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治而議論

本來煙花閣乃是空曠人雜之地,魯仲連說話的聲音又未刻意高揚,按理說,除了周圍幾人之外,其他房間的人該沒有理由聽到。也許是田單等人聽得入神的緣故,直到魏無忌的突然作聲,田單才醒悟過來,原來從剛纔魯仲連追述當年的事情開始,煙花閣中的其他人便留意上了,似乎不約而同、饒有默契的聆聽魯仲連講述神童的事蹟。

果然樂閒也興趣盎然,遙望田單道:“當年神童,魯逆流魯兄既然在場,何不親自講說?”

田單心道我要是知道怎麼回事我早就說開了,臉上卻當然無所謂的表情,哈哈笑道:“忘哩!都十幾年前的事了,除了象家叔這樣只記得當年輝煌的人之外,鬼才會記得,老實說,我早已把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衆皆愕然,只有魯仲連對田單這麼虛虛實實的一招暗暗叫絕。田單這句話不但彌補了他不是真正的魯逆流的破綻,且意味深長,飽含道家無慾無求、灑脫自然的哲理。

“錚!錚!錚!”

忽然三聲天籟般的琴音,猶如暮鼓晨鐘直敲入在煙花閣的每一個人的心底。

田單暗呼有趣,想不到連胥煙花也對他這個魯逆流產生興趣來了,與此同時,田單留意到一名峨冠博帶的老者從胥煙花的房間走了出來,且服飾攜玉配劍,帶有明顯的楚地風格,田單料定此人必是屈原無疑。

自然有玉立門前的俏婢引屈原沿走廊過來,另一名俏婢則將胥煙花的房門掩上。

衆人聽到琴音,都知道胥煙花有話要說,霎時間,整座煙花閣中,除了屈原走路發出的聲音之外,便只餘各人節律不同的心跳聲。

胥煙花獨特而美妙的聲音終於響起道:“魯公子的話發人深省,那種對過往淡泊與寧靜的處事態度更值得煙花學習,然而若換了是現今的魯公子,你又會如何解嘲孟子的那句話呢?”

田單一聽胥煙花吐出“魯公子”三字,便心知不妙,而不象其他人般,在未聽到胥煙花後半句話前,對他這個神童投以嫉妒、豔羨甚至欲除之而後快的眼神。

他與胥煙花交往多年,致今日確定和胥煙花的眷侶關係,自然對胥煙花十分了解。外人都道胥煙花便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對世俗的功名榮耀漠然置之,而事實上,她卻充滿對新奇事物、學說的好奇,熱衷的尋求探討治國修身之道,這一點,與她交談過的白起、屈原,甚至連魏無忌等人也都心知肚明、洞若觀火。

果然在她一番客套的言辭之後,即話鋒一轉,頓然發難,這句話似乎比她的女尊劍更令田單難以招架。

他田單自幼偏愛兵書韜略,對於治國經邦的聖賢書則淺嘗輒止,更何況近幾年稽下學宮盛行“不治而議論”之風,該說的和能說的自然早被魯仲連之流說過,實在難出新意。

田單看到魯仲連等人投來幸災樂禍的表情,忽然心中一動道:“難得今日楚國的屈老先生,稽下學宮的天口駢、魯仲連齊臨煙花閣,又有各國新貴如魏無忌魏兄、樂兄、李兄等人濟濟一堂,可謂盡集天下文才,不如我們就‘治國談何容易’這一話題議論一番,胥仙子意下如何?若換了是諸位才賢處在當年逆流的這個位置上,必然能說出比魯某更爲高明的駁辭,眼下又哪來逆流獻醜的資格。”

和時人稱鄒衍爲“談天衍”一樣,“天口駢”指的正是田駢。

田單這番話似褒實貶,隱含這些人徒富有盛名、卻反不如一個十歲孩童之意,實在譏諷、挑釁至極。

胥煙花道:“若不是魯公子提及,煙花還真不知道原來已經有如此多名聲煊赫的人物光臨草閣,剛纔由於煙花心切與屈老先生敘舊,致怠慢了各位,既然現在正好有魯公子提出議題,煙花便就此允諾,若是誰的言論最爲精彩,煙花必邀此君於我房中暢談,並親自爲他斟酒彈曲,當是彌補對各位招呼不周之罪。”

衆人譁然,包括田單在內,心中無不涌起驚濤巨浪,這番話推波助瀾不說,更使人覺得仙子芳心縹緲難測。胥煙花自出道以來,芳駕遍遊天下,何曾聽說過胥煙花做過如此安排,即令是田單,至今也從未享受過如此優待。

最是苦悶不解的卻是田單,胥煙花理應不知魯逆流即是他田單,她於大婚前許下這樣的彩頭,無疑是昭示除田單之外的任何男子都有機會和她獨處。

是男人都會呷醋,何況呷的還是準夫人的醋。

此時屈原來到房間,正好與田單對座,只聽這位政場失意的老人略帶風趣的道:“也不知在座的哪位青年俊彥最終能折冠獲此殊榮,若是屈原再年輕四十年,也必然不肯錯過這個機會,現在則當然不能再妨礙你們年輕人的好事哩!”

他這麼一說,委婉指出胥煙花邀請的正是年輕人,等若了局限了田駢、魯仲連等老一輩人發言的權利。因爲衆人都親眼看到屈原從胥煙花房間出來,故誰都願意相信屈原此言就是胥煙花本人的意思,當然,誰也不能排除這是屈原真心在爲閣中所有的年輕人制造大放厥詞、一爭長短的機會的可能。

魯仲連配合道:“君子有成人之美,屈先生所言甚合魯某心意,而事實上,我輩的言論說法早已在稽下的時候言盡了,老套經典的學說固然經得起千錘百煉,但是這在煙花閣卻絕不合適,因爲這是一個新奇的地方。”

田單暗罵魯仲連一句,正要說話的時候,卻聽一把陌生的聲音響起道:“二位的說法,恕周最不敢苟同,求學探討之道,從來不分男女長幼,百業貴賤,再者年輕與否,其判別關鍵並不是年齡,而在於其心,心若年輕,人便年輕,胥小姐以爲然否?”

原來說話者是出身周朝王室的周最,此君早在多年前便已名聲顯赫,頗有影響力,乃是魯仲連一輩的人,據說當年他曾積極遊說天下,意圖爭取周天子之位,後來卻不知什麼原因,不但沒有繼承周王之位,且還銷聲匿跡多年,到今日,才知道他竟然是來了臨淄。

田單本來對周朝的人沒有好感,不過這句話卻不得不另他對周最改觀——姑且不管周最爲何會突然出現在煙花閣,他說這句話的目的何在。因爲這正是田單想說的。

田單並非是對自己缺乏信心,只不過若經過屈原、魯仲連這般說話之後,屆時無論是誰和胥煙花同處一室,都很易令人聯想到男女之事上來,而這正是田單所不願見到的。即令是魯逆流奪冠,若被人特意披上這樣一層關係,他田單也同樣不願意。

他並不介意胥煙花和年輕公子談學論道,但卻十分介意被人說成是談情說愛,不知爲何,他覺得今天的胥煙花忽然祭出這個彩頭,實在不同往常,彷彿有事要發生。

胥煙花不答反問道:“不若就由周公子開始如何?”

“既得胥小姐應許,那周最就姑妄言之,當是拋磚引玉了。”周最顯然早有預備,侃侃而談道,“周最以爲,無論是老子的無爲而治、孔子的克己復禮,還是法家的依法治國、墨家的兼愛相利等等諸多學派的說法,他們想要實行,都必須要有一個基礎,而這個基礎,也正是周最所說的治國關鍵。”

田單留意了下衆人,包括屈原、魯仲連在內,無不露出深思之色,暗忖果然盛名之下無虛士,周最一開始便能引起各人的思索,確實大不簡單,而事實上,田單也對周最所說的這個基礎很感興趣。

胥煙花不吝讚美道:“周公子的說法確實新穎引人,然而這個基礎到底是什麼呢?”她的話語更說得婉轉動聽,大有一種央人撒嬌的味道。

被周最如此搶去風頭,衆人心裡自然很不好受,雖不至於咬牙切齒,卻難免嫉妒。

而想要挫敗周最的最好方法,並不是等周最說出這個基礎之後再去駁倒他,而是在周最說出來之前就一語道破這個基礎。

果聽樂閒道:“周先生的基礎,指的可是大統一?當年武王滅商,一統中原之後,得姜太公輔佐,可謂天下太平,相安無事。”

屈原低語對着魯仲連等人道:“此子才思敏捷,言之有物,確實是個人才,卻不知他是何人?”

敖烈道:“此即燕相樂毅之子樂閒。”

屈原恍然。

“並不是!”周最乾脆利落的回答,那語氣,彷彿能令田單看到周最的得意之色。

魯仲連見對面房屋之人多在交頭接耳,顯然是在交換意見,遂趁機道:“久聞屈先生大名,卻不料屈先生竟還與胥小姐頗有淵源。魯仲連好奇,可否告知一二?”

屈原搖頭笑道:“當年的事,朕曾答應過煙花,絕不對任何人提起,還請見諒。朕聽說魯先生與田單私交甚篤,你爲何不親自去問他呢?”

魯仲連用肘陰捅了田單一記,明顯是怪他沒有告知屈原和胥煙花的關係。

田單本在冥想周最的這個基礎,正似要抓到靈感,此時回過神來,也懶得去理會魯仲連,反而想起一事,道:“對了,之前在外面的時候,我曾檢查過行刺家叔的那把匕首,確實明顯是楚國官制品,卻不知敖前輩爲何能一語斷定刺客來自楚國?”

敖烈道:“魯兄弟誤會了,鄙人所說的,只不過是某些有心人希望別人都這樣認爲而已,而事實則正好相反。”

“敖前輩的意思是,有人故意嫁禍於人,想要挑撥齊國和楚國的關係?”田單一震道,“莫非是秦人?”

敖烈欣然道:“雖不中亦不遠矣,魯兄弟不是曾留意另兩名逃跑的刺客嗎?相信你很快就會得到答案。”

田單不由再次吃驚,想不到敖烈眼力高明至此,竟連當時這微末的細節都被他察覺到,看來只要有他在屈原身邊,任何針對屈原的毒計勢必都要破產。

魯仲連都尚且有人行刺,而屈原現在的身價更在魯仲連之上,可想而知他的臨淄一行,自然不會順風順水。

此時煙花閣中又有好幾個人的猜測都被周最否決,估計正當這周最要說出他的治國理念的時候,卻又有一把洪亮自信的聲音響起:“君!”

這句話雖然只一個字,卻讓所有人都明白,說話者的這個“君”指的正是君主,即周最所說的基礎。

田單暗暗點頭同意,事實上,當他想到周最曾力謀天子之位的時候,已隱隱捕捉到此,卻因魯仲連的一打岔致令“魯逆流”失去一個大出風頭的機會。

煙花閣片晌沒有回話,接着只聽周最道:“總算有人替我道出這個‘君’字,實在令我老懷大慰,卻不知閣下是哪位公子?”

之前那人傲然道:“在下趙國李不凡,請周前輩指教。”

衆人無不愕然,據傳趙相李兌之子李不凡乃是個飛揚跋扈、不學無術之徒,想不到他竟然能說出周最引以爲傲的這個“君”字,確實始料未及。

周最大感丟了面子,以退爲進道:“李公子既能說出這個‘君’字,那麼必然頗有一番見地,不若就請你來說說這個君主的作用如何?”

卻是另一把聲音響起道:“在下趙相國門下家臣藺相如,敝上本不屑搶去周先生的風頭,奈何怕人誤會敝上只是僥倖說中,所以在下不得不出面轉述敝上所言。”

聽到藺相如挺身而出,田單當即明白過來,這個“君”字,當是身爲下人的藺相如以其智計所得,不過爲了討李不凡歡心,所以借李不凡的嘴說出來罷了。由於來不及仔細竄通言詞,故當周最反問時,李不凡再搭不上來,現在則只好由藺相如親自出馬。

一面暗道這個藺相如倒是陰損有趣至極,“不屑”二字估計足夠讓周最這貴胄憋上幾天的悶氣。

第七章 滿庭芳第五章 天子背後的天子第三章 俱折服第一章 不治而議論第六章 魯仲連出馬第六章 中伏第三章 大良造第八章 四個字,天下勢第七章 逆流之死第四章 杜溫香第四章 若雪第二章 虎視何雄哉第四章 杜溫香第七章 脣亡齒寒第二章 下九流劍第五章 分歧第四章 博弈第一章 謠言,不是妖言第七章 混亂,寧靜第六章 變第七章 脣亡齒寒第四章 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第五章 迎娶第一章 急轉直下第二章 下九流劍第四章 胥煙花第七章 墨者第五章 魏公子,無忌第四章 博弈第五章 天子背後的天子第二章 出城第六章 亮劍第一章 不治而議論第一章 談天衍(楔子)第四章 毒手第四章 胥煙花導讀:告家長書第三章 技不如妓,煙花閣第六章 疑鬼神第一章 心的自由第四章 若雪第二章 先知第五章 在商言政,呂不韋第四章 胥煙花第一章 不治而議論第八章 神一樣的鋒芒第二章 一戰成神第二章 先知第六章 疑鬼神第二章 虎視何雄哉第二章 下九流劍第七章 脣亡齒寒第七章 逆流之死第五章 在商言政,呂不韋第五章 魏公子,無忌第七章 墨者第五章 木秀於林第四章 博弈第六章 亮劍導讀:告家長書第一章 談天衍(楔子)第三章 陣營第八章 全城封鎖,風滿樓第三章 俱折服第五章 木秀於林第一章 有備無患第五章 王孫賈第六章 水亦酒第二章 石破天驚第四章 若雪第七章 脣亡齒寒第七章 交鋒,爭鋒,握手第七章 墨者第四章 毒手第七章 滿庭芳第六章 香草美人導讀:告家長書第一章 有備無患第五章 魏公子,無忌第二章 神威第六章 中伏第四章 杜溫香導讀:告家長書第七章 脣亡齒寒第六章 亮劍第三章 技不如妓,煙花閣第三章 技不如妓,煙花閣第七章 墨者第三章 硬撼第四章 杜溫香第四章 博弈第三章 新娘第八章 當年神童,魯逆流第六章 香草美人第四章 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第五章 天子背後的天子第五章 話別王三第八章 神一樣的鋒芒第七章 墨者
第七章 滿庭芳第五章 天子背後的天子第三章 俱折服第一章 不治而議論第六章 魯仲連出馬第六章 中伏第三章 大良造第八章 四個字,天下勢第七章 逆流之死第四章 杜溫香第四章 若雪第二章 虎視何雄哉第四章 杜溫香第七章 脣亡齒寒第二章 下九流劍第五章 分歧第四章 博弈第一章 謠言,不是妖言第七章 混亂,寧靜第六章 變第七章 脣亡齒寒第四章 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第五章 迎娶第一章 急轉直下第二章 下九流劍第四章 胥煙花第七章 墨者第五章 魏公子,無忌第四章 博弈第五章 天子背後的天子第二章 出城第六章 亮劍第一章 不治而議論第一章 談天衍(楔子)第四章 毒手第四章 胥煙花導讀:告家長書第三章 技不如妓,煙花閣第六章 疑鬼神第一章 心的自由第四章 若雪第二章 先知第五章 在商言政,呂不韋第四章 胥煙花第一章 不治而議論第八章 神一樣的鋒芒第二章 一戰成神第二章 先知第六章 疑鬼神第二章 虎視何雄哉第二章 下九流劍第七章 脣亡齒寒第七章 逆流之死第五章 在商言政,呂不韋第五章 魏公子,無忌第七章 墨者第五章 木秀於林第四章 博弈第六章 亮劍導讀:告家長書第一章 談天衍(楔子)第三章 陣營第八章 全城封鎖,風滿樓第三章 俱折服第五章 木秀於林第一章 有備無患第五章 王孫賈第六章 水亦酒第二章 石破天驚第四章 若雪第七章 脣亡齒寒第七章 交鋒,爭鋒,握手第七章 墨者第四章 毒手第七章 滿庭芳第六章 香草美人導讀:告家長書第一章 有備無患第五章 魏公子,無忌第二章 神威第六章 中伏第四章 杜溫香導讀:告家長書第七章 脣亡齒寒第六章 亮劍第三章 技不如妓,煙花閣第三章 技不如妓,煙花閣第七章 墨者第三章 硬撼第四章 杜溫香第四章 博弈第三章 新娘第八章 當年神童,魯逆流第六章 香草美人第四章 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第五章 天子背後的天子第五章 話別王三第八章 神一樣的鋒芒第七章 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