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

天策軍在薩曼人撤退的時候果斷投入反擊讓原本就非常混亂的薩曼人再也支撐不住,整個戰局被徹底打崩潰。原本就對於中軍那邊突兀而來的撤退號角十分不解,所以薩曼人在對待撤退命令的舉動也非常複雜,部分阿杜拉的嫡系部隊第一時間執行命令開始後退,但是其他部隊的反應就複雜了,他們原本就對於這種在勝利在望之際忽然撤退的命令十分不解加上和中軍的通道也徹底斷絕,此時只要是不蠢的話基本上就可以猜出中軍八成出事了。這個撤退命令只怕未必是阿杜拉殿下下達的,八成是阿杜拉已經被對方給控制了,不要忘了對方還有一隻小部隊從始至終除了在最開始的時候執行過騷擾之外其他時間根本沒有出現在戰場之上。所以此時執行命令只怕無異於將勝利拱手讓給對方而且看着前線對方最起碼還有接近兩萬人的部隊還能夠戰鬥,萬一他們跟隨自己撤退的步伐銜尾追殺只怕勝負之勢一瞬間就會徹底易行。

這些人在戰場遲疑,但是卻和那些決定執行命令的阿杜拉嫡系部隊立即衝突起來,此時的戰場已經變得錯綜複雜,而且不光是回鶻兵團的編制已經變得犬牙交錯,佔據主動一方的薩曼人也好不到哪去,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薩曼人在此時陷入大亂,那些想要撤退的和在戰場遲疑不定的雙方人擠人相互之間根本無法有一個統一的協調,雖然有部分將領在現場維持秩序試圖讓自己所在的區域各部隊能夠避免這種擁擠破壞原本的陣型,但是效果寥寥。很顯然阿杜拉帶來的這些部隊原本就不是一個建制或者說不是一個部落的,所以除了阿杜拉之外很少有人能夠有威望壓制住前線此時出現的混亂。

薩曼人的混亂讓奧格揚欣喜若狂,打了這麼久,回鶻兵團傷亡已經超過三分之一,近一萬人倒在了這片山坡之上,好不容易等來的反擊此時不好好打更待何時?所以相對於薩曼人那邊的混亂,奧格揚根本沒有理會自己的部隊建制是否混亂,身處第一線的他不斷招呼自己的部隊上前突入反擊,在統一的中軍衝鋒號帶領之下,剛剛經歷過整編的回鶻兵團自發的在附近老兵的帶領之下組成一個個小隊加入反擊,密密麻麻的子彈不斷的從戰士手中的步槍槍膛中噴發而出,這樣一來越發加劇了薩曼人的混亂,短短的半盞茶時分,薩曼人的傷亡就直線上升,而且這種傷亡也越發加劇了薩曼人的混亂,讓他們對於回鶻兵團的反擊力度降到了最低,甚至那些衝的最猛的戰士直接身處薩曼人的中心朝着四面八方開槍射擊居然沒有任何人上來圍攻,紛紛開始往後退卻避讓。甚至有的戰士根本來不及開槍,直接將剩下的最後一份手榴彈直接扔了出去,雖然只是寥寥無幾的數十枚手榴彈在人羣之中爆炸,這對於交戰雙方近十萬人的大戰戰場根本沒有任何的波瀾,但是在此時雙方一個鐵了心要反擊挽回勝局另一個內部混亂,這幾十枚手榴彈爆炸帶來的混亂和效果卻是讓奧格揚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但是當爆炸聲響起之後那些好不容易已經反應過來的薩曼人的士氣被直接炸翻,無數的士兵開始徹底擺脫了己方將領的約束,開始撒開腳丫子漫山遍野的超後方而去,部分擁有戰馬的騎兵更是直接駕馬狂奔。

“兄弟們,薩曼人敗了,給我衝。”奧格揚一聲怒吼,擡手一槍直接將遠處一位騎在馬背上的將領打落馬下,帶着身邊的親衛隊開始狂奔追擊。伴隨着他的這一聲怒吼,幾乎整個戰場之上都出現了一邊倒的狀況,回鶻士兵硬是靠着自己一雙腳丫子以區區不到兩萬人甚至自有不到一萬五千人的數量瘋狂的追着此時還有好幾萬人甚至絕大部分還騎着戰馬的薩曼人,而且所有的士兵邊追邊開槍,戰場伴隨着他們的追擊開始不斷朝前移動。

哈穆德此時也已經帶着自己身邊只有幾百人的親衛隊扛着天策軍的軍旗也跟隨部隊往前衝擊,而哈穆德更是搶過號角親自吹奏,嘹亮的號角讓所有衝鋒征戰的回鶻將士都心頭涌出一股永不熄滅的戰火,讓這股心氣迅速轉化爲戰鬥力,鏖戰了幾乎一個白天的所有人在此時都再也感覺不到任何的疲憊,所有人此時的心中能夠想到的就是衝鋒殺敵,甚至不少士兵直接搶過戰場之上還存活的薩曼的戰馬駕馭戰馬開始衝鋒,槍聲也隨着追擊的節奏開始變得散亂,但是發揮出來的戰果卻絲毫沒有減弱,無數的薩曼戰士在追擊和逃亡的相互追逐當中命喪歸途,不是被回鶻將士追上去一刀砍死就是遠遠的被一枚子彈帶走生命。這種鈍刀子割肉的方式直接將薩曼軍隊當成了一塊熱騰騰的烤肉一點一點的被切割一點一點的變小。

而此時身在所有薩曼人前方的德英卻帶着自己的部隊在拿下阿杜拉之後猶如一塊礁石一樣佇立在原本薩曼人的中軍位置,擋住了所有人前進的步伐,三千人排成一個簡易的拱形陣地,依靠所有戰馬當做掩體密密麻麻的子彈猶如潑水一般朝前而去,硬生生的將那些已經被打破了膽子的薩曼士兵的前進道路給擋住了。看着德英冷血的屠殺自己的士兵,阿杜拉這位年老的薩曼老王爺此時坐不住了,一把拉住了自己身邊的德英怒聲道:“我已經下令退兵,你們爲何要擋住他們退兵的道路?”

“退兵?老王爺,你是不是想多了?你確定他們退回去之後不會被重新派回來?我要的是你命令他們立即就地投降,否則的話我天策軍回鶻兵團全體將士就會殺到他們投降爲止。”德英看着身邊的老王爺冷笑道:“老王爺身爲薩曼的王公貴族想必也知道我大唐如今在安西的政策吧?你認爲這百年的世仇是那麼容易就能夠解開的嘛?慢說你們今天原本就輸了,就算是老王爺沒有失誤將我回鶻兵團殲滅,你覺得我天策軍就因爲你們的這一次勝利就會放棄?我西征軍大帥屬下有二十萬以上的鐵血將士,長刀所指,鐵騎千羣,區區一個薩曼要想擋住我大唐西征的腳步,也未免太可笑了。”德英指揮部隊死命反擊一面還有心思和阿杜拉在那慢條斯理的說話,“我家將軍就是不願意整個回鶻部族徹底葬生這場毫無意義的洪流之中才歸順大唐爲我回鶻爭取一線生機的。所以你覺得你的部下不投降還有別的出路嗎?”

德英的話讓阿杜拉難得的沉默了一會,但是隨即忽然開口道:“哈穆德在哪裡?我想見見他。”

“等戰爭結束了殿下自然就能見到。”德英揮了揮手讓身邊的幾人看好阿杜拉自己親臨第一線帶着部隊開始加大攻擊力度,三千人的反擊如果放在開戰之初依靠着場上薩曼人的人數和戰力根本不足以支撐柱一盞茶時分就會被對方攻破陣地。但是在此時薩曼人心惶惶的時候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無數急於撤退的薩曼人在這短短的瞬間被直接打死,更多的人在見識到這邊有天策軍阻攔之後直接繞開陣地朝着兩翼迂迴而去。這一幕讓阿杜拉氣得差點鬍子都吹了起來,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的部隊再潰散的時候居然如此慌不擇路而且根本沒有人響起自己的主帥居然就在自己的對面。所以臉色變得赤紅起來,忽然之間奪過身邊一名德英親衛手中的號角猛然間吹響,薩曼人的號角聲開始不斷響起。

這個號角突兀的出來讓德英也是眉頭一皺隨即就明白過來,立即抄着薩曼土語開始怒吼,投降就地繳械的聲音開始迴盪在這片戰場,而且德英的那些手下隨即也跟着喊起來,三千多人一起出聲頓時讓所有人都聽見了,甚至那些追的最急的回鶻將士都聽見了,而且他們也在一邊追擊一邊高喊,薩曼人的土語基本上回鶻人都會,所以投降的聲音讓所有逃亡的薩曼人都嚇了一跳,而且此時部分清醒過來的薩曼人也看清楚了那個吹動號角讓他們投降的人居然就是自己的主帥阿杜拉頓時再次混亂起來,部分阿杜拉的嫡系部隊在稍微遲疑之後直接放下了武器開始逐漸向阿杜拉的位置靠攏,而更多的人則是又猶豫起來。但是此時身後追上來的主力部隊此時也在奧格揚的帶領之下抵達現場,接過了看押那些放下武器投降的薩曼人的任務,而且對於那些猶豫的薩曼人則直接開始重點打擊,集中了大部分戰力的回鶻兵團在大勝之後所有戰士都已經打瘋了,幾乎所有不願意投降的薩曼人都在第一時間吃了槍子,剩下的那些薩曼人被血腥的屠殺徹底嚇到了,也不管猶不猶豫的事情乖乖的放下了武器。

哈穆德抵達現場的時候戰爭已經基本結束了,幾乎所有或者的薩曼人都放下了武器被戰士們看押在一邊,而那些帶着勝利的戰士在見到自己的主將和軍旗抵達現場之後頓時縱聲高呼,哈穆德直接站在了馬背上,看着身邊飄揚的天策軍戰旗帶頭怒吼,“天佑大唐,漢軍威武”,無數的士兵響應主將的呼喊,大唐的聲音震耳欲聾,也讓所有的薩曼人臉色變得異常死寂,阿杜拉的臉上更是浮現出一股迷茫盯着哈穆德的身形沉吟不已。

“啓稟將軍,我軍已經勝利完成任務,薩曼主將阿杜拉被俘,所有俘虜都在現場,請將軍檢閱。”德英和奧格揚聯袂走到哈穆德面前肅然敬禮,聲音之中雖然帶着疲憊,但是大勝之後的那種喜悅卻油然而生,而且隨着哈穆德的手勢周圍的天策軍將士更是再次歡呼慶祝自己的勝利。

“兄弟們,我們贏了,大唐贏了。”哈穆德右手一揚道:“立即飛騎傳訊指揮部,我西征軍回鶻兵團全體於天啓四年八月初九在安西安集延西北迎戰薩曼東進軍團七萬人,歷經一天鏖戰大獲全勝。”伴隨着這道命令在數批人馬不間斷的傳遞之下終於送到了萬毅手中。這場讓回鶻兵團傷亡了整整一萬多人的大戰也迅速傳遍了整個安西並在隨後快速傳回長安大本營。哈穆德這個名字再次名傳整個大唐,無數的年輕子弟知道了這位回鶻名將,也知道了這位異族將領爲了大唐西征的勝利硬生生的將自己的子弟兵送到了最危險的地方,整個回鶻兵團從最開始的四萬多人打到現在只剩下一萬多,而且還有數千人身受重傷。因爲這場大戰的勝利連帶着大唐所有人對於回鶻人的仇恨都沖淡了不少,漢人從來都是一個寬容的民族,在哈穆德及其回鶻兵團如此拼盡全力的情況之下,所有人都不再仇恨這個在大唐退出安西之後取得當地統治權百年之久的部族,反而帶着一種新的目光去審視哈穆德和他的部族。而消息傳到高昌的時候大批的高昌回鶻百姓自發的走出帳篷去打聽自家子弟最新的戰況,而那近三萬人的傷亡更是讓多少部族少女潸然淚下,讓多少少年握緊了拳頭恨不得親身跟隨哈穆德前去安集延征戰,更有甚者不少年輕人直接跟隨來來往往的商隊踏上了西進的道路準備去找那個安集延的地方,準備親眼目睹己方的英雄是如何戰鬥的。

這份戰報在最後歷時一個多月和疏勒的戰報一起被送回長安的時候,剛剛返回長安的李玄清更是在傳媒集團月刊上發表署名文章,號召各族百姓向哈穆德和回鶻兵團學習,爲了大唐爲了西征貢獻更多的力量,並且還以天策軍統帥和大唐皇帝的名義給哈穆德和回鶻兵團整體辦法嘉獎令,一時之間回鶻兵團的名聲在天策軍內部掀起了巨大的浪潮,一度甚至直接影響到了正在藏區進行的大戰。

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
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