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

“這都運的是什麼東西啊,來來回回已經有十幾批商隊了吧?”甘州城外嶄新的火車站外面,一羣來自鐵道大隊的修路工人一邊指揮着從西線送過來的戰俘修整路面,準備鋪設枕木一邊盯着從西邊源源不絕輸送過來的商隊擡着沉重的大箱子一箱一箱送上火車,忍不住都在那好奇的嘀咕。說起來也難怪,最近幾天裡,幾乎從西面而來的運輸隊和商隊都是全部在運送這種箱子,而且伴隨的還都是國民警衛隊專用人員護送,全副武裝的保衛等級讓這些人都在好奇這到底是什麼東西,都已經拉走一火車了,這怎麼還有?不會把人家國庫都給搶過來了吧?

“老三,你消息靈通,這裡面裝的都是什麼啊?以往運輸東西人手不夠不都會招呼咱們過去幫忙的嗎?”鐵道大隊裡面有一位身穿羊皮襖子的中年人蹲在那看了看身邊一名瘦小的同伴問道。這位被他稱爲“老三”的同伴一個親戚在國民警衛隊中當了副衛正,所以一般都能夠得到一些消息。

老三搖了搖頭,白了他一眼道:“我問過了,但是連我那個小舅子都不清楚,而且他們上級下達的命令是一級,咱們還是別打聽了,如果被上面知道的話吃不了兜着走。”

類似於他們兩人的對話其實在甘州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沒有什麼下文,一方面得益於國民警衛隊那邊已經實施起了玄影衛公佈出來的保密細則,另一方面這些議論的人基本上都是鐵道大隊的基礎員工,他們可都是在編的帝國產業工人,說得不好聽的舊事類似於後世的國營企業在編員工,自然學過類似的保密條令。再者說了此次運輸的所有的大箱子甚至連負責押運的國民警衛隊隊員本身都不太清楚,從交河城出發已經輪換接替了三批護送人員,除了最核心的負責守備的由萬毅的親衛隊和玄影衛成員以外,所有人都不清楚內幕。而且爲了以防萬一,玄影衛甚至在沿途都安排了檢驗人員和秘密跟蹤人員,確保萬無一失。

其實說起來也難怪保密等級這麼高,從交河城運出來的這批大箱子就是此次交河城被查封的金銀財寶和珍奇古玩。這可是高昌回鶻的百年的國庫和城內大部分高昌回鶻高層這些年搜刮而來的財富,被哈穆德一股腦全部查封。被拓跋思諫清點之後裝箱登記然後一批批送到甘州送上火車運回長安大本營。可以說高昌回鶻百年的精華都在這些大箱子裡了,這些財富一旦運回長安必然會給目前發展速度日益加快的國內經濟再次添加一次助推劑。

而隨着第一批金銀珠寶曆經長長的河西鐵路穿過靈州越過黃河抵達長安之後,負責前來接收的錢莊負責人清點之後立即送進國庫,而清點清單也隨即被送到內閣岑天時和李玄清手中。

“皇上,這下西征軍可是立了大功了,截止到目前,我們已經收到黃金一百多萬兩,白銀二百萬兩,還有大量的金珠、金幣和銀幣,還有許多的古玩玉器、金器銀器。”岑天時捧着厚厚的清單找到李玄清之後哈哈大笑道:“而且按照拓跋思諫那邊發回來的彙報,目前才運了不到一半回來,可以說這一戰就把西征軍所有的軍費全部賺回來了。”

李玄清倒是對此沒有多少意外,原本西州那邊就生產黃金白銀,加上西北各族在商貿之中基本上的貨幣就是金銀幣,輔助貨幣纔是銅錢。能夠繳獲這麼多李玄清都覺得不多,所以聽到岑天時高興也跟着笑道:“先生現在不覺得前段時間撥款一億唐幣給流求心疼了吧?有時候打仗也是一種生財的辦法,尤其是搶別人家的財富。而且隨後西征軍進入安西回鶻的領地,繳獲絕對不會比高昌少,甚至更多。相對於高昌回鶻而言,整個安西回鶻佔據的地方纔是真正的絲綢之路,他們聚集起來的財富對於我們大唐而言也纔是真正的饋贈。”

“是啊,焉耆、龜茲、和田、鄯善加上疏勒,這些地方哪一個不是富庶之地。如果加上之前送回來的于闐的府庫,我們今年的國庫收入起碼是去年的一倍多。這麼多資金投入到國內大概皇上的北方工業帶各個項目都可以開設了吧?”岑先生跟着笑道。

“先生等交河城那邊所有的財富全部運回來之後清點一下,將那些珍珠古玩什麼的挑一下,除了最核心最貴重和有特殊價值的送進皇宮作爲內庫庫藏以外,其他的想辦法拍賣掉,全部換成金錢加速推進五年計劃。對了,看看有沒有文化價值和文物價值的,有的話也挑出來,我打算過段時間建一個大唐皇家博物館,將這些以及我們以前所收藏的文物全部送進去進行專門保管,然後擇機對外開放。”李玄清一邊吩咐岑天時準備將那些不怎麼重要的玉器古玩什麼的拿出去直接賣掉,一方面受到前世的惡趣味影響,準備也建一個皇室博物館。不過這對於岑天時來說卻是一拍即合,對於有文化價值和文物價值的東西,作爲傳統的文人出身的岑天時而言本身就很有興趣,所以聞言笑眯眯的答應下來,一口承諾他準備親自把關,並且表示內閣會專門撥款來建一個大氣磅礴的博物館。

“先生抽時間和內閣還有總參、律法院那邊研究一下西面建省的事情,將這件事定下來。”李玄清將手中收到拓跋思諫和萬毅聯名簽署的關於高昌和沙洲等地合併管理的意見書道:“他們兩位的意見還是值得考慮的,西北只有沙洲等地漢民人數最多,但是沙洲和瓜州兩地並不富庶,而且綠洲面積也不大,土地產出不多,應該將聚集在兩地的幾十萬漢民想辦法分散出去,一方面利用漢民數量維持高昌等地的穩定,稀釋高昌少數部族人數佔據絕對優勢的現狀,另一方面也是促進沙洲和瓜州兩地的發展,畢竟人口少了人均能夠分得的土地纔會增加。”

“皇上說的是,我馬上安排這件事,等到商議出結果之後再請皇上定奪。”岑天時也看過這份意見書,所以對於李玄清的話很贊同。

“將這些金銀財富兌換成唐幣之後分出一部分投入到新建立的行省當中,咱們得了這麼多絲綢之路的好處,怎麼也要回饋給當地百姓,否則的話不利於帝國的發展。另外三個草原行省在明年也要開始追加投入,除了工礦企業的投入,還要想辦法改變遊牧的習性,讓那些牧民逐漸過渡到定居的生活當中,這也才能夠穩定統治,控制草原的人口。可以想辦法補助那些牧民,以帝國政府的名義對他們養殖的牛羊馬匹進行統一採購,這樣才能夠逐步收心。”這種剪羊毛的行爲雖然能夠爲帝國的發展帶來急需的資金,但是西北畢竟不是後世的殖民地,這些將來都是本國的國土,所以佔領之後還需要不斷的投入。而北部的草原行省因爲建立時間短,加上如今大唐帝國的主要精力也不再北面,所以發展緩慢,除了直道沿線之外大部分地區還停留在以前的狀態之中,最新的達韃省甚至連本身的畜牧業改革都尚未完成。而想要控制草原消除北方的千年之患,就必須按照後世的模式從根本上改變草原百姓的生活狀態,將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改成定點,這樣一來需要投入的資金就非常多,所以在之前李玄清也沒有辦法在實施五年計劃的同時進行草原改革,只能在靠近豐州的草原地帶進行試點,依靠豐州強大的工農業吸收草原地帶作爲自己的原材料來源地和工業品銷售市場,但是其他地方幅員遼闊的區域卻沒有什麼好辦法,甚至控制力度都不高,時不時的還需要軍隊出動鎮壓那些少數部族的衝突,爲此有三個營的騎兵部隊常年在草原地帶駐紮,甚至豐州北部至今還駐紮這直屬營和已經被整編成第五十二兵團的草原騎兵營全部人馬,就是防止草原出現意外而導致的混亂。

岑天時對於李玄清對草原的關注很清楚其中的含義,這兩年依靠着之前陳凡在草原打過的那幾仗震懾,內部的大小部族在見識到中央帝國重新強盛之後不敢有異議開始逐漸配合帝國的民政官,草原在政治版圖上正式納入到帝國版圖,但是時至今日草原三省對內都不是國民警衛隊,而是正規的野戰部隊,除了防備來自更北方的黠戛斯人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壓制內部大小部族的動亂防止出現草原混亂而影響北方工業發展計劃。所以草原地區追加投入分化瓦解以部族爲基礎的草原百姓生存狀態就非常重要了。

“好了,看樣子咱們財政部發財的消息是天下皆知了,有人來打算搶錢了。”李玄清原本還打算說點什麼,但是見到殿外徐天翔幾人已經聯袂而來就知道這幫傢伙八成也是惦記上了這筆鉅款了。不過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是軍方的繳獲,如何使用軍方本來就有權利參與分配,雖然不能直接給所有軍隊士兵發福利,但是用來改善軍隊的各個方面甚至確定新的戰略部署還是很有必要的。

“陳凡,你怎麼也來了?你不是在奉天嗎?”岑天時見到陳凡赫然也在徐天翔和楊天成身邊忍不住笑道:“看樣子你這傢伙也坐不住了。”

“好了,我知道你們想要說什麼,現在已經是四月底了,你們那兩部的戰略的確是可以展開了,不過我和岑先生有一個條件。”李玄清見到衆人坐下之後繼續道:“三韓攻略和收復藏區的計劃可以同時批准展開,但是這畢竟是西北那邊的繳獲,而且你也知道這麼多的財富實際上是絲綢之路百年來的積累,我們拿過來用遲早還需要還回去的,畢竟那些地方都是我們的國土,所以你們花多少錢將來就得給我掙多少錢回來。”

李玄清的話讓衆人心頭一喜,甚至一旁沒什麼事的胡小四都跟着笑道:“皇上你這也太爽快了,來之前天翔他們還討論了半天說打算怎麼說服你和岑先生呢,沒想到這麼容易啊?”

“哪裡容易啊,小四你沒聽皇上說花多少錢就要掙多少錢嗎?這兩個地方到底有多少錢我們哪知道啊?咦,不對,別人不知道你還不知道嗎?小四趕緊的把你們探聽到的這幾個地方的庫藏消息都給我,回頭我分發下去。”

幾人嘻嘻鬧鬧之後徐天翔等到大家逐漸安靜下來之後道:“三韓由陳凡負責,藏區那邊總參這邊打算啓動分兵計劃,一路從北一路由南。北方讓薛洋負責,調集第三兵團加上在原州附近駐紮的一個四個營組成北方兵團。南邊從南詔和牂牁等地出發沿茶馬道等入藏道路出發,不過這個南線兵團統帥目前沒有確定。”

“你們總參那邊選擇的是哪幾個?”李玄清點了點頭問道。

“目前主要是陳宇、錢寧和薛萬里三人。但是目前他們三人基本上都另有任務。陳宇在訓練陸戰隊和熱帶雨林作戰部隊,薛萬里在達韃省坐鎮,錢寧裡則本打算調到北方加入陳凡的三韓的。”楊天成接過話茬道:“原本打算讓厚純去南線的,但是厚純現在也在兼任作戰部的事情,抽不開身。”

“讓陳宇過去,熱帶雨林的部隊訓練交給其他人,陸戰隊那個陳明徵我看還行讓他自己獨立負責吧。”李玄清直接拍板道:“他們三人當中陳宇對於南詔和牂牁算是比較熟悉的,他過去比較合適。”

李玄清定下人選之後剩下的也就是此次的軍費預算的事情了,不過這些暫時都沒辦法實施,頂多只是進行預備物資和作戰部隊的調動,軍費預算還需要等到此次交河城的所有繳獲全部運抵長安,由錢莊那邊兌換成唐幣入庫之後才能撥付。但是看着在場衆人的眼神,李玄清也知道只怕今明兩年帝國的戰事是絕對不會停歇了。

“也罷,用軍隊來剪羊毛其實也不錯。”李玄清心頭一動。

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
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