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

大業十四年三月十日夜間,宇文化及率領驍果禁衛軍,弒君篡位,將隋氏宗室、外戚全部殺害在江都皇宮之內,又將秦王楊浩立爲新帝,改年號爲天壽。秦王楊浩,乃是隋文帝楊堅之孫,隋煬帝楊廣之侄,秦孝王楊俊長子,母王妃崔氏。

楊俊好聲色,妻子崔氏因忿怒下毒將其謀殺。事後崔氏被處死,楊浩也因此受連坐,被取消世子資格,甚至不能爲父親主喪。直到他的伯父隋煬帝楊廣即位,才允許楊浩繼承秦王爵位,後任命爲河陽都尉。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被隋煬帝楊廣派遣出巡各省,抵達河陽和楊浩有來往,立即就有官員上奏彈劾楊浩交通內臣,懷疑他叛變,楊浩因而獲罪再次被罷免。

義寧二年三月,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準備立蜀王楊秀爲皇帝,衆人輿論認爲不行,於是殺死楊秀和他的七個兒子。又殺死齊王楊暕及其二子和燕王楊倓,隋朝的宗室、外戚,無論老幼一律殺死。只有楊浩平時與宇文世家交往甚密,才得以倖免。

同月,宇文化及自稱大丞相,總理百官。雖然宇文化及權傾朝野,仍然不敢私自擁立楊浩爲新帝,於是他藉以皇后的命令立楊浩爲皇帝,使得楊浩名正言順,改年號爲天壽,楊浩住在別宮。雖然,楊浩被立爲新帝,大權被宇文化及掌控,宇文化及只讓楊浩簽署發佈詔敕而已,並且派兵監視着楊浩的一舉一動。

不久,宇文化及率兵十餘萬返回長安,楊浩被裹脅同行。無奈,李密率領的瓦崗大軍根本就不願意輕易地放過宇文化及,兩軍大戰,宇文化及率領的十餘萬兵力被打得潰不成軍,狼狽之極的逃回江都。宇文化及率領的十餘萬大軍大部分是驍果禁衛軍,他們歸鄉心切,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關中,奈何天意弄人,初次作戰就慘遭李密率領的瓦崗大軍的打擊,使得衆多軍士心生怨憤。

宇文化及知道驍果禁衛軍將領全部都不是自己的嫡系將領,只能數次帶領大軍返回關中,每次都是被李密率領的瓦崗大軍圍追堵截,無奈之下只能數次退回江都。直到李密清除翟讓的勢力,登基爲帝后,宇文化及都未曾有任何的動作,暫時沒有起殺心,秦王楊浩仍然坐鎮在江都之上,無可奈何之下,宇文化及只能退守在江都,偏於一隅安於享樂了。

與此同時,宇文化及擁立秦王楊浩爲帝,是爲了尋找隋煬帝楊廣的傳國玉璽,他一直都在猜測玉璽定是在江都。他知道只要擁有玉璽,一切都可成爲定局,到時候在斬殺楊浩易如反掌,並且宇文化及還將一部分權力交還給秦王楊浩,他自己則隱於幕後,就是爲了奪得皇位的象徵信物,然而他也知道數次征戰,想要返回長安的夢想被李密無情的擊碎,之前翟讓在世時,宇文化及都在李密的面前丟盔棄甲,更不用說瓦崗被李密完全佔領後,且登基爲帝,使得宇文化及根本就一點信心都沒有,於是他打起了傳國玉璽的主意,久而久之的等待耗盡了宇文化及的耐心,其次也引起了驍果禁衛軍統領的反感。

宇文化及是前朝皇帝楊廣的寵臣,在朝堂上翻手雲覆手雨,在軍事上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才能,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經歷過長時間的等待,宇文化及見傳國玉璽沒有絲毫的消息,也不見它的蹤影,就直接放棄了,時間已經不等人了,他在擔心天下反王會對自己下手,而且長安城也被李淵佔領,宇文化及知道必須兵行險招,如果再不行動的話,那他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於是,宇文化及率領十餘萬大軍行進到徐州時,由於水路不通,隨軍士兵根本就不懂得水性,他又下令掠奪當地的牛車2000輛,把宮女珍寶共同裝車,然後走陸路;至於他的戈甲兵器,自己根本就什麼都沒有,全部讓兵士揹着。

由於道路遙遠,崎嶇難行,十餘萬大軍經過長時間的跋涉,早已人困馬乏,而且宇文化及對待士兵根本就不當人看待,惹得三軍將士怨聲載道。因此,招致大臣司馬德戡、趙行樞和大將陳伯圖等人密謀想要將宇文化及殺掉,他們都覺得跟隨在宇文化及身後,早晚有一天會被宇文化及出賣,死無葬身之地的結局,於是他們在營帳內秘密商量着如何殺掉宇文化及。

“司馬兄,陳將軍,我們當初的選擇是否有誤?”趙行樞唉聲嘆氣一聲,憂心忡忡地望着司馬德戡、陳伯圖兩人,痛心疾首道:“宇文化及根本就沒有將我們當成自己人,而且他只顧着自己的利益,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我們,對待士兵就像是當成奴隸一樣,這樣下去,我軍早晚有一天會葬送在他的手中。”

司馬德戡贊同地點點頭,嘆息道:“唉,我又何嘗不是擔心這個呢!在亂世之中,若是沒有任何的兵權,早晚會死無葬身之地。當初我們起兵只不過是想回到關中,與家人團聚,相信宇文化及的花言巧語,相信他能夠帶領我們回到家鄉,事實上他根本就不是大將之才,只會聽信讒言的小人,唉!……”

大將陳伯圖憤怒地一錘砸在面前的桌子上,憤怒無比的大罵一聲:“宇文化及這個老匹夫,將我們當成木偶,玩得團團轉,這廝該殺!當初我們弒君,只不過是因爲楊廣偏於一隅,沒想到殺了一個楊廣,又來一個宇文化及,與瓦崗大軍連番大戰,我軍士兵死的死傷的傷,現在有十餘萬大軍只不過是一個噱頭,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看着與本將同生共死的兄弟,在宇文化及的帶領下一個接一個的被殺死,且將他們不當成人,隨意的呼來喚去,使得軍心不穩,將領怨聲載道,沒想到他仍然無動於衷,執意前行,大軍早已人困馬乏,根本就無法繼續前進了,可他只顧着在營帳內享受,返回長安居然還帶着宮女,這廝根本就不是什麼好鳥,一刀殺了,一了百了。”

陳伯圖是驍果禁衛軍的統領,看着自己同生共死的兄弟,一個個的爲了宇文化及戰死疆場,他覺得非常的不值得。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他們早已看清楚宇文化及的性格,只不過仍然忍耐着,沒想到宇文化及變本加厲,使得他們三人根本就無法容忍的地步,達到了天人共憤,於是他們三人決定一起商議。

大將陳伯圖的憤怒之言,深深地刺激了司馬德戡、趙行樞兩人,他們面面相覷,相視一眼皆是點點頭,司馬德戡隨聲附和道:“不如我們三人率領自己的部下,直接發動兵變,奪取宇文化及手中的兵權,將他殺了,我們自己親自帶領着餘下的士兵一起投奔於李密,到時候再回到關中,易如反掌了。”

趙行樞、陳伯圖兩人紛紛贊同地點點頭,異口同聲道:“殺了宇文化及,奪回兵權!”

大臣司馬德戡、趙行樞和大將陳伯圖他們三人密謀定下計劃,想要將宇文化及殺掉,奪取兵權,就在他們三人商議計劃時,營帳外傳來士兵的喊聲:“稟報將軍,丞相有請?”

三人面面相覷,陳伯圖驚詫不已地問道:“丞相有何事,非要深夜召見?”

“末將不知,丞相說是有急事相商,請陳將軍、司馬大人、趙大人共同相商!”士兵躬身回道。

“好了,本將知道了,稍後便來!”陳伯圖擺擺手,輕描淡寫地回道,那名士兵微微躬身退了出去,他轉頭望向馬德戡、趙行樞兩人,沉聲道:“不知宇文化及深夜召見我等所爲何事,難道他知道我們密謀之事?”

馬德戡沉思片刻,皺着眉頭,低聲道:“我們三人也是今晚在一起相商,之前根本就沒有露出任何的蛛絲馬跡,宇文化及應該不知道我等密謀之事。不過,眼下是士兵傳喚我等前去,若是不去的話,宇文化及更有藉口將我等處置,不如我們一同前去看看宇文化及葫蘆裡到底買什麼藥。”

趙行樞和大將陳伯圖兩人贊同地點點頭,然後他們三人急急忙忙的趕往宇文化及的營帳內。片刻後,他們掀開門帳,大步流星地走了進去。他們擡頭望去,映入眼簾的是笑眯眯地宇文化及,他正在細細的品嚐杯中的茶水,站在他身邊的是他的兒子,威風凜凜的,一身戎裝,且右手緊緊地握住腰間的大刀,他們三人覺得有些奇怪,不過卻沒有細心地探究。

宇文化及微笑地看着司馬德戡、趙行樞和陳伯圖三人,笑眯眯地說道:“今日召集三位實非本相所願,還望三位將軍海涵!”他熱情地招呼着司馬德戡、趙行樞和陳伯圖三人坐下,宇文化及見他們三人眼中的疑惑,淡然一笑道:“本相能有今時今日的地位,仰仗三位將軍的鼎力支持,時運不濟,每次出征都大敗而歸,今日召集三位前來,一是商量着如何應對當前的局勢,二是想與三位好好地聚聚!”

司馬德戡、趙行樞和陳伯圖驚詫莫名,誠惶誠恐地恭手回道:“丞相客氣了!”

宇文化及微微一笑,舉起手中的杯子,目不轉睛地看着手中熱騰騰的茶水,一飲而盡,目光灼灼的望着他們三人一眼,放下手中的被子,緩慢地倒滿了,然後嘆息一聲道:“可是有些人卻不自量力,想要密謀殺死本相,可惜他們不知,在這軍營內遍佈着本相的耳目,根本就是自尋死路!”

司馬德戡、趙行樞和陳伯圖三人面面相覷,他們再次看向宇文化及,發現之前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宇文化及轉眼間變得冷酷無情,尤其是一雙陰冷的目光看着自己三人,他們知道自己密謀之事被宇文化及知曉了,目光之中的殺氣使得他們三人猛地暴起,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跳起來準備發動攻擊,將宇文化及就地格殺,沒想到站在身邊的宇文承趾快速地抽出腰間的佩刀,手起刀落,直接砍在陳伯圖的身上,鮮血直流,直接倒地身亡。

司馬德戡、趙行樞兩人大驚失色,急忙後退,營帳外出現了數十名士兵,手中鋒利的刀劍散發着冰冷的寒氣,宇文化及一聲令下全部都殺氣騰騰的殺向他們兩人,他們相視苦笑一聲,知道自己中了宇文化及的陰謀詭計。如今的他們就像是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他們想要再次反抗,卻被數十人齊齊的舉起手中的武器刺在他們的身上,使得他們兩人臨死都不明白爲何自己密謀殺死宇文化及之事,卻被宇文化及知道了,死不瞑目的瞪大着眼睛看着笑裡藏刀的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望着死去的司馬德戡、趙行樞兩人一眼,冷笑一聲道:“真是不知死活,居然敢發動叛變,置本相於死地,熟不知汝等行徑,本相瞭如指掌!”他轉身望去,只見營帳內走進一位身穿鎧甲的將領,宇文化及微笑地謝道:“令狐將軍,老夫再次多謝,若是沒有你,或許身首異處的就是老夫了!”

令狐行達微微躬着身子,誠惶誠恐道:“末將只不過做了分內之事,丞相不必如此,再說他們三人乃是罪有應得,膽敢密謀殺死丞相,死不足惜!”

宇文化及淡然一笑,然後親切地招呼起令狐行達。事實上,司馬德戡、趙行樞和陳伯圖等密謀之事,正是令狐行達暗中通風報信給宇文化及。此事,說來也巧,令狐行達原本打算找陳伯圖商議一下大軍如何前行,沒想到走到營帳外就聽聞他們三人的計謀,於是他急忙轉身回去,思前想後,他決定將此事稟報於宇文化及。

令狐行達也是驍果禁衛軍統領之一,只不過官職沒有他們三人的高,又不是大軍的將領,心中忿忿不平。恰逢其時,他偶爾聽到司馬德戡、趙行樞和大將陳伯圖三人的計劃,令狐行達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只要扳倒他們三人,那他就是大軍之中就有一席之地了,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宇文化及聽聞令狐行達的話語,還有一些不確定,直到他試了一下司馬德戡、趙行樞和陳伯圖的口風才確定了,只不過是他們三人做賊心虛,先一步行動纔會被宇文承趾斬殺。宇文化及也早有將他們除去的心思,只要他們死了,他才能真正的控制住驍果禁衛軍,因此宇文化及提前安排好士兵以及自己的兒子,只要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就直接殺無赦,不需要留情。

於是,司馬德戡等人聽聞宇文化及所言,就已經神色慌張,難以自持。宇文承趾見陳伯圖臉色有異,在他起來的那一刻就出其不意的直接一刀砍了過來,猝不及防下,陳伯圖橫死當場,營帳內的動靜傳到外面早已埋伏好的士兵耳朵裡,他們都是宇文化及的心腹之人,不由分說的直接舉起武器朝着另外兩人殺去,在衆人合力之下,司馬德戡等人被殺,宇文化及輕描淡寫地處理了此次危機。

薑還是老的辣!

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51章 徐府危機第52章 淵源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93章 長孫秀敏第87章 霸王現世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305章 玄武門之變(四)第23章 宣戰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90章 邂逅(一)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47章 福禍相依第35章 瘋魔棍法第94章 進退兩難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28章 龍門之亂(二)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146章 弒君(二)第52章 淵源第97章 少夫人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54章 未雨綢繆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5章 拜入名門第55章 打劫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7章 錦囊妙計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62章 伍家滅門第98章 邂詬(二)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49章 謀劃天下(一)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8章 龍門之亂(二)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45章 弒君(一)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98章 邂詬(二)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87章 霸王現世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52章 淵源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270章 宣戰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55章 打劫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91章 邂詬(二)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
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51章 徐府危機第52章 淵源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93章 長孫秀敏第87章 霸王現世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305章 玄武門之變(四)第23章 宣戰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90章 邂逅(一)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47章 福禍相依第35章 瘋魔棍法第94章 進退兩難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28章 龍門之亂(二)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146章 弒君(二)第52章 淵源第97章 少夫人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54章 未雨綢繆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5章 拜入名門第55章 打劫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7章 錦囊妙計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62章 伍家滅門第98章 邂詬(二)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49章 謀劃天下(一)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8章 龍門之亂(二)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45章 弒君(一)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98章 邂詬(二)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87章 霸王現世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52章 淵源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270章 宣戰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55章 打劫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91章 邂詬(二)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