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八章 朝辯

咸陽很大。

身處在上阪空曠的街巷,擡頭是巨獸般藏在夜色中的咸陽宮的黑影,低頭是連片靜謐的樓閣。

咸陽的人氣集中在中阪永不歇市的連片市亭,然而這些,在上阪窮盡目光也看不到,極盡耳力也聽不到。

上阪的夜,消而靜,沉而寧。

離開扶蘇府邸,蒙衝領着二十個護衛護送李恪去往官舍,李恪一路沉默,心裡思緒紛紛。

和儒家的正面衝突並不在他的計劃當中,就如同撞見張遷,然後突然發現與法家的相處之道一樣。

可世事就是這麼奇妙。

他遇見了張遷,看到了墨法兩存的曙光,然後急急趕來咸陽,卻正巧撞見了扶蘇失寵的發端。

扶蘇失寵……

李恪如此定義今晚的事件。

很顯然,儒家和李恪一樣看到了扶蘇的仁善,而且比李恪更早利用這份仁善。

儒生們對扶蘇的好意是發自肺腑的,不含其他目的的,因爲這就是儒家的政治抱負,仁主當國,禮治天下。

正因如此,扶蘇在他們面前絕對說不出一個不字,哪怕這份諫言會給他打下親儒的標籤,而且……會讓始皇帝對他生出猜忌之心。

“仁主麼……蠢貨。”李恪低聲抱怨了一句。

蒙衝掀開車簾子探頭進來:“祭酒有何吩咐?方纔風大,沒聽清。”

李恪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我說,你的主公是個蠢貨,腐儒腐墨我都見過,腐法,今天也算是見了。”

“噫!”

……

張遷的事只能容後再議,原定第二天求見始皇帝的計劃也只能臨時終止。

扶蘇要完蛋,雖說齊法那幫子人不會眼見着他徹底完蛋,但作爲墨家內定的未來合作者和李恪的私人好友,李恪怎麼都沒有袖手旁觀的立場。

八月二十就是大朝會,所有的準備只能即刻開始。

八月十七,李恪手持拜謁,去蒙毅處登記參會,順便把儒家的打算輕描淡寫地跟他複述了一遍。

八月十八,有杜陽商賈周正在廷尉處舉報博士聶踆通錢,證據確鑿,聶踆當晚被捕下獄。

八月十九,博士署十二人聯名狀告郎中令蒙毅干涉徵召,有儒生四名,本被徵召爲諫議大夫,卻被以各種理由下放鄉里,至今不得爲佐史。

蒙毅當即重呈此四人查驗記錄,其中二人有罪未判,兩人與六國舊貴往來密切,查有反秦之實。

御使府介入調查,四儒吏被從嚴定罪,御使接令,奔馬離宮。

就在這種風驟雨急的氛圍下,朝會開始。

平旦時分,天光尤陰,李恪一身黑色官袍,腰佩直道祭酒、陽周縣長兩枚官印,出官舍,車北阪。

馬車慢悠悠直駛到宮門,李恪下車,一眼就望見了人羣中領頭的扶蘇、蒙毅等人。

兩人也看見了他,但相互卻沒有招呼的慾望,扶蘇滿臉苦意,蒙毅面色鐵青。

李恪嘆了口氣,踱步到退履處褪掉官靴,只穿綢襪,踩着臨時鋪展的草蓆行走到隊伍中段,在一羣黑衣中隨意尋了個空位站下,徑直閉上眼睛。

漫長的等待……

平旦未過,參會的數百官員就已經全部到齊,按照各自的秩級靜默站立。

青袍是隊伍的第一方陣,那是朝中兩千石或以上的高官,三公、九卿、同上卿,總數二十餘人,依秩級、爵位高低,從中間向兩側站作兩排。風舞身在其中,因爲根本沒有爵位,位在二排左首。

第二方陣是二十四個皇子,着玄衣,繡玄鳥,共作三排,最年長的扶蘇在頭排右首,年紀最小的胡亥在三排最左。

第三方陣就是李恪這樣的黑袍,他們是各府寺的僕射、寺丞和同寺丞,也就是部門副職,秩級從千二百石到八百石都有,因爲人數衆多,站位也隨意得多。

第四方陣是大夫、博士、尚書、御使、郎將,這些人都是各領域的言官,掌喉舌,是大朝會的發言主力。

第五方陣是郎,這些人是身處在咸陽的實習官和候缺官,不管在什麼部門或是聚會都能看到這羣穿着素黑官袍,和現在的墨者十分相似的人羣,但大部分時候,他們都沒有說話的權利。

龐大的官員方陣超過六百人,兩側是長排的謁者,他們負責掌殿廷朝會禮儀、接受臣民章奏,而他們的排頭,則是負責主持朝會的郎中令蒙毅。

日出於東方。

置在宮門處的漏刻流乾了最後一滴水,時至,日出。

頂盔貫甲的衛士令登上城頭,親自擂起巨大的晨鼓。

沉悶的鼓聲當中,暗金色的宮門緩緩打開,顯出巨大而平整的前殿廣場。

蒙毅高喊:“百官覲見!”

站在排頭的李斯笑着向馮去疾和李信點頭致意,當先邁步。

巨大的隊伍緩步入宮,在前殿廣場自正中而分,避開御道,左右登殿。

章臺宮的殿門早就開了,神氣活現的金瓜武士志氣昂揚地立在兩旁,間或有傳令的宦官躬着背縮在武士身後,對經過的每一個官員恭敬行禮。

入得殿門,官員站定,始皇帝行出後室,登臨玉陛。

“皇帝登陛,朝會啓!”

李恪跟着衆臣齊揖:“見過陛下!”

始皇帝垂目點頭。

“禮成!”

衆臣起身。

“有事奏,無事揖!”

可這一次,沒有人動。

始皇帝微微皺了皺眉。

博士淳于越邁步出班,手持芴板,朗聲高唱:“臣,有本奏!”

蒙毅深深吸了一口氣:“謁者傳本!”

距離淳于越最近的謁者小跑過去接過奏本,轉身交遞給陛下的韓談,韓談雙手高臺,恭謹接過,隨即轉身,跪上玉陛,將奏事的竹簡呈放在始皇帝身前。

淳于越這才發聲:“先周之時,文昌兵發西岐,中道崩阻而傳武發,發傳誦,誦傳釗,釗傳瑕,瑕傳滿,長子嫡正,明正言順,故終週一朝,兄友弟恭,得國八百年!故周公曰,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今陛下登陛三十三載,子孫昌隆,共計二十四,爲大秦傳承昌盛,臣,請立嫡長!”

一言既出,滿殿震驚,始皇帝頗爲玩味地看着扶蘇,卻一言不發。

他知道,這纔是開始,還遠不到他定論的時候。

果然,淳于越話音才落,便有一人出班,諫議大夫周青臣持芴高宣:“臣,有本奏!”

謁者急急傳本。

“周禮繁複無道,故周之一世,戰亂不休,武發傳成誦,誦年幼,故周公領政而皇權旁落。時周公踐玉陛,南面臣,一國雙王,無君無臣,故管叔、蔡書並武庚祿父叛周,生靈塗炭!博士通之言不盡不實,臣請治妄言之罪!”

“臣亦有本!”博士羊子出班而立,怒視着周青臣,“當朝立儲乃是國之大事,大夫青臣避重言輕,意欲以三監之亂隱射當朝,臣請其治罪!”

尚書丞、墨者前翎冷笑出班:“周禮本就無用之物,周公此人道貌岸然,這世上也只有你儒家將這般亡國之禮高宣於口!怎的,有人揭了你等中聖真容,甚君父之議,君子之道就全不要了?”

“臣有本!”“臣亦有本!”

朝堂上,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漸漸分出涇渭,法墨合力,與儒家和六國舊臣交鬥。

但發言的人永遠都站在朝堂側後,前排綠袍、皇子無一人動。

如此直辯了近一個時辰,眼看法墨之士口舌漸弱,聯合了六國舊臣的儒家重佔上風,孫叔通終於微笑出班。

“臣,有本奏!”李恪站在原地,搶在他開口之前,朗聲發言。

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四一九章 突襲齊王寨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六九二章 輿論導向戰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五四六章 始皇帝怕得要死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四十二章 福禍兩依第五十章 地龍翻身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三八五章 戰神英布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四七二章 李恪外任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三零二章 餘徹食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八零七章 新芽綻放【尾聲】加更特告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六零零章 草原初冬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五三零章 請平匪患第四六零章 鉅子歸秦……爲戍卒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七八六章 澠池會之九,多疑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七三五章 死戰之四,趙過楚受第三九二章 彭祖活了千多年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二八四章 霸下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數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一章 人窮志短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麼意思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十五章 強勢闢謠第一二零章 貴賤之別第六八一章 穩守,待攻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五八五章 五行靈動術之終,朕意坑儒第二八三章 鶴鳴九皋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五二五章 庫不齊的義渠王
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四一九章 突襲齊王寨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六九二章 輿論導向戰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五四六章 始皇帝怕得要死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四十二章 福禍兩依第五十章 地龍翻身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三八五章 戰神英布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四七二章 李恪外任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三零二章 餘徹食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八零七章 新芽綻放【尾聲】加更特告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六零零章 草原初冬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五三零章 請平匪患第四六零章 鉅子歸秦……爲戍卒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七八六章 澠池會之九,多疑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七三五章 死戰之四,趙過楚受第三九二章 彭祖活了千多年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二八四章 霸下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數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一章 人窮志短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麼意思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十五章 強勢闢謠第一二零章 貴賤之別第六八一章 穩守,待攻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五八五章 五行靈動術之終,朕意坑儒第二八三章 鶴鳴九皋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五二五章 庫不齊的義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