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

“立即傳令德英,迅速將戰俘移交給後方然後率軍趕來和中軍匯合,這一次我們要徹底打消大食人北上的野心,爲大唐西北贏得一段時間的和平。”哈穆德一方面撰寫戰報向指揮部彙報,一方面飛速傳訊德英抓緊時間交接俘虜然後帶着部隊往南和中軍匯合。

天氣六年十月初,哈穆德率領大唐西征軍前線兵團六萬人浩浩蕩蕩抵達大食邊境,截斷了大食通往鹹海地區和大唐北部邊境的所有道路,強大的兵力壓制之下大食邊境呼羅珊地區一時之間風聲鶴唳,到處都在傳大唐打過來了,唐軍正在進攻大食的消息。而當地軍隊也在飛速調集,不斷有軍隊在呼羅珊邊境集合然後開赴和天策軍對峙的最前線,雙方在這片荒漠地帶展開了空前的對峙,期間雙方劍拔弩張,稍有不慎就會釀成一場空前的大戰。不過和大食人全力戒備申請高度緊張不同,哈穆德此時卻神情悠閒,不慌不忙,一邊等待指揮部那邊的指示一方面甚至在前線舉行炮兵演習,隆隆的炮聲不斷跳動着大食人的神經,也在這種日復一日的壓制當中考驗着大食高層的信心。

而此時萬毅的西征軍指揮部和巴格達那邊的急訊也幾乎同時抵達前線,所不同的是哈穆德這邊在接到萬毅的指示之後更加堅定了自己這邊以戰止和的決心,六萬大軍一字排開就地挖掘各式各樣的戰爭工事,大有一副隨時再次和對方長久作戰的決心,甚至哈穆德還派人給對峙中的大食軍隊送去一份戰書,要求對方是戰是和儘快決定,天策軍絕對不會耍陰謀詭計,決心在戰場上光明正大的打敗對手。這份戰書送達對方手中的時候,從巴格達趕過來的阿也比和當地主帥看到上面簽字的是哈穆德臉色都非常難看。阿也比作爲上次領兵和天策軍大戰卻被哈穆德打的徹底失去信心的敗兵之將對於天策軍尤其是哈穆德有着一種本能的害怕,而且這段時間通過購買的前膛槍訓練,讓他更加深刻的明白天策軍的這種武器的強大,而且很顯然的是天策軍自用的槍支比起外賣給他們的更加先進,這場戰爭已經不能再繼續打下去了。而雖然阿也比雖然暗中準備,但是自己招募過來的工匠拿着前膛槍成品都一籌莫展,根本無法仿製,這讓阿也比堅決支持哈里發關於大食應該往西發展,先期收復白衣大食和綠衣大食的領土,先統一然後再謀求對外。通過和大唐的良好關係加速武裝自己壯大實力,去往北或者往西發展。和大唐此時對於泰西和大食西南的廣大區域模模糊糊沒有多少印象不同,作爲當地的地主,大食人可是很瞭解泰西和那片被稱爲埃及的土地到底有多大,所以阿也比對於和大唐在西北對峙一點興趣都沒有。這也是他在大唐長安覲見李玄清的時候最終答應割讓出鹹海區域的土地的原因所在。

“古蘭大將軍,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大唐軍隊的主力尚未到達我們就已經如此緊張,一旦激怒他們主力部隊南下我們只怕真的要打一場國戰,這不符合我大食的利益,也不符合偉大的哈里發制定的統一大食內部的國策。”阿也比臉色凝重的看着這位呼羅珊本地的統兵大將道:“這位哈穆德將軍送來這份戰書很明顯就是想激怒我們,吸引我們外出和他們打野戰,這樣一來他們那強大的火力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哈穆德讓自己的親衛拿過來一杆從大唐購買過來的前膛槍道:“古蘭大將軍你看這就是我們買來的步槍,大唐居然將這麼強大武器拿來換取金錢,那麼他們自己的軍隊所用只會比這個更先進。”

“阿也比閣下,你見過他們自己用的那種步槍嗎?”古蘭端着前膛槍瞄準之後一槍放出去,發出一聲清脆的槍響,遠處的靶子直接被一槍打出一個碗大的窟窿,點了點頭道:“真想搞到他們自己用的槍支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巧奪天工。”

“大唐對於槍支的保密措施非常嚴格,我們的使團在長安的時候用了各種辦法都無法接觸到製造這種武器的匠師,也無法說服給我們運送的商人走私槍支過境。而我們自己的匠師迄今爲止依舊是毫無頭緒,所以暫時我們沒有什麼反制措施,至於那種強大威力的爆炸武器大唐更是直接拒絕出售,無論我們出多大的價錢對方都是一口回絕。”阿也比嘆了口氣苦笑道:“不過我已經在徵集整個帝國的所有匠師都在巴格達聚集,希望合衆人之力看看有沒有一線希望。但是我想說的是在我們獲得突破之前不要輕易激怒大唐。按照我們和大唐達成的協議來看大唐此次也沒有違背,反倒是我們國內的部分人不甘心放棄北方的那些附屬的部落,纔會倉促集中我們的教衆去貿然和對方大打出手,這是典型的對帝國的不負責任,也違背了哈里發的意願。”

“阿也比閣下,既然哈里發已經下達神諭,那我等就不應該違背真神的意願,古蘭願意服從哈里發的命令,只是不知道大唐那邊是什麼意思。如果對方不依不饒的話那麼此戰還是在所難免。”古蘭雖然表達了服從哈里發的意思但是這件事情一個巴掌拍不響,自己這邊可以停戰但是此時戰場的主動權還在於大唐那邊,關鍵要看人家願不願意。

“這件事可以交給我,我明日出城和對方談判,讓對方退兵。哈里發已經指示過我,可以適當付出一定代價,只要他們退兵我們就能夠騰出手來執行哈里發的國策。”阿也比顯然早有準備,所以笑笑道:“而且大唐那邊肯定也有麻煩,否則的話也不會將主力部隊留在內地,只是派遣不到十萬人南下作戰。他們新收復的西北土地需要派兵駐守,那些新徵服的土地和子民也需要派人管理,所以其實他們也沒有太多的兵力抽調出來和我們對峙,但是如果我們做出挑釁的舉動對方還是可以付出一定的代價來和我們打一仗的。”阿也比分析起來還是面面俱到,“所以我們需要時間,大唐那邊也需要時間。我會想辦法說服他們退兵,並且如果可能會想辦法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別的方向,爲我們贏得時間。”阿也比指着東方笑道:“古蘭大將軍可還記得在我們的東邊,那邊曾經有一個大帝國——貴霜,也就是後來的笈多王朝,如果大唐的注意力都在那邊的話我想我們就有足夠的時間去收復昔日被那些叛徒分去的土地,然後壯大自己。”阿也比的話一說出口古蘭頓時恍然大悟,點點頭笑道:“阿也比閣下睿智,那片土地廣闊無邊而且讓兩大王朝帝國都栽在裡面,大唐如果看上那裡我覺得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將我們的帝國發展壯大,到時候就算是再次和大唐交戰我們也不會怕他們。”

阿也比和古蘭達成一致意見之後第二天出城見到了哈穆德,所不同的是阿也比一見面直接將所有的責任全部推到了鹹海南部的那些部落頭上,對於此戰給大唐造成的損失阿也比表示抱歉,並且表示他會請示哈里發閣下承擔對大唐的部分賠償。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阿也比的這番低姿態哈穆德這些不是純粹的外交人員自然是沒辦法接話,所以雙方從一開始倒是談得還不錯,阿也比都表示承擔賠償了,而且明確表示大食帝國直接放棄鹹海地區所有的主導權,並且可以直接以帝國的名義發佈公告。

哈穆德在初步搭成協議之後阿也比又急匆匆北上去疏勒去找萬毅,並且帶去了豐厚的禮物還有大量的財物向大唐賠禮道歉,並且表示大食帝國新的朝貢使團已經準備完畢,一旦雙方達成協議會再次啓程去長安朝見皇帝陛下,到時候會鄭重向大唐皇帝陛下告罪,賠償大唐的損失。萬毅此時在和拓跋思諫前後接受近二十萬的戰俘之後已經不打算在冬季重開戰事,所以答應了阿也比的請求,將哈穆德的軍隊撤了回來,雙方停戰之後大食內部也開始恢復平靜,阿也比也組織了新的使團開始上路,並且趁着北方冬季來臨之際,加緊訓練新式軍隊,而且在疏勒還向萬毅提供了一份精確的身毒地區的地圖,表示這是作爲他個人送給萬毅的禮物。阿也比什麼心思萬毅是心知肚明,不過和阿也比所想的一樣,此時的大唐西北這邊也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軍隊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對外開疆拓土,而是協助地方發展經濟,爲下一步積累實力。而南方所謂的這份地圖也已經交給海軍去經營,所以這份地圖萬毅直接派人直接送回長安大本營,交給總參去研究。

哈穆德的前線兵團依靠着勝利的威勢直接壓制住了大食帝國對於大唐的反擊,而且還逼迫大食帝國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方向,爲大唐西北的發展和安定贏得了最急需的時間,而中原本土也因爲西北的安定避免了大量的戰爭支出,節省出來的海量經費全部投入到了經濟發展當中,當幾道重點的鐵路幹線連通之後,大唐的實力更上一個臺階。

不過此時的拓跋思諫和萬毅這兩位西北最高軍政高層卻在籌劃分配此次大戰抓過來的大批量的戰俘應該如何分配。從鹹海西部抓回來的那些泰西斯拉夫人的戰俘受到天方教的影響較小,可以安排到安西北庭這些地方,甚至高昌那邊也可以適量安排,但是其他的天方教戰俘卻只能暫時安排到于闐到薩法爾這兩個地方。不過幸好的是,龐大的蔥嶺山脈就需要海量的人手去開鑿,而且於闐境內的衆多道路也需要疏通。西北地域龐大,二十萬戰俘撒下去其實連個水花都翻不起來,但是對於目前最急需的道路建設和工礦開採來說卻基本足夠,而且高昌那邊高崇民策劃的工業區也已經開始進入施工階段,來自耶律家和慕容家聯合了中原內地的三十多家制造業家族聯手負責建設,而當地的大大小小的小商家則負責運輸和承接其他初級工作,這種外來和當地共建的模式也緊緊地團結了高昌當地的民心,使得大唐在高昌的統治迅速穩固,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模式也在向西北其他地方逐步推廣,西北和大唐內地的聯繫開始加速發展。

天啓六年十月底當哈穆德率兵返回亙羅斯之後,西北的這場歷時近兩個月的大戰徹底結束,鹹海地區也終於納入到大唐的版圖之中。

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
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