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大賞羣臣

用最少的田地和人力養活最多的人,這就是孫享福閒下來之後,需要解決的問題的。

可惜,即便是大唐將四邊之地征服了,他也未必閒的下來,藍田職業技術學院建完教什麼?工學院,商學院,建設起來後教什麼?他連自己所管的農學院建設好之後,具體的教學都顧不上呢!就要面臨諸多人的詢問。

然之後,家裡還有兩個不安生的小傢伙,老是問自己爲什麼,這讓他的工作效率打了很多折扣。

李淳風和李承乾回長安了,在一百六十倍的放大鏡筒的作用下,看清了很多微生物的李淳風,有很多關於生物上的問題要問孫享福。

等他來到孫府之後,第一時間又用孫府大院架設的望遠鏡看了星空,然之後他又有很多關於天文方面的問題要問孫享福。

孫享福可不會傻傻的直接幫他解答自己知道的東西,而是引導他自己去找答案,首先要證明的,就是他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圓的,如何證明?

去航海繞地球轉一圈,看看是不是能從另一個方向回到原地啊!

航海需要船?

那就去造船廠幫忙造船吧!

這個邏輯十分能讓李淳風沒有任何異議,所以,不僅造船廠那邊會多一個數學專家,趙龍所帶領的探索隊裡,今後還將會多一個星象專家,以及這個專家帶領的海上醫療團隊。

李承乾,則是在孫享福的數方面,大肆跟他吹噓自己在善陽這段時間,是怎麼把五姓七家逗的團團轉的。

“老師,您是沒看到得知自家在藍莓種植的事情被王家騙了之後,他們幾家那個嘴臉,一年多的辛苦,巨大的投入,白白的荒廢了,盧文仲當場就要去燒了王家的藍莓園,不過王家保護的很好,設了埋伏把盧文仲打了個半死······

對了,王家想在父皇回長安之後,找人上奏,把王圭侍中放出來,並且促成王瑤做太子妃的事情,其餘幾家,肯定會阻撓,而且,都準備將自家的女子送到東宮······”

“嗯,他們的心思還在你身上,那就是一種比較好的局面。你在善陽做的職業體驗的感悟也該交給我了,等陛下回長安之後,只怕會對你進行一番考校,你如實的回答就好,如果讓你上朝聽政的話,也要有心理準備。”

“可是,我的職業體驗還沒有全部完成啊!”

一個職業體驗半個月,從去年到現在,也不過二十來種職業,這些體驗只能說讓李承乾對當下社會有了很多的瞭解,但並不算是看盡民間百態。

孫享福沒多想就道,“那就在長安繼續體驗啊!”

“好嘞,就等老師您這句話。”

似乎,李承乾跑到孫享福這邊來,主要就是爲了辦成這事。

李承乾說完,孫享福才反應過來,這傢伙只怕是不想呆在宮裡,不過,不想待就不待吧!反正深宮之中確實不是什麼成長的好地方。

“對了,老師,聽說小泰最近被你折磨的要生要死的。”準備起身離開的李承乾突然想到了一個有趣的事情,衝孫享福笑道。

“胡說,我這是爲他好,你這種看弟弟妹妹笑話的心態可要不得,作爲兄長,你應該時刻想着爲他們好。”

“呃,我知道了,知道了,我一定會繼續爲他們好的。”

李承乾笑着跑了出去,孫享福也懶得理他,李世民的船就快要到長安了,有很多方面的事情,要給他彙總,孫享福管的事情那麼多,要彙總的事情自然也多,關鍵,他要彙總出一種效果來,那麼,要花的心思也就多了。

陣亡將士的撫卹,孫享福和軍方的幾位大佬商量之後,做出了很大的改革,至少不能比之後海員的撫卹低。幾百貫看着很多,其實不能買一條命,關鍵是,要讓陣亡將士的家屬,感受到朝廷源源不斷的關愛,所以,陣亡將士的父母,未成年的子女,都會得到朝廷按月發放的補助。

在這方面,大唐的經濟條件既然允許,完全可以比後世做的更好,孫享福的目標,至少是推動這個國家的社會保障服務,達到,甚至超過後世的發達國家的標準。

然之後,當孫享福把所有的彙總做完的時候,發現,大唐的財務情況應該是不錯的,畢竟,主要的消耗和主要的收入他自己還是知道一些的,也就是說,財部那邊,年底的時候,應該還有一大筆錢的結餘。

一場耗資兩三千萬貫的大戰,居然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就恢復了,可見當下大唐的經濟實力有多強勁,而且,未來,或許會更強勁,因爲使團往西域各國走了一遭之後的效果逐漸的體現出來了。

隨着西域各國對於大唐的瞭解更多,他們的國主開始懂得和大唐進行更大層面的貿易,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好處了,所以,今年來長安掃貨的西域商人中,有許多是代表國家而來,總貿易額再度出現了較大增幅,達到了兩千三百萬貫,比去年的一千七百萬貫,增加了六百萬貫,僅僅是出口方面,就達到了三成以上的增幅,而且,以金銀折算成現金交易的比較多,資產淨流入達到了一千多貫。

在這種用貨物換金銀的交易中,其實根本無法計算大唐具體盈利了多少,因爲隨着更多的金銀流入大唐,它的價格,是會貶值的,而這種時候,大唐其實已經需要一種比較精確,嚴密的貨幣管理政策了。

所以,孫享福在李世民回來之後,第一件要上奏的事情,就是貨幣改革。

十月,整個長安城在房玄齡的組織下,開始了披紅掛綵的工作,皇帝李世民要帶着征服四夷之威回京了,連太上皇李淵,都被他從長樂宮中請了出來迎接,十幾萬俱裝鐵甲的將士,全部從龍首原校場整理好儀裝出來,直接從明德門排到了皇城門口。

所以,論到做宰相,房玄齡要比蕭瑀高明的多,他知道李世民想要什麼樣的場面,朝廷需要擺什麼樣的場面。

明德門前,所有在長安的官員,以及各個臣服的番邦的國主,國相,王子等等,數千人,朝李世民行了躬身三拜的大禮之後,隨着李世民的車駕,在百姓們鑼鼓喧天,鮮花彩綢夾道的情況下沿着筆直的朱雀大街向皇城走去。

御駕之中,一左一右,新老兩代皇帝並排而坐。

李淵的臉上雖然掛着淡淡的笑意,但心裡的複雜,無人能懂。

李世民,則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那氣勢,就差指着李淵的鼻子說,‘看,我比你做的好十倍,大唐交到我的手上,纔是最正確的。’

皇城門口,長孫皇后領着一干妃子,皇子,皇女列隊相迎,當然,她們也就是出來拜見一下而已,李世民會直接往太極殿,主持大朝會,諸位皇子之中,由於沒有一個成年的,只有太子李承乾一人,有資格參加這次朝會。

然之後,孫享福總算是知道,財部爲什麼刻意留下一大筆錢了,因爲,平常只有百餘人上朝的太極殿,根本站不下上千的朝臣。

且不說現在十部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員,就高達兩百多人,光是擴大後的武將序列中,五品以上的將領,就有三四百人。再加上各州道總管派過來的地方州刺史以上級別高官,數百人。還有臣服的二十多個國家的國王,王子,國相,領兵的高級將領等等,又是數百人,這就導致了所有需要朝見的人,有一大半直接排到了大殿之外吹冷風。

沒有辦法,室內,也就只夠站個幾百人的,總不能讓朝臣們肩挨着肩,擁擠着站吧!

這種情況讓李世民的眉頭緊皺,他臉上,就差寫着‘朕要擴建皇宮’幾個大字了,而偏偏,今天要宣佈的事情,非常多,可是苦了那些四品以下的朝臣,要站着吹幾個時辰的寒風了。

李世民向天下昭告的內容有很多,首先,就是宣示新納入大唐治下的領土主權,現在所有被大唐佔領的地方,包括馮盎在海外樹立了界碑的島嶼,澳洲大陸等等,全部都被他命了名,寫在了詔書之中,在這些疆域內的百姓,也都算是大唐子民,可以申請得到大唐朝廷的保護。

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出過海的他,比較具體的知道了,馮盎在地圖上表示的一個點點,一顆蠶豆大小的地方,實際有多大。

其次,他再度重申了大唐治下百姓所享有的權力,以及應該承擔的責任,雖然這些東西,那些連漢話都聽不懂的少數民族,或者海外蠻夷民族,一時半會不可能理解,但是朝廷的表面工作要先做到,至於具體的上戶籍,和漢民實行同樣的管理,可能還要好多年,才能慢慢的具體執行下去。

其三,就是對於東征,西征,南征,吐谷渾以及党項諸部之徵的有功將士的封賞了。

在這種軍功方面的封賞,首重的,肯定是在前線搏命殺敵的將領,所以,實際參戰最多的鄒國公張公瑾是首功,遷遼國公,拜安東大都督,蔭次子,三子郡公爵,賞銀萬兩,綢千匹,其餘的各種賞賜,多不勝數。

第二,居然就到了孫享福這裡了,要知道,在整個過程中,他雖然沒有參與臨陣廝殺,但是,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首先是保障了整個大軍的新式裝備,以及糧草的供給。

然之後,是出了澆水成冰的計策,讓李世民輕易拿下了高句麗的堅城。

最大的功勞,當然是長安的延平門之戰了,這一戰的功勞雖然有一大半要分給促成整個計劃的房玄齡,以及杜如晦等諸多長安留守的大臣,和兩百多萬關中百姓,但發起者,是孫享福。

所以,孫享福雖然沒有直接在戰場上殺敵獲取軍功,但是功勞也排在第二位,不過,李世民沒有遷他的爵位,卻是給他加了金紫光祿大夫的文散官銜,而且直接蔭其次子孫豐燕國公的爵位,未出生的三子善陽郡公爵位,次女孫婉瑜,紅安縣主爵位。

之所以把他一個庶出的次子都直接封到國公的層次,是因爲此前他就是善陽郡公的爵位,讓他跨過爵位上的最後一步,也算是李世民對於孫享福在南邊的功勞的一種補償,等於是白白給了孫家一個國公爵位。

而且,還有激勵他快點生兒子的意思,因爲第三個兒子一生出來,就是善陽郡公的爵位。

至於其它的金銀財物的賞賜,幾乎跟張公瑾是一樣的,可見,雖然李世民把張公瑾排在了首功,其實在他心裡,孫享福的功勞還要更大,因爲孫享福這邊的賞賜,其實比張公瑾那邊還要厚重一些。

同樣有這種殊榮的還有程咬金,這傢伙拿下西域十幾國,方圓數千裡的地盤,功勞也不小,自己擔任安西大都督的同時,次子程處亮,少子程處弼,都封了郡公,庶子程處寸和程處立,封了縣候。

再之後,就是方面軍統帥的功勞了,侯君集蔭一子郡公爵位,李績蔭一子郡公爵位,秦瓊蔭一子郡公,牛進達晉升魯國公,獨孤謀晉升刑國公,舍龍晉升滇國公。

再次一級的房玄齡,李靖,杜如晦,等等等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戰鬥,但運籌帷幄,起到關鍵作用的智謀型統率,都有封賞。

最後就到了蘇定方這一功勞層次的將領了,他被升爵爲平壤郡公,程名振,張儉,等都有相應的爵位提升,薛禮,被封了陽武縣候,連柴紹和蕭瑀兩個在蜀中,把工作完成的並不是很完美的人,也都獲得了一定的封賞。

當所有人以爲內部軍功封賞環節就要結束了的時候,再度出現了高潮,李世民打破了大唐二品以上官職不捨的慣例,封嶺南道大總管,越國公馮盎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這就讓大唐的文武散官序列裡,出現了一個活着的從一品級別的官員,給了十六衛大將軍,十部尚書和宰相這個級別的官員,更高一個層次的追求。

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271章 新作物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六章 小河集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317章 逛夜市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549章 北上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519章 安排第368章 定計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577章 追擊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761章 家事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463章 困惑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246章 治國難第176章 風雪路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761章 家事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577章 追擊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三十章 面聖第212章 驚覺第479章 王麟隕第323章 又出招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116章 李香蝶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285章 上朝第387章 開考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760章 治理難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295章 貞觀三年
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271章 新作物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六章 小河集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317章 逛夜市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549章 北上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519章 安排第368章 定計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577章 追擊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761章 家事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463章 困惑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246章 治國難第176章 風雪路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761章 家事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577章 追擊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三十章 面聖第212章 驚覺第479章 王麟隕第323章 又出招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116章 李香蝶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285章 上朝第387章 開考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760章 治理難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295章 貞觀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