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

同居一院,如隔天塹,這就是水池組與水車組現在的狀態……

以辛凌和李恪爲首,兩個工作組一個住東廂,一個住西廂,一個忙室內,一個忙室外。分組成員少有交集,便是偶有撞見,也是站定身形,手扶腰畔,一朝東,一往西,相互打量着交錯而過,過程中不發一言。

這樣的情形李恪已經瞧見好幾回了,每每都在心裡納悶。

莫非……這種像極了武俠片中打鬥前序的場面,就是墨家獨特的打招呼方式?

這氛圍也太不友好了……

“旦,你說墨家打招呼的樣子爲何如此怪異?也不說話,也不作揖,還要手扶腰帶,這是怕墨褐的衽散了嗎?”

旦聽得哭笑不得,指着李恪長長久久說不出話。

於是李恪更納悶了:“另有玄機?”

旦好容易理順了氣,笑罵一聲:“看你平時聰慧過人,怎的這也看不明白?腰帶可是懸劍的,墨家人人都是劍客,你說他們手扶腰畔,目視要害是爲了何事?”

“要械鬥?”李恪不由驚呼出聲。

……

李恪不知道墨家會不會真在辛府打起來,也猜不透他們爲什麼要打起來,事實上他對水車組那幾位半點都不瞭解。住在辛府好幾天了,水車組的四位墨者至今沒和他說過一句話,打過一聲招呼,以至於李恪只能以高低排序,在背地裡稱他們爲墨一二三四……

兩組齊聚是在十月廿六。

這一日,出裡多日的龍門吊採買隸臣滿載而歸,二十餘輛大車裝回棟樑巨木,金屬輪組,還有大大的幾卷銅線和李恪特意要求的上百雙厚麻手套。

同一日,由養正式將矩池清理完畢,一身淤泥不及清理,便急吼吼地知會水車組,要他們下池裝配支架。

水輪支架同樣要在李恪的指揮下裝配,兩組由此齊聚池邊,一組據南,一組佔北,擺明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態度。

如此劍拔弩張的態勢,讓站在水池西面,緊鄰矩池的李恪渾身都自在不起來。

他趁着辛府隸臣去室內搬運支架,小聲親問辛凌:“辛阿姊,你是假鉅子,也是這幾位的領頭人。眼下他們不和,你就不打算干涉一下?”

“你非墨者,何必多事。”

好嘛……愛打死打死,小爺不管了!

李恪氣不打一處來,扭頭指使那唯一一個和他一樣不需要多事的旦去幫忙搬支架。旦有一股子牛力氣,一丈多高,千餘斤重的支架搬運正是他發光發熱的時候。

前四、後四,旦在正中,攏共九個精壯漢子穿繩架索,沿着臨時搭起的寬條木梯將支架扛到矩池正中,李恪隨之而下,在池壁底部摳出幾個小小方孔,又取鑿撬出邊上的活動木塊,撿起來拾到一邊。

“旦,讓他們將四枚支腳對準方孔,由養,帶個小錘下來!”

“省的了。”“唯!”

支架擺落,由養也拿着小錘下了池底,在李恪的指揮下,將支腳上的活動橫木輕輕敲過半圈,卡死在方孔當中。

李恪讓他把撬出來的小方塊嵌回原位,錘實,固死,這才擡起頭,看向水車組。

“叫你們一道做來的弧型緊固件備好了嗎?”

墨三連忙應是,從衽中取出八枚青銅製成的U型零件,兩頭尖銳,頂部扁平:“莫非是將此物固在池底?”

“釘進去,環住底盤。”李恪指了指連接支腳的四條橫槓,“一槓兩枚,一頭一尾,此事便大功告成了。”

“唯!”

四位墨者齊聲應是,交換了李恪幾人,下池忙活。

李恪踩着臺階重回地面,滿臉疲憊地甩了甩胳膊。

“傷仍未好?”

皇子妃突然下鄉送溫暖,李恪直愣了半晌,這才作答:“基本不疼了,只是動靜起來不見利索,怕是還要幾日復健。”

“製圖之手,莫再逞強。”

真現實啊……

李恪苦笑一聲:“謝過辛阿姊關心。”

“勿需道謝。”辛凌一點也不領情,看着池下兩兩一組捶打不休的墨者,低聲問道,“此法可否用於日後?”

李恪搖了搖頭:“眼下只是模型,活動橫木僅有尺長,弧形緊固也比巴掌大不了多少,這纔可照此施爲。水車實物要搭建與河牀相合的穩固底座,只要斷流成功,工序反倒簡單。”

“獏行?”辛凌疑惑道。

“對啊,水車模型,有何不妥嗎?”

“水車名爲獏行?”辛凌喃喃自語道,“世有獏者,晝伏夜行,噩夢爲食,體態圓潤而力大無窮。你以此物行進之態比之水車運動,確是貼切。機關獸,獏行,此名甚佳。”

“什麼就此名甚佳了……”李恪一腦袋漿糊。

辛凌難得長篇大論,言語之間毫無歧義,他自然是聽懂了。

獏是熊貓的別稱,國寶爺走起路來憨態可掬,和圓溜溜的水車倒是幾分相似,問題是……好好的水車叫熊貓滾滾,後世的人該怎麼看?他李恪還要不要名垂青史了?

李恪的內心對這個名字是拒絕的,剛想反駁,池下的水池組好死不死,恰恰好完成了工序。

墨一擡頭高喊:“假鉅子,恪君,緊固事畢,果真牢固異常,我等四人全力推動,亦是不動分毫!”

辛凌點了點頭:“事既畢,各人歸位,剩餘兩日,獏行必得全功,諸君奮力!”

在場墨者皆莫名振奮,異口同聲抱拳高呼:“我等必竭盡全力,保得獏行全功,張揚墨家之名!”

李恪心裡百味雜陳……

完了,這下子,水車是非得叫熊貓滾滾不可了!

……

衆人各自歸位,李恪也馬不停蹄,直趨東院。

東院裡正在進行一項重要的工作,編繩。

二十來個新買的奴婦齊聚此處,戴着手套,箕踞在地。

她們依託院中各處栽種的桑榆,把無數麻絲銅線拉直交纏,以固定的格式編織起龍門吊的配套繩索。

編織的方法是儒想出來的,即以三麻爲股,每五股參一股銅線,共結成繩,又以六繩同編,交結作索。

如此一來,負重的繩索足足有六根銅絲相互交纏,間雜麻線,韌性、強度皆屬上乘,連繩徑都比李恪原先用過的麻繩要細,變相地縮小了輪組的尺寸。

衆人自資材運抵便開始編繩,先編出正中一段,綁縛樹上,再均分兩組,自兩邊同時編織,儘可能保證整根數十丈長的繩索一體成型,再爲其拉力上了最後一道保險。

一切皆在軌道上有序運行,接下來只需要等便可以。

再過兩日,搭建龍門吊,完成……獏行!

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六五零章 聖躬安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四零五章 載人飛行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盪風雲》卷尾感言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五六零章 母老虎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五一三章 大秦自有國情在此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一六一章 先手易勢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三七九章 楚墨假鉅子之試開始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二五四章 秦人卑鄙第六四五章 殺!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五九九章 人總要有點追求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六四零章 匈奴的王劍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三零九章 趙墨三子第二三七章 損兵折旦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二二九章 雁門天府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二八五章 蒼居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六二九章 東塬夜襲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終,毋常勝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
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六五零章 聖躬安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四零五章 載人飛行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盪風雲》卷尾感言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五六零章 母老虎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五一三章 大秦自有國情在此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一六一章 先手易勢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三七九章 楚墨假鉅子之試開始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二五四章 秦人卑鄙第六四五章 殺!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五九九章 人總要有點追求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六四零章 匈奴的王劍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三零九章 趙墨三子第二三七章 損兵折旦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二二九章 雁門天府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二八五章 蒼居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六二九章 東塬夜襲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終,毋常勝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