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營州經略(八)

新任虞候司後勤處從事、中營後勤都頭趙弘德陪着李誠中、馮道等人巡視着新成立的兵器裝備科。兵器裝備科是後勤處下轄的特殊編制單位,在李誠中的計劃中,這是研究和統管兵器裝備生產的部門。對軍事科技的高度重視是李誠中這個後世人自發帶來的思維型金手指,軍事裝備對作戰勝負的重要影響牢牢的佔據着他的潛意識。因此,這個部門不僅將設置地點放在了緊鄰總督府的一座宅院中,而且還按照李誠中的要求,專門調撥了一夥士兵值星戒備。

趙弘德就是趙大,這個前鍵卒營的伙伕在跟隨李誠中的這一年中,也逐漸從一個任事懦弱的普通大頭兵,成長爲主管後勤輜重的營州軍高級軍官。升爲秩別從八品上的禦侮校尉後,趙大覺得自己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字終究是一件上不得檯面的事情,當他聽說鍾四郎懇求李誠中賜名鍾韶之後,也屁顛屁顛的找了過來,懇請李誠中爲他取個大名。李誠中當即想起了那個雖未謀面,但卻給他留下糟糕印象的大軍頭——前盧臺軍使、右武衛大將軍趙元德,於是懷有幾分惡趣味的給趙大取了這麼個相近的名字。

如今的趙弘德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唯唯諾諾、膽小謹慎的伙頭軍趙大了,他對於自己手下直轄的兩都後勤兵和後勤處管理得井井有條,眼界、胸懷和膽氣都壯了不少,說話和做事的時候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養成了先哈哈大笑的習慣,他咧着嘴的笑容和滿面油光的額頭讓李誠中越發覺得這廝天生就是一個伙伕的料。

進入兵器裝備科正門的時候,兩側值星軍卒高呼“敬禮”,趙弘德“哈哈”笑着回了個橫拳於胸的軍禮,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引着李誠中一行向裡走,邊走邊大聲叫喚着:“張老匠,張老匠快來,將軍到了!”

兵器裝備科錄事張老匠正在指點徒弟認真清理院子,安放一應匠具,認真地程度就好像這裡是他的新家一般。這幾日是張老匠這輩子最快活的時光,不僅在馮長史的幫助下脫離了低賤的匠籍身份,還被李將軍高看一眼,做了一名正經的軍官,秩別仁勇校尉、正九品上!他從來沒想過自己還能有做官的一天,當聽到這項任命的時候,眼淚立刻就從那雙充滿皺紋的眼瞼中流了下來。

除了當官以外,張老匠最激動的是,李將軍還讓他開府建衙!老天,這是多大的殊榮,張老匠連續三天沒有睡踏實過,每天早晨醒來之後,都要問一遍自己的弟子,這一切是不是真事。他已經打算將自己的家人從平州接到柳城來了,爲此專門派了大徒弟回平州接人。張老匠在得到官身後的第二天,專門召集衆徒弟們開了個會,除了宣佈自己的官職之外,很嚴肅的告誡衆徒弟,今後在衙門中要注重公事和公儀,比如,要稱呼他“張錄事”。按照李將軍的吩咐,他同時宣佈了一個好消息,將在徒弟們當中擇優選拔出若干手藝較好之人,分別授予培戎校尉和培戎副尉的官階。

聽說李將軍和馮長史前來巡視,張老匠連忙從後院趕了過來,見面就是一個軍禮。按照他的理解,仁勇校尉既然是軍職,那麼他就應該是一名軍官,行的自然是軍禮。爲此,張老匠專門請值星士兵教了他如何行禮,反覆演練了多次。

張老匠帶着李將軍和馮長史參觀了各處,一邊指點一邊介紹。按照李誠中的授意,整個兵器裝備科分爲研製、生產、監督和驗收等部門,重點放在研製和生產上。這裡的生產僅指生產指導,即將研製成果投入到作坊時,指導生產的進行,帶有管理的意味,具體的生產任務由城內城外的各處作坊來承擔。

巡視一遍之後,衆人來到正堂落座,聽張老匠繼續介紹。

“某將徒弟們都調入咱兵器裝備衙門了,重中之重在於研製將軍提出來的盔甲、手弩和陌刀。不瞞將軍,將軍的想法是很好的,但具體打造起來比較困難。”

“哦?說具體點。”

“將軍提出的明光鎧其實不難,活計和方法咱們都有,將軍送來的樣品也在,只要依照樣品打造便可。關鍵是將軍提出的數量太大,每月造不了五十套明光鎧……”

“嗯,那能造多少?”

“至多兩幅!一來人手不夠,二來甲片的錘鍊、磨製、鑲嵌也是個細緻活,很費工夫。若是將軍能多調一些人手給某,某好好傳授手藝,或許一年後能夠做到每月十套。”說着,張老匠讓徒弟把李誠中送過來的那套明光鎧擺了出來。

“單是這頭盔的雕飾紋路就要許多日,還有這腰帶上的獸吻、護肩上的獸頭,都是極其繁瑣的……”

李誠中想都不想就道:“這樣,鎧甲上的一應雕飾紋路全都不做,這些東西沒有用,咱們就爲了士兵能夠防身。唔,後面也不用,只要正面防護甲片。”

張老匠一愣:“不要後面的甲片?那豈不是隻能遮護一半?”

李誠中道:“如果士兵們需要用後背的甲片來護身,就說明我軍已經敗了,要不要甲片都無意義了。張老,後面的甲片不用打造,只造前面,但是我要這些鐵片加大、加厚,儘量遮蔽住所有能遮蔽的地方,比如胳膊、腿。這麼說吧,從頭盔開始,我需要一面可以開合的面具,以鐵釘鑽入盔耳,可以沿頭盔自如翻動,平時放於腦後,戰時翻到前面。脖頸處需要圓形的鐵環,上身需要從上一直遮蔽到胯部的鐵片,雙腿、雙臂也要着甲,換句話說,我要的是一幅‘人型鐵甲’。”

張老匠一邊聽,一邊讓徒弟認真記錄下來,道:“若是不要雕飾紋路,不用細鱗連串,這種大塊鐵片的護甲反而好做一些,只是用鐵量有些大……”

馮道在旁邊插話:“這些時日某點閱過,契丹人還是很重匠戶的,柳城內如今有鐵匠鋪七座、匠戶兩百餘人,柳城外的南山還有大量鐵石,契丹人已經在那裡開始採集鐵石,某問過完失明,整個柳城每月可產生鐵五千斤。只不過契丹人不重鐵甲,生鐵大都用來造箭、造刀。尤其是迭剌部士兵,喜用鐵錘、鐵棍等,每年都要從柳城換取大量生鐵,咱們佔了柳城,等於斷了迭剌部好大一批生鐵來源。”

李誠中點點頭,他未佔柳城之前,根本沒想到契丹人的鐵器生產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單以柳城而論,鐵器的產量和工藝都直追平州。尤其是東山鐵礦的收穫,讓李誠中這個在白狼山中深受物資匱乏之苦的穿越者有一種一夜暴富的感覺。

李誠中決定把流水線生產方式提出來,他道:“將鐵甲上的各個部件進行分解,讓這些鐵匠鋪分別打造。比如,一家匠鋪專造頭盔,一家匠鋪專造護身鐵片,一家匠鋪專造防護脖頸的鐵環,一家匠鋪專造手、腳的甲片,這樣可以保證他們的熟練度和速度,最後再找一家皮革作坊將這些甲片鑲嵌到皮甲上。當然,張老這裡必須拿出合格的成品,讓各家匠鋪依照成品來打造,規定可容許的誤差,超過容許限度的拒收。”

張老匠眼睛一亮,認真琢磨着李誠中的話,良久,興奮道:“如此,某或可做到將軍所定的每月五十套明光鎧。”

李誠中道:“咱們的工匠還是太少,需要張老多收些弟子。我有個想法,咱們在柳城內招收丁壯,由張老的弟子當師傅,教得簡單些,一部分專學鑄模,一部分專學打鐵,一部分專學磨製,一部分專學鑲嵌,不要求他們都能學會,只要學會一項手藝即可,到時候由兵器裝備科籌辦一座大型鐵鋪,按照我剛纔說的法子,分別製作各種零件,最後進行組裝。”

張老匠點頭:“只學一門手藝的話,一月即可粗會,三月便可精深。”

李誠中道:“粗會就好,不須精深。他們只是作坊裡的普通工匠,並非兵器裝備科手藝精湛的匠師。對了,手弩和陌刀如何?”

張老匠道:“將軍所說的連發弩應當是故老相傳的諸葛連弩,弩具本身還好說,關鍵是自動上弦的步驟沒有辦法實現。某等按照將軍所言,在弩身上加裝了弩匣,但射出一矢後,弩匣中的箭矢並不能自動下落到上弦處。至於將軍所說的‘彈簧’,那種細細的鐵絲某等也做不出來……”

李誠中默然,鐵絲做不出來,彈簧技術就無法實現。他所說的拉絲技術,暫時是這個時代無法達成的,具體的怎樣拉絲,李誠中也不清楚,他只能無奈的拍了拍自己的頭,暗罵自己是個廢物。

張老匠繼續道:“至於陌刀也無疑問,某便能造,不過是開兩刃的斬馬劍而已。只是陌刀需要大量生鐵,鑄造時需百鍊鋼,這就要費很多工夫了,以某的本事,打造一柄陌刀也需十日方可。”

李誠中搖頭:“不要百鍊,只需厚重就行。”

張老匠道:“那就五十煉,但極爲耗費鐵材,某帶領徒弟們打造,每月可產二十柄。陌刀極沉,重達六十斤,將軍需選精壯之士,否則無法施展。”

話題又繞了回來,看來每月五千斤生鐵的產量是嚴重不夠的。李誠中有極爲濃重的陌刀情結,他十分渴望手中擁有一支陌刀隊,再現盛唐時“如牆而進”的氣慨。只是他穿越到了晚唐時期,這個時期生產凋敝,用鐵量巨大的陌刀對於軍鎮來說是十分奢侈的,裝備起來並不經濟,這也是陌刀逐漸沒落的原因。

柳城有鐵礦,但是礦石供應不足,不僅礦石供應不足,冶煉礦石的技術也不行。李誠中再次感嘆,他知道冶煉鐵石需要加高溫度,這就需要風速和好的燃材,前者可以使用鼓風機,後者好像要用焦炭,除此之外,他印象裡只有平爐和高爐等等簡單的冶煉名詞。他將自己知道的講了出來,張大匠都讓徒弟記錄下來,說是要回去試試。但就目前而言,要想讓產鐵量上去,就需要大量人力,柳城的丁口無法承擔,這就需要從營州南部想辦法。

對此,馮道回答:“各組文吏已經南下了,就是不知道營州南部有多少民壯,有多少堡寨,一切尚需他們返回才能清楚。”

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74章 轉折(六)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23章 榆關風雲(二)第23章 諸侯之定(二)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62章 兩河輪戰(八)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78章 轉折(十)第26章 插曲(三)第10章 西京變(十)第3章 幽州留後(三)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31章 雙極(三)第44章 雙極(十六)第67章 燕郡問題(十二)第31章 幽州留後(三十一)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66章 燕郡問題(十一)第45章 雙極(十七)第72章 非常規戰爭(九)第77章 大王莊——將軍廟(一)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50章 盧龍節度(十九)第23章 榆關風雲(二)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64章 饒樂山巔(十八)第11章 北迴歸線(一)第37章 春夏(三)第128章 河南(六)第28章 插曲(五)第28章 諸侯之定(七)第1章 魏州血夜(一)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85章 東都會盟(五)第71章 仁恕之道(四)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45章 盧龍節度(十四)第43章 雙極(十五)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126章 河南(四)第6章 魏州(一)第89章 決戰上黨(四)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77章 懷遠新思維(九)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37章 盧龍節度(六)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18章 整軍(一)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48章 白狼山水間(十五)第127章 河南(五)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15章 北迴歸線(五)第21章 大河之東(六)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10章 幽州留後(十)第77章 轉折(九)第98章 決戰上黨(十三)第21章 西京變(二十一)第58章 河北新軍閥(一)第8章 幽州留後(八)第73章 懷遠新思維(五)第32章 諸侯之定(十一)第17章 幽州留後(十七)第98章 決戰上黨(十三)第118章 南北戰策(十二)第69章 懷遠新思維(一)第62章 饒樂山巔(十六)第28章 諸侯之定(七)第52章 盧龍節度(二十一)第26章 插曲(三)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61章 饒樂山巔(十五)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11章 蔣袁合流(一)第92章 決戰上黨(七)第54章 范陽之春(八)第87章 決戰上黨(二)第76章 轉折(八)第70章 仁恕之道(三)第94章 決戰上黨(九)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55章 兩河輪戰(一)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11章 蔣袁合流(一)第38章 雙極(十)第63章 饒樂山巔(十七)第62章 兩河輪戰(八)第56章 燕郡問題(一)第57章 燕郡問題(二)
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74章 轉折(六)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23章 榆關風雲(二)第23章 諸侯之定(二)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62章 兩河輪戰(八)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78章 轉折(十)第26章 插曲(三)第10章 西京變(十)第3章 幽州留後(三)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31章 雙極(三)第44章 雙極(十六)第67章 燕郡問題(十二)第31章 幽州留後(三十一)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66章 燕郡問題(十一)第45章 雙極(十七)第72章 非常規戰爭(九)第77章 大王莊——將軍廟(一)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50章 盧龍節度(十九)第23章 榆關風雲(二)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64章 饒樂山巔(十八)第11章 北迴歸線(一)第37章 春夏(三)第128章 河南(六)第28章 插曲(五)第28章 諸侯之定(七)第1章 魏州血夜(一)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85章 東都會盟(五)第71章 仁恕之道(四)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45章 盧龍節度(十四)第43章 雙極(十五)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126章 河南(四)第6章 魏州(一)第89章 決戰上黨(四)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77章 懷遠新思維(九)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37章 盧龍節度(六)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18章 整軍(一)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48章 白狼山水間(十五)第127章 河南(五)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15章 北迴歸線(五)第21章 大河之東(六)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10章 幽州留後(十)第77章 轉折(九)第98章 決戰上黨(十三)第21章 西京變(二十一)第58章 河北新軍閥(一)第8章 幽州留後(八)第73章 懷遠新思維(五)第32章 諸侯之定(十一)第17章 幽州留後(十七)第98章 決戰上黨(十三)第118章 南北戰策(十二)第69章 懷遠新思維(一)第62章 饒樂山巔(十六)第28章 諸侯之定(七)第52章 盧龍節度(二十一)第26章 插曲(三)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61章 饒樂山巔(十五)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11章 蔣袁合流(一)第92章 決戰上黨(七)第54章 范陽之春(八)第87章 決戰上黨(二)第76章 轉折(八)第70章 仁恕之道(三)第94章 決戰上黨(九)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55章 兩河輪戰(一)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11章 蔣袁合流(一)第38章 雙極(十)第63章 饒樂山巔(十七)第62章 兩河輪戰(八)第56章 燕郡問題(一)第57章 燕郡問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