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

天氣六年整個上半年度大唐除了藏區那邊還在打仗,在西北那邊因爲和大食帝國遞交國書加上兩國之間的貿易量隨着大食帝國遣使納貢之後持續走高,不光是國民警衛隊那邊淘汰下來的幾十萬杆前膛槍還有海量的其他各種工商品順着絲綢之路源源不斷送到西北然後被分路運到大食境內,沿着絲綢之路迴流了海量的金銀財富。以岑天時爲首的內閣首次見識到了絲綢之路帶回來的閃閃黃金,因此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支持力度也在急劇增加,爲此不惜專門從中原各省抽調大量的物資和人力運往西南支援海軍的沿途補給據點的建設,並且還讓工商部聯合國內有資質的大商家開始在已經建設完畢的各大據點附近開闢商場,就地開始傾銷大唐的商品,賺取當地的財富反哺帝國的發展。也由此西南的鐵路建設進入高潮階段,來自豐州等北方工業老省開始有組織的開始往西南那邊轉移工業產業鏈並且加大了對於鐵路沿線的扶持力度,以此來期望早日開通這條從南到北最便捷的快速通道。

而在西南鐵路建設完成之前,西北鐵路幹線帶來的收益比起西南要多得多,畢竟海路因爲補給據點太少導致的每一趟輸送到大食那邊的商品需要的成本太高,基本上每一艘貨輪抵達波斯都督府就需要預備三艘到四艘貨輪跟在後面運送補給,而且還需要海軍不間斷的護航,所以西北那邊也因爲鐵路幹線龐大的運輸能力而提前進入繁榮發展時期。

在這種情況之下,萬毅在從長安述職回到西北之後立即開始和高斯繼籌劃收入鹹海的計劃,計劃將這片混亂的地域納入到大唐的控制之中,這樣一來大唐在和大食的對峙當中不僅僅能夠拿到戰略制高點,而且大唐的貿易之路在鹹海納入到帝國的統治範圍之內以後就不僅僅是大食人了,還能夠通過鹹海繼續往西和大秦人直接貿易。這也是當初李玄清提出要求大食帝國退出鹹海地區的原因所在。此地雖然多爲沙漠地帶,但是地理位置卻非常重要,而且藥殺水和烏滸河兩條河流帶來的充沛的高山雪水的補給,讓這裡雖然地處沙漠但是在中原漢人看來完全可以改成耕地,種植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所以萬毅第一眼就將目光瞄準到了火尋,也就是烏滸河的下游河源附近,控制了火尋就等於控制了南線烏滸河進出鹹海的通道。

“我同意大帥的想法,拿下火尋就等於切斷了未來大食帝國干涉我們西北內地的直接通道,而且還能夠憑其一點控制一整條大河,將烏滸河以北地區全部納入到我西征軍的輻射範疇之內。”高斯繼放下手中的炭筆笑道:“雖然烏滸河在下游地區流經的地區多爲沙漠,沒有辦法和藥殺水相比,但是單就地理位置而言卻無疑比後者重要太多。”

“對於用兵部署我沒什麼意見,但是兩位大帥,我們目前手頭上能夠抽出來的機動兵力只有第七兵團一個,了不起再抽調出回鶻兵團一部,要想千里躍進大沙漠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而且火尋地區和之前副帥收復的薩法爾北部的木鹿州等地差不多,都是和大食帝國接壤所在地,我們拿下之後不能像其他地方一樣,交給國民警衛隊。作爲邊境重鎮,必須交給正規軍駐紮才行啊。可是總參調撥到西北的侯勇、吳歡兩位將軍的軍隊此刻只怕還在北方草原剛剛動身呢,要不我們再等等?”劉璇見到這兩位大佬光顧着說兵力調遣和佔領地的事情忍不住接過話茬苦笑道,他一個參謀長手中能夠徵調的兵力就這麼一點這一旦打起來兵力不足豈不是對前線將士不負責任?

劉璇的話讓高斯繼一愣隨即道:“不需要太多人,讓哈穆德率領三個營左右的兵力進攻火尋,讓烏斯兒率領兩個營沿着藥殺水拿下沿途各部落然後挺進藥殺水入海口,在河源之地召集周邊各部落築城,然後沿着河流修路一直修道白水城附近,這樣咱們邊打邊配合副首相那邊的計劃,不會耽誤什麼事。你不要擔心大食人那邊的干擾,有三個營的野戰部隊挺進火尋,加上之前外事部那邊的國書,大食人就算是心有不甘也不敢輕啓戰端的,大不了讓張勝到時候在安息州和昆墟州都督府那邊擺開陣勢支援一下就可以了。”

對於高斯繼的分析萬毅沒有什麼意見,讓劉璇立即撰寫計劃然後送往總參的同時派人通知哈穆德和烏斯兒率軍挺進白水城匯合,同時讓玄影衛傳訊張勝兵團在安息州和木鹿州等地做好接應準備。

三人籌劃好一切之後一方面讓後勤部開始往白水城和木鹿州等地輸送物資,另一方面則開始在亙羅斯等地等待拓跋思諫從疏勒前來商議後續的接收事宜。不過此時拓跋思諫是沒什麼參和軍方的行動,而且也看不上鹹海地區,所以在接到萬毅的傳訊之後直接回復一封信就不再理會這件事,反而將前線所有的事情全部交給軍隊處置,並且告訴萬毅,安排好前線的統兵將領的事情之後最好回疏勒一趟,他有大事要商議,與此同時拓跋思諫開始召集高昌布政使高崇民、北庭布政使趙明誠、安西布政使曲承美、于闐布政使錢鏐和薩法爾軍管區區長司馬道信一起來疏勒準備商議他這段時間製作的西北發展大綱。

拓跋思諫這邊沒有回話倒也沒有耽誤劉璇那邊的調度,除了第七兵團和回鶻兵團合計五萬人的軍隊在白水城集結之後,大批量的後勤物資和彈藥也開始順着劉璇制定的路線圖提前軍隊一步朝着前方集結。而哈穆德和烏斯兒在率軍抵達白水城之後就來到亙羅斯和萬毅等人會面。

劉璇負責將西征軍指揮部這邊的戰略計劃向兩位解說完畢,和烏斯兒開始翻看北線地圖查找藥殺水沿途的大小勢力明細不同,哈穆德顯然是提前有所準備,聽完之後點點頭道:“兩位大帥的意思是拿下火尋之後組建和安息州和木鹿州三方互爲犄角的一種防禦圈嗎?”

“看樣子你是提前有所準備啊。”萬毅心頭一動,旁邊的高斯繼笑道:“不愧是回鶻名將,的確眼光不錯,未來我們大唐和大食人如果發生戰爭只可能出現在兩個地方,其中北邊就是你所說的這個三角區,另外一個就是南邊的波斯都督府。南線不需要我們多操心,那邊海軍已經安排陸戰隊準備過來駐紮,而且張勝那邊也已經和司馬道信在波斯都督府海邊修建大型防禦工事,到時候依託碼頭和鐵甲戰艦掩護,必然能夠在獨立支撐擋住對方的第一波攻勢。而北線就需要你所說的這種互爲犄角的防禦圈抵擋住對方,爲後方主力部隊趕來增援贏得時間。”

“兩位大帥,我有一個提議,火尋拿下之後我們是否能像北線一樣在河源之地築城?”哈穆德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道:“從火尋到鹹海邊緣有三百多裡地,這麼長的距離已經超過了軍隊的防禦邊際,而要封鎖住這條線就必須沿海築城,將其和火尋連成一條線然後依託安息州和木鹿州和南線內地相互策應,才能夠攻防一體。”

哈穆德的建議讓萬毅點點頭笑道:“你這籌劃的確實不錯,只是烏滸河下游和其他地方不一樣,要想築城難度太大,不過你的建議值得考慮,到時候就由你自行決定吧。在年底之前你除了要拿下火尋壓制住大食人的躁動之外就是在三地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防禦圈,明白嗎?”

哈穆德在接到這個命令的時候就有所準備,所以點點頭將這個明顯比北線難度要大得多的任務給接了過來,而且對於築城對方也是有所準備,在後續的時間內果然依靠當地的材料和戰俘硬生生在河源建成了一座新城,這座濱海城後來也因爲前處西方和南下大食而迅速發展起來。

“你去之後我會讓參謀長給安西兵團下令,必要的時候你可以直接調動安西兵團駐紮在木鹿州等地的軍隊配合你作戰。”萬毅想了想繼續道:“西征軍目前的任務除了拿下鹹海地區就是配合內地尤其是西北地方的經濟發展,一方面震懾當地新收復的部族以外,另一方面就是保持對大食帝國的壓力,逼迫他們將自己的視線轉向西方,給我們發展騰出足夠的時間,至少要確保海軍或者鐵路從疏勒延伸到亙羅斯,這樣我們的後勤運輸才能夠跟得上我們的行軍步伐。”萬毅看了看哈穆德和烏斯兒笑道:“此次我回到長安皇上明確交代過了,我們大唐對外擴張的步伐絕對不會就此停下去,暫時的停頓是爲了讓後方經濟更快的發展起來,讓交通建設跟得上軍隊打仗的步伐。而反過來軍隊打仗的目的也非常簡單,除了開疆拓土之外最大的目的就是爲了經濟發展拓展市場,簡而言之以後的戰爭有可能就是用將士們手中的槍爲後方的工商品找到買家,誰要阻攔我們商人賣貨我們就去打到他們同意爲止。”

“那豈不是拿槍逼着別人買我們大唐的貨?那不是強買強賣嗎?”烏斯兒感覺到有點不可思議,撓了撓頭苦笑道:“虧我上次給安大哥寫信的時候還鄙視了他讓族人去搞什麼工商業,現在看來以後我都要城保鏢了。”他的渾話讓高斯繼哭笑不得,搖搖頭斥道:“就你這憨貨還嘲笑安大哥他們,人家是讓族人發家致富,你給我老老實實的將藥殺水沿線所有的部落全部打下來,否則的話我就給你攆回去給別人看家護院去。”

“唉,其實大帥,我原本是打算入冬之後請示能不能去中原那邊看看,或者去軍事學院那邊進修一下的,現在看來是不能成行了,早就聽說中原繁華,這如今只怕是一年比一年大變樣,要不等明年大帥給我個假期?”哈穆德見到高斯繼將烏斯兒訓得不敢說話,換了個話題笑道:“上次德英還跟我說要跟我去中原走走呢。”

“那你估計等明年吧,而且還要祈禱明年大食不會犯渾,否則的話西北這邊只怕又會大戰連天,而且回鶻兵團總參那邊暫時也沒有排到輪休的名單之中。”高斯繼笑道:“要不明年我跟總參打個招呼給你調到中原修整一下?我可是聽說有人爲了早日調到西北這邊打仗都跑到皇宮去找皇上說情去了。”

“找皇上說情?這也能行得通?”哈穆德有點傻眼,忍不住道:“皇上應該不會過問這麼具體的事情吧?”

“那肯定的啊,皇上這兩年不是忙着和內閣研究怎麼發展經濟,就是琢磨着佈局什麼戰略大局,哪會管這些,所以很不幸直接被一腳踢了出去。”萬毅也知道這前段時間發生的事情,石堅因爲第三次部隊輪休之後沒抽到調到西北加入西征軍序列所以打算找李玄清說說情,結果被對方一腳踢飛,帶着一個大腳印子從皇宮狼狽而逃的事情頓時樂了,“所以啊,你要是想去中原的話,倒是可以讓總參給你調回去,但是什麼時候調回來那就要看我們的總參謀長大人的心情了。”

“那還是算了吧,總參那邊我可不熟,我還是等仗打完了再說吧。”哈穆德縮了縮腦袋訕笑道。這樣子倒是惹得其他人哈哈大笑,遠在中原鬱悶的石堅渾然不覺自己的事情傳到西北之後居然變成了這個樣子。

天氣六年八月底,在後勤部將大隊物資全部運送到位之後哈穆德和烏斯兒也分別率軍辭別萬毅等人,在白水城分兵而行,南北兩路大軍分路突擊開始踏上了收復鹹海的征程。而萬毅和高斯繼兩人也開始帶着指揮部直屬人員返回疏勒,留劉璇帶着部分人手駐留在亙羅斯協調兩路大軍的後續事宜。

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
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