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是一個奇特的朝代,或許因爲皇室本身就含有異族血統,這個朝代對外族的包容能力在中國歷史上達到了巔峰,與懷有大漢族主義情結的大明形成了兩個極端。
大唐戰力最強的軍隊總指揮很多都是胡人,這一現象到了天寶年間尤爲突出,比如安西軍團的統帥高仙芝就是高句麗人,他掌管着大唐最負盛名的陌刀軍;比如幽州、范陽軍團的統帥安祿山就是個雜胡,他麾下有大唐最驍勇的曳落河鐵騎;比如河西、隴右軍團的統帥哥舒翰就是突騎施人,他指揮着大唐最後的府兵精銳……
大明則將大漢族主義發揮到了極致,在整個明朝統治期間,對於異族從來就是死戰到底的架勢,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天子之身親守國門就不說了,明英宗戰敗被俘後,大明立刻推出景泰天子接着打,讓手握超級人質的蒙元太師也先徒呼奈何。大明甚至從來沒有和異族進行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和談,督師袁崇煥被殺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曾經幻想與女真達成議和……
李誠中不想糾纏於戰術末節,他對解裡引以爲傲的土紇真水一戰沒有過多解釋,只是道:“自古以來,關外崛起過匈奴人、鮮卑人、突厥人、回紇人……我承認他們也曾多次戰勝過我們漢人,但千百年來,這些民族都漸漸煙消雲散,唯有我們漢人仍然佔據着中原正朔,一代一代延續下來……你認爲契丹人會打破這種宿命麼?好吧,我承認,也許你們契丹人會崛起,也許正在崛起,但,只要我李誠中在這裡,就不會讓你們輕易得逞,或許,這也是我來到這裡的一個原因吧。”
解裡沒有聽懂李誠中最後一句話的意思,但他知道李誠中前面所說的都是事實,不免嘆了口氣,有些意興闌珊,又有些好奇的看着李誠中:“你對自己的評價似乎很高,我看不出來你憑什麼說這樣的話?就憑你手下這四百多人?”
李誠中一笑:“去年的時候,我只身一人,過了幾天,我身邊有了姜都頭,過了一個月,我聚攏了二十人,到了平州是五十人,在榆關的時候是一百人,進白狼山的時候是兩百人,現在,你也知道了,我有四百人。那麼下個月呢?今年年底呢?其實,說這些都沒有用,一切都要看將來,咱倆打一個賭吧?”
解裡一愣:“什麼?”
李誠中道:“你跟我三年,如果我在三年內佔據營州,你今後就爲我效力,否則就任你離去,你看怎麼樣?”
解裡自己也搞不清楚答應李誠中賭約的時候處於什麼心態,他只是覺得似乎看到了一些未來生活的方向,心裡輕鬆了不少,便按照李誠中的要求去組建契丹“狼軍”了。
白狼山的冬天過得充實而緊張,士兵們的作息是這樣的:
早晨起來以後整隊,沿一條崎嶇的山路進行武裝越野,所謂武裝越野,即士兵們奔跑的時候需要各持兵刃,其中以趙大所率後勤隊負擔最重。途中趟過溪流上的獨木橋——真正意義上的“獨木”橋,以及斷石橋——溪水中的一塊塊石頭,經歷大約六到七次上坡和下坡,跨越三處殘木障礙……整個過程耗費半個時辰,全長大約十里。
越野之後稍作休息,開始一天的早餐。早餐由百姓負責烹製,士兵們要整隊統一用餐,用餐前高唱軍歌小調,唱到腹中空空如也的時候才能吃到飯。軍歌主要由李誠中創作——其實就是赤裸裸的剽竊,包括《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團結就是力量》、《游擊隊歌》、《我是一個兵》、《一二三四歌》、《保衛白狼山》等等,當然,其中的歌詞進行了適當修改。
用餐完畢後天色大亮,前營士兵們統一進行軍姿和分列式訓練,大概一個時辰。之後是各夥士兵的力量訓練,包括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搬運圓木等。午間休息一個時辰,含午餐及午睡,當然,午餐前依然是大唱軍歌。
午後開展技巧訓練,各夥士兵按照所使用的兵刃分開進行。比如刀盾兵在周砍刀的帶領下訓練,弓手的教官則爲解裡、孟徐興和焦成橋,槍兵的教官是張興重,解裡還要同時指導騎兵斥候的騎射訓練。
各夥訓練結束後,還有半個時辰的全軍合練,主要練習行軍中的隊列,擺開陣仗之後各兵種的相互配合、攻擊和防守的順序。有時候這種全軍合練也改爲單兵器全軍演練,比如全體士兵的弓箭練習、刀盾近戰練習、木槍練習和騎馬練習。按照李誠中的要求,前營士兵必須在保證“一專”的情況下,儘量實現“多能”。因爲戰場上是千變萬化的,經常會出現要求刀盾手捨棄刀盾改用弓箭,或者弓手捨棄弓箭改排槍陣的情況。
接着又到了晚飯時分,同樣還是令人唱到想吐的餐前軍歌,軍歌之後用餐。晚餐之後留出半個時辰“整理內務”——灑掃各夥所住的窯洞、清洗衣物等。都頭姜苗會挨個窯洞巡視,對各洞的內務整理情況進行檢查和評比。
被改造爲課堂的最大窯洞裡,每天晚上都燈火通明,馮道首先進行半個時辰的基礎文化課程教學,包括識字、爲人處事的道理等。聽馮道講課的人非常多,除了軍官外,還有很多百姓旁聽。每到馮道開課,能夠容納五六十人的窯洞內都會擠進上百人,連坐的地方都沒有,全部站着聽講。
之後是軍事課程,由文化程度較高的都頭姜苗和張興重講課,課程爲各項軍事規章制度,並回答軍官們日常訓練時提出的各類問題。參加人員爲各夥夥長以上軍官。每隔三天,課程則會改爲“案例”教學。這些案例選取歷史上著名的戰役來講,分析作戰前的背景、雙方兵力對比、戰鬥中的過程,總結戰勝方的經驗和戰敗方的教訓。這些案例大多由馮道提供,講解的時候由李誠中來主講。當然,也有少部分案例是李誠中對於宋代以後著名戰役的解析,比如金遼護步答崗之戰,比如蒙古西征,比如明金松山之戰等等,這些戰役的來歷則都被李誠中以“草原極西諸國”來敷衍了過去。
“案例”教學的重點在於討論,李誠中總會以“如果……會怎樣?”來誘導各隊隊官、各夥夥長思考,擺出各種可能性,讓軍官們相互討論。爲了方便討論,他將軍官們按照隊的編制分組,進行分組對抗。比如甲都左隊和乙都右隊的軍官們各自分組,進行沙盤演兵,其他軍官則認真旁觀。所謂的沙盤,是由李誠中提出概念,由張老匠徒弟製作,因爲製作麻煩,張老匠特意指定了兩個徒弟專門爲李誠中製作沙盤,以滿足每次講課的需要。
當案例中的一方爲草原胡人時,教官解裡往往會帶領王大郎等斥候隊的軍官,作爲演練中的草原騎兵一方來參加討論,以提供更多的思路。
課程結束後,各夥夥長還要回到本夥窯洞中,將當天的課程內容傳授給士兵。這個時候,夥長的身份類似於馮道和李誠中,具體在涉及“案例”討論的時候,由伍長帶領士兵參與。這項任務對夥長的要求很高,他們不僅要認真聽講,記住課堂上的內容,還要將所學按照自己的理解傳授給士兵。
李誠中、姜苗、張興重和周砍刀等隊官以上的軍官則會隨機分別參加一個夥的學習和討論,旁聽夥長的講課,並按照各夥夥長的表現分別給予優良中差等評價。每個月的月末,連續三次被評爲“差”的夥長會被降爲伍長,夥長一職則由訓練中表現突出的其他伍長“檢校”。
到了第一個月末的時候,前營共有六名夥長被降格爲伍長,有六名伍長被提拔爲檢校夥長,同時還有六名士兵被任命爲伍長。可以預見的是,長此以往,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表現優秀的人才得到提拔,還可以使各夥的經驗得到相互流通和共享,同時,在不動聲色間便儲存了一批“候補軍官”。
除了日常訓練和學習之後,每隔一天,會有一個隊的士兵不能享受到午休,他們被派往後山,與李誠中設立的“藍軍”進行一次模擬實戰。當然,除了李誠中堅持稱呼這支由教官解裡帶領的契丹士兵爲“藍軍”外,前營所有士兵,包括契丹人自己,都稱呼他們爲“狼軍”。
每隔五天,全軍會有一天足球聯賽日,同時也是前營士兵休整和娛樂的日子。
每隔十天,全軍會有一次大比武,按照個人在搏殺、弓箭和騎術等方面的表現評選優秀士兵,除了給予工分獎勵外,還列入名冊,作爲候補伍長的候備人才予以關注。
因爲從品部冬季營地搶奪了大量物資,前營士兵的營養條件得到了巨大改善。隨着後山蔬菜的成熟,這種改善顯得更加明顯。在每天的三餐中,士兵們能喝到粥、吃到麪餅、喝到羊奶或牛奶,而每天中午和晚上兩頓飯食中,蔬菜和牛羊肉則是必定的供給。另外,在李誠中的帶領下,前營士兵們開始吃起了羊雜湯和牛雜湯。無論是否適應牛羊內臟的腥羶,或是覺得吃這些東西噁心,每天晚飯的一晚羊雜湯或牛雜湯都是必須的任務。捏着鼻子也必須喝完——這是李誠中的強制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