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遼西雙城(二十二)

吐個槽:這些天很糾結,對有眼無豬兄相當怨念,這貨手中揮舞着大把更新票誘惑俺老飯,每天都在催更,催更字數不是9000就是12000,令人吐血。到現在爲止,老飯一張票都沒拿到手,實在是坑爹之極啊。內牛滿面中......

————————————————————————————————————

上午的節堂之上又是一番激烈的爭議,不過還好,一切大致已經決定。

監軍使張居翰雙眼作凝思狀,越過節堂,直透天際。

“二十七……”又是一隻麻雀掠過院外的樹梢,然後飛出了視線之外。張居翰回了回神,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掃視一遍堂上諸將,繼續饒有興味的盯着院外那顆老槐樹。

一上午的軍議結束,結束前劉仁恭按慣例轉過頭來問:“監軍,你看如何?”

張居翰頜首:“好。”於是軍議完畢,他也起身,跨上劉仁恭送給他的一匹河曲馬,緩緩返回監軍府。這匹河曲馬來自隴右,渾身栗色,極爲神駿,對這匹馬張居翰還是非常喜愛的,對於送馬的劉仁恭,他也很是感激。

這個時代,中官已然失去了當年的威嚴,能夠和劉仁恭相處融洽,不被趕走或是乾脆殺掉,已經是自己這幾年孜孜努力之後的最好結果了,殊爲不易。

中官監軍藩鎮是天寶年間真正形成的朝廷常制,朝廷在各處藩鎮設監軍使院,派駐內廷中官。監軍是天子家奴,又身爲刑餘之人,對皇室的依附性遠遠超過別人,相對而言,皇帝用起來比較放心。作爲天子外派的重臣,監軍不僅有限制地方權力的職責,還擔負着調和藩鎮內部的任務,同時,監軍還是“溝通中外”的重要渠道,起着上情下達的作用。

大唐是一個監軍味道濃郁的朝代,監軍們手中秉持的權力極重,一度達到了可決藩帥生死的程度,比如邊令誠之於高仙芝和封常青;也可定節度使藩帥高位的歸屬,如貞元年間監軍使朱希顏、俱文珍先後舉薦李萬榮、劉逸準爲宣武軍節帥舊事;最盛之時,監軍們甚至有匡扶社稷的定鼎之功,比如程元振之於肅宗、魚朝恩之於代宗。

但張居翰沒有趕上那個對監軍使們來說最黃金的時代,他很遺憾的生在了這個唐末亂世,他出任監軍的時候,正是大唐各地監軍使們江河日下的時期。

張居翰生於大中十年,那是大唐顯露出最後一段“中興氣象”的時代,在宣宗皇帝的統治下,大唐重新煥發了青春,皇帝整治了延續數十年的牛李黨爭,收復了河湟地區,平定了吐蕃的兵亂,就連一貫桀驁不馴的河北三鎮都服服帖帖,不敢稍有異動。

掖庭令張從玫收養了他,後以恩蔭入宮服侍皇帝。到了僖宗朝,張居翰以辦事認真、一絲不苟贏得了大宦官、神策軍中尉、左監門衛大將軍田令孜的賞識,官至樞密承旨、內府令,天子賜服緋,恩寵有加。到了中和年間,他被派駐幽州,出任盧龍軍監軍使,成爲一方大員。

可這個時候的藩鎮已經不比宣宗朝的藩鎮了,歷經懿宗、僖宗兩位荒唐天子,又經逢黃巢亂兵,朝廷的威嚴早已丟失殆盡,各地藩鎮對朝廷的敕令早已不屑一顧,於是,想做一番事業的張居翰處境艱難。

張居翰在盧龍軍任監軍使十多年間,先後經歷了李可舉、李全忠、李匡威、李匡籌、劉仁恭等五位節度使當政,遭遇李全忠叛亂、李匡籌叛亂、劉仁恭叛亂三次盧龍高層的兵變更迭,早已學會了明哲保身的縮頭鳥處世方法,如其他各鎮監軍們一樣,戰戰兢兢的生活在各大藩帥的陰影之下,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尤其到了劉仁恭爲帥的這幾年,事這位大頭軍出身的大帥更加謹慎恭敬,張居翰終於算是得到了這位節帥的認可,不用再爲小命發愁。當天子日益窘迫的時候,他甚至得到了劉仁恭“強行留任”的庇護,得以遠離長安那個權力鬥爭的漩渦。

當然,能夠得到劉仁恭的認可,全賴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候甚至兩眼全閉的處政方式,他謹守兩個凡是,即凡是劉仁恭不讓他知道的,他裝作不知道,凡是劉仁恭想讓他知道的,他一定說“好”。比如去年南征魏博之際,大帥劉仁恭暫時性的遺忘了他,他也同時遺忘了自己的監軍使命,沒有向朝廷發出一個字的文告,又比如這次抵禦宣武軍的進犯,今天在面對大帥“向朝廷發文,申求大義”的要求時,他滿口應“好”。

張居翰回到監軍使院,用罷餐飯,來到書房,略略思忖之後,提筆開始寫奏摺。

張居翰知道這封奏摺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奏摺發到長安後,就算天子想管,朝廷也完全不可能有那個實力去過問,更何況天子境況窘迫,朝政幾乎停頓,樞密使宋道弼等中官和宰相崔胤爲首的朝官正在激烈爭權,可以預計的是,這封奏疏上去之後必將塵封而無人過問。

但在張居翰心裡,這份奏疏是寫給劉仁恭看的,是以他的用語和詞句都要符合劉大帥的想法,既要怒斥宣武軍無故北犯、趁人之危的不義,又要宣揚盧龍軍不懼入寇、堅決抵抗的決心,着實花了一番心血。寫罷之後,張居翰又仔細看了一遍,提筆圈改了幾處不妥的文句,重新謄抄,蓋上監軍使大印。

張居翰召來養子張茂安,道:“你去跑一趟,將這份奏疏遞交節度府,請大帥過目。”

張茂安接了奏疏,正要轉身,就聽張居翰問:“怎麼一頭大汗?快去洗洗,這番樣子如何見人?”

張茂安笑道:“是,兒子適才正與平州軍李宣節請教戰陣殺伐的招數,大人見召,兒子來不及梳洗,便過來了。”

張居翰怒道:“說過你多少次,少與幽州的軍將來往,過往甚密即是取死之道,你何故聽不進去?你喜好武藝,便去尋一些遊俠兒學學招法也未嘗不可,怎麼又和軍將牽扯?”

張茂安委屈道:“兒子不是刻意去巴結的,昨夜去教坊喝酒,無意間認識的李宣節。”便將昨夜的事情一一說了。

張居翰更怒:“又耍你的江湖義氣,這也是你管得的?你這性子若是不改,將來遲早吃大虧!”

見張茂安唯唯諾諾答應着,似乎並未放在心上,便嘆了口氣,語重心長道:“咱們客居幽州,雖是朝廷監軍,卻早已沒了往日的風光,便如案板上的魚肉,人家隨時可以下刀子,這個道理你還不明白?雖說只是個潑皮,但人家背後是什麼來頭你知道麼?就算今日無事,將來呢?說不準下次就會招惹到誰。”

張茂安當然知道潑皮張九生的來頭,但並不覺得衙內會爲了這種事情來監軍院問罪,但既然父親生氣,他也只得低頭認錯。張居翰斥責了一番,這才道:“咱家知道你想去軍伍中歷練廝殺,但如今不同往日了,不要再起這個念頭,若是節度府知道了,說不定就是一場禍事。”

張茂安張了張嘴,猶豫片刻道:“大人就不能想想辦法?兒子不要監軍的名義,從小卒做起也可。”

張居翰氣急反笑,道:“你從小卒做起?哪個軍將願意要咱們這種人?”

張茂安道:“李宣節願意要,適才他答允了,兒子正想找機會和大人說……他說無論是入軍中廝殺還是去監軍,他都歡迎……”

張居翰一愣:“哪個李宣節?”

“便是收復柳城的平州軍李宣節。”張茂安小聲道。

張居翰是聽說過李誠中的,也知道這個平州軍的宣節校尉在關外取得的戰績,聽兒子張茂安說的是這個人,頓時心中一動,開始打起了算盤。對自己收養的這個兒子,張居翰是十分關心的。閹人無法生育,繼承香火的希望都在養子身上,他自己如今身在幽州,時時刻刻處於危險之中,性命操於他人之手,這也就罷了,但若是張茂安能遠離這處牢籠之地,得到一個安身之所,未嘗不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李宣節人呢?請他過來一見。”

“剛走了……要不兒子去把他追回來?”

“算了……唔,他真說過願意接你從軍?”

“昨夜飲酒的時候就答允了,適才也說過‘沒問題’。”張茂安一見似乎有門,連忙道。

“嗯……做監軍也可以?”

“是。”

“唔……此事容某想想……你先把奏疏送到節度府去。”

張茂安見養父鬆口,心中大喜,高高興興的應了,走到門口,忽又轉身回來:“大人,兒子還有件事……”

“說吧。”

“兒子和李宣節談起如今宣武軍北犯之事,李宣節說,咱們幽州可以請河東軍出兵幫忙的。”

張居翰一笑:“哪兒有那麼簡單,大帥和晉王有大仇,晉王恨咱們到了極處,如何肯出兵?”

張茂安道:“兒子也是這麼說的。但李宣節說,世上沒有永遠的仇恨,只有永遠的利益。”

張居翰凝神琢磨着這句話,良久,搖頭道:“就算這話有理,那又如何?與咱父子有何關係?就算大帥有此意圖,誰敢去河東?這是九死一生的差事。”

張茂安道:“李宣節說,若是要去河東求援,咱們監軍院是最合適的,既無性命之憂,成功的可能性也最大。”

張居翰奇道:“這是爲何?”

張茂安道:“李宣節說,因爲咱們代表朝廷。他還說,要想在幽州過得安穩,明哲保身是不夠的,只有對大帥有用的人,大帥纔會真正重視。”

張居翰頓時陷入了沉思之中。

——————————————————————————

推薦一本好友的書《大宋桃花使》,剛簽約的新書,老飯還是比較喜歡的,從頭到尾散發着一種懵懂2b的冷幽默。喜歡這類型的兄弟們可以去看看。

;

第23章 榆關風雲(二)第55章 兩河輪戰(一)第11節 幽州留後(十一)第34章 盧龍節度(三)第128章 河南(六)第83章 釘子(十六)第117章 南北戰策(十一)第49章 盧龍節度(十八)第7章 魏州(二)第22章 遼西雙城(二十二)第64章 非常規戰爭(一)第21章 西京變(二十一)第65章 非常規戰爭(二)第86章 決戰上黨(一)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39章 雙極(十一)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127章 河南(五)第136章 中樞之要(六)第19章 大河之東(四)第67章 非常規戰爭(四)第71章 懷遠新思維(三)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9章 西京變(九)第77章 懷遠新思維(九)第43章 白狼山水間(十)第137章 中樞之要(七)第13章 蔣袁合流(三)第61章 燕郡問題(六)第3章 貝州(上)第69章 非常規戰爭(六)第108章 南北戰策(二)第37章 白狼山水間(四)第24章 大河之東(九)第40章 雙極(十二)第17章 大河之東(二)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23章 諸侯之定(二)第26章 諸侯之定(五)第6章 幽州留後(六)第112章 南北戰策(六)第70章 非常規戰爭(七)第46章 白狼山水間(十三)第13章 西京變(十三)第1章 羣衆演員李某第71章 釘子(四)第83章 東都會盟(三)第34章 白狼山水間(一)第13章 北迴歸線(三)第39章 白狼山水間(六)第55章 己未之冬(六)第112章 南北戰策(六)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21章 幽州留後(二十一)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7章 中官之死(一)第24章 插曲(一)第54章 范陽之春(八)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38章 雙極(十)第15章 遼西雙城(十五)第9章 幽州留後(九)第70章 非常規戰爭(七)第53章 范陽之春(七)第8章 魏州(三)第36章 盧龍節度(五)第42章 白狼山水間(九)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66章 非常規戰爭(三)第77章 釘子(十)第23章 大河之東(八)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32章 榆關風雲(十一)第82章 大王莊——將軍廟(六)第27章 插曲(四)第10章 幽州留後(十)第30章 榆關風雲(九)第104章 決戰上黨(十九)第54章 饒樂山巔(八)第22章 諸侯之定(一)第32章 盧龍節度(一)第80章 懷遠新思維(十二)第68章 非常規戰爭(五)第17章 大河之東(二)第56章 盧龍節度(二十五)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130章 河南(八)第84章 東都會盟(四)第15章 遼西雙城(十五)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117章 南北戰策(十一)第94章 決戰上黨(九)第76章 轉折(八)第63章 河北新軍閥(六)第49章 白狼山水間(十六)第78章 釘子(十一)第46章 白狼山水間(十三)第14節 幽州留後(十四)第2章 健卒營第66章 非常規戰爭(三)
第23章 榆關風雲(二)第55章 兩河輪戰(一)第11節 幽州留後(十一)第34章 盧龍節度(三)第128章 河南(六)第83章 釘子(十六)第117章 南北戰策(十一)第49章 盧龍節度(十八)第7章 魏州(二)第22章 遼西雙城(二十二)第64章 非常規戰爭(一)第21章 西京變(二十一)第65章 非常規戰爭(二)第86章 決戰上黨(一)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39章 雙極(十一)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127章 河南(五)第136章 中樞之要(六)第19章 大河之東(四)第67章 非常規戰爭(四)第71章 懷遠新思維(三)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9章 西京變(九)第77章 懷遠新思維(九)第43章 白狼山水間(十)第137章 中樞之要(七)第13章 蔣袁合流(三)第61章 燕郡問題(六)第3章 貝州(上)第69章 非常規戰爭(六)第108章 南北戰策(二)第37章 白狼山水間(四)第24章 大河之東(九)第40章 雙極(十二)第17章 大河之東(二)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23章 諸侯之定(二)第26章 諸侯之定(五)第6章 幽州留後(六)第112章 南北戰策(六)第70章 非常規戰爭(七)第46章 白狼山水間(十三)第13章 西京變(十三)第1章 羣衆演員李某第71章 釘子(四)第83章 東都會盟(三)第34章 白狼山水間(一)第13章 北迴歸線(三)第39章 白狼山水間(六)第55章 己未之冬(六)第112章 南北戰策(六)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21章 幽州留後(二十一)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7章 中官之死(一)第24章 插曲(一)第54章 范陽之春(八)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38章 雙極(十)第15章 遼西雙城(十五)第9章 幽州留後(九)第70章 非常規戰爭(七)第53章 范陽之春(七)第8章 魏州(三)第36章 盧龍節度(五)第42章 白狼山水間(九)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66章 非常規戰爭(三)第77章 釘子(十)第23章 大河之東(八)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32章 榆關風雲(十一)第82章 大王莊——將軍廟(六)第27章 插曲(四)第10章 幽州留後(十)第30章 榆關風雲(九)第104章 決戰上黨(十九)第54章 饒樂山巔(八)第22章 諸侯之定(一)第32章 盧龍節度(一)第80章 懷遠新思維(十二)第68章 非常規戰爭(五)第17章 大河之東(二)第56章 盧龍節度(二十五)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130章 河南(八)第84章 東都會盟(四)第15章 遼西雙城(十五)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117章 南北戰策(十一)第94章 決戰上黨(九)第76章 轉折(八)第63章 河北新軍閥(六)第49章 白狼山水間(十六)第78章 釘子(十一)第46章 白狼山水間(十三)第14節 幽州留後(十四)第2章 健卒營第66章 非常規戰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