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海盜鄭盡心

江寧,兩江總督府,噶禮剛剛發出彈劾罷免蘇州府知府陳鵬年、蘇鬆糧道賈樸、蘇州府同知張廷採三人的奏摺,正想鬆口氣,就接到了上海商船隊被搶劫一案的呈報,粗略一掃,心裡登是就嚇了一跳,這起搶劫案的涉案金額竟然達到了六十萬之巨,而且還死了四十三人,着實令人驚聞,堪稱兩江第一大案了,他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立刻就吩咐集合一營督標親兵,趕往蘇州,並着人快馬通知江南提督師懿德和江蘇巡撫張伯行在蘇州匯合。

噶禮、師懿德在蘇州碰頭後,才知道張伯行已先一步趕往上海,兩人稍稍商議了下,其實二人心裡都明白,十四皇子胤楨就坐鎮在上海,戶部尚書張鵬翮也在江寧,而且江南還有不少康熙的耳目,這個案子想壓下去,大事化小,根本就沒這個可能,只能是儘快剿滅海盜,纔是正途。很快二人就決定下來,噶禮隨同蘇州總兵一同乘蘇州水師戰船由江出海,自上而下搜捕,師懿德前往狼山率狼山鎮水師入海由下而上搜捕,並着人快馬傳令着張伯行在上海儘量安撫好被搶的海商,穩定人心。

東海,大黃洋,徐翁山。

徐翁山不過一方圓兩裡的懸水小島,島上沒有固定的居民,捕撈季節的時候,偶爾有漁船在小島上停留,但最近一段時間,徐翁山周圍卻是停泊了二十多艘大大小小的海船。

在居中的一艘大海船上,一個四十出頭,身材精壯,面容粗獷的漢子正無精打采的坐在甲板邊釣魚,這人就是在東海搶劫海貿船對的賊首,鄭盡心,他是浙江寧波府人,自小就父母雙亡,流落海上,憑藉着過人的眼光、心計,再加上心狠手辣,很快就在海盜中脫穎而出,但由於他不肯默守成規,在海盜中結怨太多,這些年來,始終無法穩固下來,雖然實力越來越大,卻是屢遭朝廷水師和還海上盜寇圍剿,終年在海上漂流。

葉開是他們的二當家,是一個三十多歲略顯斯文的精瘦漢子,他乘着小船來到鄭盡心的船上,快步走上前來,“大當家的,所有的大小船隻基本上都已經滿載,咱們是不是該動身了,這地方離岸可是近了點,再說咱們呆的時間也長了點。”

“離岸近又怎的?就憑那些個軟腳蝦,來多少老子收拾多少。”鄭盡心不屑的道,說着,已是站起身來,愜意的伸了個懶腰,他才笑道:“不過也該動身了,這風聲一傳開,已經沒船再敢打這裡過了,吩咐下去,叫兒郎們換旗改號,明兒咱們就繞道下南洋。”

張伯行趕到上海以後,首先就拜訪了十四皇子胤楨,而後才住進上海縣衙,將一應被搶劫的海商巨戶們招來溫言細語的撫慰了一番,並表明朝廷已經派出水師官兵出海圍剿海賊,讓衆人在家安心等候消息。

張伯行是出了名的清官,對小民百姓深具愛心,而且他極喜微服私訪,認爲只有深入百姓,才能更清晰的瞭解民間疾苦,加上這起案子實在太大,六十多萬銀貨被劫,而且還牽扯到四十三條命案,也幸虧是在海上,要是在陸地上,兩江合省官員怕都是革職問罪的下場。

雖然得知噶禮和師懿德兩人已經率水師下海去追剿,他仍是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每天他都是青衣小帽,頻頻走訪那些被搶劫的船員、水手、小商人,一則安撫,二則看看能否探出有價值的情況。三則也是順帶考察民情。

噶禮和師懿德兩人各自帶着一鎮水師官兵,在東海來來回回的搜了數天,卻連海盜的影子也沒看到,別說是海盜,在海商船隻被劫的方圓二十多裡,連漁船都看不到一隻,經過幾十年的站亂,沿海的漁民、海商早就成了精,一聽到水師出海剿海盜,一個個都乖乖的呆在家裡了,生怕被那些水師官兵殺良冒功。一無所獲的兩人自是不甘就此收兵,不得不繼續擴大搜索的範圍,並譴出小船擴散收集有關的消息。

噶禮和師懿德兩人圍剿海賊是一無所得,張伯行在上海微服私訪卻是收穫不小,通過大量走訪,他首先是發現張元隆手下船員、水手有不少是福建人,卻改名換姓冒用松江華亭籍貫,而且張家的船隊不僅是在上海領有牌照,在關縣等其它地方也領有牌照,這讓他暗自驚心,海貿船隊的管理竟然混亂到這個地步。

隨着進一步的調查瞭解,他發現這種情況並非張家獨有,其他幾家海貿船隊也都是如此,而更讓他意外的是,這張元隆竟然與噶禮素有往來,其弟張令濤居然是噶禮的女婿,更是有人不慎透露出,去年,這張元隆曾經與噶禮聯手用戰艦倒賣了大量的稻米於海上,而張家與海賊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張元隆哪裡知道張伯行在暗地調查他,他花了幾天時間詳細的詢問了一些安然回來的水手船員之後,已經是摸清了那股搶劫他船隊的海盜的底細,他知道這個情況對胤楨很有用,便急忙的趕到留春園。

“十四爺,這股海盜的來歷身份已經查明,這股海盜的頭目名叫鄭盡心,原來是盤踞在黃海濟州島一帶,實力較大,手下有四條上千料的大海船,人數約在六百左右,船上還有不少紅衣大炮,此股海盜已多年沒聽到他們的消息,沒想到今年竟然跑到東海來做此大案。”

這股海盜的實力可不小,胤楨聽完張元隆的彙報之後,心裡也不由暗暗心驚,同時也驚訝,這張元隆爲何瞭解的如此詳細,他試探着問道:“你與這鄭盡心有過來往?”

“我跟他有什麼來往。”張元隆恨恨的道,“十年前,在黃海,我跟他交過手,那時,他還沒這麼大的實力,我們六十多艘的海船隊,他也敢下手硬搶,最後是兩敗俱傷,他也沒討到好。”

海貿船隊與海盜交手?胤楨大爲好奇,“你們出海的船隊帶有火器?”

--------

有女同胞嗎?三.八快樂!!

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77章 胤楨印象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607章 想不通第633章 揚威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355章 陛辭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556章 心結第397章 誘導第710章 揉搓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432章 客大欺店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526章 理關係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37章 滿漢之爭?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28章 恂貝勒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202章 李衛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567章 不解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266章 特權待遇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413章 一唱一和第365章 抱火鍋第563章 放縱第660章 對比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603章 出紅差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532章 托兒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162章 胤禩反擊第532章 托兒第545章 奪權第92章 德妃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160章 江南科考案(三)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404章 一捅到底第77章 胤楨印象第272章 京報發展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589章 動手第492章 徵日(一)第562章 開局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550章 掌控局面第77章 胤楨印象第316章 兵油子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683章 晉和盛第292章 大變第64章 失算了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564章 發作第156章 敲竹槓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12章 匯通天下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181章 朝會(二)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53章 遭彈劾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671章 老辣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517章 殘酷真象
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77章 胤楨印象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607章 想不通第633章 揚威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355章 陛辭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556章 心結第397章 誘導第710章 揉搓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432章 客大欺店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526章 理關係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37章 滿漢之爭?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28章 恂貝勒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202章 李衛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567章 不解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266章 特權待遇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413章 一唱一和第365章 抱火鍋第563章 放縱第660章 對比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603章 出紅差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532章 托兒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162章 胤禩反擊第532章 托兒第545章 奪權第92章 德妃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160章 江南科考案(三)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404章 一捅到底第77章 胤楨印象第272章 京報發展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589章 動手第492章 徵日(一)第562章 開局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550章 掌控局面第77章 胤楨印象第316章 兵油子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683章 晉和盛第292章 大變第64章 失算了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564章 發作第156章 敲竹槓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12章 匯通天下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181章 朝會(二)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53章 遭彈劾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671章 老辣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517章 殘酷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