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

李逍遙意氣風發地大步向前,明知前方有竇建德攔住自己的去路,知道竇建德是想半路截殺自己,奪得傳國玉璽以及蕭皇后。他從探子口中得知竇建德親自率領七萬大軍前來,想要在兵力上勝過李唐大軍,更是將自己的麾下的大將召集起來,目的就是爲了將李逍遙困死在懷州,距離此地不遠就是山西境地了,然而,竇建德卻突然率領大軍成爲李逍遙班師回朝的最大攔路虎。

竇建德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放手一搏,賭一賭自己的運氣。他知道李唐大軍的厲害,也知道李逍遙、李玄霸等人各個驍勇善戰。同時面對機會與危險時,竇建德選擇了機會,規避危險。於是,竇建德從河北大軍中挑選出精兵強將共計七萬餘人,更是將尉遲敬德等人帶在身邊,劉黑闥等人留下來堅守陣地。

一身戎裝的竇建德目光如炬的看着緩緩而來的李唐大軍,他的目光前所未有的平靜。他知道自己的猜測沒有錯,李逍遙確實得到了傳國玉璽,竇建德看見鑾駕上的蕭皇后,說來他與蕭皇后也算是老熟人了。縱然蕭皇后近年來容顏變得蒼老,身上的氣質不會發生改變,仍然端莊賢淑,一眼就知道蕭皇后在李唐大軍的護送下,趕往長安城,竇建德更加確信自己的猜測,於是他纔會不顧一切地帶領大軍,打着迎接蕭皇后的幌子,實際上是想要得到傳國玉璽。

李逍遙面對着兵力遠甚於自己的竇建德,沒有絲毫的慌張,臉上風平浪靜,沒有任何的波瀾,笑臉相迎的看着掛着‘竇’字的帥旗,款款而來;竇建德目不轉睛地盯着李逍遙大步流星的來到自己的眼前,兩人目光相接,相視一笑,他們彼此都知道這一戰是決定生死的關鍵時刻。

若是李逍遙被竇建德的大軍擊敗,竇建德則取得傳國玉璽,將蕭皇后迎回河北,號令天下,李逍遙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會被竇建德一舉佔領;若是竇建德被李逍遙擊敗,整個河北再無任何勢力能夠阻擋住李逍遙的步伐,李唐大軍便可輕而易舉地攻佔河北,華夏大地一半江山全部被大唐掌控,到時候天下再無任何勢力能夠阻止李家的崛起。

“逍遙、玄霸,別來無恙!”竇建德慈祥的望着李逍遙、李玄霸兩人,微笑地說道:“算算時日,我們應該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面了。朕聽聞你們兩人的事蹟,甚是欣慰,的確出人意料。當初,朕以爲玄霸乃是李家武藝最強的人,現在才知道錯了,錯算了你,逍遙王!”

兩軍對峙,衆人面色凝重地互相仇視着,竇建德看見李逍遙的同時,李逍遙也看見了他,並且他看到了許久未曾見面的尉遲敬德,只見他一襲戎裝,滿面容光,精神抖擻緊張地看着李逍遙等人一眼,李逍遙淡淡地搖搖頭,阻止他接下來的動作,撇過頭看向了久未見面的竇建德,笑臉盈盈的看着他。

乍然,衆人聽聞竇建德所言,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竇建德、李逍遙、李玄霸,他們三人,尤其是竇建德慈祥的目光看着李逍遙、李玄霸兩人時,李唐大軍的將領更是非常的疑惑不解,他們紛紛猜測李逍遙、李玄霸是否與竇建德相識;竇建德身後的將領也全部都瞪大着眼睛,呆如木雞地看着李逍遙、李玄霸兩人,不明白爲何竇建德怎麼會如此說道。

之前還是緊張地氣氛瞬間變得詭異起來,衆人皆是難以明白竇建德所說的是什麼意思,直到李逍遙、李玄霸兩人稱呼竇建德時,衆人更是愣住了,他們沒有想到兩軍的主帥居然還有這麼一層關係。衆人心中的疑惑才得以解開,李唐大軍將領也知道了李逍遙爲何一定要引誘竇建德半路截殺自己;尉遲敬德等人也明白爲何竇建德此次定要御駕親征的原因。

“舅父,謬讚了,逍遙愧不敢當!”李逍遙恭敬地下馬,在衆人好奇地目光下,開門見山地質問道:“不知舅父此次御駕親征是爲了何事?而且,逍遙與舅父的河北大軍並未有任何的衝突,舅父爲何攔住我等去路呢?若是母后知道舅父攔住逍遙的去路,耽擱進京的時間,您如何向母后交代?”

衆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李逍遙、李玄霸兩人恭敬地模樣,面面相覷,他們一直都不知道竇建德與李家居然還有一些親戚關係,就連一直在竇建德身邊的尉遲敬德都張大着嘴,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他猛然想起之前竇建德對自己等人說過,他與李逍遙確實有些瓜葛,但是卻不知道李逍遙居然是竇建德外甥,竇皇后是竇建德的妹妹,李靖詫異地看了一眼李逍遙,他知道竇皇后出身高貴,而竇建德卻出身貧寒之家,根本就不可能是親兄妹,爲何李逍遙仍然喊竇建德舅父,這實在是出乎意料。

“唉,物是人非,沒想到你們兩人還認我這個舅父,朕真是非常的榮幸!”竇建德感慨萬千的望着氣宇軒昂、溫文爾雅地李逍遙,又看了一眼狂放不羈的李玄霸,淡淡地笑道:“一個是名震天下的逍遙王,帶領大軍攻破瓦崗,爲了兄弟可以化身成魔、殺身成仁,攻佔洛陽城,輕而易舉地剿滅宇文化及,將蕭皇后迎回的李逍遙;另外一個是舉世無雙,霸絕天下的衛王,一人之力獨戰瓦崗五將,使得敵軍聞風喪膽,無敵於天下的李玄霸,若是你們真的是朕親外甥,朕絕對不會有任何的猶豫,必定爲大唐王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而李淵趁機佔領長安城,廢黜恭帝,自立爲帝,將恭帝殺死,朕豈可爲這樣的人效命,否則天理不容!”

“舅父此言差矣!”李逍遙意氣風發地笑道,竇建德詫異的看了一眼李逍遙,只聽他接着說道:“隋煬帝獨斷朝綱,在根基不足的情況,想要一舉剿滅突厥勢力,胸懷天下卻忽略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並非一蹴而就之事,好大喜功,朝中奸臣當道,朝綱混亂,各地軍閥勢力擁兵自重,民不聊生,天下大亂,羣雄四起,隋朝滅亡初現端倪。”

“國者,有德者居之,憂其不能久;有能者居之,憂其不善終。有能且有德者居之,萬世不變其盛。庸碌之輩,雖得而復失也。表,無德無能,其傾在須臾。備,以德而居,不能歷久;操,以德能而居,固其基。因此,雖有德而無能,世事艱矣。國制者,治國韜略也;誤一絲而其質謬變,唯能者適控;韜略者,德者之舉以善,故其久。能、德二者兼得,不可或缺也!”

“自從玄感之亂開始,天下萬民紛紛揭竿起義,推翻隋煬帝的暴政,徵調百萬農夫,大肆修建宮殿,致使國庫空虛。李家自山西晉陽起兵,兵貴神速佔據關中之地,推舉楊侑爲皇帝,父皇爲大將軍,然而楊侑不識好歹,想要殺死父皇,奪取政權,迫於無奈之下,才廢黜恭帝,自立爲帝。”

“天下大亂,羣雄割據的時代儼然到來,隋朝必定覆滅。李家佔據着關中,指點江山,只不過是想造福百姓,迎來一個真正強盛無比的國家,如今李家已經擁有傳國玉璽,執掌江山指日可待。任何反對的勢力再也無法壓制李家的成長,現如今河南盡在李唐的疆土中,論實力李家最雄厚,兵強馬壯,他日一統天下,舉全國之力必定能消除突厥的後患,試問哪個反王能與李家一較長短!”

“江山非一家之天下,乃百姓的天下,泱泱大國,只因內憂外患並存,無法做到全心全意與突厥一決雌雄,攘其外必先安其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身爲一國之君當以天下萬民爲己任,非一家天下,國之有難,匹夫有責;得民心者的天下,隋朝楊家失去民心,然而李家卻深得民心,必定能帶領大軍,鐵騎踏在突厥的土地上,讓外敵知道李唐的威名,天下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能更加強大。”

李逍遙洋洋灑灑地不停地說着,慷慨陳詞使得竇建德瞪大着眼睛,啞口無言,無力反駁於李逍遙所言。正如李逍遙所言,隋煬帝楊廣確實是失去民心,且德行不一,才斷送了楊家的江山。如果隋煬帝楊廣能、德兩者兼得話,或許天下就不會大亂,也不會有任何的紛爭,他們就不會起兵反抗隋朝,隋朝已經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必須要用新的王朝代替於他,否則竇建德自己也不會自立爲帝了。

李玄霸不懂得文人墨客的那一套,他舉起手中的一對紫金錘,對着竇建德高喝一聲道:“別以爲本王喊你一聲舅父,就可以在此地耀武揚威,對我等說教,要想說服於我,先問問本王手中的紫金錘,看它答應不答應。再說了,要不是看在母后的面子上,本王早就一錘子殺了過去,還會聽你嘮叨那麼多!”

“廢話休要多言,吃我一錘!”李玄霸懶得與竇建德多說一言,直接舉起手中的紫金錘朝着竇建德衝了過去,竇建德嚇得急忙後退,李玄霸的勇猛世人皆知,他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賭一次,李逍遙瞥見李玄霸直接殺了過去,匆忙阻止他,冷喝一聲:“四哥,退下!”

李玄霸舉起紫金錘的雙手收了回來,他癟着嘴鬱悶之極的回到李逍遙身邊,只見李逍遙鐵青着臉,冰冷地看了一眼李玄霸,他也不敢造次了,否則後果很嚴重,李靖、秦瓊等人憋着笑揶揄地看着李玄霸,見他憤恨的收回紫金錘,心中一陣快意十足,李唐大軍之中唯有李逍遙一人能夠壓得住暴躁的李玄霸,其他人在他的手中都吃過虧,看見李玄霸悶悶不樂的模樣,他們心情一下子豁然開朗了。

李唐大軍將領紛紛憋着笑意,衆多將士沒有絲毫的緊張之色,這與竇建德身邊的將領形成鮮明的對比,只見他們各個都面無表情,嚴正以待的看着被喝止的李玄霸,見他真的收手了,全部都詫異地看着李逍遙。衆人都知道李逍遙是李玄霸的五弟,卻沒有想到事情反過來了,李逍遙居然能夠讓舉世無雙的李玄霸,立刻冷靜下來,心中如何的不痛快,都只能黯然的退下去,此刻他們才真正見識到李逍遙的恐怖,竇建德的擔心終於應驗了。

李逍遙狠狠地瞪了一眼李玄霸,低聲道:“等事情結束後,再跟你算賬!”他轉身望向竇建德,見他退到人羣中,鄙夷的看了一眼,道:“舅父,你是否真的打算與本王的大軍一戰,你要知道真的開始了,想要停止,就算是本王都無能爲力,看在母后的面子上,本王還是勸你快快投降,不要做一些無謂的抵抗了。”

竇建德目不轉睛地看着笑眯眯的李逍遙,他知道李逍遙是在警告於他,讓他知難而退。只不過事情已經朝着竇建德預料之外的方向發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鄭重其事地說道:“當然要戰了,想要朕束手就擒,休想!如今,我軍有七萬餘兵力,而你只有兩萬餘人,你們根本就沒有任何勝算,到時候誰輸誰贏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李逍遙唉聲嘆氣一聲:“本王打心裡不願意傷害到你,既然這是選擇,本王就沒有任何的顧忌了!”他轉身看向了身後的將領,高聲喝道:“兄弟們給我放開手腳衝,膽敢後退一步者,殺無赦!”

與此同時,竇建德也直接下令,大軍直接朝着李逍遙衝去,兩軍在懷州大戰,沒過多久,衆人便廝殺在一起,場面非常的混亂。李逍遙身先士卒,直接了當的殺了過去,猶如無人之境一樣,閒庭若步;李靖、秦瓊等人則紛紛提起手中的武器衝了過去,根本就不需要對大軍發佈任何的命令,直接放開手腳給我殺就行了。

兩軍亂成一團,一片廝殺聲,刀兵相接的聲音,震耳欲聾,根本就分不清楚誰是敵人誰是自己人,反正穿着軍服不同,無論是誰都全力以赴的面對着。李逍遙的目光看向了竇建德身邊的尉遲恭,給他使了一個眼神,然後命令秦瓊、伍天賜兩人直接朝着竇建德殺了過去,尉遲敬德提起手中的雙鞭迎了過去,並且讓護衛在竇建德身邊的士兵一起參與大戰之中。

頓時,竇建德身邊沒有任何的護衛,尉遲敬德刀鋒一轉,他與秦瓊、伍天賜兩人對視一眼,然後三人一起朝着竇建德衝了過去。竇建德見尉遲敬德朝着自己殺了過來,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他不明白爲何尉遲敬德怎麼將矛頭指向了自己,無奈之下他也只能上陣殺敵,然而寡不敵衆,沒過多久,尉遲敬德在秦瓊、伍天賜兩人的掩護下直接挾持着竇建德,來到了李唐大軍這邊。

衆多將領見自己的主帥被尉遲敬德等人挾持,又聽聞李逍遙的大喝聲,使得他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武器,全部都束手就擒。竇建德也被李唐大軍直接活捉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跟隨在自己身邊多年的尉遲敬德怎麼會臨陣倒戈,直接將雙鞭架在自己的脖子上,看着尉遲敬德冰冷的目光,他知道自己敗了,敗得一塌糊塗,憂愁的喃喃道:“朕輸得心服口服!……”

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91章 邂詬(二)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63章 袁天罡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4章 指點明津第97章 少夫人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107章 紅拂第15章 蒞臨太原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52章 淵源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19章 虯髯客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115章 師出同門(二)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258章 神秘人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32章 團圓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20章 玄感反隋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35章 瘋魔棍法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3章 巧得金錘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63章 逍遙之怒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5章 拜入名門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87章 霸王現世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120章 往事如煙第128章 亂鬥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116章 藥王(一)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5章 平定叛亂第250章 均田制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270章 宣戰第3章 巧得金錘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269章 援軍抵達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252章 科舉制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91章 邂詬(二)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63章 袁天罡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4章 指點明津第97章 少夫人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107章 紅拂第15章 蒞臨太原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52章 淵源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19章 虯髯客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115章 師出同門(二)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258章 神秘人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32章 團圓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20章 玄感反隋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35章 瘋魔棍法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3章 巧得金錘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63章 逍遙之怒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5章 拜入名門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87章 霸王現世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120章 往事如煙第128章 亂鬥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116章 藥王(一)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5章 平定叛亂第250章 均田制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270章 宣戰第3章 巧得金錘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269章 援軍抵達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252章 科舉制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