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

887年十月,西北已經進入冬季,氣溫下降的很厲害,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下雪,但是豐州紅紅火火的氣氛卻沒有受到多少影響,豐州刺史府在完成水稻收割之後,開始安排人手趁着冬季到來之前再次開墾了兩個二十萬畝的國營農場,這一次沒有集中在豐州周邊地區,而是安排在西部屠申澤附近,新增加的移民也優先安排了一部分過去,在當地駐軍的幫助下,劃定居住區域和開墾區域,準備明年的耕作。

由於冬季的到來,刺史府也迎來了難得的調整時期。趁着這次機會李玄清召集豐州文武在刺史府集會,準備實施第二輪改革。

命令傳出去之後,駐守西受降城的徐天翔率先趕回來了,彙報北方情況。飛鷹旅在草原花了五個月的時間倚靠李玄清提出的特種精銳作戰的思想總算幫助定胡三部落穩住了局勢,打消了周圍克烈和乃蠻兩部的入侵意圖,讓這兩部在短短几個月內換了三任部落首領,數名能爭慣戰的宿將莫名其妙被人暗殺,極大的震懾了陰山以北的草原部落。

“小虎,這麼說來,飛鷹旅此次傷亡慘重?”李玄清看着和徐天翔同來的蘇小虎,沉聲問道。

蘇小虎聞言臉上閃過一抹難以形容的哀傷,聲音都因此而有些顫抖,“飛鷹旅一百名兄弟,活着回來的只有十八人。”這個從靈州就和李玄清一起跋涉而來的西北漢子再也忍不住眼中的熱淚,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主公,我對不起他們,是我無能,害的這麼多兄弟埋骨草原。主公,你罰我吧。”

“無定河邊忠魂骨,尤似當年役良人。”李玄清也是悠然長嘆,將跪在自己身邊的蘇小虎扶了起來,“不要哭了,男子漢大丈夫流血不流淚。那些兄弟不會白死的,他們是英雄,是百姓的守護者,百姓會記住他們的,大唐會記住他們的,我們都會記住他們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聲音陡然激昂起來:“他們雖然不在了,但是我們要沿着烈士們流血開闢出來的道路繼續走下去,英雄熱血,代代傳承,你明白嗎?”

望着李玄清灼灼有神的雙眼,蘇小虎再次跪倒在地,朗聲道:“請主公下令,重建飛鷹旅,鷹擊長空,無往不勝。”

“好,你立刻返回西受降城,召集飛鷹旅倖存將士,再從全軍範圍內選拔成員組建新的飛鷹旅。告訴大家,飛鷹旅作爲天策軍的拳頭部隊,享受全軍最高待遇。”李玄清的話點燃了蘇小虎心頭的熱血,接過李玄清遞給他的天策軍最高令牌,臉色漲紅,什麼話都沒說,轉身出了刺史府朝西受降城狂奔而去。

李玄清看着蘇小虎的背影,深吸了口氣,和一邊的徐天翔對視一眼,均是點了點頭。

“主公,天時來遲了。”就在氣氛有點沉悶的時候,岑天時和胡小四匆匆走了進來。

“小四,有什麼突發情況?”徐天翔見到胡小四臉色匆匆,甚至來不及行禮就要說話,好奇道。

“主公,淮西節度使,那個僞皇帝秦宗權和朱全忠在汴州和蔡州之間打的難解難分,朱全忠領宣武、兗、鄆、義成四鎮軍馬馬上要開戰了。其次,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被李克用手下符存審和李嗣源擊敗,河中領地被佔,其本人也下落不明。”胡小四一口氣把這兩條消息說完,才稍微喘了口氣。

在場的幾人也在慢慢消化這幾條消息,一時之間倒沒什麼人說話。

“河中大戰,必定是流民四起,王重榮本來就是一個橫徵暴斂之輩,手下百姓困苦不堪。玄影衛立即通過自己的渠道,並聯系在河中有商業往來的豐州豪商,這段時間要不惜一切代價接引難民北來豐州,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非常手段。”李玄清微一沉吟,對着胡小四下令道。

“主公,天下紛爭到了關鍵之時,我們也不能慢了。如果天時猜測的不錯,朱全忠和秦宗權的汴州大戰很快就能分出勝負,秦宗權必敗無疑。到時候朱全忠的勢力就能延伸到淮水地區,雖說秦宗權的轄區早已經被糟蹋的廖無人煙,荒蕪一片。但是不可否認戰勝了秦宗權的朱全忠必定是中原第一諸侯。到時候中原也就剩他和統一了河東河中的李克用爭鋒了。”胡小四領了命令匆匆而去,岑天時也已經整理完自己的思緒,見到李玄清盯着身後的大幅地圖沉思不語,頓時開口道。

“刺史的意思是我們也要南下爭霸?該選哪一方呢?”徐天翔也走到兩人身邊,盯着地圖苦惱道。目前的豐州孤懸河外,中原的各方勢力暫時顧及不到,給了他們難得的發展時間,但是要談到南下,卻沒什麼好的選擇。東向的雲中、代郡等地的振武節度使是李克用的勢力範圍,暫時打不動。南邊是党項人的夏州,西向除了党項人攔住去路,往西走離中原越來越遠啊?

半晌,李玄清從地圖上收回目光,示意二人坐了下來,笑道:“先生的意思我們現在也該入世爭雄了?”

“此時不入,更待何時呢?主公,天時認爲,此時正是最合適的時機,中原兩大諸侯無暇顧及,我豐州卻是兵精糧足,北無胡人之害,內有蓬勃發展之後勁,正是統一天下的開始啊。”岑天時再次抱拳行禮,一臉肅然道:“天下百姓受藩鎮割據之害久矣,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唯主公領鎮豐州,能夠做到心繫百姓,胸懷天下。天時願追隨主公以雷霆之勢掃明天下,還百姓一個太平世界。”

李玄清點點頭,聲音也變得很正式,“與其讓他們在中原打來打去,消耗華夏元氣,我們還是早點行動起來,就算有困難也比現狀要好。”頓了一下,繼續道:“攘外必先安內,豐州的軍政體制這一次也必須徹底改革,爲我們下一步南下做準備。”

這句話一說出口,岑天時和徐天翔馬上正襟危坐,靜靜等待李玄清的下文,甚至岑天時還拿起桌子上的紙筆準備記錄。

“第一改豐州巡察使府爲天策都督府,作爲天策軍旗下最高機構,統一管理轄區內所有事務。下設兩個常設機構,民政部和軍部。民政部處理轄區內所有民政事宜,軍部下分總參謀部、後勤部、特戰部和講武堂。”

“其次,天賜都督府實施軍政分離,民政部以岑先生爲民政長,軍部由我親自負責。天翔你領銜總參謀部,負責制定全軍戰時的戰略計劃並負責實施。後勤部由左天成官升一級,特戰部分玄影衛和飛鷹旅,執行特殊作戰任務,講武堂負責培訓軍事人才。戰爭時期,總參謀部節制軍部其他部門。”

李玄清說完這些之後繼續道:“你們兩位必須儘快拿出天策府軍政改革計劃和部門設置,完成重組。民政部要適應新的發展情況設置合適的部門崗位,不要拘泥於刻板教條,總參謀部也是一樣,要強化將士臨戰技能提高的同時抓緊時間搞好思想教育,激發戰士的心氣和士氣。”

“注重強調一點,天策府實施軍政分離制度,類似於節度使這種軍政合一的怪胎必須消失,我們不能被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主公英明。”岑天時一臉感慨,“軍政不分,必然導致地方官長手中權力無限擴大,最終導致尾大不掉,到頭來就是現在的割據紛爭啊。”

徐天翔也是感觸頗深,點點頭道:“主公放心,天策軍將士都是一心爲國,效忠主公的,必將嚴格遵守主公決定,絕不插手地方政務。”

李玄清見到自己手下左膀右臂都領悟了自己的意思也是深感欣慰,笑道:“這就是了,軍隊是保家衛國打仗的,不能成爲導致國家內亂的工具。總參謀部要立即制定各部隊整編計劃,做好一切準備。”

“主公,天策都督府是我們自立的,那和長安的朝廷該怎麼處理關係?”兩人記錄下要點之後,徐天翔微微沉吟,還是問出了這個問題。畢竟按照目前其他節度使的做法,除了秦宗權自立爲帝屬於叛亂之外,其他節度使表面上還是尊重朝廷的,至少這塊遮羞布還是需要的。

李玄清尚未回答,岑天時笑道:“天翔你多慮了。主公選的天策都督府很合適。都督府其實是正職,邊軍隸屬於都督府這個在本朝是常態,只不過玄宗皇帝時才逐漸改爲節度使府。嚴格起來都督府的權限比節度使府還要小很多呢。皇帝陛下不會有意見的。再說了,主公本來就是皇室後裔,稱天策將軍有何不可?”

本來李玄清和徐天翔聽着岑天時說起都督府的淵源覺得還不錯,至少理由很充分嘛。可是最後這一句話卻把兩人嚇了一大跳。李玄清更是手抖了一下,道:“先生,皇室後裔?你沒搞錯吧?怎麼可能?”

“對啊,先生,現在沒有外人。我和主公是同鄉啊,這怎麼可能?說出去也沒人信啊。”徐天翔也是一腦門子霧水,不知道岑天時到底什麼意思。

“我已經查過了,主公確爲大唐宗室李玄禮的後裔。放心吧,我連主公這一支的族譜都編好了。”岑天時見到兩人這副模樣哈哈笑道。

“先生,你該不會已經對外宣傳了吧?”聽到族譜都編好了,李玄清頓感不妙,連忙問道:“我倒是沒什麼,反正本來就是孤兒,說難聽點掛到哪都不會吃虧。只是先生,你可是忠良之後,這樣做不好吧?”不管怎麼說,這麼幹還是讓李玄清心虛。

“就是因爲我是岑中書的後人,所以我說的纔會是真的嘛。主公放心,天時辦事不會有差錯的。再說了這件事事關我們天策府在政治上的地位,天時不會馬虎的。”

李玄清也是深感頭疼,但是以岑天時的性子,這種事情八成已經對外宣傳了,所以也就沒有糾結他的話,索性不再問了。

“主公,我們對外戰略該從哪開始?”見到李玄清不再糾結身份的問題,岑天時也很配合的換了一個話題。

“我覺得應該往西。”徐天翔見到李玄清看着自己,臉色有點糾結但是還是把自己的答案說了出來,跟着苦笑道:“但是個人覺得往西好像前途不大。”

“不,天翔你想錯了。往西是天策軍唯一的出路。”李玄清搖了搖頭,道:“往東不說要拿下李克用的附庸振武軍,就說幽雲二十四州北方毗鄰契丹遊牧民族,南下又要面臨朱全忠的堵截,是戰略死地。往南需要正面對抗夏州,河中之地又已經被李克用拿下,等我們打完党項人也沒什麼力氣應對李克用了。只有往西,先期掃蕩党項人於定遠、永豐地區。這部分黨項人和夏州的拓跋思恭不是一路,一部分是拓跋思恭的反對者,一部分就是党項人的牧民武裝,對付他們不會引起其他勢力的太多注意。然後南下拿下靈州城。”

“對,靈武軍韓遵聽說年老體衰,疾病纏身了,這幾年爲了安穩的讓兒子上位,大肆安插親信于軍中,靈武軍內部的矛盾也快到了極點了。拿下靈州我們就有了從背後攻打鳳翔、邠州、洋州的橋頭堡,到時候可以趁李克用掉頭和朱全忠爭奪中原霸主的時候一舉拿下關中地區,到時候中原的形勢必然發生變化。”岑天時點頭贊同,順着李玄清的話侃侃而談,竟似和李玄清謀劃的絲絲相合。

李玄清和徐天翔本身就出自靈武軍,通過鐵良平時的話也知道靈武軍中上層這幾年的變化。而且李玄清還想着怎麼接收完靈武軍呢。略一思索,忽然對徐天翔道:“你回頭讓小四通知靈州方面的力量,密切關注張天虎、馬老三和萬毅他們三個人的行蹤,必要的時候要保護好他們的安全。”

“好了,我們分頭準備吧。十月底必須完成各方面調整和準備。軍隊整編完成之後開始做預備調動。”李玄清拍了拍手,站起身來笑道:“下面看看我這個冒牌皇室能不能拯救大唐江山了。先生,你的族譜上給我寫的輩分是什麼?要是比咱們的皇帝低我可跟你沒完啊,我還等着他到時候向我行禮呢。”

三人哈哈大笑,“主公放心,您的地位可不是他能比的。”岑天時的聲音隨着他的步伐遠遠的傳來。

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
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