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論法

幸福村早就有打製好的眼鏡框,是和虞府那些眼鏡一樣,黃金制的,試驗好了鏡片,便可以立即將其裝在眼鏡上面,以後,這東西就成爲了魏徵的日常必須品了,韓少問直接幫他做了三幅備用眼鏡。x23us.com更新最快

趁着天黑之前返程,魏徵在船艙裡又跟孫享福聊起了法部的事情。

“正明這陳條裡,第一條就要求法律條例,必須要用粗俗不堪的白話文書寫公佈,這是爲何?”

“您想想,律法主要是來管誰的?”

“管百姓啊!”

“那麼,百姓看的懂文言文嗎?”

魏徵聞言頓時就懂了,以文言文的方式書寫法律法規,別說看,就是你照本宣科的給百姓讀,他們也未必聽的懂,百姓都不懂你的法,又怎麼能遵守你的法,所以,這個要求看似無理,但實際上,是非常有理的。

這與孫享福要求在工人瘟疫演出的節目裡,全部上通俗易懂的民歌是一個道理,唱的太高深了,太文藝了,大字不識的工人農門老百姓們,壓根就聽不懂。

孫享福從第一條,就把魏徵引入到了老百姓的角度上去,那麼,後面所寫的,他就好理解的多了。

如剛纔他們的問答中所說,律法主要是用來管老百姓的,真正的官員權貴階級,律法是不那麼容易管的到他們的。

但是,社會衝突,往往就會在權貴與普通百姓之間產生,所以,再之後,孫享福又給大唐的律法,立了一個基調,就是一切判罰,偏向保護弱勢羣體。

此外,對於很多小的錯誤,平民百姓,是可以少受懲罰,甚至是免罰的,像撿了皇陵一塊磚,就會被叛死刑或者流放的事情,以後不會再有,除了因爲不知者不罪之外,犯錯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定義罪名大小的重要依據之一。

還有以往諸如禮儀,孝道之類的律法,也全部都要推倒重來。

老百姓大多沒有讀過書,也沒有見過什麼世面,不通禮儀是很正常的事情,你要是依此來定他們的罪,那就會沒完沒了,百姓一旦與權貴階級有什麼衝突,光是禮儀上面,權貴階級就可以給老百姓扣無數個大帽子,讓他有理變無理。

孝的方面,更常見。

後生小輩,在被長輩罵的時候,受了委屈,頂了句嘴,在這個時期是會被判定爲不孝的,朝廷對於不孝的人,懲治非常嚴,輕則幾十大板,重則流放甚至是死刑。

而且,所謂的長輩,還並不一定要是自己的父母,只要同姓宗族內,輩分高的,都算長輩,異姓,年齡到了一定程度,也可以算長輩。

這種律法,就是滋生宗法,鄉法的溫牀,讓家族長者,族老,過份的控制了後代族人,讓朝廷對於百姓的管制權力大大的減弱,應該撤銷。

然而,魏徵在禮的方面能夠吃透,對於孝的方面,卻吃不透,他認爲,人無孝不立,社會的綱常,就是以孝爲先,要是否定了,整個社會就會大亂。

孫享福在他指出了這個問題之後,打了個比喻道,“有一個年輕人,他的父親是個賭鬼,將家裡的所有的錢都拿去賭,這個年輕人,拼命的幹活掙錢,也不夠他父親去賭場輸的,還要拿自己的命,去填父親欠下的賭債,按照大唐現在的律法,這個年輕人,只能順從他的父親,那麼,這個家庭,就會因此而毀了。

有一個年輕姑娘,她的父母爲了貪圖錢財,或者攀附權貴,要將她嫁給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

“停停停,你說的這種情況,只是少數,如果因爲這種少數情況,而動搖大唐以孝治國的根基,這是不對的。”

魏徵自然也知道孫享福說的這些情況,社會上肯定是存在的,而且還不少,但是,相比起注重孝道而父慈子孝的正常家庭來說,肯定是佔少數的,不能因爲少數情況,而否定全部。

“我可從來沒有說要否定孝道,但我覺得,它是應該一種人們大力提倡的美德,而不是律法。

律法,應該是豎立在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上面的一道誰也不能逾越的紅線,父親爛賭不對,子女就可以有反對的權力,父母之命,命的不對,子女就有提出異議,甚至拒絕的權力,這樣,才能讓世間多一些道理,少一些盲從。”

“讓世間多一些道理,少一些盲從”

魏徵反覆默唸者孫享福的這句話,心中似有明悟。

大唐現在的治安情況,已經比前朝好了無數倍,但是,現在已經不只是追求好的時候了,而是追求更好的時候,將社會上更多不合理的情況改正,纔是今後要做的。

孫享福的意思很簡單,孝道和律法應該是兩回事,把孝道當成是律法的根本,那麼老子叫兒子去造反,兒子也是犯罪不犯法,這是不對的。

父母的決定,未必一定是對的,子女可以選擇性的聽對的,拒絕錯的,而對於一件事情的對錯,律法應該做出明確的界定,這纔是法部應該要做的關乎本質的事情。

纔看了前幾條,魏徵就感覺自己的壓力山大,也不知道孫享福是從哪裡來的這麼多想法,可偏偏這些想法,掰開了來講,都是那麼的有道理,可是真正要改起來,只怕會非常困難,因爲這有些顛覆這個時期普遍的社會認知。

再往下一條,就是魏徵經常做,但從不敢說的事情。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在封建時代,其實根本不能做到這一點,首先,你就得承認皇權是高於一切的,不然就等同於造反。

所以,孫享福只敢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不是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等於是把皇帝本人排除在了律法之外,對於比他次一級的王,卻是有一定的約束能力。

然而,即便是‘王子’,又有那個敢用律法來要求,或者處置他?

像魏徵這樣忠直不阿的人,此前也只能用勸諫的方式,溫和的處理,要是真的連王子這個級別的人也用律法管起來,那麼法部將成爲所有權貴階級,以及皇子皇女的死敵,整個法部體系的官員,都將會成爲孤臣,這可就需要大決心,大毅力來做了。

對於立法方面一時不決的事情,魏徵很聰明的選擇了擱置,到底怎麼做,他還可以找皇帝來拍板,如果皇帝要他們成爲孤臣,他們也是別無選擇的。

然之後,魏徵對法部下屬衙門的建設,以及管理制度的陳條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孫享福建議法部將地方衙門設置爲道,州,縣,三級,統一定名爲法院,取證,抓捕,犯人看管,都是由刑部來做。審理,定罪,判罰,則是必須要經過各級法院的法官,在法庭上宣判裁決。

而且,還允許原告,被告,不服判決的任意一方,向上一級法院申訴,對於現行犯罪,或者破壞公共事業的,還能由官府作爲原告,直接提起訴訟,不允許上訴。

而位於長安的法部衙門,則會成爲全國最高法院,擁有終審仲裁權,這一系列的設置,魏徵都覺得非常合理,他就是覺得,這樣一來的話,以往的縣衙的公堂,只怕就要歸法官來坐堂了。

“如此,纔是合理的,縣令,就不應該坐在衙門裡喝茶想清福,作爲地方官,如何掌管地方?多去田間地頭多看一看百姓的需求,敦促生產,到各衙門,各部門多巡視,監察,督促工作人員認真工作,纔是他應該做的。”

“如此一來的話,我法部,今後豈不是要是管理上千官員?”

“所以,今次科舉,明法科的取中率纔會這麼高嘛!”

對此,魏徵也是無言,明法科的考卷他看過,基本都是選擇,判斷,問答分析題,未必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但想要拿高分,必須要有一顆理智,並且公正的心。

其實具備這兩點,就具備成爲這個時期法官的基本條件了,至於究竟要怎麼判罰案件,到時候,還要在一系列修法,以及培訓適應之後,才具備實際操作的可能,這個過程只怕不短。

再之後的疑問,就是陪審團制度了。

魏徵不明白,法官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爲什麼要不固定的邀請多個社會職業階層的人來做陪審團,判決的時候,還要尊重陪審團的意見,既然前面都說了,律法應該對所有事情的對錯,給出一個明確的界定,那麼,請這些人來幹嘛?依照律例判決不就好了嗎?

“魏尚書,每個人的職業不同,階級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法理不外乎人情,陪審團起到的作用,是讓法官更加清楚的看清人情世故,他們並不能改變一個案件的本身性質,但經過不同角度的討論之後,卻是能依照社會上的人情世故,在量刑上,給予法官更加合理的建議。”

“好吧!這一條,也算合情合理,可你最後一條建議,讓法部監管朝廷各部,依法執行各種規定,這豈不是說,法部,有管理所有朝廷部門的權力?要不是你乃農家出身,老夫都懷疑你是要重興法家了。”

“這個,目前不過是一個說法,就像此前的臺諫官員,可以對所有官員的不法事上奏一樣,比如,戶部的官員,有沒有按照朝廷制定的稅率收稅,他們擅自多收了稅收,難道法部不應該管?兵部的官員,有沒有按照朝廷制定的規矩,發放前兩軍餉,撫卹,他們剋扣了士兵的軍餉,撫卹,難道法部不應該管?財部的官員,貪污的國家的錢糧,商部的官員,對於商戶吃拿卡要,法部該不該管?”

孫享福還要繼續往下說下去,卻是被魏徵制止了,他現在纔算是明白孫享福對於法部的構想,這就是個管理一切社會乃至朝廷次序的部門,而且,還運用了一個更加高效,直接的模式,不再像以前那樣事事都拿到朝堂上打嘴仗,而是直接取證,調查,審理,判決。

對於這樣的權力,魏徵是即興奮,又擔憂。

因爲,一旦按照這些陳條裡面的執行,他的權利,將獨立於所有朝臣之外,甚至比宰相還大。

但拋開權柄的問題,它又將使社會上的所有生產生活,都變的井然有序,是對社會很有益的東西,偏偏這個東西,會觸動太多人的利益,將他架在是非之事上,沒完沒了。

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271章 新作物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714章 航海人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265章 會夷男第163章 雙簧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165章 忽悠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265章 會夷男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305章 對策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十一章 買船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118章 殺倭第547章 進展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725章 嚇尿了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238章 都來了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267章 受邀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533章 巡視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
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271章 新作物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714章 航海人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265章 會夷男第163章 雙簧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165章 忽悠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265章 會夷男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305章 對策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十一章 買船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118章 殺倭第547章 進展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725章 嚇尿了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238章 都來了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267章 受邀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533章 巡視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