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開元通寶

因隋末唐初的戰亂,天下紛爭不斷,羣雄四起導致戰事頻發,致使全國人口銳減,唐高祖武德年間僅兩百餘萬戶人口,合計共約六百萬人左右。然而,在隋朝統一天下,和平繁榮時期,遠遠高於這個數值,高峰期達到八百九十萬戶人口,共計四千六百萬人口,少了整整四千萬餘人。

唐高祖李淵一統天下,心中有數,知道大唐人口銳減,沒有之前的繁榮昌盛,而且百姓餓死者甚多,因此大唐當務之急就是解決百姓的衣食問題。李逍遙提出的建議正是李淵迫在眉睫之事,由於均田制的頒佈與實施,大唐的農業以及人口開始增加起來,現如今擁有七百萬左右的人口,使得李淵堅定不移的推行均田制以及租庸調製的賦稅制度,朝中大臣也紛紛響應,大唐百姓終於看到了新的希望,開始對李淵感恩戴德,李淵的帝位更加的穩固。

隨着均田制的推行效益良好,唐高祖李淵對李逍遙褒獎有加,甚至在朝會上都大肆的宣揚李逍遙的功績。朝中文武百官神采飛揚,毫不掩飾的讚揚李逍遙,道:“朕自登基以來已有數年之久,心中有一事一直纏繞在朕的心頭上,始終未解。”

朝中大臣紛紛好奇地看向李淵,不知道他爲何事煩憂,皆是沉默不語,又聽見李淵嘆息一聲:“朕之煩憂,天下雖已平定,朕登上大寶,成爲九五之尊,衣食無憂;天下百姓卻終日忍受飢餓,一些地方豪強甚至趁火打劫,太高米價,朕擔心這樣下去,大唐必定不久遠!”

“朕的煩憂卻被逍遙王,也就是現任的戶部尚書李逍遙解決。前些日子,戶部尚書給朕送上奏章,朕甚是驚訝,只因逍遙王提出的建議也是按照前隋所走的道路,略作修改,推行均田制。朕欣慰的是逍遙王上任之日就爲大唐的未來考慮,而不像有些人心中只想着自己的官位、爵位,於是下詔令同意了。”

唐高祖李淵掃視一眼衆人,犀利的目光看着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以及其他大臣,他們紛紛低下頭,李淵淡然一笑,他興高采烈地大笑道:“朕以爲效果不會很好,事實上出乎朕的預料。不僅僅天下百姓積極勞作,朕也接到地方官員的奏章,知道了糧倉都已經滿了,國庫的銀兩增加數倍,天下萬民歸心,國家賦稅收入增加一倍以上,朕真的非常高興,高興的是朕有這麼一個好的兒子,大唐有這麼好的逍遙王,戶部有這麼好的尚書!”

衆人聽聞李淵對李逍遙大加讚賞,紛紛恭手高聲道:“吾皇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唐高祖李淵撫須大笑起來,慈祥的目光看向了李逍遙,大喝一聲道:“逍遙,朕今日賞賜汝先斬後奏的權力,凡是阻擋汝之命令,即是違抗朕的命令,只要是有利於大唐的繁榮,無論是誰阻攔一律殺無赦;凡是逍遙王上奏的奏章,直接交予朕親自批閱,皇宮大內任由汝出入,誰敢阻攔殺無赦!”

“兒臣謝過父皇!”李逍遙恭敬地回道,然後他站直身子,沉聲道:“啓奏父皇,現如今天下萬民臣服,放眼天下再無任何人敢與李唐大軍交鋒,甚至是突厥、吐谷渾等國都自動請和,不敢與唐軍正面交鋒。大唐眼下不必顧忌外敵的入侵,卻無法真正的安內!”

大臣們面面相覷,不明所以,就連唐高祖李淵驚訝地看了一眼李逍遙,緊鎖眉頭,詫異地問道:“逍遙,此言何解?”

李逍遙緊鎖眉頭,擲地有聲地說道:“啓奏父皇,大唐朝初建,均田制使得百姓積極性提高不少,真正的統一全國,收復民心尚且不夠。縱然國庫充盈,軍餉籌備也簡化了不少。然而,大唐餉銀仍然沿用五銖錢。”

“五銖錢始於漢代,直至在全國已流通七百餘年之久,是天下百姓最熟悉的貨幣。無論是商貿還是朝廷中的餉銀皆是以此爲據。可是,五銖錢歷經王朝盛衰,大小輕重已無統一標準。再加上前代的北周,北齊和南朝錢幣的流通,通貨之狀極其混亂,又由於前隋統治不力,戰亂四起,貨幣大幅貶值,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有鑑於此,兒臣以爲當廢除五銖錢,鑄造新的貨幣代替!一來能夠將鑄造錢幣的大權收歸中央,二來也能解決百姓的燃眉之急,最重要的是也是讓百姓知道當今的皇上是父皇,是大唐的天下,使得百姓看到新的希望,才能長治久安!”

李逍遙話音剛落,大臣們紛紛議論起來,低頭細語着,唯有裴矩站出身來,大聲反駁道:“啓奏皇上,臣不贊成逍遙王的意見。五銖錢一直是都是大唐百姓流通的貨幣,貿然廢除,天下百姓又該如何作想?其中又有多少人願意接受新的錢幣,而且新的貨幣鑄造出來頗費時間,以大唐現在的國力,縱然國庫充盈,仍然無法快速地鑄造貨幣用以流通,到時候不僅僅是百姓,甚至是商賈等都會對大唐有所怨言,尤其現在是天下百姓步入正軌,人民安居樂業,此時貿然推行新的貨幣,臣以爲是亡國之舉!”

裴矩本名世矩,字弘大,河東聞喜人,北魏荊州刺史裴佗之孫,北齊太子舍人裴訥之之子。隋唐時期的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地理學家。他出身於河東裴氏西眷房,早年曆任北齊、北周、隋朝,曾經參加過隋滅陳之戰,並且獨自率領三千敝卒定嶺南,還孤身前往突厥險地,安撫突厥啓民可汗,歷任民部侍郎、內史侍郎、尚書左丞、吏部侍郎等職,封聞喜縣公。

大業年間,裴矩仍受重用,與蘇威、宇文述、裴蘊、虞世基等人一同掌握朝政。他爲隋煬帝經營西域,打擊吐谷渾,並且利用反間計分裂突厥,使得突厥一分爲二。江都之變後,裴矩又先後效力於宇文化及、竇建德,始終受到尊重。

武德四年,裴矩歸降大唐,歷任殿中侍御史、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檢校侍中、民部尚書,封安邑縣公,受到唐高祖的重用,也是大唐的肱骨之臣。李逍遙擔任的戶部尚書,前一任就是裴矩擔當。由於民部尚書不好聽,唐高祖李淵才改掉,使得稱之爲戶部尚書,裴矩的反對聲猶如晴天霹靂一樣,使得朝中大臣紛紛禁言不語,而且裴矩直接了當的反駁李逍遙的建議,甚至大放厥詞關乎到國家社稷。

唐高祖李淵皺着眉頭,就算裴矩是朝中老臣,也是他非常的推崇的官員,只不過裴矩直接當着朝中大臣的面前詆譭李逍遙,他心中憤懣不平。李逍遙瞅準時機,恰如其分地沉聲道:“裴大人言重了,逍遙只不過是將事實說出來,至於鑄造新的貨幣乃是勢在必行!”

李逍遙提出廢除五銖錢,提倡新的貨幣取而代之,他就已經做好準備了。千算萬算都沒有料到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人居然會是裴矩,李逍遙對於裴矩的才能也是欽佩有加,他之前看過裴矩對於戶部整改的意見,認爲有道理,沒想到裴矩此人思想如此僵固,根本就沒有從大局出發。

他沉思片刻後,李逍遙才明白爲何裴矩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自己。首先裴矩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李建成身爲朝中太子,是下任君王,在朝中的影響力卻不及李逍遙,他爲了太子李建成的利益必須要反對李逍遙再次出風頭,否則太子在唐高祖的心中沒有半點地位;其二,裴矩原本就是戶部尚書,只不過李逍遙自願調任戶部,唐高祖李淵只能以裴矩年老爲由,讓裴矩從戶部尚書下來,由李逍遙接替,他心中非常的不服氣,認爲李逍遙乃是乳臭未乾的小子,根本就不懂得治國之道;其三,裴矩出身於河東裴氏,乃是名門望族,一旦廢除五銖錢,朝廷將鑄造錢幣的大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對於他們這些豪強家族而言,無異於當頭棒喝,直接影響到了他們自身的利益。

隨着裴矩站出來反對李逍遙的決定,接踵而至的就是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也紛紛站出來反對,朝中大臣也跟在他們兩人的身後反對李逍遙。然而,李逍遙哈哈大笑起來,衆人全部都憤怒瞪着李逍遙,不明白他到底笑什麼,李逍遙譏笑道:“真是不知所謂,本王且問裴大人一句,你可知大唐流通的貨幣有幾種,它們之間的兌換又是多少?你可知長安城米價又是多少?”

朝中大臣全部都低下頭,他們還真的不清楚大唐流通的貨幣有幾種,更加不知道兌換比是多少,只能全部都沉默以對,李逍遙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地喝道:“你們這些人拿着朝廷的俸祿,卻不知爲百姓想想,裴大人您可是擔任過戶部尚書之職,難道也不知道嗎?今日,本王就告訴你們長安城米價多少,大唐初建之時一斗米需要八九千錢,相當於一兩銀子,就算均田制的推行大大的降低了米價,仍然需要八百錢才行。你們這些王孫貴族的只知享受,沒有體察民情,不知民間疾苦,八百錢只能購買一斗米,又有多少百姓能夠買得起,甚至流通的貨幣多達三種以上,只要鑄造新的貨幣,到時候就可以抑制住米價上漲之勢,才能真正的讓百姓吃飽穿暖,真心誠意的爲大唐效命。”

李逍遙情真意切地譏笑聲,使得衆人紛紛羞愧的低下頭,他們確實不知米價是多少,甚至一些官員不知民間疾苦。李逍遙的話讓他們絕對自己非常的羞愧,根本就無法面對,衆人皆是沉默不語。唐高祖李淵也詫異地看着李逍遙,雖說他是皇帝,也不知道米價具體多少,之前戰事頻發,糧食是軍隊最重要的物資,現在天下穩定,米價跌了下來,仍然需要八百錢,他也知道百姓之中能夠出得起這個錢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才真正明白爲何李逍遙的用心良苦,首先用均田制收攏人心,然後再鑄造新錢,將大權收歸朝廷手中,到時候就可以擺脫豪強大族制約。

唐高祖李淵熱淚盈眶的斬釘截鐵道:“傳朕旨意,自今日起廢除五銖錢!”他心意已決,李淵又看向了李逍遙,輕笑道:“逍遙,今日朕支持你的建議,廢除五銖錢,可是,新錢又冠以何稱?”

李逍遙輕描淡寫地說道:“回稟父皇,兒臣以爲推行‘開元通寶錢’!在質量上,開元通寶每文重一錢,每十文重一兩,每貫重六斤四兩,每文重二銖四絲。此事交由歐陽大人制詞及書,兒臣必定相信父皇定會大力支持。”

於是,唐高祖李淵正式廢除五銖錢,推行開元通寶錢,全部都是銅質的。第一枚開元通寶鑄造成功後,首先交給了李淵親自檢驗,他也是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錢幣,於是他又命令鑄造一批金銀質的開元通寶,而且制定了相應的兌換比例。用之前的五銖錢兌換開元通寶錢,一時之間各個百姓紛紛響應,全部將家中的五銖錢拿出來兌換,很快大唐百姓全部都接受了開元通寶。

李逍遙親自主持鑄造完工,並且留下了詳細的鑑別真假的方法,以便後世中出現私自鑄造錢幣的行爲發生。果不其然,李逍遙正式發行開元通寶之日,長安城百姓紛紛前來兌換。之前,百姓們都不理解,用了許久的五銖錢,爲何被皇上廢除,推行開元通寶,直到李逍遙將開元通寶拿出來交給他們每一個人看過之後,他麼也迅速地接受了,而且朝廷鑄造直接由朝廷供給,保證了市面上流通貨幣的單一,且根據市場的調節後再決定鑄造,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李唐王朝的統治。

《舊唐書·食貨志上》記載曰:“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錢之文,爲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文字莊重、雋秀、挺拔,時稱其工。其字在篆隸之間,其詞先上後下,次右左讀之。自上及右迴環讀之,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

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89章 洛陽花會第265章 甦醒第47章 福禍相依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70章 霸王槍第146章 弒君(二)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3章 宣戰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2章 三軍會師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46章 百里追殺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65章 敬德從軍(二)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63章 逍遙之怒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235章 逍遙大婚(一)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117章 藥王(二)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61章 鐵匠借錢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235章 逍遙大婚(一)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10章 歸家救母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4章 指點明津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14章 商議對策第41章 單氏雙雄第88章 逍遙扇第51章 徐府危機第25章 平定叛亂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132章 團圓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90章 邂逅(一)第42章 惺惺相惜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146章 弒君(二)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175章 鴻門宴第221章 困獸猶鬥(十)第33章 生死相搏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
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89章 洛陽花會第265章 甦醒第47章 福禍相依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70章 霸王槍第146章 弒君(二)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3章 宣戰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2章 三軍會師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46章 百里追殺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65章 敬德從軍(二)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63章 逍遙之怒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235章 逍遙大婚(一)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117章 藥王(二)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61章 鐵匠借錢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235章 逍遙大婚(一)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10章 歸家救母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4章 指點明津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14章 商議對策第41章 單氏雙雄第88章 逍遙扇第51章 徐府危機第25章 平定叛亂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132章 團圓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90章 邂逅(一)第42章 惺惺相惜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146章 弒君(二)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175章 鴻門宴第221章 困獸猶鬥(十)第33章 生死相搏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