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杜睿和薛仁貴急匆匆的到了長安城外左千牛衛軍的駐地,軍制改革之後,大唐禁軍之中的南衙北衙諸部禁軍,除了部分擔任守衛工作的之外,都搬到了城外,授兵部的統一節制。

兩人趕到駐地營門外的時候,就聽到營內傳出來的火槍轟鳴聲,薛仁貴聽着不禁滿臉的喜色,他雖然平日裡老成持重,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立刻原形畢露,之前見識到了火槍的威力之後,更是見獵心喜,恨不得立刻就去親眼見識一下杜睿所描繪的火槍戰陣的巨大威力。

正在營內主持訓練的杜耀祖聽到杜睿來了,連忙跑到營門口迎接,見了杜睿忙躬身行禮:“大帥親臨,末將有失遠迎,還請贖罪!”

杜睿看着杜耀祖,笑道:“好了!別說什麼失禮不失禮的!耀祖!這位可還記得!?”

杜耀祖看向了薛仁貴,好半天才試探着問了一句:“可是姑老爺到了!?”

薛仁貴當初也曾見過杜耀祖,只不過那時候杜耀祖不過是宋國公府內的一名小廝罷了,誰想到經年不見,如今的杜耀祖已經成了大唐禁軍內的一旅之帥。

當初薛仁貴和杜雲希成親之後,時常到杜睿的府上,還曾指點過宋國公府上的幾個小輩習武,杜耀祖就是其中之一。

杜睿笑道:“仁貴!你也沒想到吧!耀祖如今也算是出人頭地,前些年爲兄率軍西征吐蕃,大食之時,耀祖可是立過大功的!後來組建千牛衛,爲兄便將他從席君買的手上要了過來,做了這一軍主帥!耀祖!火槍隊訓練的如何了?”

杜耀祖聞言,臉上頗有些自得,道:“大帥放心!按照大帥教給的法子,練得很是不錯,只是工部那邊的火槍送來的少了些,不然的話,今天倒也能讓大帥和姑老爺觀看一番!”

杜睿點點頭,又問道:“如今火槍的裝備有多少人馬了!?”

杜耀祖回道:“目前還只有三千人,不過也已經初具規模。”

杜睿聞言,心中也是大感欣喜,道:“好!這便去看看,你這小子,莫要偷懶奸猾,若是練得不好,此番西征,我便將你的名字拿下來,換旁人去!”

杜耀祖一聽就急了,他和他的叔叔杜平生一樣,都是真正狂人,當初杜睿要把他從安西軍要過來的時候,他還老大的不願意,三天兩頭的往宋國公府上跑,吵吵着要去邊疆和蠻人作戰,如今好不容易撈到了仗打,哪能白白的錯過了。

“大帥若是不信,便請入營內觀看火槍隊演武,末將要是練得不好時,大帥再換將也不遲!”

杜睿笑道:“好!便依着你!”

對杜耀祖,杜睿一向都是極爲極愛,看似莽撞,其實是粗中有細,而且時常都能有些創造性的思維,雖然名義上不是杜睿的弟子,但是在杜睿門下,軍事方面,無疑是杜睿最爲器重的一個。

三人入了營,跟隨杜耀祖到了演武場,此時火槍隊還在操練着,巨大的演武場上,三千火槍手分成三列,沒列千人,手中拿着燧發槍,正在每一隊的隊官指揮下,操演着陣法。

薛仁貴見了,不禁暗暗皺眉,對杜睿言道:“兄長!這陣勢,正面防禦是否太單薄了些,若是地方重兵突擊正面的話,怕是一觸即潰啊!”

杜睿還沒說話,杜耀祖就替杜睿解釋了:“姑老爺可不要小看這陣法,這可是大帥親自指點過的,姑老爺不要看着軍士們這樣一字排開,正面防禦薄弱,可要是對方敢以重兵正面突擊的話,保證要他有來無回!”

杜耀祖所說的陣法其實倒也沒什麼玄妙的,不過就是三段擊戰術而已,這種戰術在歷史上是十六世紀所出現的一種火繩槍戰術,在當時火槍無法連續射擊的情況下,這種戰術彌補了火槍射擊速度慢的缺點。在明朝和日本戰國年間都出現過三段擊的記載,這種射擊方法在連發火器未發明時是一種快速持續有效的射擊方法。

根據《明史》記載,明朝初期平定南方的將領沐英首先在使用火器對付叛軍大象等野獸兵種時,有感於火藥裝填速度太慢,而改進的一種戰術射擊方式。

具體是由三人爲一個小組,先由最前面的火槍手射擊,然後退至隊伍後方專心裝填彈藥,由第二名士兵上前開火。三人交替裝彈、開火,使原本射擊一次需要一分鐘甚至更久的火繩槍效率提升三倍,近似於歐洲的半迴旋戰術。

日本戰國時期,長篠合戰中,織田信長的鐵炮隊以三段擊的方法,擊敗了武田勝賴的騎兵也是其中一例。他首先安排三千名火槍手在陣前安置防馬柵,然後安排士兵三個人一組,讓其中射擊精度最高的士兵充當射手,其餘兩個則負責槍彈和火繩的裝配工作。

在射手射擊之後,由第二名士兵接過火槍並從前端裝入火藥,搗實之後裝入槍彈。第三名士兵同時從後方調整火繩的位置,將扳機移至原位,然後把火槍遞給射手,從而實現不間斷射擊。

另外,也有大久保忠世率領小隊火槍兵,在濱鬆圍城戰中騷擾武田軍的說法。將軍隊分爲四支,每喊一次口令,其中一隊就一齊開火,然後裝彈,從而造成己方有大量火槍兵的假象。

當時火繩槍雖然比弓弩威力大,但是火槍射擊完後要經過放入火藥,放入鉛丸,從槍管下抽出通條,搗實鉛丸和火藥,在點燃火繩瞄準敵人,射擊完後偶爾要清理槍孔,所以放一槍大約要一分鐘,而射擊完後的間隔近距離作戰的敵人就會衝鋒,尤其是騎兵,而火槍隊會受到很大的損失。

所以西方國家就想出了一種戰法,火槍隊先分三排,第一排.射擊完後第二排.射擊,第二排.射擊時則第排和第三排交換位置,到後方裝添火藥等,第二射擊完後再第三排.射擊,第二排同開始的第一排交換位置,補充彈藥,第三排.射擊完後再由第一排.射擊這樣來會循環間隔的時間大大的縮短了。

前期的火繩槍兵用此戰法可以連續不斷的打擊敵人的士氣,並且可以驚嚇敵人騎兵的馬匹,在中世紀時被封建騎士們所畏懼。而到了燧發槍的問世時,由於對各種天氣的適應性,以及裝填的迅速和便捷,燧發槍搭配三段擊戰法,可以有效地打亂敵人的陣型,並且給敵人造成大量的傷亡,因此火槍也逐漸在軍事舞臺上成爲主角,加速了西歐封建勢力的滅亡。

現在大唐的火器直接從火繩槍,跳躍式的發展到了燧發槍,再配合上三段擊戰法,無疑將會極大的提高火槍在戰爭當中的威力。

杜耀祖給薛仁貴解說了一番,見薛仁貴還是有些不信,便看向了杜睿,道:“大帥!不如再讓軍士們實彈操練一把,給姑老爺看看如何!?”

杜睿自到杜耀祖有心顯擺,這次西征,薛仁貴可是主帥,杜耀祖要在薛仁貴的帳下爲將,若是不趁着現在好好展示一下,左千牛衛軍的戰鬥力,將來在戰場上少不得要做一陣子冷板凳了。

“好!你主持操練!”

杜耀祖答應了一聲,便揮動令旗,臺下的將士們得令,立刻開始裝填彈藥,他們都操練了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早已經熟練了。

“轟!”

“轟!”

“轟!”

火槍擊發之時的轟鳴聲頓時響了起來,而且還是不間斷的,前面的一排完成射擊之後,立刻退到後面,繼續裝填彈藥,第二排接着開火,連續反覆了三輪,臺上的薛仁貴都看傻了眼,只見遠處的一堵土牆此刻都被彈丸轟的搖搖欲墜,上面更是千瘡百孔。

杜耀祖有些得意的看着薛仁貴,道:“姑老爺!如何?”

“神兵利器!果真是神兵利器啊!”

杜耀祖聞言,更是得意非常,道:“大帥!姑老爺!末將覺得要是當下我大唐軍隊都能用的上這燧發槍的話,天下間只怕是再也沒有唐軍的對手了!”

杜睿聞言,不禁一皺眉,看着杜耀祖和薛仁貴的表情,分明已經對燧發槍完全癡迷了,甚至覺得燧發槍在手,天下我有的地步。

可是杜睿卻很清楚,就以目前大唐的製造能力來說,還沒到讓熱兵器完全取代冷兵器的時候,現在的燧發槍雖然威力不小,但是要是當真完全拋棄冷兵器,使用熱兵器,怕是也做不到。

就像後世的鴉片戰爭一樣,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鴉片戰爭的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滿清的弓箭,長矛不敵英國的洋槍,洋炮。

但是實際上的差距是多少呢?

在鴉片戰爭中,英軍使用的火槍型號爲兩種:BrownBess前膛燧發火槍和Baker前裝滑膛燧發火槍。

BrownBess前膛燧發火槍。槍長1.42米,槍管口徑0.76英寸,子彈口徑0.71英寸。該型槍曾經在拿破倫戰爭,美國獨立戰爭等戰爭中被大量使用,英國裝備過大約300萬支該種火槍。

Baker前裝線膛燧發火槍。1.16米長,0.75英寸口徑,使用和BrownBes相同口徑的子彈。

拿中國宋代就出現的神臂弓與之進行比較,神臂弓這是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種弩弓,式樣是從西夏流入的。弩身長三尺二寸,弩弓長四尺五寸八分,兩弭各長九寸二分,弝長四寸,兩閃各長一尺一寸一分,弦長二尺五寸,箭長數寸。

但凡評價一樣遠程武器的優劣,不外呼考慮三點:射程,射速,殺傷力。如果從經濟上說,還要考慮造價和製造週期,以及訓練週期。

先說射程,按照記錄,BrownBess前膛燧發火槍的最大射程是300碼左右,有效殺傷射程約80碼,超出這個距離被打中的人可說是運氣極背。

Baker線膛槍的最大射程因爲膛線的緣故射程有所下降,但是得益於膛線的穩定作用,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不過由於射速很低,英軍並未大量裝備線膛槍。

古代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爲300米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更是達到了500餘米,而且準確率很高,可以精確瞄準。

然後再來看射速,英國在18世紀已經採取紙包彈藥以利裝填,整個程序還是快不起來。按照官方訓練手冊的記錄,BrownBess前膛燧發火槍發射一次需要經過12個步驟,1834年時英國陸軍測試使用雷管的前膛槍時的記錄顯示,即使是技術純熟的士兵每分鐘射速也不過三發,這還是在沒有戰鬥壓力下的成績。

在實戰時,由於種種因素影響,能夠維持每分鐘兩發就算不錯了。而且士兵在戰場上慌亂之際非常容易出錯。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在裝填後忘了將通條抽出槍管,一扣扳機,通條就不知道飛到那裡去了,自然無法再裝填。另外常見的錯誤是在忙亂之間誤將彈頭而非火藥先塞入槍口,造成不發彈,士兵只能退出行列到後面慢慢把彈頭挖出來。

不難想象用通條去挖裝填了火藥和子彈的槍管是多麼愉快的一件事。就這還算是先知先覺,要知道當時火槍是隊列齊發的,那麼多槍一起發射的情況下許多士兵在戰鬥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開槍,有沒有啞火,往往多次裝彈。

比較起滑膛槍,Baker線膛槍就更麻煩了,由於使用線膛槍的時候彈頭與膛線必須緊密咬合,無法像滑膛槍一樣使用直徑較槍管內徑還小的彈丸,因此前膛來複槍的裝彈十分困難而耗時。射速一分鐘有一發就算不錯了。爲求維持大量火力,當時各國的正規部隊仍然配備滑膛槍,只有少數前衛部隊才配備線膛槍。

再來看神臂弓,這東西的射速大約是3到4發每分鐘,而且操作十分簡便,簡單到大家很難想象竟會有人能裝錯。唯一的問題是神臂弓需要人手拉弦,發射次數太多容易疲勞,速度會減低。可是火槍連續發射以後一樣會因槍管發熱造成炸膛或者子彈威力減弱的情況。

最後說說破壞力,不論是BrownBess還是Baker火槍,用的子彈口徑都一樣,威力相當不錯,因爲鉛彈體積小,力量集中,常常嵌入骨頭裡面無法取出。而且子彈在體內的彈道通常都不是直線,造成的傷害是普通冷兵器不及的。

神臂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槍子彈更強,按照記錄它發出的弩箭可以穿透兩層鐵甲,連普通火槍子彈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破壞力卻不如槍彈,傷口也比較容易處理。但是弩箭也有優點,可以塗毒或者加裝炸藥。

再說造價,神臂弓的材料是山桑木做的弩身,檀木做的弩梢,銅製的扳機,麻繩做的弦。照說造價也還是神臂弓便宜,在中國不會找不到木匠做這個吧?

按照這樣推斷,如果當時滿清以神臂弓作武器,使用同樣的陣列和英軍對抗,失敗的很可能是英軍。

可惜滿清大辮子不但不重視火器,連弓弩都不重視。清朝的失敗,首先是政府懦弱上的失敗,然後纔是技術上的失敗。

熱兵器的發展是一個遠遠比冷兵器發展更爲複雜的過程,杜睿不是不想讓唐軍現在就拿着衝鋒槍作戰,而是依照着目前大唐的科技水平和製造能力,根本就做不到。

中國的早期火槍,在宋朝時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叫做“突火槍”,其基本形狀爲: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藥室,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後段是手持的木棍。

其發射時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鐵管,右手點火,發出一聲巨響,射出石塊或者彈丸,未燃盡的火藥氣體噴出槍口達兩三米。

這種原始的火槍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懾作用,首先,由於火藥的原料配比問題,其推力相當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爲射擊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運用現代的“三點一線”式瞄準方式,再因爲其槍管爲竹管,在射擊了大約四到五次之後,槍管末段的竹質就會因爲火藥爆炸時的灼燒而變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會折斷,更有甚者,射擊的時候因爲膛壓過高幹脆炸膛,竹子哪裡撐的住那樣的爆炸,所以,一個二十人的火槍隊,一次射擊能有5個人成功的開火就已經是萬幸了,這射出的五發子彈,有兩顆能在到達敵人的面前之前不掉下來就又是一種萬幸了,而到了敵人的面前可能又會有一顆子彈從敵人的身旁飛過,而最後的子彈,結果因爲敵人的甲冑堅固。總而言之,威懾,威懾力量而已。

到了元朝,先是火藥的配比被重新調整,導致同樣體積的火藥,其在相同空間內所引發的爆炸氣流壓強比原來的壓強提高了約三倍,即是說,彈丸的加速度變爲了原來的三倍,出膛速度變爲了原來的1.732倍,而與此相對的,竹管制的槍管被換成了生鐵管,能承受的膛壓大幅度提高,這樣一來,火槍的使用價值由於威力、射程和耐久度的提高而大有提高,因其子彈,主要以石塊和鉛彈爲主,所以這種新式的火槍被命名爲“石火矢”。

不過,由於它的體積大,且十分的重,並不是替代弓箭的優秀裝備,反而被送到歐洲去替代弩弓對付重裝騎士比較好一點。

同時代,元朝也製造出了早期的手槍,其雖然便於攜帶,但威力和射程都低的可憐,基本上沒有戰術上的價值,給高官們用來防身,或者只是作爲玩物更合適一些。

至於西歐方面,出現同類武器是在十四世紀中葉的意大利,其名叫“火門槍”,其實基本類似以後的“火繩槍”,但體積和重量都遠勝後者,而殺傷力似乎和火繩槍差不多,所以,這種武器主要是用於城堡要塞的防禦。

當時騎兵也裝備了火槍,德意志的槍騎兵們就曾用“火門槍”把法軍打得驚恐萬分。騎兵用的火槍要短一些,小一些,射擊時先用繩子把槍拴在脖子上,在馬鞍上支一個‘Y‘形的架子架住槍管,後部的木棍抵住胸前的鐵甲,右手點火,估計這也是最早的“騎鐵”了吧,不過關於這個兵種的價值,把法軍打得驚恐萬分,而不是打敗,可見,也是威懾力量。

到了十五世紀初期,戰場上出現了更小型的手持火炮,原先的“火門槍”的木製握柄被重新設計過,射擊時能夠倚靠在士兵的肩膀上,而不再是架在支架或者地上,從而,步槍的定義被正式確定爲:單兵肩射的長管槍械。

而且,工匠們在新式火槍的槍膛內裝進了一種能夠控制點火的機械裝置。但是,這種武器只有在近距離,亂槍齊射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出較大的威力。

到了十五世紀中葉,在日本戰場上小放異彩的“火繩槍”終於出現了。最初的火繩槍的點火機構是一個簡單的呈“C”型的彎鉤,其一端固定在槍托一側,另一端夾着一根緩燃的火繩。火繩是經過硝酸鉀或其它化學藥物處理的麻繩捻成的,到了後期,也有用火棉拉成絲與浸過蓖麻油的麻繩捻在一起,阿拉伯地區甚至使用“燃水”浸泡麻繩製作火繩。

彈丸採用鐵或者鉛做成,一般來說,因爲鉛軟且易變形,所以在裝填時和命中目標時,都有相當的好處,否則的話,裝填彈丸時,需將鐵彈丸放到膛口,用木榔頭打送彈棍,推鐵彈進膛,非常的浪費時間。火繩槍發射時,可用手指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裡推壓,使火繩引燃點火藥,繼續點燃發射藥。

這樣,射手可以一邊瞄準一邊推火繩點火。在抵消後座力方面,火繩槍使用了滑膛技術。不過,由於其是前膛單發填裝且彈丸與推進藥分裝,所以其射速非常之慢,大約爲30秒一發,而且是經過訓練的高級火槍手。

再者,暴露在外的火繩非常容易被風吹滅或者雨澆滅,射擊非常容易失敗,槍手還需要用火摺子直接去點火繩,所以射擊失敗之後的重新射擊也非常的麻煩。

隨着技術的發展,需要火摺子直接去點火繩的問題被圓滿解決,西歐的工匠們在槍的後部增加了一個由扳機所帶動的小火炬,這個小火炬在戰鬥的時候一直燃燒着,當需要開槍的時候,就扣動扳機使小火炬向前運動,接觸到前面插着的火繩,而小火炬是用浸泡了蓖麻油的布團揉成,上面燃燒着的火不易熄滅。

這樣一來,火繩槍手在射擊失敗之後就不必再重新打火摺子,殺起人來方便了許多。這種新式的扳機擊發式火繩槍的口徑一般爲15~20毫米,管徑比一般爲40到45,而最大射程一般爲60~80米。

之後,火槍技術又在兩個領域中不斷的發生着革命,一是擊發技術,另一則是彈藥技術。前者的發展,先是在16世紀後期,歐洲發明了一種“火種點火”的方式。

技術原理是,在一個小管裡放一個“火種”或一節短火繩,槍手只是在用槍時才點燃火種,不至於因槍上都帶一條點燃的火繩而在夜間暴露目標。“火種”式火繩槍就是後來隧發槍的先驅。

而燧發槍則在不久後的十七世紀由是法國人發明,它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藥。燧發槍的平均口徑大約爲13.7毫米,由於還沒有發明後裝彈式火槍,所以這對當時的彈藥裝填技術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裝填方法,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到膛口,用木榔頭打送彈棍,推槍彈進膛,這是非常費時間的,在戰場上,就意味着浪費生命。

後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周的槍械師創造了一種加快裝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亞麻布或鹿皮片包着彈丸,裝入膛口,減少了摩擦.這種方法不僅加快了裝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閉氣作用,精度隨之提高,射程也提高了。

如果說燧發槍的出現標誌着純機械式點火時代技術的結束,那麼隨之而來的爆炸式點火技術就是瞬間點火時代的開始。

首先進行爆炸式點火技術激發試驗的是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福希斯的蘇格蘭牧師。福希斯開始用的是器皿裝雷粉。後來把雷粉鋪在兩張紙之間。在進一步製作了紙卷“火帽”,這種發明大大加快了槍械的發射速度。

шωш●Tтkǎ n●¢O

1808年,法國機械工包利應用紙火帽,並使用了針尖發火,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發明了一種使用紙火帽的“引爆彈”。後來,有人在長紙條或亞麻布上壓裝“爆彈”自動供彈,由擊錘擊發。這樣一來,擊發槍就更完善了,到了19世紀,針刺擊發槍也誕生了。其最早出現在1840年,是德國人德萊賽發明的,故又稱爲德萊賽針刺擊發槍。其技術特徵是:彈藥從槍管後端裝入,並用針擊發火。這種武器首先由普魯士軍隊裝備,在普魯士的三次王國統一戰爭中,其大放異彩,令丹奧法三國騎兵聞槍色變。

火槍設計經過一系列變革之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全世界範圍內逐漸趨向統一。那就是口徑在7.92毫米左右的槍機自動的步槍。不過,一戰之後,各國都已經積極開發自動裝填步槍。先後出現了許多新式步槍,如前蘇聯的西蒙諾夫,法國的M1918式,德國的伯格曼式,美國的伽蘭德式和英國的斯普林菲爾德式等,基本上都是類似於“三八大蓋”的步槍。

杜睿當然不可能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帶着一幫鐵匠,木匠出身的大唐工匠製造出自動步槍,他還沒有這個能耐,他能做的就是依靠着現有的條件,讓大唐的兵器史跨越一千多年,直接進入到擊發步槍的水準了。

然而讓武器進化,讓大唐軍隊首先在裝備上立於不敗之地,這只是影響戰爭進程的一個要素,而成爲不了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在杜睿曾經生活過的那個年代,隨着世界步入新世紀,各種新式武器層出不窮,特別引人矚目的有比如F35,無人偵察機,單兵系統,太空衛星武器等等,等等。

但是儘管新式武器層出不窮,做爲武器的操作者,人,仍然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可以這樣說,失去了人的操作,再精確的武器可能也是一堆廢鐵,反之,再勇猛善戰的人,如果沒有精確武器的配合,也可能戰敗。

戰爭,其實涵蓋了很多因素,人,武器,天氣,地理,甚至神秘因素,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似乎不能簡單的說是人或者武器。

杜睿始終都認爲,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人。只有人才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真正英雄,在戰爭中,也只有人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戰爭中的人,其實就是官、兵、民。指揮官指揮得當,甚至指揮藝術高超,能極大調動士兵的戰爭熱情,士兵戰鬥經驗豐富,戰鬥素養高,意志頑強,身經百戰,更能促進戰爭形勢走向有利,百姓衷心擁護,積極參戰,也可以有利打擊敵人。縱觀華夏曆史上的歷次武裝鬥爭,基本都是這樣,人的因素起到了決定作用。

當然,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人,但這個決定因素絕對不單單是人的單兵素質和戰鬥意志。其實單兵素質和戰鬥意志只是人的因素一個方面,還有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武器裝備也屬於人的因素。

或許有人認爲,唯武器論和唯人論向來就是水火不容的兩派,怎麼現在就走到了一塊了。

原始社會,人們赤手空拳對付野獸,結果後果可想而知,人類傷亡慘重。後來社會進步了,人們發明了武器,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拿起獵槍可以輕而易舉地殺死猛獸。

表面上看人好像藉助了外力獵槍,其實人就是使用了自己的力量,智慧殺死了猛獸。武器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武器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因爲人的智慧高低直接決定了武器效能的高低,高智慧的人類創造了高效的武器,直接決定了低智慧猛獸的死亡。

同樣人的智慧決定了武器先進與否,直接決定了戰爭的成敗。後世的老美非常明白這個道理,並且始終貫徹執行。老美把全國的精英集中起來大搞武器研發、製造、實戰,美國對本國的科技國策,就是最新最優的科技成果首先運用於軍事裝備,最好的待遇和社會地位給予軍事裝備人才。目的就是運用本國最優秀的人才集中一切力量打贏每一場戰爭。

落後就要捱打。

這是偉人說的,其實很多人只理解了一半,以爲就是武器落後了會導致戰爭失敗,形成了唯武論,其實兩者觀點都是錯誤的,唯武論只是從表面現象判斷結果,沒有深入剖析本質,還標榜自己是唯物主義者,其實犯了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他們只看現象,不知本質,武器的本質就是人的創造,人的因素決定武器的因素。

再看看唯人論,唯人論強調人的單兵素質和戰鬥意志,說什麼這兩點是戰爭的決定因素。這兩點是輔助因素還說的過去,但說是決定因素那就是無稽之談了。

且不說穆斯林的人肉炸彈體現了穆斯林英勇程度絕對超過了一般人,連婦女兒童跟老美同歸於盡都不會眨一下眼,這種事要讓一般人,甚至是一般的士兵來做,恐怕都得尿褲子,但是誰敢肯定他們打得過正規軍隊。

再看看單兵素質,增格林沁的蒙古騎兵個個武藝高強、騎術精湛,單兵素質天下第一,但是在一羣拿着槍炮的英法聯軍面前全軍覆沒,英法的精銳都在歐洲戰場。

這幫英法聯軍只不過是羣臨時招聘的二流子,談不上什麼單兵素質,剛剛學會放鳥槍而已。

武器的出現是現象,人的創造纔是本質。

武器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而人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

而目前來說,因爲杜睿的出現,提前誕生的燧發槍雖然領先了這個時代,可是要成爲重要因素,都還不夠資格!

簡單一句話來說,現在的戰爭,還是要靠人來打的。

薛仁貴和杜耀祖的反映,不得不讓杜睿擔心,因爲燧發槍的出現,讓他們誤以爲戰爭的勝利已經唾手可得,這是非常危險的,尤其這一次的對手開始在歷史上以悍勇鑄成的阿拉伯軍隊。

燧發槍可以說是豐富唐軍進攻手段的一種方式,但是絕對不能在現階段成爲大唐軍隊作戰之時,得以依賴的方式。

“你們覺得這燧發槍在手,天下間就再也沒有了大唐的對手嗎?”

杜睿突然問出了這麼一句,不單單是早就見識了燧發槍威力的杜耀祖,就連薛仁貴都是一愣,在他們看來如果這等威力巨大的神兵利器都不能絕對一場戰爭勝負的話,還有什麼能決定呢?

特別是他們都知道,當初杜睿遠航之時,曾在埃及行省憑藉着流動之火,就將阿拉伯軍隊殺得抱頭鼠竄,大敗虧輸,如今有了比那流動之火更加先進的火器,勝利自然就被唐軍抓在手中了。

杜睿見狀,說道:“就目前的燧發槍威力,和戰爭形式來說,燧發槍還明顯不足以決定一切,我着令公佈開發這燧發槍,不過是希望能將大唐軍隊帶進另一種戰爭的行事,讓大唐逐漸的熟習這種熱兵器。燧發槍雖然威力不小,可是要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還早呢!”

聽杜睿這麼一說,薛仁貴和杜耀祖也隨即冷靜了下來,薛仁貴是戰場宿將,杜耀祖也是久經沙場的戰將了,被杜睿提醒過後,立刻就清醒了過來,再去看那個方纔爲之震驚的火槍戰陣的時候,居然發現了之前很多被忽視了的問題。

薛仁貴當先反映了過來,對着杜睿一拱手,道:“多謝兄長,小弟受教了!”

杜耀祖也是滿臉的尷尬,方纔他當真是覺得有了這火槍戰陣,完全可以橫行天下了,如今被杜睿一提醒,他才知道,自己原來不過是個井底之蛙。

杜睿見狀笑道:“其實這火槍要說是獨步天下,倒也不爲過,只要我大唐盡心研究,總有一天會研製出更加先進,威力也更大的火槍,到時候,試想一下,當我們拿着射速更快,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大的火槍,與敵長矛,弓箭對陣的話,會是一個怎樣的場面!”

薛仁貴和杜耀祖被杜睿說得都不禁一陣心癢難耐,想象着杜睿描述的那個場景,最終兩人不約而同等的得出了一個結論一一屠殺!

杜睿接着有對兩人道:“這火槍剛剛誕生,便是我大唐軍隊操練了一段時間,對其也不甚了了,如何使用,還需要你們多多鑽研,但是有一樁事,你們要牢牢的記住,而且要緊記,到了埃及,無論遇到的敵人是誰,這火槍也萬萬不能落於敵手,倘若被敵人掌握了這火槍的製造工序的話,對大唐害莫大焉!”

杜睿可是知道,當初就是因爲蒙古西征,結果遭遇敗仗,中原的火器製造技術也就隨之傳入了西歐,最後西方人便憑藉着學自東方的火器製造技術,反過來送給華夏民族數百年的黑暗。

這件事杜睿絕對不能不防備,一想到那數百年的黑暗,杜睿的心裡除了滿腔的悲憤,就是陣陣的悲涼,華夏民族發明了火藥,可是結果呢,自己的聰明才智,轉過頭來,卻成了帶給本民族災難的東西!

第二十章第19章 父子之國第68章 隱情第55章 所謂騎士第20章 叛軍第六十五章第4章 天草降臨第47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8章 局第8章 不想起名第15章 室利佛逝第86章 達延芒結波第19章 鬧劇一般的反叛第五十五章第68章 隱情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7章 耿臣第六十三章第十六章第24章 返京第38章 繼續進兵(下)第13章 富家翁第64章 諾真水之戰第69章 先聲奪人第四十一章第3章 遠行歸來第71章 一見如故第8章 晉王來訪第六十七章第56章 越俎代庖第69章 科舉第72章 兵臨城下第44章 大刀闊斧第50章 嚴拒第三十五章第11章 秦王破陣樂第25章 名聲鵲起第五十三章第67章 偷襲班加西第10章 善後第1章 永徽八年第五十一章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二十章第13章 富家翁第35章 寧海小道第4章 褚公遂良第43章 兵臨石堡城第24章 返京第26章 願做一閒人第四十八章第61章 阿拉伯世界第87章 什麼情況第103章 棄子第二十八章第65章 大獲全勝第57章 民心天下第76章 講個屁和第81章 太子將兵第四十九章第7章 老宅第30章 正氣歌第62章 希臘火第20章 叛軍第二十四章第26章 怒極攻心第49章 朝議第二十八章第2章 長安消息第79章 因材施教第七十四章第二十八章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48章 捷報頻傳第41章 吐蕃大亂第4章 憫農第六十九章第四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4章 憫農第69章 二世祖第9章 意外來客第53章 三戰而下第62章 羅敷有夫第32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七章第二十一章第59章 朝議第14章 怒第7章 老宅第73章 大食國滅第79章 攜美同遊第39章 血戰七寶山第2章 庶人李治第18章 貴客來訪第十二章第46章 炎炎夏日第5章 憤怒的侯君集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章第19章 父子之國第68章 隱情第55章 所謂騎士第20章 叛軍第六十五章第4章 天草降臨第47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8章 局第8章 不想起名第15章 室利佛逝第86章 達延芒結波第19章 鬧劇一般的反叛第五十五章第68章 隱情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7章 耿臣第六十三章第十六章第24章 返京第38章 繼續進兵(下)第13章 富家翁第64章 諾真水之戰第69章 先聲奪人第四十一章第3章 遠行歸來第71章 一見如故第8章 晉王來訪第六十七章第56章 越俎代庖第69章 科舉第72章 兵臨城下第44章 大刀闊斧第50章 嚴拒第三十五章第11章 秦王破陣樂第25章 名聲鵲起第五十三章第67章 偷襲班加西第10章 善後第1章 永徽八年第五十一章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二十章第13章 富家翁第35章 寧海小道第4章 褚公遂良第43章 兵臨石堡城第24章 返京第26章 願做一閒人第四十八章第61章 阿拉伯世界第87章 什麼情況第103章 棄子第二十八章第65章 大獲全勝第57章 民心天下第76章 講個屁和第81章 太子將兵第四十九章第7章 老宅第30章 正氣歌第62章 希臘火第20章 叛軍第二十四章第26章 怒極攻心第49章 朝議第二十八章第2章 長安消息第79章 因材施教第七十四章第二十八章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48章 捷報頻傳第41章 吐蕃大亂第4章 憫農第六十九章第四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4章 憫農第69章 二世祖第9章 意外來客第53章 三戰而下第62章 羅敷有夫第32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七章第二十一章第59章 朝議第14章 怒第7章 老宅第73章 大食國滅第79章 攜美同遊第39章 血戰七寶山第2章 庶人李治第18章 貴客來訪第十二章第46章 炎炎夏日第5章 憤怒的侯君集第二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