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

“報,大帥,指揮部緊急命令。”泉州前線,薛萬里正在琢磨着如何打破範暉和王潮聯手防禦的泉州城,帳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親衛匆忙走進來報告道。

李立三接過親衛手中的一紙命令之後道:“大帥,指揮部讓我們不要着急攻克泉州,要想辦法在攻城的同時吸引周邊敵人來援,爲其他幾路人馬打擊援軍做好準備。”

李立三的話讓薛萬里撓了撓頭苦笑道:“這命令還真來得太及時了,否則我就要全軍壓上和範暉打一個硬碰硬的硬戰了。立三,你說指揮部這是什麼意思?爲何不願意這麼早攻下泉州?就算城內有十萬大軍,但是以範暉和王潮這面和心不合的態度也不會是咱們的對手?”

薛萬里不太明白指揮部的戰略意圖,但是李立三在地圖上標出了其他幾路人馬的所在之後卻點了點頭道:“大帥,指揮部的意思恐怕是圍點打援。泉州是福建治所,同時也是連接嶺南的重鎮,雖然孤處海岸線,但是卻牽動着嶺南藩鎮的所有神經,一旦被我們拿下,北上可以攻擊盧光稠、盧延昌,南下可以攻擊盧光睦和劉隱,實際上是一個厲害所在。只要咱們圍攻泉州就會調動周邊的這幾夥人不得不抽調兵力支援泉州,逼迫他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老巢來泉州和我們爭雄。這樣等於是在福建一地和嶺南道所有藩鎮決戰,避免長途跋涉之下我軍出現的勞累和後勤壓力,同時也爲以後做準備。”李立三是正統的軍事學院畢業的參謀系人才,一旦猜到了王厚純的佈置自然是一通百通,解釋起來薛萬里也是不斷點頭感慨笑道:“看樣子戰爭的形式的確是變了,以前那一套不適應了,此戰結束之後看來我也要去軍事學院去好好學習了。參謀長,依你看咱們現在該如何?”

“既然指揮部要求我們調動敵人馳援泉州,那麼相比第二路騎兵軍團和第三路錢寧大帥的兵馬都已經抵達指定地點了,甚至陳大帥都已經率主力埋伏起來了。咱們第一路軍要做的就是持續不斷的攻城,大帥不要着急,我馬上去找後勤部,將裝備處準備試驗的所有武器全部派發到咱們這來,一樣一樣試驗,讓全軍分成三部分,晝夜不停進行攻擊城防,但是要攻而不克,咱們就是要讓範暉以爲他的泉州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咱們破城而入。”

李立三猜得不錯,而且本身做法也很好。在後續的幾天時間裡,泉州守軍算是見識到了天策軍的武器到底有多少,只見李立三親自指揮的炮兵營除了炸藥包和弩炮這樣的標準配置以外,機械弩、震天雷以及最新式的火炮被一一擺了出來,要命的後勤部派來的技術人員是一邊測試一邊記錄結果,整個泉州城外面幾乎變成了天策軍新式武器的試驗場。但是城內的守軍卻遭了無妄之災,這些等待裝備的武器設備威力比起炸藥包威力更大,不斷響起的震天巨響讓泉州古城都瀰漫在濃烈的火光之中。

這種程度的攻擊是冷兵器無法防禦的,範暉派到北城防守的士兵在爆炸中傷亡慘重,不得不和王潮商議調遣其手下兵馬協防,同時兩人派人前往盧光睦和盧延昌處請求出兵增援,打擊泉州的天策軍。

這樣一來王厚純的戰略計劃幾乎同時開動,李天一的騎兵軍團秘密運動到汀州附近,準備截擊盧光稠的部隊,與此同時胡小四散步的消息也已經出現在汀州城內,天策軍已經攻擊到泉州城內的謠言讓王潮頭疼不已,不得已讓留守泉州的弟弟王彥成日夜戒備。同時催促盧光稠儘快起兵。

不過他們的速度還是比不上南邊的盧光睦,盧光睦在潮州附近,地盤不大但是泉州受到攻擊實際上他的威脅最大,相比較攻擊性極強的天策軍還是範暉比較好相處,所以在見到範暉的使者之後稍一猶豫就立即出兵五萬,從潮州立即出發前往泉州。

“大帥,玄影衛收到的最新消息。”盧光睦那邊幾乎是剛剛出發,玄影衛就已經將消息飛鴿傳書送到了泉州大營。得到消息的薛萬里立即讓柴嘉過來,安排他秘密率軍繞過泉州,在漳州以南設伏,先期消滅盧光睦的軍隊。

安排完柴嘉的事情之後薛萬里果斷投入兵力加大攻城力度,將城內守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說起來也算是薛萬里運氣好,王潮好死不死的自己跑來泉州,想着在抵禦天策軍的同時拿下範暉,所以漳州和汀州的後方其實王潮的勢力急劇衰退,否則柴嘉的幾萬大軍不可能逃脫王潮的眼線,即使玄影衛沿途護送也難度很大。

不過此時福州指揮部裡,胡小四在見到南下的蘇小虎之後卻在秘密策劃另外一件事。他要在王厚純的這場圍點打援和添油戰術之外再加上一條。

“小四,你真打算讓小虎他們潛入泉州?”楊天成對於玄影衛的計劃不太贊同,皺着眉頭道:“如果範暉被殺,搞不好以王潮的本事能夠一邊抵抗薛萬里一邊整合範暉的勢力,到時候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天成你就放心吧。玄影衛已經在泉州城內佈置好了,到時候挑撥範暉手下將領反抗王潮,本來他們兩人就是心懷鬼胎,如果範暉一死,那麼所有人都會知道這是王潮乾的。咱們只要在其中稍微點撥一下,城內的好戲肯定不會比你們城外差的。”胡小四搖搖頭笑道。

“你有把握你就上吧。說不定範暉一死還成了破局的關鍵了。”王厚純倒是對於胡小四的做法很感興趣,笑道:“事不宜遲你讓飛鷹旅立即出發吧,我聽說薛萬里最近將泉州前線變成了武器試驗場,裝備處的新式武器差不多都拉出來試驗了。”

“他倒是將這圍點打援的戰法理解的很透徹。”楊天成對於薛萬里突然開竅很好奇,笑道:“咱們也啓程去泉州吧,去看看後勤部這次運來了多少裝備。之前皇上說過的火槍也不知道改的怎麼樣了,聽說裝備處秦耀找了大半年的材料呢。”他的話引來了其他人的興趣,幾人一商議頓時離開福州開始往泉州而去。

而此時的泉州也正式成爲攻防雙方的焦點所在地,牽動着雙方几十萬兵力的調動。天策軍這邊是佈置妥當張網以待,嶺南藩鎮聯盟中的幾個藩鎮調動的兵馬也陸續開來。盧光稠和盧延昌甚至還計劃抽出一部分兵馬攻擊建州,從而吸引天策軍回援,但是被隨後的劉士政的使者否決了。在劉士政看來守住泉州,才能吸引天策軍大部的精力,好讓自己有機會偷襲衡州報一箭之仇。劉士政的意見最終讓盧光稠放棄了之前的意見,集中精力解泉州之圍。

這樣一來圍繞着泉州率先打響的戰役卻發生在漳州附近,在王潮的老巢附近,天策軍秘密潛伏,和趕來增援的盧光睦的軍隊率先開火。柴嘉率領的部隊利用地形一舉將盧光睦的部隊圍了起來,以猝不及防之勢迅速擊潰了這股最有希望率先趕來增援的部隊。

而這股消息尚未傳到漳州的時候泉州內部也開始發生異變,原本相安無事的範暉和王潮再起衝突,雙方就北城的守衛問題意見再次不和,並逐漸矛盾激化開始在明面上發作。王潮拒絕調遣部隊上城防禦,而是強調在增援部隊抵達之前北城由範暉的閩軍獨自防守,自己的部隊作爲預備隊列隊於城內等待。

王潮打的如意算盤是增援部隊抵達之後各方兵力肯定會和天策軍決戰,那麼這時候能夠盡力消耗閩軍的實力保存自己纔是上上策,等到戰役結束範暉失去了賴以支撐的勢力這福建必然會落入他的手中。而範暉這時候就一個心思那就是必須利用天策軍消耗王潮,防止他尾大不掉。雙方的小心思最終葬送了泉州城。

王潮和範暉的矛盾給了玄影衛最好的機會,秘密潛入的蘇小虎迅速制定計劃,並且通報已經抵達泉州城外的胡小四,準備在關鍵時刻給範暉來一個突然襲擊然後嫁禍給王潮,並且要求城外的攻城部隊加以配合。

蘇小虎的計劃讓胡小四等人開始調整攻城步伐,薛萬里開始收攏心思,將攻城力度加大,之前各式武器試驗的也差不多了,開始正式攻城。這力度一大就逼迫範暉要求王潮增援北城的防禦。而天策軍的變化也被王潮看在眼裡,在他看來天策軍驟然加大攻城力度必然也是得到了增援的消息,力圖在自己援兵到來之前拿下泉州,此時不消耗閩軍的戰力以後可就沒有機會了。所以王潮死咬着不鬆口,就是不再派遣部隊支援範暉。

泉州城內範暉和王潮的矛盾在激化,而盧光稠和盧延昌的援軍卻陸續被李天一和錢寧攔截。這兩個傢伙典型的屬於急躁型的。李天一幾乎是在盧延昌的部隊一抵達汀州附近就開始率先發起進攻,騎兵軍團在南方几乎沒有遇到過對手,三萬騎兵衝鋒起來讓盧延昌這種沒有見識過騎兵衝鋒陣勢的藩鎮部隊差點直接崩潰,雙方几乎沒怎麼開打,李天一就率軍衝散了對方的陣型,亂兵四散而逃,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禦。盧延昌的前鋒大將被李天一一箭射落馬下。這場戰役打的莫名其妙之餘,李天一開始琢磨是不是自己也加點料,開始驅趕潰兵遠離汀州附近,並且換下對方的軍服,以自己人和玄影衛的暗衛冒充盧延昌的部隊朝泉州城送信,說明自己的部隊已經離泉州不遠,要求城內守軍做好接應準備,並煞有介事的說準備偷襲城外的天策軍大營,希望到時候城內守軍能夠出城夾擊。

還別說李天一的辦法在後來還真起到了作用,王潮和範暉得到消息之後直接開始公開對罵,甚至一度範暉要求王潮退出泉州,而王潮對於範暉的容忍度也達到極限。這一點隨即在後面被蘇小虎利用,從而將泉州城內的矛盾導火索點燃。

不過此時盧光稠的兵馬卻在不知不覺間逼近錢寧的防區,和李天一的急躁相比,錢寧總算是有了點智取的意思,在撫州附近和盧光稠相遇之後懂得利用地形設伏,並且擺出了一個四面合圍的陣勢,和對方打對攻。與此同時集中火力突擊對方的中軍,一舉斬殺對方的主將,將這股盧光稠的部隊全體俘虜,不過不約而同的和李天一一樣,錢寧也派人假冒通知泉州守軍。不過錢寧同時還給盧光稠派了幾名敗兵回去,告知盧光稠前線遇襲,期望派兵增援。原本錢寧打算在原地再次設伏,攻擊對方的第二路援軍。只是盧光稠膽子太小,自己第一路人馬全軍覆沒之後死活不願意單獨出兵,拖拖拉拉好幾天之後才拉着劉士政的一支偏軍上路,但是此時已經爲時已晚,泉州城已經被攻破。

不僅僅他晚了,廣州的劉隱的兵馬也在半路上得到泉州被突破的消息。只不過他沒有盧光稠的好運,在出兵的那一刻就被徐家在廣州的內線發現,火速彙報給了玄影衛,由此柴嘉也在漳州緊急出發從潮州以北截住了這支兵馬。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此時的陳宇大隊主力也已經從建州附近開赴前線,指揮部在胡小四這邊準備妥當之後果斷實施第二步計劃,天策軍主力在建州附近往西南開走,準備直接打掉盧延昌,切斷整個嶺南戰場的中樞。而也就在此時劉士政的大軍也已經開赴衡州城下,大軍雲集準備強攻衡州。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幾乎在同一時刻,薛洋的西路軍主力在消失許久之後忽然從黔北冒了出來準備直接攻擊邵州和永州。一時之間整個嶺南和西南戰場同時走到了決戰時刻。不過對於王厚純來說與其說是執行之前的戰略計劃還不如因勢利導,福建戰場雖然一戰而贏,但是他的目標卻沒有完全實現,至少牂牁、劉隱和葉廣略等人的兵馬並沒有進入福建。好在薛洋順利進入黔北地區,也算是完成了整個計劃最大的一環了。

“好了,戰場形勢從來都是變化無常,不要想那麼多了,今晚咱們就坐看小四成就大功。”楊天成知道王厚純的心思,出言笑道:“好在泉州古城拿下來了馬上,海軍也算是有了一個南進的基地。”

王厚純一笑,兩人盯着遠處的泉州城久久不語。

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
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