕,劈作兩半個。官兵驚退數步,楊江趁勢向北殺去。

彼時官軍勢大,遮天蓋地從四面殺上。官兵奮勇大呼,直殺得賊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只聞槍聲砰甸動地,煙塵上蔽天日。旋聞人馬嘈雜,矛戈擊撞之聲,未幾電光驚繞,乍開乍合,刀影閃爍,忽明忽滅。陡覺煙塵大開,如潮涌堤潰,衆人急看時,只見陳麗卿手舞槍劍,早已從東北角上衝出,嘴邊咬着一顆人頭,殺得賊兵人仰馬翻。當時陳麗卿匹馬衝到祝永清面前,將楊江首級擲去,問道:“這廝可是楊江?”祝永清點頭笑道:“正是,卿姐勇武不減當年。”陳麗卿長出了一口氣,正要與祝永清同去掩殺,不提防自己坐下穿雲電一腳前失,倒把陳麗卿掀下馬來。祝永清等急下馬去救,幸喜只是虛驚一場,並無損傷。陳麗卿惱怒不已,便要持鞭打馬,吃衆人勸住。當日將那穿雲電周身檢查一番,並無異樣,只得作罷。祝永清欲安撫陳麗卿,遂口占一首《贈卿姐》,以消其氣,其詩云:

楊江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親丈夫。玉郎威震束鹿渡,人道我卿絕世無。

當日官兵痛殺一陣,賊兵掃盡無餘,繳獲馬匹、旗幟、輜重甚多。彼時殘陽如血,陳希真、鄧洵仁等與各州府兵馬會着,同入束鹿縣。犒勞軍卒,大開慶賀筵宴。陳希真、鄧洵仁等隨將平定楊江事具摺奏聞,又將楊江首級鹽封,星夜解往東京。這裡將劉樹生盛殮安葬,立碑刻銘,陳希真、陳麗卿等免不得灑淚。不旬日,天子下詔,令各州軍馬各歸職守,着陳希真引本部征討兵馬返京。衆人等舞蹈謝恩,各州軍馬自回。陳希真引本部兵馬隨鄧洵仁等到大名府駐紮,又遣人赴滄州接劉廣、範成龍前來。

過了幾日,劉廣、範成龍都到,各乘暖轎。陳希真見二人恢復甚好,心中歡喜。便告辭鄧洵仁等,引本部兵馬登程返京。劉克讓投誠,便暫歸祝永清軍中,隨同返京。

大軍一路南行,到了四月初三,方入國門。天子率百官出郊相迎,彼時張叔夜、雲天彪均已返京,見陳希真亦奏凱而歸,自然十分歡喜。召忻、高粱、史谷恭等舊部,與陳希真重逢,分外歡喜。當日天子親爲陳希真解袍,慌得陳希真叩首謝恩不迭。一應郊外典禮,恩寵殊榮,自不消說。

是夜,衆人都散,陳希真獨邀張叔夜、雲天彪到城外營中敘話。當時各自說了征討經過,張叔夜說起韋揚隱陣亡、張仲熊屠城之事,陳希真嘆道:“韋將軍昔日討方臘、擒宋江,經了多少陣仗,均無大事,熟料竟折在殘賊手中,可惜可嘆。至於二公子之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臨陣征討,有些事也說不得。”當下雲天彪又說起唐猛全家被害之事,陳希真驚道:“何人敢如此!”雲天彪道:“唐宅前雖留梁山殘黨之名,然殊爲可疑。我前番稟明天子派人去查,方知是那鉅野縣知縣朱樑所爲,然其已死,只得勿論。”陳希真聽罷,嘆息不已,又說起劉廣、範成龍負傷,劉樹生陣亡之事,張叔夜、雲天彪俱各嘆息。天色已晚,陳希真親送張雲二人入城。

且說陳希真返回途中,雖近午夜,臨街夜市卻是燈火初上,熱鬧非凡。陳希真見了這般景象,不覺起了興致。便信步四處閒行,看看已到陳橋門左近,踅到尹家瓦來。到了瓦子前,聽得勾欄內鑼響。陳希真挨在人叢裡,聽的上面說評話,原來正是東京瓦子裡有名的尹常賣,正說《殘唐五代》。說到大梁王彥章,日不移影,連打唐將三十六員,卻不得明主,終爲李嗣源所擒。勸其降時,王彥章大笑道:“大丈夫死生不懼,豈能朝事樑而暮事晉乎!”遂從容就刑,只聽得臺下一片聲嘖嘖嘆惋。陳希真聽到此際,暗忖道:“自古功臣名將,鮮有全終。何不撒手,以修正道”。尋思一番,自覺無趣,遂還了茶錢,離了小巷。因有腰牌在身,故可半夜出城,回到營中。

且說當日晚間,徽宗亦與人議事,原來譚稹、蔡攸等當初只道將張、雲、陳分派各處征討,即便得勝,也需七損八傷,不料三路奏凱,所部折損甚微,便商議如何對付。當日退朝,蔡攸等求見徽宗,天子道:“卿等來可是爲了張叔夜等之事?”蔡攸道:“陛下聖明。”天子道:“卿前番說張、雲、陳勢力過大,勸朕派其出征,以削其勢。如今得勝,雖有折損,其勢未挫,該如何區處?”譚稹道:“那張叔夜次子於南征時,曾於黃岩縣殺俘。張叔夜上表自責,陛下何不趁機降責?”蔡攸道:“不可,楊江、劉花三等皆是一方巨寇,如今掃除,張叔夜等立有大功,未予獎賞,反先降責,一來難以服衆,二來恐生事端。如今其征討三處,不過略有傷損,可見手下一無弱將,倘若生變,悔之晚矣,陛下不見五代之事乎?”徽宗聽罷,驚出一身冷汗道:“如此,賞也不是,貶也不是,朕該如何區處?”蔡攸道:“張、雲、陳各統一軍,手下多是親友故交,枝蔓相連,甚至以主公呼之。若長此以往,漸成家軍,則難制矣!昔漢末時,周公瑾曾勸吳主分劉關張三人,各置一方,防其相聚。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惜吳主未納,遂成三分之局。今陛下可一面封官授爵,以收其心,一面將張叔夜等分置各處,使其不能相互聯結。手下兵馬亦拆散,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方可保無虞。”徽宗甚喜,當夜又議了許久,方纔散去。

次日,張叔夜率出師諸臣,同在朝文武官,入宮謝恩。天子道:“卿等南征北討,多負勞苦,將佐亦有傷損,今日朕論功行賞,不沒一人功勞。”隨降聖旨,當時掌事太監念道:

開府儀同三司、權開封府尹、鎮國公張叔夜。

宣威將軍、山陽侯張伯奮,

明威將軍、東海侯張仲熊,

諫議大夫、寧遠侯賀太平,

刑部尚書、宣城侯蓋天錫,

東京開封府兵馬總管、建威侯鄧宗弼,

北京大名府兵馬總管、揚威侯辛從忠,

南京應天府兵馬總管、懷遠侯張應雷,

西京洛陽府兵馬總管、定遠侯陶震霆,

河南留守司、南陽侯金成英,

河北天津鎮總管、宣威伯楊騰蛟,

河北廣平府總管、中牟子李宗湯,

振威將軍、致忠男王進,

遊騎將軍、新城男康捷,

另,韋揚隱歿於王事,追贈龍武將軍、高陽子。

又念道:

驃騎大將軍、知樞密事、輔國公雲天彪,

壯勇侯傅玉,

果勇侯雲龍,

忠智英穆一品夫人劉慧娘,

宣化伯風會,

濟陽伯畢應元,

平南子龐毅,

忠毅子聞達,

歸化子哈蘭生,

武定男歐陽壽通,

昌平男孔厚,

奮武男唐猛。

末了,又念道:

輔國大將軍、同知樞密事、護國公陳希真,

河北留守司、順誠侯劉廣,

京畿五城兵馬大總管、智勇侯祝永清,

忠孝武烈一品夫人陳麗卿,

山東鎮撫將軍、懷化伯苟桓,

山東濟南府總管、襄武子欒廷玉,

山東兗州鎮總管、忠勇子祝萬年,

山東馬陘鎮總管、長城子劉麒,

河北武定府總管、協忠男欒廷芳,

山東任城鎮總管、任城男真祥麟,

河北景州鎮通判、范陽男範成龍,

山東景陽鎮總管、武陽男劉麟。

當時宣畢,雲天彪所部盡皆驚疑,天子道:“雲卿家莫要疑心,朕暫未授卿等實職,乃因另有要事相委。”雲天彪等不知何事,只得叩首謝恩。天子命羣臣必須盡歡,羣臣謝恩,無不遵旨醉飽。

次日,天子召見張叔夜、雲天彪、陳希真三人,以童貫之宅賜張叔夜,以蔡京之宅賜雲天彪,以高俅之宅賜陳希真。張叔夜、雲天彪一齊出班謝恩,受賜遷第,惟陳希真跪奏道:“未出師之前,臣曾奏稟陛下,待臣功成之後,不求富貴,只願入山修道,已蒙天恩俯準。今已暫時棲止,求恩免賜第宅。”天子笑道:“卿當真要如此?”陳希真磕頭道:“辜負洪恩。”天子又笑道:“卿何須這般性急,且住上數月再議。”陳希真道:“既蒙聖恩暫留,敢不凜遵。只是臣自有房屋在西大街辟邪巷內,那年因高俅陷害,抄沒入官。天恩浩蕩,察裡無罪,請賜還故居,臣私願足矣。”天子便叫查出原卷,即速賜完,不必覆奏。又諭陳希真道:“高俅之宅,朕言已出,卿不可違,你那故宅就做了別墅罷。”陳希真謝恩。

當下陳希真又奏道:“微臣尚有一請,伏請陛下恩准。”天子問是何事,陳希真道:“臣當年爲南營提轄時,渾家劉氏早故,葬於鳳凰山牛眠佳城。只因那年苟桓兄弟爲奸臣所害,情勢緊迫,臣不得已,求高俅相救,被其趁機要挾,索要渾家所葬之地,方纔肯救。臣當時無法,只得應承,把渾家的靈柩移去別處葬了,將那地獻與高俅。如今天子聖明,奸臣伏法,時過境遷,望陛下將其地賜還,以安渾家劉氏之靈。”天子道:“這有何難,即日便將其地重賜卿家,任從使用。”陳希真叩首謝恩。

天子又道:“諸處巨寇已就蕩平,四方安樂,但奸人潛匿,何處無之。朕恐此輩乘間再發,所宜預定良策,以圖永奠。”張叔夜等一齊俯伏奏對道:“宋江之亂,因文臣失御於前,武臣玩寇於繼,因循坐誤,遂成大患。今陛下聖明,文臣武將,盡選賢能,治法精嚴,教化大行。從此金甌永固,盜賊消除。如陛下治益求精,應如何加意辦理之處,臣等謹遵。”天子道:“朕意欲查明從前各盜佔踞深山窮谷之處,再行勘明基址,隨地制宜,設官備兵。如有後起宵小,俾知國法森嚴,無從聚跡。且兵爲民之衛,足兵亦政之大經。朕意欲親往各地查探,如何?”張叔夜等跪奏道:“陛下聖明,然此事不勞聖駕親往。臣等斗膽建言,可由戶部、兵部主導,令屬地官員仔細查勘,勒石山巔,垂爲厲禁,清丈其地,歸之版籍。各處相機辦理,或增或撤,務期章程盡善而止。定可使窟穴肅清,萑苻屏跡。”天子准奏。

當日陳希真叩頭謝恩,感激退朝,回去將天子賜還辟邪巷故宅之事對祝永清、陳麗卿說了,兩個都歡喜。陳希真又說起天子賜還鳳凰山牛眠佳城之事,陳麗卿驀地想起母親,不覺灑淚,便要去墳前祭拜。陳希真攔住道:“天色已晚,不必性急。況後日便是你母親的忌日,我等齋戒沐浴,同去不遲。”祝永清、陳麗卿應了。次日,陳希真三個只帶了隨身僕人親隨,同到西大街辟邪巷,見裡面早已修茸鋪陳完畢,原來都是祥符縣知縣官遣人辦理。看官聽說,那祝永清叔父祝無疆昔日曾做祥符縣縣丞,與知縣私交甚篤,後祝無疆雖病故,這知縣卻與祝永清常有聯絡。此番得知祝永清凱旋,便派得力公人、體己幹辦提前將舊宅收拾好。當日陳希真等大喜,便吩咐舊宅內準備酒筵,文武各官都來賀喜。散去後,陳希真不脫公服,挨門逐戶去啓請了衆位高鄰,前來沾喜。席間,陳希真殷勤酬勸,衆鄰舍只是拘拘束束的,不尷不尬,低了頭飲酒,都不終席,紛紛告辭了。陳希真只得送出,又叫每一家另送一席去。

第二日,正是劉氏忌日,陳希真、陳麗卿、祝永清三個沐浴更衣,換了素服,陳麗卿騎了那匹穿雲電,陳希真翁婿各騎一匹白馬,帶了隨從人等,裝了陌紙、酒肉等物,投封丘門外來。雲龍、劉慧娘等早起前來,都要同去,陳希真道:“敢承好意,只是遷葬乃是私事,況不須人衆,且請先回。”雲龍等只得回去。當日陳希真&主持將劉氏靈柩遷回鳳凰山牛眠佳城,衆人免不得又灑淚一番。

當日遷葬祭奠已畢,正要回去,只見遠遠地一騎飛來,到墳前下馬。陳希真看時,卻是一個少年,年紀不過十六七歲,甚是面善,卻想不起是何人。那少年上前施禮道:“可是陳伯伯麼?”陳希真道:“正是,不知公子是何人,看着如此面善,卻認不出了。”少年笑道:“小子郭武定,乃是北固橋郭英教頭之子。”陳希真驚道:“原來是小公子,沒想到竟這般長成了,近來可好?”當下郭武定便將母親過世,自幼在外漂泊的事說了,臨了又道:“小侄此來,有一不情之請,還望陳伯伯答允。”陳希真道:“卻是何事?”郭武定指着陳麗卿的馬道:“這匹穿雲電,乃是家父生前極珍愛之物。那年先父見背,家中貧困,先慈無奈,只得賣出。臨終之際,特囑我若有機緣,贖回此馬,待其死後葬於家父墓穴之側,以告慰先靈。小侄多年走南闖北,攢下一百五十兩黃金。前番聽得伯伯征討河北,得勝回京,因此特地來尋,請贖回此馬。”

話音未落,只見陳麗卿叫道:“不可不可,自古買賣,你情我願。既然當日已經賣出,何來贖回之理?況此馬隨我征戰多年,情深篤厚,斷難割捨。”郭武定道:“姐姐且聽我說,戰馬之壽,不過二三十歲。此馬當初便隨家父征戰有年,自賣出後,如今又過了八年,早近退役之期。若再上陣,或有閃失,反爲不美。懇請姐姐成人之美,將戰馬讓與我,以慰先父在天之靈。”陳希真見說,便對陳麗卿道:“吾兒,百善孝爲先。郭公子小小年紀,有如此品行,可嘆可敬。況這穿雲電隨你驅使多年,多負勞苦,不如由他歸田罷。今日你母親在這裡看着,也教他欣慰。”陳麗卿聽了,低頭不語。祝永清見了,便對陳希真道:“泰山,郭公子其志可嘉,卿姐愛馬之心亦可敬。依小婿之見,不如卿姐與郭公子各站一方,由穿雲電自選其主,如何?”陳希真便對郭武定道:“公子以爲如何?”郭武定道:“既如此,恭敬不如從命。”

當下來到三岔路口,郭武定立在西邊,陳麗卿站於東方,祝永清將穿雲電牽到路口,便撒了繮繩。彼時西風乍起,捲起古道煙塵,難辨人形。那匹馬立在原地,搖首頓蹄,徘徊良久,忽聽得彈劍之音,便對着夕陽咆哮一聲,竟奔西去,陳希真等大吃一驚。原來郭武定之母臨終之際,曾告知其父在日,雖家境貧寒,喂不起上等草料,卻常彈劍作歌,以慰穿雲電。故郭武定適才輕彈郭英所留配劍,果喚起穿雲電舊日之情。那祝永清本道此馬隨陳麗卿多年,必選陳麗卿,未料竟投故主之子。當時陳麗卿心中生氣,卻也無可奈何,只得認命。陳希真見事已至此,便道:“人都說老馬識途,良駒識主。今日穿雲電自歸故主,也不枉了,老夫亦大感慰懷。”郭武定稱謝,當時便將一百五十兩金子奉上。陳希真道:“我當日用銀兩買此馬,賢侄何以用金來贖?”郭武定道:“當日若非伯伯慧眼,穿雲電或已餓死,家父亦無喪葬之費。許多年來,此馬得伯伯與姐姐悉心照料,投入心血頗多,這點金子又值甚麼。”便將金子奉上,陳希真那裡肯收。撕扯再三,見郭武定執意要給,只得收了。郭武定又鞠躬拜謝,牽穿雲電自去了。陳希真三個怏怏自回。

是夜,陳希真於密室召祝永清,說道:“玉山,你可知錯麼?”祝永清聽了,怔了一怔,方道:“泰山何出此言?”陳希真道:“今日之言,我早想對你說。只是前番臨陣征討,無暇顧及。如今我已打定主意,要辭官歸隱。故臨行前召你來,與你說明白。”祝永清道:“願聽泰山教誨。”陳希真道:“昔日你我翁婿相交,亦算得一段美談。之後聚義猿臂,征討梁山,好不快意。你智勇雙全,故老夫把卿兒相托。只是近來見你熱衷功名,更爲一己之私,行詭詐之謀,你有何說?”祝永清聽了,變色道:“昔日提防謝德、婁熊,換王英等事,所用之策,泰山皆是許可的。”陳希真道:“昔日臨陣討賊,不擇手段,亦不爲過。只是那劉樹生是你師弟,豈能同門相殘?那劉克讓近日又離奇身亡,豈是偶然?”祝永清見說,情知暴露,臉色慘白,撲地下跪道:“是小婿一時昏了頭腦,悔恨無及,只是實有難言之隱!自泰山將卿姐許配,人都羨爲神仙眷侶,殊不知我二人從未行過夫妻之事,白白做了場幹夫妻!”陳希真驀地立起身,驚道:“此話怎講?”看官,說來不信。原來陳麗卿自與祝永清合巹後,雖然同牀歇臥,卻一向不以色慾爲事。一來因戎馬倥傯,無甚情趣。二者陳麗卿隨其父修煉道行,身練空手入白刃,乃是處子功夫,恐同房後,失了手段,欲待平定寇亂後,再行房事。因此一向和祝永清本分正經,約法三章,辜負了良宵美景也說不得。又常對祝永清說起那‘仙家自有真夫婦,何必形骸接後天’的話。祝永清雖心癢難耐,礙着陳麗卿性格,只得依允。

當下陳希真道:“不料卿兒如此,你何不早說?”祝永清道:“這等私事,小婿怎好宣揚?況卿姐有言在先,因此一直忍着。不料那劉樹生與卿姐一見如故,甚是親熱,小婿實是忍耐不住,因此做下後悔之事。”陳希真聽了,默然良久,忽嘆道:“罷了,罷了,這也是那劉樹生的運數。”便扶起祝永清。當日翁婿兩個又說了半夜,祝永清方纔告辭。

次日,陳希真上表再三乞休歸山。天子留他不住,只得問道:“卿要入何山?”陳希真道:“嵩山。”天子道:“乃祖陳希夷先生華山成道,你卻爲何愛嵩山?”陳希真道:“嵩山近帝都。”天子嘆息不已,遂傳旨飭令該處地方官,擇嵩山吉地,建造一座忠清觀,送陳希真到彼修煉。陳希真謝恩,就天子前繳了輔國大將軍、護國公的印信。次日,祝永清、陳麗卿亦上表乞休,隨陳希真去。天子不悅道:“陳希真有言在先,朕已應許。祝永清年正富強,正當報效,何得亦要退閒?朝臣都如此效尤,成何體統!”傳旨申斥。祝永清不敢再奏。陳麗卿又上表奏道:“臣妾系女流,戰陣之外,一無所長,叨沐聖恩,過分逾格。今臣妾父希真老而無子,臣妾不親侍朝夕,實爲魂夢難安。臣妾夫祝永清,哀臣妾之請,亦無異言。伏望天慈,聽許烏私。設或天威有事四夷,臣妾犬馬餘生,報效有日,臨表涕泣。”天子念其誠悃,竟批准了。陳希真本不願讓陳麗卿同去,見女兒執意如此,天子又已批准,只得任從其心。

那日陳希真、陳麗卿都入宮謝恩辭駕,轉來收擡行裝。陳麗卿將手下紅旗女兒郎解散,只帶尉遲大娘、翠兒兩個伺候。高粱所贈四個丫環:桂花、薄荷、佛手、玫瑰,都留下服侍祝永清起居。祝永清嘆道:“泰山與卿姐都脫離塵俗而去,惟有我無此福緣。”陳希真道:“非然也。官家如此倚任於你,你豈可負恩?謹記我昨日與你說的言語,日後定可解脫。”祝永清點頭。

次日,陳希真、陳麗卿都束裝起行,天子命衆公卿祖餞。原來前日張叔夜所部將官都先來告辭,分赴各地走馬上任。範成龍不願爲官,自請致仕,天子念其對敵有功,傷殘折臂,特賜封邑蘭山縣,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陳希真所部早應離京,然念舊情,故都拖到今日,前來送行。召忻夫婦也都到,只見那陳麗卿已改道姑打扮。衆人都道祝永清、陳麗卿年少夫妻,不知怎樣分別,那知陳麗卿全然無事,喜笑顏開。祝永清面帶笑顏,難掩失落。此時郊外一片熱鬧,自不必說。到了地頭,各自分別。陳希真、陳麗卿父女就此竟入嵩山去了。

且說衆人告別陳氏父女,同回城內,各赴新職。就中單表那劉麒,獲封山東馬陘鎮總管。當日辭別衆人及父親、兄弟,離京往山東赴任。在路不止一日,早到青州馬陘鎮。那日前去接任,只見鎮內兵馬往來調動,似有戰事。劉麒急引隨從去見總管,那總管道:“你來的正巧,出禍事了。那正一村的哈芸生、沙志仁、冕以信聚衆作亂,眼下青州知府正調兵前去收捕。”劉麒聽得這話,恰似晴天霹靂一般,心中大驚。正是:昔日義民化爲寇,今朝鄉勇翻作賊。畢竟不知哈芸生等因何造反,且聽下回分解。

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
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