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隨後的幾個月,整個天下一直熱鬧喧囂。

首先是八月的秀才試,十月的舉人試,這樣從未經歷過層層選拔的北方讀書人,分外的好奇,擔憂。

幸虧,許多主考官都是來自南方,經驗十足,才能勉強維持住局面。

這場規模宏大的秀才舉人試,從南方的海南,到北方的河北府,西邊的隴右,東邊的山東,二十三府,數十萬人蔘與,轟轟烈烈。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

名額終究是有限的,能夠脫穎而出的終究還是少數的精英。

殘破多年的北方,第一次感受到文風的洗禮,讀書人也第一次感受到地位的上升。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秀才可以直接爲吏,舉人甚至可以直接授官爲縣令,這讓北方上下爲之瘋狂。

就如同南方經歷過的那般,無數的私塾蜂擁而起,書本的價格一再上升,文風開始盪漾,文人開始被崇敬。

讀書與可以做官,第一次劃上了等號,即使是最低級的胥吏,對於底層的百姓來說,也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而很現實的是,秀才試過後,秋稅的徵收格外的順利,轉運使司衙門的普及,也是如此。

地方的豪右,也第一次見識到,秀才可以與縣令侃侃而談,也明白不光是進士,纔可以爲官。

地位的上升,階級的飛躍,只需要幾場考試。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終於實踐開來。

也借住秀才舉人試,大唐完全覆蓋了北宋的統治,底層的百姓,讀書人,也完全接受了這個新朝廷,不再抗拒。

或者說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抗拒,只是對於新朝廷有了信心。

民間的老人,也重複的訴說着,從祖輩口中聽來的大唐盛世,沒有戰亂,沒有饑荒,一切都是那麼安穩,舒適。

雖然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甚至描述的也沒那麼仔細,但滿眼的憧憬,卻怎麼也阻擋不了。

這個天下,亂的太久了,人們渴望和平,渴望安穩。

科舉制的魅力,就是如此。

而,像張齊賢,甚至直接放棄到手的州刺史一職,像個普通人一般,去考取秀才,舉人,一步一個腳印。

當張齊賢穿着長袍,持着竹扇歸來時,李威驚呆了,他實在難以理解,好好的一州刺史不去擔任,竟然選擇去考試。

“師亮,憑藉當年的參謀之功,刺史之任,本就是你應得的,何以掛印而去?”

“我的鄧國公啊!”張齊賢看着一臉責怪的李威,不由得失笑道:

“我這個州刺史,多虧了您向朝廷舉薦,不然,一介白身,憑藉尺寸之功,可以當得?”

“我說你當得,自然當得。”

李威氣惱道:“偌大的山東府,你張齊賢的功勞,可是不少,如果不是你的年紀太輕,我甚至能表你作通判,轉運使呢!”

“多謝國公美意,在下受之有愧啊!”

張齊賢一臉感動,因爲一個新羅婢坐牢,結果反而莫名其妙的當了幕府的官,再努力成了州刺史,可以說,世事無常啊!

不過,歸根結底,李威纔是他最大的恩主,也是他的舉薦人。

也正是因此,他才毅然決然地選擇辭官,參與科舉考試。

在他看來,文武殊途,開國初年,鄧國公自然面子大,舉薦官吏自然是小事,但,終究朝廷還是有規矩的,他身上被打着鄧國公的烙印上官場,一輩子都洗不了。

他可以毫無懷疑的相信,如果繼續下去,他的一生最多止步於州府,位及公相,宣麻拜相,再無可能。

歸根結底,非進士無以宰輔,已經成了官場的潛規則,他不想被拘束,所以與前途相比,刺史並不算什麼。

對此,他當然不能明言自己是爲了洗刷烙印,只能有選擇地說道:“國公,你知曉我的,進士及第一直是我的期望,讀書人誰不想去?”

“況且,我如今已經是舉人,佩劍,免役,來年的春試,自然想要試試。”

“唉!”李威搖搖頭,對於他選擇依舊不理解:“進士及第太難了,你怕是不知曉,此番進士科春試,不僅北方各府,歷經數載的南方舉子,也將北上,與你們一同爭搶名額。”

“據說,此番爲了慶賀朝廷統一,又鑑於地域廣闊,官吏缺乏,所以進士名額增至一百二十人,三鼎甲,二甲,共四十人,三甲八十人。”

“哦?”張齊賢心中一動,這名額,可比中原的幾次科舉多太多,竟然有一百多人,真是令人欣喜。

“你莫要高興太早!”

李威見他反應,不由得潑冷水道:“你可知,南方十四府,已歷經四屆,報上參與的舉子,達到了八百餘人,北方各府,也有近兩百人,合在一起,就有千人之數。”

“你若落個三甲的名次,須各部觀政半載,然後去往地方擔任通判,或者主薄,其後二三十年,頂多也只是知府,還不如你此前在州刺史上多動動呢!”

“這——”張齊賢聽到這番話,有些懷疑人生了,他沒想到,考上了進士,竟然還不如他之前。

“也就是說,我必須考前二甲了?”

“沒錯!”李威點點頭,聲音緩了緩,說道:“一甲直接進翰林院,然後去往政事堂,亦或者去向六部九卿觀政三載,一經外放,就是州通判,或者州轉運使,兩三年即可轉正,擔任刺史,十來年,就可爲知府,主政一方,再升入京城,擔任六部侍郎,尚書,再是政事堂了。”

“二甲須通過復考,進入翰林院,其餘未過者,則去向六部觀政兩年,再外放地方爲知縣,運氣好話,十幾年,就可去京城了。”

聽到這般複雜的途徑,張齊賢頗有些懷疑人生,考中進士,還得看名次來決定命運,這真是太厲害了。

想着一千來人中爭奪前六十,他瞬間感覺自己選擇錯了,但心中的倔犟,讓他不服氣,自己憑什麼考不上前二甲?

“你也莫灰心!”

李威講義氣,豪氣地說道:“前唐時,我還可以舉薦你一番,但如今春試,我雖然幫不上忙,但卻爲你買一些歷年來的進士及第文卷,終究還是考練,你多教習,還是機會更大的。”

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1380章第1192章嚴家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1157章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1168章安撫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185章王庭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1316章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1220章名單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1404章安排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七百二十五章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1338章諸王第九百章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1139北行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1335章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1401章入祀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1287章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七百四十八章第1410章危機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六百九十章第九百九十二章大決戰(上)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八百四十四章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1184章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1315章水師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1157章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六章邕州衙內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
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1380章第1192章嚴家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1157章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1168章安撫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185章王庭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1316章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1220章名單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1404章安排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七百二十五章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1338章諸王第九百章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1139北行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1335章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1401章入祀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1287章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七百四十八章第1410章危機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六百九十章第九百九十二章大決戰(上)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八百四十四章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1184章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1315章水師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1157章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六章邕州衙內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