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看提要

阿弦詢問崔曄第一個來求他救盧照鄰的人是誰, 崔曄卻並不回答。

兩人正站在崔府門口, 兩側閒人雖不敢靠前,畢竟人多眼雜。

崔曄道:“阿弦, 你隨我進來說話。”

阿弦遲疑道:“這個怕是不方便,阿叔, 既然沛王殿下跟公主都在,我便先不打擾了, 我知道來的唐突了些,也怕會爲難了阿叔,這件事阿叔若是能出手相助,我自然感激,若是不能,也不必強求, 我再想其他法子就是了。”

崔曄低笑了兩聲:“你這孩子,到什麼時候都是這樣爲人着想?那好, 我叫人先領你入內暫坐片刻, 料想殿下跟公主並無別的事,等他們稍後去了,我再同你細說。”

阿弦忙道:“不用,我就不進去啦!”

崔府的門第太高, 阿弦本能地有種敬而遠之之感,先前倘若不是崔曄自己尋去找她,只怕她再也不會來見他了,何況……

崔曄道:“怎麼?”

阿弦想到在府裡的沛王李賢跟太平公主, 口乾心跳。

她腳步挪動悄悄往後退,忽地又想到一件事:“阿叔,是藥王孫老神仙在幫你調治麼?”

崔曄道:“是,你聽誰說的?”

阿弦竭力凝神打量他,卻始終看不見有一絲一毫的“幻象”,但這倒也不算是件壞事。

阿弦道:“是賀蘭公子告訴我的。既然有老神仙親自調治,阿叔一定會很快好起來。”

面前這人猶如一泓清川,一輪皎月,阿弦想不到他陡然間玉山傾頹、乾涸枯萎的模樣。

崔曄眼皮一動,纔要說話,阿弦已後退道:“我改天再來找阿叔就是了。”

耳畔聽到雜亂的腳步聲,崔曄怔忪,知道是她跑開了:“阿弦!”

並無迴應,她居然就在衆目睽睽之下撇下他跑了。

崔曄略有些啼笑皆非。

不說崔曄意外,那兩邊兒垂手靜立大氣兒也不敢出的崔家家僕們,卻也一個個呆若木雞。

他們這也是頭一次開眼:崔曄竟撇下沛王跟太平公主,在這裡特特招談一個“無關緊要”的小小少年。

但更加讓他們震驚的是,人前從來不苟言笑的這位主子,竟然……會對着這少年露出笑容。

而那傢伙居然敢就“跑了”。

衆人都鴉雀無聲,如夢如幻。

這邊兒崔曄聽她已經遠去,只得轉身進府。

他心裡想着阿弦所提盧照鄰之事,倉促中卻忘了問她是如何認得盧升之的。

盧照鄰新做的這首《長安古意》,崔曄當然也聽聞了。按理說通篇並沒什麼大礙,惹事的的確是那兩句。

——“樑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所謂“漢帝金莖”,是說西漢之時,漢武帝劉徹於建章宮內設置銅仙人,巨大的仙人掌中託着承露盤,統有二十一丈高,彷彿抵達雲天之外似的,故而詩中有“雲外直”這種說法。

單挑這一句也仍毫無妨害,最致命的還在下面。

其中“樑家”所指的“樑”,便是東漢跋扈將軍樑翼,他仗着權傾朝野無人能敵,做了許多殘虐之事,且更幹出毒殺少主質帝的舉止,令人髮指。

樑翼獨攬朝中大權,任人唯親,肆意斂財,當時國都之中樑家的宅邸、園林等,佔地之廣闊,比皇宮還更勝一籌,且林苑之中營造的宛若仙境,什麼臺閣,長橋,河流,森林……甚至各色奇貴珠寶,珍禽異獸,應有盡有,可謂當世無雙。

所以叫做“樑家畫閣”。如果只提這一句“樑家畫閣中天起”,倒也沒什麼,但當這兩句對仗起來,再結合《長安古意》四字,便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想入非非了。

畢竟這時侯,因高宗在調理身子,一些朝中大事政務等,竟都逐漸轉交給了武皇后,先前坊間已經有些異樣聲音,說什麼“牝雞司晨”之類的話,暗諷後宮干政。

偏偏武后偏愛的侄兒武三思,因念他年少能幹,不僅提拔了官職,更封爲“樑侯”。

這便偏偏又陰差陽錯地合了“樑家畫閣”的意思。

武后一方面幫着高宗料理朝政,可謂盡心竭力,聽到那許多流言蜚語,本就不快。

這次經過有心人的挑撥,當即便下旨將盧照鄰入獄,有殺一儆百的意思。

這些糾葛,阿弦自然不會知道,也難以理解。

www_тTk án_¢ O

且說崔曄進府之時,沛王李賢跟太平公主在書房裡靜候。

太平因百無聊賴,又滿心好奇,便問李賢:“賢哥哥,那野小子怎麼會也認識崔師傅?”

李賢實則也正納悶,卻微笑道:“我如何知道,各人自有各人的緣法罷了。”

太平道:“他的緣法也太高了,那些長安城裡有權有勢的,以及那些富貴人家,想見崔師傅都不能夠,他站在門口叫一聲,崔師傅把賢哥哥跟我撇下了去應酬他,當真是好大的面子。”

李賢正尋思這件事,聞言止不住又笑:“興許他跟師傅有一番咱們不知的淵源……”一句話才說完,忽然後悔。

李賢不禁瞥向太平,卻見太平目光一直,繼而她道:“是啊,我怎麼忘了?崔師傅在外頭流落了這麼久,誰知道會遇上什麼事,難道跟那小子……就是這段時候認得的?”

李賢知道她心性聰明,卻沒想到轉的這樣快,便咳嗽了聲:“太平,這些是師傅的私事,你最好不要自行亂猜。”

太平道:“是不是亂猜,待會兒崔師傅回來,我當面問他就知道了。”

李賢喝道:“太平!”

太平一愣,李賢卻又將聲音放得柔和了些:“母后也曾說過,崔師傅這次回來,形貌清減,風神憔悴,且又失憶目盲,可見必然受了許多苦,他若願意提起在外頭的事,又何必你我去追問?他早該跟母后稟明瞭,如今他不說,自然有他的理由,你我又何必強去追問呢?”

太平聽了這幾句,方若有所悟:“聽來也有幾分道理,那好吧,我不問就是了。”她是個閒不住的,在屋裡轉了一圈兒,道:“崔師傅真是厚彼薄此,我不在這裡等了,我去找師孃去。”

李賢待要攔着她,太平早跳出門,熟門熟路地往內而去。

太平繞過廊下,宮女們跟在後頭,前方崔府的下人們見了,紛紛避讓行禮,又有人早跑往裡頭報信。

一路“參見殿下”不絕於耳,太平並不管那些繁文縟節,翩然往內。

不多時來到內宅,還未進門,就見挽着高髻身着寬袖袍服的盧氏快步迎了出來。

崔曄的母親出身大名鼎鼎的范陽盧氏,盧家書香繼世,官宦世家,大儒輩出。

太宗時候打壓過門閥,范陽盧氏略顯沉寂,但仍是世人推崇的極有名望的大家。

而崔曄的夫人盧氏,名字叫做煙年,正是崔母的內侄女兒。

盧煙年從小兒在家族中耳聞目染,飽讀詩書,是個才華橫溢,秀外慧中的女子。

崔母早就看中了她,而范陽盧氏跟博陵崔家的長輩們卻也極看好這門婚姻,當即一拍即合。

所以太平也很喜歡找她說話,因盧煙年並不像是其他貴族女子一樣透着庸俗之氣,有些心事,太平不能告訴武后的,甚至也會同她傾訴。

兩人相見,盧煙年屈膝行禮,太平卻跳上前道:“師孃快些兒不必多禮。”

煙年擡頭,垂眸淺笑道:“公主殿下,可折煞我了。”

“這有什麼可折煞的,崔師傅是我賢哥哥的師傅,當然也是我的師傅,我叫你一聲師孃又有什麼不對。”

煙年後退側身,舉手相讓:“殿下請裡頭坐了說話。”

太平長得矮,看了她幾眼忽然道:“師孃的眼睛怎麼是紅的,像是剛哭過?”

盧煙年一怔,舉手在眼角輕輕擦過,笑道:“並沒有,原先出來的時候,被一縷灰塵迷了眼了,揉的如此。”

太平道:“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爲呢,崔師傅纔回來,你應該高興纔是。”

煙年讓着太平入內落座,命人斟茶,道:“宮中一切可好?陛下跟天后可都大安?”

太平喝了口茶:“好的很,之前好歹請了老神仙進宮給崔師傅看病,順便也給父皇瞧了一眼,老神仙親自給開了藥,果然靈驗的很,這兩日父皇的身體已經大有起色了。”

盧氏道:“阿彌陀佛,陛下跟天后自是諸神庇佑。”

太平笑道:“師孃你放心,崔師傅也是吉人自有天相,我母后也都說了,何況老神仙親自給他調治,你就不用擔心啦。”

原來太平是個鬼靈精,她先前看盧氏的眼睛溼潤,疑心她哭過,但如今崔玄暐“死而復生”,夫妻重逢,世間哪裡還有什麼事比這更好的?

故而太平猜測,她應該是因爲崔曄的病症擔心,故而落淚,畢竟好端端地人中龍鳳似的人物,忽然失憶又失明,猶如皎月逢雲,身爲妻子的煙年一時想不開也是有的。

煙年也聽出了幾分意思,她並不解釋,反而溫聲道:“殿下說的很是,是我心急了些。”

太平同她又閒話了些別的,見時候差不多了,才起身告辭。

煙年親自送出了內宅,正目送太平往前頭書房而去,有人來道:“夫人請您過去說話。”

盧煙年轉身去見崔母,來至房中,屋內侍候的侍女無聲退下。

煙年行了禮,崔母示意她落座,道:“公主殿下去了?”

煙年在旁坐了,垂首恭敬道:“才送了公主到前頭去。”

崔母笑道:“公主又跟你說了些什麼,還是那些孩子氣的話?”

煙年道:“是。另外又說了陛下吃了老神仙給開的藥,已大有起色。”

崔母道:“說來也是和該如此,孫老神仙雖領受官職,卻隱居長安城中,偌大人海,急切間要找起來又談何容易?之前陛下幾度要尋老神仙都不得見,偏這次曄兒遭了事,派人去碰碰運氣而已……卻竟找到了。”

煙年道:“這也是崔門的福氣。”

崔母望着她道:“你真心這樣想麼?”

煙年面不改色問道:“母親何出此言?”

崔母道:“我爲人母,也相信以老神仙之能,必然會將曄兒醫好,但是他的症狀實在是有些過於嚴重了,你畢竟還年青,倘若你覺着守着一個失憶失明之人難以承受,我可以做主出頭,讓你仍舊……”

話音未落,煙年輕聲道:“姑母如何竟這樣說,莫非是覺着煙年是個只能共富貴不能同患難的輕薄無知之人麼?”

崔母道:“我只是怕耽誤了你的大好青春。”

煙年問道:“這是母親的意思,還是玄暐的意思?”

崔母道:“自然是我的意思,玄暐絲毫也不知情,我之所以對你提這個,無非是因爲之前……”

煙年搖頭道:“過去如何已經不重要了,姑母也切勿再提。如今我只想盡心竭力地侍奉着他,讓身子儘快好轉,如此而已。”

當初崔玄暐在羈縻州出事,人人都說他已經不在人世了,崔府上下,自也一片恐慌不安。

崔玄暐是博陵崔家新一輩中最出色的子弟,人人都說長安這一支的崔家,將因他而重新光耀門楣,誰知竟中道星隕。

當初范陽盧氏跟博陵崔家聯姻,一則是看中崔家門第,二來卻也是看中崔玄暐的人品,豈料如此。

就在所有人都覺着崔曄不可能生還的時候,崔母痛定思痛,私下裡對煙年道:“當初撮合你跟曄兒,除了爲兩家考量,也是爲了你着想。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可你畢竟年青,膝下又沒有一子半女,不如就先爲自己趁早兒打算。”

煙年道:“姑母是何意?”

崔母道:“你天生知書達理,賢德之名又人人皆知,才德兼備……”

只因范陽盧氏名揚四海,就連皇室中人也都以娶盧氏女爲首選,曾有過“范陽盧氏,一門三公主”之稱。

早先盧煙年待字閨中的時候,曾有越王李貞向范陽盧家提親,越王乃是太宗的第八子,其母燕德妃,越王的身份不可謂不尊貴,卻遭盧家的婉拒。

崔母繼續說道:“上次咱們本家派人來慰問,我聽他們說起了你,原來如今的紀王殿下正也新喪了王妃……紀王殿下也知道你的才名,所以……”

紀王李慎正是越王之弟,卻也是個極有才華之人,對煙年的才學也是慕名已久,如今崔曄出事,正紀王沒了王妃,不由便想到了她。

當時崔母提起紀王的意思,似想成全煙年出門改嫁,卻遭到了煙年的斷然拒絕。

但這件事除了兩人,誰也不知道。

此刻聽煙年說罷,崔母含笑點頭道:“好,我已經知道了你的心,這纔是我范陽盧家的女孩兒,甚是識大體。”

兩人說罷,崔母忽地又道:“今兒曄兒在門外見的是什麼人?如何我聽門上說,他竟撇下沛王跟公主殿下,反去跟那人相談甚久?”

煙年道:“這個我卻不知,方纔公主在的時候,也並未提起。”

崔母道:“那倒罷了。”

煙年陪着姑母又說了片刻,外頭侍女來道:“沛王殿下跟公主已經出府去了。”

煙年起身告辭。

崔母忽道:“是了,今日跟之前我同你說的那些話,從此再不必提了。”

煙年道:“孩兒明白,姑母放心。”盈盈拜過,轉身出門而去。

平康坊。

這日陳基回來,拎了一包胡餅,一包肉食,又同阿弦道:“快些吃飯,吃完了今晚上早些安歇,明日隨我去大理寺。”

阿弦詫異道:“這樣快?”

陳基笑道:“我今日才處理了府衙的交接之事,弄清了要用的文書等。忙了整整一日,你還在做夢呢。”

他尋了兩個木碗,把餅子跟肉放在桌上,“今日天晚了,等咱們安定下來,我親自做好吃的給你。”

阿弦在他對面兒坐了,看着桌上的吃食,卻並沒食慾。

陳基掰開一個餅子,給玄影半邊兒,自己咬了口:“怎麼不吃?”

阿弦盯着桌上的東西,心裡卻想到昨夜所見。雙手擱在膝蓋上,把膝頭抓的隱隱生疼。

終於阿弦把眼一閉,道:“大哥爲什麼答應了李義府,要爲他查探鬼嫁女的事?”

陳基一愣,口中含着餅子看向阿弦:“你……”

阿弦擡頭直視:“大哥答應過他了,是不是?”

眼睛有些酸澀,阿弦心中害怕,最怕的並不是陳基真的做過,而是他當面兒仍舊否認欺瞞。

陳基看了她半晌,終於笑起來:“鬼頭孩子,這你又是怎麼知道的?”

阿弦不答,只是盯着他道:“大哥別管,只是別騙我。”

陳基笑道:“好好,我不問了成麼?橫豎弦子從來就有那種鬼神莫測的能耐,……我當然不會騙你,我的確是答應過李義府。”

阿弦屏住呼吸。

陳基右手握着餅子,忽地探身,左手在她頭上一揉:“你是不是個小傻子,我被李義府叫去,整個人駭的要死了,何況人人皆知李家是龍潭虎穴,我難道要當着他的面兒跟他針鋒相對?當然是虛與委蛇了?這叫做明哲保身,能屈能伸,懂不懂?不然我若言差語錯得罪了他,我這種無名小卒,人家一指頭就彈死了,到時候你去哪裡哭去!”

阿弦睜大雙眼,咕咚嚥了口唾沫:“大哥……只是騙他的?”

陳基笑道:“不然又怎麼樣?”

他忽然眯起雙眼,似笑非笑道:“你不是擅能發現些不爲人知的隱秘麼?那不如你再細看看我,當然就知道我說的是真是假,我是不怕你窺察的。”

從昨夜無意中知道陳基答應了李義府後,頭頂就像是籠罩着一片陰雲。

至此,被他舉手一揉,這陰霾終於煙消雲散了。

阿弦長長地吁了口氣:“我相信大哥是真的。”

她舉手拿起一個餅,用力咬了一口。

陳基看着她的歡喜神色,笑道:“傻……咳,傻小子。”

是夜。

一行十餘人馬,從朱雀大道拐向旁邊的沽衣巷。

頭前有三四位騎馬,其他的侍從隨護左右。

而在騎馬者之中,當前一位,頭戴硬翅襆頭,身着褐色的錦衣圓領袍,意態懶散,似有幾分睏倦之意。

這人正是李義府,先前在朝官家裡吃了幾杯酒,酒力上涌,趁興而歸。

一行人正有條不紊地往前而行,忽然聽得梆子聲敲了兩下,就在眼前的街角,出現另一隊隊伍。

那隊伍挑着燈籠,看着人數似不少,彷彿很熱鬧地往這邊兒而來。

李義府正因困上心頭,半閉着眼睛在馬上搖晃,卻聽隨從有人道:“那是什麼?是娶親的隊伍麼?”

李義府聞言微微睜眼看去,依稀瞧見一抹紅影,便不以爲意,重又合上雙眼。

唐時成親須在晚上,若不是在晚上,則視爲玷辱禮儀,稱作“黷禮”,有書記載說:“婚禮必用昏,以其陽往而陰來也。”

那一隊迎親的隊伍搖搖擺擺,逐漸靠近了,原本有些想看熱鬧的李義府的隨行那些人,忽然發現了不對之處。

這隊伍雖人數不少,其中也有許多鼓樂手等,邊走邊做出賣力吹奏的模樣,然而……他們耳畔卻聽不見一絲一毫的聲響。

原本熱絡的心思逐漸怔住,衆人不知這一隊迎親隊爲何竟如此古怪,莫非是有什麼新奇的說道兒跟規矩?

隊伍中一名小婢揚手,紅色的紙花飄飄揚揚灑落,有的掠過衆人的臉上,就好像是下了一場花雨。

忽然一人叫道:“這是什麼?”

原來其中一人覺着臉上被紙花擦過,便舉手摸了一把,誰知手上拈着的,並不是什麼喜花,而是一枚雪白的紙錢。

可方纔所見明明是紅色的?!

驚叫騷動中,馬兒不知爲何也噪亂起來,紛紛在原地打轉躍竄。

李義府本正一心倦困,此刻終於驚醒過來,卻見面前紛紛揚揚,雪色的紙錢從天而降,隨風捲動飛舞,卻彷彿是下了一場鵝毛般的大雪!

李義府睜大雙眼,這才醒悟過來,覺着這一幕如此眼熟,然後他的目光下移,掠過那迎親的隊伍,最後落在了那隊伍正中的花轎上。

胯/下的馬兒忽然往前竄動,李義府身形一晃,背後出了冷汗,忙死死地攥緊繮繩。

頃刻間,那花轎已經來到跟前兒,李義府的幾名隨從喝道:“是什麼人,做什麼的!”一位壯膽,上前揪住舉牌的一人。

只聽“嗤啦”一聲,那舉牌手被揪的胸口裂開一個大洞,嚇得隨從厲聲慘叫。

忽地有人顫聲叫道:“等等,這些都不是人!”

一名隨從拔刀出鞘,用力劈向前方,又是嗤啦的響動,那“人”的頭被削落在地,脖子上卻並沒有血噴出——細看原來竟是個紙人!

隨從們將李義府護在中間兒,派人前去“斬殺”,很快他們發現了,迎親隊伍裡的竟全是些紙糊的人。

紙人們有的身軀完好,有的被砍裂撕碎,眉眼卻被描繪的栩栩如生,或倒或立,木訥而直愣地瞪着前方。

但是……既然這些都是紙人,方纔又是怎麼一路行到此的?還是說這些紙人自己會動?

忽然隊伍中一點火光閃亮,隨從叫道:“轎子裡有、有東西!”

李義府已經完全清醒過來,他制止了想要上前查看究竟的隨從,親自打馬往前。

只幾步,馬兒來到那花轎跟前兒。

李義府屏住呼吸,從旁邊的侍從手中接過一把唐刀。

沉甸甸地刀握在手中,讓他有種殺伐在握的踏實感。

李義府慢慢擡手,用刀尖兒挑起面前垂着的轎簾。

轎簾慢慢上掀,露出裡頭搖曳的幽靜的火光,也照出一位端坐其中盛裝打扮的“新嫁娘”。

李義府周圍的侍從們也都窒息,一雙雙眼睛都緊緊地盯着面前這場景。

這新娘子端坐轎中,擱在腿上的雙手中捧着一盞點燃的蠟燭,燭光幽幽。

所有人都看的很清楚,新娘子的手白皙纖細,上塗着蔻丹,一看就知道是一雙絕世美人的手。

那紅蓋頭卻仍莊重寂然地垂着,讓人看不清新娘子的容顏。

因先前見了那紙人,衆人心中駭然,都猜測這轎中是更加可怖的東西。

如今看了這樣盛裝打扮的新娘子……雖然心中仍是害怕,可看着這雙美手,卻情不自禁地都好奇起來,急不可待地想一睹真容。

李義府握刀的手有些發抖。

他跟隨扈們不同,他知道眼前這一幅場景意味着什麼。

李義府深吸一口氣,刀尖一轉,挑在那垂落的紅蓋頭上。

“不必在我面前裝神弄鬼,”到底是縱橫朝堂多年的權臣,李義府冷哼:“你到底是人是鬼,即刻現行吧!”

刀尖上掀,幾乎貼着那新娘的臉而過,隨着紅色的喜帕被掀飛,連同李義府在內的衆人,禁不住都驚呼起來!

首先,不負衆望的是,面前的這張臉,跟捧着蠟燭的那雙美手極爲相襯……的的確確是個嬌滴滴的絕色女子。

雖然看出有些上了年紀,但那股風情卻反而越發動人。

但讓李義府失態慘呼出聲的,當然不會是因爲這女子的美麗。

而是因爲,這張臉……李義府至爲熟悉。

——淳于氏。

當初他不顧一切從大理寺的牢房中救出來的美貌女囚,雖然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甚至曾讓他置身險地,但李義府從未後悔過。

淳于氏的婉孌奉承跟善解人意,讓他飄飄然鎮日沉溺,覺着就算殺死十個畢正義也是值得的。

可是現在,本該在偏院之中的淳于氏卻端坐在這詭異的花轎之中,打扮的如同一個新嫁娘。

李義府手一抖,幾乎握不住唐刀。

他想上前將淳于氏抱住,腳步一動,又發現淳于氏美麗的臉上,從額前往下,如瓷器忽然開裂般,顯出一道血痕。

鮮血順着那姣好的下巴,滴滴答答落下。

看起來就好像有人從中間兒把這美貌的婦人劈成了兩半一樣。

偏偏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李義府自己動的手——方纔他舉手挑紅帕子,因知道轎子裡絕對是敵非友,故而暗中下了狠手。

誰知結果竟是如此?!

淳于氏手中捧着的蠟燭仍舊未滅,鮮血從旁邊滑過,就如同紅色的燭淚,零零融化。

“啊!”現場又響起撕心裂肺般的慘叫聲。

街口處,幾個夜行的百姓路過此處,卻看見這樣詭異的一幕。

娶親的隊伍被人攔住,地上橫七豎八地躺倒許多屍首,臭名遠揚的丞相李義府手持唐刀,將轎子裡的新娘子劈死。

慘叫聲傳來,衆人連滾帶爬跑走,一邊兒拼命高叫公差。

等到京兆府的公差趕到的時候,正見李府的下人們拼命地拉扯着李義府,扶着他上馬逃離。

而在原地,烈火熊熊,幾乎將整條街都照亮了,也照出了轎子里美麗而詭異的淳于氏的臉。

次日,坊間已經傳遍了宰相行兇截殺娶親隊伍的流言。

因要去大理寺,天不亮阿弦便起身,洗漱整理妥當,便催着陳基出門。

纔出門,就見路邊行人三五成羣,談論的卻都是昨夜丞相殺死娶親新娘的故事。

陳基把阿弦拉開,悄悄地問:“這怎麼同你所說的那件事有些相似?”

阿弦心知有異,卻不知究竟:“大哥,要不要去府衙打聽打聽?”

陳基道:“不必,這種事大理寺的消息最靈通,直接去那裡就是。”

大理寺的楊差官見他兩個來到,便將他們拉到房中,說起昨夜之事。

阿弦跟陳基這才知道,被李義府“殺死”的那個正是他府上的淳于氏,至於迎親隊伍裡的其他人,卻是子虛烏有,因京兆府的人趕到後,很快大理寺也出動人馬,卻見滿地紙灰亂滾,那着火的花轎卻被公差拼力搶出,這才留下唯一物證。

阿弦道:“哥哥,這隊伍從何而來,可知道麼?”

楊差官道:“毫無頭緒。”

阿弦道:“那此事該如何處置?”

楊差官道:“現在仵作正在查驗淳于氏的死因,已經上報刑部,若死因系刀傷,則要先囚捕李義府。”

阿弦跟陳基對視一眼,陳基道:“李義府絕不會坐以待斃,他一定會想法子。不過,到底是什麼人這樣能耐,竟設了如此高明的一個圈套讓他中計呢?”

楊差官冷笑道:“這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何況……又有誰確認是人爲設套,還是……的確是冥冥中鬼神有報呢。”

畢竟此刻坊間已經是“神鬼”故事漫天飛舞,而李義府有事大理寺的老仇人,因此大理寺上下皆都喜聞樂見,幾乎拍手稱快。

楊差官八卦了一番,又低聲對兩人道:“李義府實在猖狂,發生此事,他居然不主動來投案,先前我們派人幾次三番,纔將他請來。如今正在裡頭跟少卿等陳述昨夜案發經過呢。”

說了一番,便帶阿弦跟陳基去辦妥了剩下的一些瑣務。

這一次大理寺招新,目的便是吸納新血,於各地的精英捕快之中選了二十人來試用,三個月後再做綜合評覈,能留任者只有五人,授予正式捕快職位,名字記入吏部。

兩人領了公服,立即試穿妥當,阿弦的衣袍略長些,出門相看,卻見陳基的公服卻十分合體,越發襯得他體格健壯,通身利落,且神采奕奕,比先前在府衙當雜役時候的頹然打扮不可同日而語。

阿弦不由笑道:“大哥,這一身兒可真適合你。”

陳基正也在顧盼自量,聞言回頭,見阿弦穿着鬆鬆垮垮,底下一截袍擺幾乎拖地了。

陳基笑道:“我說你長得慢,你倒是快些長呢,回頭找個裁縫給你改一改。”

阿弦低頭打量:“不妨礙,免得改了後我又長快,豈不是又會小了?”

陳基哈哈笑道:“你以爲你是那過了雨的春筍?一夜之間就可以竄高麼?”

兩人正說笑,便聽得背後有人一聲冷哼。

看見來人的瞬間,陳基肅然後退,行禮道:“參見相爺。”

阿弦也看見了,這來人赫然正是李義府——先前聽楊差官說他人在大理寺陳述案情,不知爲何竟來到此處。

李義府也不理會陳基,只盯着阿弦道:“十八子。”

阿弦道:“相爺。有什麼指教?”

陳基聽她口吻平淡,心中暗自擔憂她惹怒李義府,但轉念一想,現在幸而是在大理寺,就算李相爺要發威,也不至於無法收拾。

李義府道:“昨夜的事,跟你有沒有關係?”

看得出昨晚的那一場對李義府刺激甚大,他的臉色有些鐵青,眼圈兒微微發黑,已經不像是之前在府邸裡對阿弦說是“受命於太宗”時候的囂狂自得了。

阿弦道:“相爺指的是你截殺了新嫁娘的事嗎?”

這句話指的,卻自然不是昨夜。

李義府只覺心頭如被一根針扎入,幾乎咆哮:“快說,你到底是跟誰密謀對付我!”

他竟邁前幾步,直奔阿弦。

陳基見勢不妙,忙將阿弦往後一拉,陪笑道:“相爺誤會了,我們是今兒早上出門,才聽說昨夜晚出事了的。”

阿弦道:“那次我去相爺的府中,您不是有恃無恐的麼,爲什麼這次嚇得如此,可知道爲人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

李義府懷怒伸出手指,虛空點向阿弦:“我並不信什麼鬼神之說,昨夜是誰暗中設計陷害,我遲早要查出來,不管是誰參與其中,我都會讓他們後悔,讓他們痛不欲生!”

阿弦不語。

李義府緊閉雙脣,牙關緊咬,臉頰上的肌肉隨之牽動,然後他轉身往外,身形居然有些傴僂,右肩略低,姿勢古怪。

阿弦盯着李義府的背影,忽地眼神發直。

陳基見李義府去了,本鬆了口氣,正要說話,卻見阿弦臉色不對。

陳基還以爲阿弦是被李義府嚇到了,便安撫道:“我頭一次看見李義府這樣氣急敗壞,且昨夜雖然似是人爲,但他卻着實一副活見鬼的模樣……他既要查明,暫時應該不會再對你我如何了。”

阿弦對後一句置若罔聞,只喃喃道:“是啊,的確是活見鬼。”

陳基不明白這句。

但阿弦看的很清楚。

——李義府轉身離去之時,就在他的肩頭,側坐着一道紅色的影子,紅衣紅帕,紅色繡鞋,隨着他走路的動作,裙襬、喜帕、跟那雙翹腳都隨之搖曳,妖異而詭豔。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小天使們~~Q。Q挨個麼麼噠~~

這章其實不算太恐怖,不過爲了照顧膽小的同學,還是在提要裡標註一下~

關於最近幾章行文的某些小細節的解釋:

盧照鄰先生獲罪是史實,具體時間或有差異。

武三思其實是在武后登基後封的樑王,本章裡的“樑侯”乃是鄙作者杜撰,爲了契合此詩哦。

樑家畫閣跟漢帝金莖的解釋,文史裡好像並沒有確鑿的解釋,也是作者自己摸索想出來的,可看到評論裡有小夥伴曾這樣指出,不由想上一個麼麼噠?

其他的想到了再說啦,再次感謝有愛有見地還很有品位的你們(づ ̄3 ̄)づ╭?~

第203章 辦鬼差第364章 完結中第297章 請同浴第80章 鬼嫁女第322章 心動第188章 填滿第62章 雙全第364章 完結中第192章 配合第344章 喜歡第251章 上司跟兄長第200章 在潮頭第207章 有情人第362章 將完結第50章 休要胡鬧第75章 老糊塗第59章 大招第288章 桃林第330章 附身計第60章 誅惡第228章 面君面聖第64章 是你第104章 一個好人第206章 交心話第194章 眷戀第187章 護身第229章 你我之間第125章 夜宴第97章 了不起第161章 絕不饒恕第176章 滿面春風第116章 她第166章 溫言款語第231章 兩位國公第343章 日常第288章 桃林第110章 絕世奇葩第137章 小時候第193章 地府(慎入)第292章 義女第154章 真感情戲第193章 地府(慎入)第240章 逢生跟玄影第165章 共處一室第25章 迷離夜第162章 貼身護衛第57章第34章 失而復得第71章 歸後第122章 意義第168章 五分勝算第246章 下次我陪你第172章 相親隊伍第155章 做的很好第300章 良辰吉日第107章 頭等大事第106章 從天而降第155章 做的很好第30章 近在咫尺第343章 日常第278章 獨一無二第59章 大招第243章 守着她的笑第173章 蜜汁四溢第139章 八卦鬼第240章 逢生跟玄影第56章 跟我回第192章 配合第32章 心服口服第276章 賜婚旨意第340章 最動聽的第32章 心服口服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142章 新人笑第74章 幻亦真第219章 神出鬼沒第115章 他第362章 將完結第183章 第一女官第152章 生死對峙第292章 義女第213章 皇后新寵第332章 有情人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36章 長長久久第86章 我要他第32章 心服口服第156章 鬼猶如此第129章 光芒第205章 綰青絲第299章 無法抗拒第320章 禮物第96章 不服輸第188章 填滿第160章 綿綿情意第102章 你的眼睛第209章 一朵花第59章 大招第55章 兩位祖宗第201章 鳳凰鳴
第203章 辦鬼差第364章 完結中第297章 請同浴第80章 鬼嫁女第322章 心動第188章 填滿第62章 雙全第364章 完結中第192章 配合第344章 喜歡第251章 上司跟兄長第200章 在潮頭第207章 有情人第362章 將完結第50章 休要胡鬧第75章 老糊塗第59章 大招第288章 桃林第330章 附身計第60章 誅惡第228章 面君面聖第64章 是你第104章 一個好人第206章 交心話第194章 眷戀第187章 護身第229章 你我之間第125章 夜宴第97章 了不起第161章 絕不饒恕第176章 滿面春風第116章 她第166章 溫言款語第231章 兩位國公第343章 日常第288章 桃林第110章 絕世奇葩第137章 小時候第193章 地府(慎入)第292章 義女第154章 真感情戲第193章 地府(慎入)第240章 逢生跟玄影第165章 共處一室第25章 迷離夜第162章 貼身護衛第57章第34章 失而復得第71章 歸後第122章 意義第168章 五分勝算第246章 下次我陪你第172章 相親隊伍第155章 做的很好第300章 良辰吉日第107章 頭等大事第106章 從天而降第155章 做的很好第30章 近在咫尺第343章 日常第278章 獨一無二第59章 大招第243章 守着她的笑第173章 蜜汁四溢第139章 八卦鬼第240章 逢生跟玄影第56章 跟我回第192章 配合第32章 心服口服第276章 賜婚旨意第340章 最動聽的第32章 心服口服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142章 新人笑第74章 幻亦真第219章 神出鬼沒第115章 他第362章 將完結第183章 第一女官第152章 生死對峙第292章 義女第213章 皇后新寵第332章 有情人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36章 長長久久第86章 我要他第32章 心服口服第156章 鬼猶如此第129章 光芒第205章 綰青絲第299章 無法抗拒第320章 禮物第96章 不服輸第188章 填滿第160章 綿綿情意第102章 你的眼睛第209章 一朵花第59章 大招第55章 兩位祖宗第201章 鳳凰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