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

李逍遙首次出征,便取得難以想象的大勝,勢力最大、實力最雄厚的西魏王李密被李逍遙斬殺,並且佔領了瓦崗城。魏國攻打下來的洛口、金墉等地將領聽聞西魏王被大唐大軍殺死,攻佔了瓦崗城,使得他們人人自危,爲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洛口守將獻城投靠東都洛陽城的王世充,金庸守將歸順於宇文化及,尋求庇護。

爲了慶賀唐軍取得勝利,李逍遙決定犒賞三軍,而且將李密得到的金銀珠寶留下一半作爲軍餉發放給士兵,將另外一半封存秘密送往長安城。遠在長安城的唐王李淵,激動無比的望着自己手中的李逍遙傳遞回來的捷報,西魏王李密算得上一位梟雄人物,李淵心知肚明,只不過他也沒有想到幼子李逍遙居然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攻下了瓦崗城,而且還是殺死了李密,又將魏軍十餘萬士兵納入自己的麾下,一時之間,李淵根本就不敢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直到李淵看到李逍遙親筆所寫的奏章,還有繳獲戰利品,他纔敢相信這一切是真實存在的。

西魏王李密乃是李淵心頭上的一根刺,這根刺被李逍遙拔掉,使得李淵心情豁然開朗,放聲大笑起來:“哈哈!……”滿朝文武詫異地望了李淵一眼,不明所以,笑過一陣後,李淵就將得到的捷報大聲的宣佈出來,道:“朕甚是欣慰,逍遙王攻佔瓦崗城,消滅了西魏王李密,並且繳獲了數額龐大地財物,實在是大快人心,哈哈!……”

滿朝文武大臣驚訝地面面相覷,他們以爲這封捷報是來自於太子李建成或是秦王李世民的,沒想到居然會是逍遙王傳來的。一時之間,滿朝文武全都目瞪口呆,他們覺得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李逍遙率軍出征,兵貴神速地出擊魏國,而且還是在不到一個月就啃下了李密這根骨頭,實在是出乎預料。

李逍遙大勝的消息很快就傳遍整個長安城,朝野震盪。衆人都在尋思着李逍遙是如何取勝,沒有人給他們回答,只有李淵一人知曉。作爲一國之君,李淵很多事情都瞭如指掌。縱然李逍遙身邊沒有他的人,憑藉着他的經驗以及李逍遙臨行前給他透露的底細,李逍遙的勢力絕不像表面上那般簡單。

當初,李逍遙被封爲逍遙王,又深居簡出,府中少有人至,唯有李靖、長孫無忌等寥寥數人經常出入逍遙王府。滿朝文武都認爲李逍遙的實力是諸王之中最小的,對於自己的主上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威脅,時至今日,他們才發現自己錯了,李逍遙的實力不是最小的,而是最大的,風頭一時無兩,李逍遙率軍大勝魏軍,就已經顯示出他的勢力。

西魏王李密被名不見經傳地逍遙王剿滅,而且死無全屍,這個震驚華夏的消息迅速地傳遍各個角落。其它反王都在猜測逍遙王到底是何許人也,他們都知道李逍遙是李淵的幼子,卻不知李逍遙具體的情況,唯有不停地打探着李逍遙的動向,而且加強戒備,他們都在擔心李逍遙率領大軍前來剿滅自己,步李密的後塵。

李逍遙將魏軍十餘萬的兵力納入自己的麾下,又像城中百姓許諾,絕不擾民。而且,李逍遙將之前損壞的房屋全部都命人修葺好,並且又帶兵爲城中百姓修橋鋪路,之前還在排斥李逍遙的百姓見他如此爲放下身段,也漸漸地接受了唐軍,而且李逍遙又對他們仁至義盡,他們絕不會做出忘恩負義的事情來,於是城中的百姓以及周邊的百姓對李逍遙的唐軍讚不絕口,使得李逍遙的名聲迅速地傳播出去。

當初,李淵任命自己的幾位兒子爲帥,由於李世民與李秀寧的關係較好,因此遠在隴西的李世民早早就接到李秀寧傳來的消息,得知了五弟李逍遙率軍剿滅了西魏王李密,至於李建成仍然沒有得到任何的消息,端坐在營帳內的秦王李世民眼睛眨都不眨一眼的盯着手中的情報,喃喃自語道:“沒想到衆位兄弟中,你纔是隱藏最深的一個!……”

唐政權建立時,隋末的內亂也隨着煬帝之死而達到高潮。宇文化及立楊浩爲皇帝,率隋軍主力十餘萬人北上,要回到長安奪取政權;同時,洛陽的隋朝殘部立楊侗爲帝。關東連番混戰之時,關中地區雖然仗崤山黃河的天然屏障而未被波及,但更嚴重的威脅卻正在從西方逼近。李淵剛剛稱帝,當年六月,薛舉便親自領軍,開始了策劃已久的大舉東進。

李淵命秦王李世民爲隴西大元帥,統領八位總管七萬人的兵力前往迎戰。因此,秦王李世民是最早出徵的王爺,這場戰役從一開始,李世民就決定速戰速決。只不過世事難料,這句話果然不假,李世民美好的心願卻沒有達成,反而被薛舉拖入了長久戰。

唐武德元年六月,薛舉率大軍侵入安定郡,主力軍向高墌方向前進,而在東北、西南兩翼,則派機動騎兵襲擾北地、扶風二郡。七月四日,李世民來到高墌,不料忽然得了瘧疾病倒,只得命行軍長史劉文靜、司馬殷開山代替指揮。

李世民臥病在牀,瘧疾使得李世民的身體每況愈下,爲了大軍能夠與薛舉對戰時取得勝利,他將劉文靜、殷開山喊到自己的營帳內,不言苟笑地告誡道:“薛舉孤軍深入,糧食不多,士卒疲憊!如果前來挑戰,小心防守爲上,決不可應戰。待我的病痊癒後,再率領大軍打敗他。”

劉文靜、殷開山斬釘截鐵地回道:“末將領命!”

李世民微微頷首,疲倦再次上來,就讓他們兩人退下,只不過李世民沒有想到他們兩人嘴上是斬釘截鐵地回答,是爲了讓他安心。當他們兩人走出營帳,殷開山就對劉文靜沉聲道:“秦王是在擔心您不能退敵,才說這番話。如果賊兵聽到秦王抱病在牀,必然輕視我軍,我們應該顯示一下武力威懾敵人。”

劉文靜是行軍長史,暫代元帥的權力,殷開山一針見血地說中了他的心思。秦王李世民只是說明讓他們靜觀其變,不要擅自行動,卻沒有告訴他們兩人原因,使得劉文靜心中隱隱有着不被相信的想法。恰逢其時,殷開山又提出讓敵軍見識一下唐軍的厲害,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他也沒有反對殷開山的提議,沉聲道:“既然如此,我們就讓薛舉知道我等厲害!”

於是,劉文靜、殷開山就在高西南列陣,殷開山認爲薛舉兵力較少,己方有七萬大軍就仗着人多不加防備。薛舉得知李世民病重在牀,大軍由劉文靜、殷開山兩人統帥,他們兩人根本就不入薛舉的眼裡,正如李世民所言,他趁着夜色秘密進襲唐軍背後。

六月初九,兩軍在淺水原交戰。

薛舉偷襲唐軍,打得唐軍措手不及,而且他們不知道薛舉居然如此的厲害,唐軍中的八位總管都敗下陣來,七萬餘士卒死亡十分之五六,只餘下四萬餘人。由於薛舉偷襲成功,使得唐軍士兵四處逃散開來,至於大將軍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均陣亡,被薛舉斬殺。

臥病在牀的秦王李世民聽聞唐軍大敗,又死了三名大將,他才知道一切都是劉文靜、殷開山兩人不聽命令以致於唐軍大敗而歸。李世民也來不及處置劉文靜、殷開山兩人,只得連夜收拾殘軍,逃回了長安。隨着唐軍的撤離,薛舉乘勝佔領高墌。

薛舉,隋朝末年羣雄之一,祖籍河東汾陰,其父薛汪時徙居蘭州金城。薛舉容貌魁梧雄壯,驍勇善射,初任金城府校尉。大業十三年四月,時逢年荒民飢,隴西盜賊蜂起,金城縣令郝瑗爲討伐賊寇招募兵卒數千人,任命薛舉爲將。分發鎧甲,大集官民,置酒饗士,薛舉和兒子薛仁杲及其徒黨於座中劫持郝瑗,假稱收捕謀反之人,隨即起兵,囚禁郡縣官員,開倉散糧以賑濟貧乏。自稱西秦霸王,建年號爲秦興,封薛仁杲爲齊公,小兒子薛仁越爲晉公。其他賊寇宗羅睺率其衆歸附,封爲義興公,又接着招附羣盜,劫掠官馬,兵鋒甚銳,所至之處城池皆被攻下。

大業十三年七月,薛舉在蘭州稱帝,封妻子鞠氏爲皇后,兒子薛仁杲爲太子,尊母親爲皇太后。在其祖先墓地建置陵邑,立廟於城南,陳兵數萬人,出巡掃墓,然後大饗士卒。薛舉派薛仁杲圍攻秦州;薛仁越前往劍口,攻掠河池郡,被河池太守蕭瑀擊退。薛舉又派遣部將常仲興渡過黃河進擊李軌,與李軌部將李贇戰於昌鬆,常仲興戰敗,全軍陷沒於李軌。薛仁杲攻克秦州,薛舉便將都城從蘭州遷至秦州。

薛舉遷都秦州,正值李淵在太原起兵之時,李淵兵貴神速地佔領長安城,使得薛舉有機可趁一舉攻下數座城池。翌年,李淵任命李世民爲帥,薛舉對李世民早有耳聞,因此畏懼於他,適逢李世民瘧疾臥牀不起,他纔敢趁機發動攻擊,打得唐軍措手不及,抓獲上萬的俘虜,只不過他嗜殺成性,又命軍中將領將俘虜的唐軍士兵斷舌割鼻、****至死,又將唐軍的數萬具死屍堆積成一座小山,用土封上,造了一座所謂“京觀”,以炫耀武功。

李世民首次出征便大敗而歸,李淵見李世民瘧疾在牀,並無太多的責罰,聽聞是殷開山、劉文靜等人不聽命令,擅自出兵與薛舉交戰,疏忽大意才使得唐軍大敗而歸。暴怒的李淵決定將劉文靜等人凌遲處死,若非李世民苦苦哀求,讓他們戴罪立功,無奈之下李淵才免去他們的死罪,不過仍然被李淵罷官。

李淵望着驚恐不安地劉文靜、殷開山等人,低沉道:“看在秦王苦苦哀求朕的份上,朕決定給你們兩人戴罪立功的機會。若是你們跟隨秦王身邊將西秦王薛舉的大軍消滅,朕就赦免你們二人的死罪。不過你們二人不服從命令,險些釀成大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給領兩百軍棍,貶爲庶民,你們可有異議?”

劉文靜、殷開山兩人連忙點點頭,道:“草民沒有任何異議!”

此時,他們哪有底氣跟李淵談判。如果不是秦王李世民求情的份上,或許他們早就人頭落地了。經此一役,劉文靜、殷開山兩人才真正知道自己的軍事力量不足,只有李世民一人能夠統領。他們擦了額頭上的冷汗,聽聞李淵不殺他們,只是罷免他的官職,只有命保住了,一切都是有希望的。

唐高祖李淵憤怒是有原因的,他將兵權分給自己的兒子,一直期望着他們能夠給自己帶來好消息。沒想到次子李世民首次出征居然大敗而歸,縱然是劉文靜、殷開山自作主張,又疏忽大意導致的。但是,李世民仍然有着治下不嚴的責任,只不過他是李淵的兒子,不可能真的對他施以懲戒,只能由劉文靜、殷開山兩人全力承擔了。

同時,李淵爲了平衡秦王與太子之間的勢力,不可能真的處死劉文靜、殷開山,只能選擇罷免他們的官職,讓他們戴罪立功才能官復原職。正是李世民的大敗,使得李淵交託給秦王的七萬餘精兵一戰損失三萬人,只餘下四萬人,這是大唐的恥辱。

秦王李世民被朝中大臣看做大唐的希望,所有人都以爲他能凱旋而歸,沒想到最受矚目的秦王卻是敗得最慘的一個,最不受衆人重視的李逍遙,在李世民戰敗後傳來捷報,而且將勢力最大、兵力雄厚的李密剿滅,兩相對比就分出高低。

衆人心中開始衡量神秘莫測的逍遙王與雄才大略的秦王,他們兩人之間的取捨。不過,說到最高興的莫過於從一開始就是李逍遙府中幕僚長孫無忌了,李逍遙大勝的消息使得他在朝堂之中說話權力都比之前的要大了很多,而且李淵經過李世民戰敗的消息後,最疼愛的幼子卻給他一個大大的驚喜,李淵如何不高興,因此李世民得知李逍遙取勝的消息,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了。

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52章 科舉制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50章 謀劃天下(二)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262章 二師兄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117章 藥王(二)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33章 生死相搏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1章 鐵匠借錢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24章 大殺四方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1章 單氏雙雄第91章 邂詬(二)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21章 困獸猶鬥(十)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128章 亂鬥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231章 半路截殺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117章 藥王(二)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97章 少夫人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150章 楊廣之死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87章 霸王現世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6章 鬼谷傳人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64章 窮追不捨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63章 逍遙之怒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08章 刺殺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94章 進退兩難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250章 均田制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
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52章 科舉制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50章 謀劃天下(二)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262章 二師兄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117章 藥王(二)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33章 生死相搏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1章 鐵匠借錢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24章 大殺四方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1章 單氏雙雄第91章 邂詬(二)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21章 困獸猶鬥(十)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128章 亂鬥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231章 半路截殺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117章 藥王(二)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97章 少夫人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150章 楊廣之死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87章 霸王現世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6章 鬼谷傳人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64章 窮追不捨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63章 逍遙之怒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08章 刺殺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94章 進退兩難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250章 均田制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