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兵臨城下

隨着李逍遙的一聲令下,大軍浩浩蕩蕩朝着瓦崗寨開撥而去。數萬人齊步前行,猶如千斤重,每一次腳步踏出落地聲都鏗鏘有力。長安城百姓全部都紛紛側目,震驚不已,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支隊伍居然有如此的影響力,每一次的踏步聲都深深地將他們震撼了,敲擊在衆人的心房上。

李逍遙身穿白色鎧甲,頭盔戴上猶如一位英姿颯爽、氣宇軒昂地大將軍,嚴肅地神色直視着前方,目不斜視,說不出的威武不凡;李玄霸跨坐在馬背上與他齊頭並進,肩膀上扛着一對大鐵錘,面無表情地跟隨着李逍遙的腳步前行;李靖、伍天賜兩人則一左一右地緊隨其後,兩人的馬鞍處都有一柄長槍,槍刃向下,槍柄在上,以備不時之需。

數萬人的大軍跟隨着他們四人身後,井然有序地整齊的方隊,有橫向的專爲豎向的隊伍,又分成三列。數萬人的大軍被李逍遙拆分爲三支軍隊,分別是騎兵、步兵以及援軍,分別由李靖、李玄霸、伍天賜三人統帥,而李逍遙自身並未帶一兵一卒,他只需要將命令傳達給李靖等三人就可以了。

衆人浩浩蕩蕩的在長安城百姓的目送之下離開了,朝着瓦崗寨進發。李逍遙他知道多日未曾露面,朝中許多大臣都反對他成爲徵東大將軍,理由有三:一是,逍遙王李逍遙只顧着遊山玩水,不務正業;二是,李逍遙並未帶過任何兵,一下子將數萬人的兵力交予他,擔心他白白損害將士的性命;三是,李逍遙年紀尚幼,麾下並無任何大將,除了李靖之外,其他人單打獨鬥可以,說到打仗那基本上是沒戲,最重要的是李淵授予李逍遙人事任免權,這就是明着告訴大臣,放權給李逍遙,其他幾位兄弟都沒有享受這種待遇,因此朝中議論聲不絕於耳,更重要的是李逍遙根本很少露面,在朝中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因此反對者居多,支持者基本上沒有,還有一部分明哲保身,乾脆中立。

李逍遙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告訴這些反對者,他有這個本事領兵,而且比任何人都要好。於是,他纔在得知瓦崗內亂時,讓李靖以及伍天賜兩人經常留在軍中候命,然後他將現代化軍事訓練全部運用到這支東征軍隊中,憑藉着李玄霸的強勢鎮壓反對聲,衆人都默默接受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今日才收到成果,事實證明李逍遙是對的。

唐高祖李淵對幼子李逍遙疼愛有加,朝中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誰也不敢觸碰李淵的眉頭,但是也有一些爲表忠心之人,他們紛紛上奏將李逍遙的大將軍職位撤掉。縱然李淵憑藉自己的強勢態度將反對聲壓了下去,但是爲了大唐王朝的和平穩定,李逍遙必須用實際行動證明他自己所堅持的是對的,於是李逍遙在拜將臺上的一番言論,以及整裝待發使得李淵老懷安慰,衆多大臣見李逍遙小小年紀就有過人的氣勢以及懂得恩威並施嗎,將衆人的心收回來,就像是在他人的臉上狠狠地給了他一巴掌,李淵心中的鬱悶以及忍耐終於釋放出來,李逍遙用行動使得它揚眉吐氣。

李淵站在城門樓上目送着李逍遙離開,在他的身邊還有滿朝文武,從他們的眼神中,李逍遙可以看出震驚、疑惑,還有一些則是崇拜。一時之間,滿朝文武百官每個人的臉上都有着不同的表情,不過他們此刻心中對李逍遙卻是心服口服。

唐高祖李淵的身邊站立着竇氏,現如今她是竇皇后了,身爲一國之主,每天都要注意自己的行爲以及儀態,不過望着自己的兒子遠征。縱然是皇后,竇氏仍然是悲喜交加。她悲傷的是李逍遙要離開了,而且還是徵東,東部都是一些實力強大的反隋之士,若是稍有不慎便會有性命危險;高興的是望着英俊瀟灑地李逍遙,竇皇后終於看見了李逍遙得成長以及穩重,做事不再欠缺考慮,每一步都是有着目的,使得她有非常的安心。

此時此刻,竇氏的心情是波瀾起伏的,複雜難明。衆人望着竇皇后眼睛紅紅的,強忍着淚水留下來,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身爲母親的竇皇后,她確實是不願意自己的兒子在外面經歷戰爭的嚴酷。縱然她好幾次都想要跟隨着李逍遙去說,都被李逍遙轉移話題饒了過去,而且長孫秀敏又在一旁幫忙,才使得竇氏心中的話一直沒有說出來,直到看着李逍遙的背影,她才猛然想起來。

竇皇后的身邊就是長孫秀敏、紅拂,她們兩人的目光都注視着自己的男人,她們白皙的臉上留下一道乾涸地淚痕,眼睛紅紅的。即使紅拂戰力不弱,可她仍然是一名女子,哪怕是英雄豪傑此時此刻面對好不容易得到的幸福,誰也想經歷離別之苦。望着雄赳赳氣昂昂地大軍,以及自己丈夫得提拔英姿,她們將想要說的話全部化作淚水,盡情地表露出來。

長孫無忌望着氣勢磅礴地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心中一片遺憾之色,他也想跟隨前去。不過,他更加知道什麼是大局觀,爲了穩定朝中的勢力,維護朝中的平衡。長孫無忌必須留下來繼續爲大唐王朝效命,而且他還要爲李逍遙在政治中站穩腳跟,多拉攏一些人成爲李逍遙的府中之人。

最重要的是,逍遙王府少了李逍遙當家做主,唯有他才能將逍遙王府管理的緊緊有條,畢竟他是從這裡出來的,府中之人對他甚是熟悉,此次李逍遙遠征並未將府中的家丁安排進軍中,而是將他們留在軍中,就是爲了防備有人偷襲王府,不過有些事情仍然需要長孫無忌從中調和,關鍵是長孫秀敏留在了府中,他這個做兄長的必須留下來,否則一旦李逍遙凱旋而歸,到時候長孫秀敏出事的話,他就難辭其咎。

長孫無忌跟隨李逍遙的身邊有些時日,一旦真的長孫秀敏出事了,以李逍遙的脾氣絕對將長安城鬧個天翻地覆的,到時候李逍遙就有可能得罪一些朝中權貴。即使,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也是逍遙王,但是現在這個時候有些人是萬萬不能得罪,不過李逍遙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對於權力李逍遙根本就沒有太多的慾望,不過長孫無忌想要暗中發展一些勢力,有備無患。

李逍遙率領大軍繼續前行,一路上他都是緊鎖眉頭,心裡不斷地盤算着接下來該如何去做,衆人一路上馬不停蹄的繼續前行,不過行軍速度比較緩慢。畢竟,步兵不能與騎兵相提並論,到時候一旦加快行程,對於步兵確實是一個挑戰,爲了顧忌每位士兵的,李逍遙不得不放慢速度。

“逍遙,這樣下去不行,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李靖皺着眉頭,無奈地說道:“若是以這樣的速度行軍,至少也得花費半個月時間才能抵達瓦崗寨。再說,我軍雖然只有數萬人,聲勢依然有些大了。如果被瓦崗的探子知曉,定會有所防備,到時候我方與瓦崗軍,兩軍交戰的話,恐怕我軍會大大的吃虧!”

李逍遙唉聲嘆息一聲:“其實這點我早就猜到了,但是我方騎兵較少,步兵居多。如果只是憑藉着騎兵衝鋒陷陣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這些步兵實在是太多了,稍有不慎就會被敵軍埋伏,援軍在後方。因此,我也是爲了這件事頭疼不已!”

伍天賜沉思許久,出聲道:“少主,我們的大軍共分爲騎兵、步兵、後援軍,分別由李將軍、衛王、我,三人統領。不如,我們從步兵之中挑選一些腳程較快的士兵,組成一支先鋒營,由我和李將軍兩人統領,一路上不僅能夠刺探軍情,而且還能清除一路上的障礙,最重要的是這支先鋒營不需要顧忌其它,只要快速地趕往瓦崗寨,此行的目的就可以了!”

“否則,遲則生變!若是瓦崗軍有所防範的話,僅憑我們手中的這些兵力根本無法與之相抗衡,縱然取勝也是殘勝,到時候我們再想繼續東征之行,情況就更加的惡劣。畢竟,徵東這是一個長期性的,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

李靖贊同地點點頭,道:“我覺得伍將軍所言極是,趁着瓦崗軍還沒有防範我們來個突襲。不僅能夠將瓦崗軍打個措手不及,而且還能提升士氣。即使反應過來了,都沒有太大的影響。我覺得這個建議甚好!”

“既然如此,我們就這樣做!”李逍遙微微點點頭,沉聲道:“由我與四哥兩人親自出馬,論戰鬥力還是我們兩人比較厲害,至少能夠抵擋住瓦崗軍的反撲。至於你們兩人則留在後方,務必儘快趕到瓦崗寨,大軍一到便是真正開戰之時。”

“逍遙!”

“少主!”

李靖與伍天賜兩人異口同聲地喊道,伍天賜是李逍遙的部下,受到李逍遙的大恩,不願意李逍遙冒險無可厚非;李靖則是半路出家跟隨着李逍遙身邊,縱然兩人是兄弟,但是關係並沒有到那一步。畢竟,李靖的軍事才能無可挑剔,又與李逍遙兩人年紀相差十餘歲,不過李靖真正考慮的乃是李逍遙的身份,是鬼谷門的門主,身爲門徒絕不會讓自己的門主冒險,於理不合。

李逍遙擲地有聲地打斷道:“好了,就這麼說定了!明日清晨,我便與四哥兩人帶上一支先鋒營先行一步,你們兩人一定要記得切記不可擾民,儘快趕來!今日趕了一天,都累了,你們下去休息!明日我們還得繼續出發,只有兩個時辰的休息時間,抓緊時間歇息!”

李靖、伍天賜無奈地搖搖頭,面面相覷地嘆息一聲,然後轉身離開。他們非常的清楚李逍遙說得出就必須做得到,下定決心的事情沒有人能夠勸得動。因此,他們兩人也不再繼續說了。李玄霸沒有任何的懼怕,反而有些興奮,到了戰場他終於大展身手,不需要顧忌太多東西。尤其是李逍遙的提議,李玄霸更是激動不已,唐軍人越少,李玄霸出手越是重,絕不會留情。

李逍遙如此安排也是慎重考慮過,李靖的軍事才能,他心知肚明,伍天賜是他一手調教起來的,真正的實力他也一清二楚。四人中唯有他自己以及李玄霸兩人可以毫無顧忌地大殺四方,並且還能全身而退。再說他們兩人帶領的部隊最多也不超過一萬人,大部隊都在後方,必須要李靖、伍天賜節制,才能保證自己的後援萬無一失。

次日,李逍遙、李玄霸兩人在六萬人中挑選出一萬人,由騎兵、步兵兩支部隊組成一支先鋒營,輕裝上陣全部都是快速地奔馳着,沿途加快了速度,就連李逍遙都非常的震驚沿途跋涉這些步兵居然能夠堅持下來,比現代化的軍隊還要有耐力,只需要休息幾個時辰就可以再次前行,這份韌性以及耐力着實出人意料。

由於行程的加快,李逍遙、李玄霸統帥的萬餘人大軍,只花費了十天時間就來到了瓦崗寨距離不足百里的地方安營紮寨。他們兩人都是習武之人,長時間的耐力鍛鍊基本上對他們沒有關係,不過對於這些精兵來說仍然有些疲倦,尤其是步兵。

因此,李逍遙決定在此處歇息,由騎兵巡邏。由於李逍遙兵貴神速,先鋒營達到瓦崗寨附近處,瓦崗寨仍然毫無察覺,畢竟瓦崗寨內正在歡慶李密的登基爲帝。不過這些對於李逍遙而言,只不過是小菜一碟,喬裝打扮一下後便悄悄地溜進了瓦崗寨內。

由於李玄霸扛着大鐵錘,以及他的容貌李密等人都瞧見過,唯有李逍遙的容貌不曾被外人知曉,只不過是知道他有一頭銀色長髮。其實這個對於李逍遙而言只不過是輕而易舉之事,他喬裝打扮之後扮作一位雲遊四方的人士,黏上了鬍鬚以及將自己的容貌改變,又將自己的頭髮用寬大的帽子遮住,這些都是他從玄真子學到的技術,易容根本就難不倒他。

至於瓦崗寨內仍然不知道危險即將來臨,李逍遙兵貴神速地達到瓦崗寨,然後又隻身悄悄地潛入城內,沒有人一人發現,之後趁着夜色又悄悄地離開了瓦崗寨,還是無人發覺有人悄悄地進入。李逍遙悄悄地來,又悄無聲息地離開,然後開始部署。

時間轉瞬即逝,李逍遙一夜未睡,望着所有兵士精神飽滿的模樣,他微微一笑道:“諸位兄弟,睡得如何?”

衆人皆是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尷尬地望着李逍遙。其實,李逍遙也知道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長途跋涉,中間休息時間又不好,有時候乾脆不吃了,因此達到此地時。衆人都是無精打采的,所以李逍遙才讓他們好好地歇息一下。

“既然諸位兄弟休息足夠,那我們應該做點正事了!”李逍遙微微一笑,然後撇過頭目不轉睛地盯着瓦崗寨,大喝一聲:“兄弟們給我出發,讓他們知道我軍的厲害!”

衆人一陣歡呼,紛紛抽中腰間的武器,他們等了這一天一斤很久了,現在終於是他們展現自己價值的時候了。於是,李逍遙的一聲令下,衆人就朝着瓦崗寨衝了上去,根本就不需要李逍遙多言,全部都心領神會地勇往無前。

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116章 藥王(一)第117章 藥王(二)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69章 鑄造師第262章 二師兄第117章 藥王(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93章 長孫秀敏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177章 東征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20章 玄感反隋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119章 虯髯客第145章 弒君(一)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98章 邂詬(二)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19章 虯髯客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5章 雄信惹禍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43章 斷魂酒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98章 邂詬(二)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69章 鑄造師第246章 解甲歸田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146章 弒君(二)第41章 單氏雙雄第43章 斷魂酒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64章 窮追不捨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4章 指點明津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50章 謀劃天下(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55章 打劫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0章 玄感反隋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90章 邂逅(一)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46章 弒君(二)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41章 單氏雙雄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
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116章 藥王(一)第117章 藥王(二)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69章 鑄造師第262章 二師兄第117章 藥王(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93章 長孫秀敏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177章 東征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20章 玄感反隋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119章 虯髯客第145章 弒君(一)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98章 邂詬(二)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19章 虯髯客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5章 雄信惹禍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43章 斷魂酒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98章 邂詬(二)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69章 鑄造師第246章 解甲歸田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146章 弒君(二)第41章 單氏雙雄第43章 斷魂酒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64章 窮追不捨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4章 指點明津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50章 謀劃天下(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55章 打劫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0章 玄感反隋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90章 邂逅(一)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46章 弒君(二)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41章 單氏雙雄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