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篡位自立

???王世充本來姓支,字行滿,是西域的湖人,寄居在新豐城,他王世充自小喜好經史和兵法,開皇年間,因軍功升至兵部員外郎,大業年間,至江都宮監,爲隋煬帝信任,被楊廣派遣到洛陽城,輔佐于越王楊侗,坐鎮東都,並奠定其在河南地區的勢力,他曾帶軍到雁門勤王。

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自刎於江都,消息傳回到洛陽,越王楊侗擁有皇位繼承人的資格,於是王世充、段達、元文都等七人共同擁護楊侗爲帝,年號皇泰。王世充被皇泰主封爲鄭國公,與段達、元文都等人輔政,恰逢其時,李密派遣大軍將洛陽城重重包圍,而且攻佔了洛口等城池,使得皇泰主的管轄範圍只有洛陽一城,兩軍大戰王世充略勝一籌,將李密擊退駐守於洛口,時刻防備着王世充。

六月,宇文化及的叛軍歸鄉似箭,率領十餘萬大軍達到洛陽城郊外,名義上是想讓王世充借道回到關中,實際上是意圖攻克洛陽城作爲根據地。只不過,宇文化及的計謀沒有實現,被王世充等人識破,功敗垂成,致使宇文化及在洛陽城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隨後,太原郡守唐國公李淵派遣自己的幼子逍遙王率軍攻打魏國,使得魏國的兵力全部被唐軍牽制,關鍵是洛口守將聽聞李密被李逍遙斬殺,城門被破,根本就無心戰事,對王世充的防備腳底不少,使得王世充充分的利用一個月時間快速地整合洛陽城內的軍隊,提前做好防範,並且率軍突襲洛口,洛口守將見王世充攻打自己,後有李逍遙,就打開城門,獻城投降於王世充。

王世充佔領了洛口,使得管轄範圍增加不少,此時的王世充早已利用手中的權利,大肆寵絡人心,而且將皇泰主手中的權力一點一點的架空,儼然將洛陽城看成自己的範圍。並且,他利用計謀不斷地將段達、元文都等人手中的兵權奪來,將自己的親信安插進軍隊中,使得王世充迅速地取得兵權,兵權在握,王世充迅速地施展行動,畢竟時間是寶貴的。

“元帥,魏軍已經被唐軍牽制住,根本無暇顧及到洛陽城,而且唐軍麾下出動了舉世無雙的李玄霸,任命他爲先鋒,以末將之見,瓦崗被破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我們應該提早做好防範纔是,否則唐軍揮師南下,進攻洛陽城,到時候我們也會步李密的後塵,被唐軍剿滅!”

王世充聽聞麾下大將所言,嘆息一聲道:“本帥又何嘗不想讓洛陽城兵力增加,所有人都衆志成城地抵禦唐軍,無奈皇泰主聽信讒言,根本就不想與唐軍決一雌雄。縱然本帥已經將朝綱大權獨攬,兵權也在自己手中,皇泰主仍然是名義上的皇上,若是我們冒然出兵必定引起他的猜忌,而且洛陽城的百姓對我又是如何看待呢?”

實際上,王世充早就想將越王楊侗取而代之,否則他也不會將朝中大權獨攬,更加不會將段達等人官職降低,而且手中握有兵權。只不過有些時候,作爲大隋王朝的將領,又是鄭國公的王世充,不能將事情挑明,必須藉助別人的力量才能完成自己的心願。畢竟,唐公李淵已經佔領長安城,直接廢黜隋恭帝,登基爲帝,又分封諸王,將手中的兵權交由自己的兒子統帥,所有人都齊心合力的,最重要的是王世充早就得到消息,李逍遙率領大軍攻打瓦崗城,只不過這些事情都藏在心裡,不能表露出來,否則就要走向宇文化及的道路,落得一個弒君的罪名,到時候天下就會將他王世充說成狼子野心之人,失去民心,將士不合,就算得到洛陽城,登基爲帝都無法守住江山,何談一統天下,成爲九五之尊了。

當初,王世充率領大軍一雪前恥擊敗李密後,皇泰主加封王世充爲太尉,開太尉府,朝中事務無論大小都決於太尉府。一時之間王世充的勢力達到頂峰,就連皇泰主楊侗做任何都要看王世充的臉色,否則觸怒於他,小命難保,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王世充將朝中大權獨攬,實在是懼怕王世充率領大軍弒君,無奈之下,皇泰主楊侗甘願成爲王世充的傀儡,任由王世充擺佈,終日笑臉相迎。

王世充成爲太尉後,決定拉攏更多的人才爲他效命,爲此王世充在官署門外張貼了三份佈告:一份招聘文才學問足以幫助處理政務的文職人員,一份招聘武藝超羣敢於衝鋒陷陣的武職人員,一份招聘善於審理冤案、疑案的司法人員,正是發佈這三份佈告使得王世充的聲譽掩蓋住皇泰主,洛陽城內百姓只知王世充卻不知楊侗的命令。

畢竟,任何人只要符合王世充頒佈的三份佈告的條件,都可以入朝爲官,一時之間呈遞書函當面介紹以推薦或自薦的,每天都有幾百人。王世充見自己的政策得到百姓的響應,於是趁此機會樹立起自己光輝的形象,所有人呈遞推薦信或者是自薦的,王世充一律親自考覈,而且對他們噓寒問暖,大擺宴席,盛情款待他們。

王世充就是利用一些小恩小惠收攏人心,遞交推薦信或者自薦之人絕大多數人都一致稱讚王世充的英明神武,更有甚者藉此機會溜鬚拍馬貶低皇泰主。他不僅僅對待官員是這樣,就連軍隊裡的士兵也是用同種方式拉攏,從上至下直到部隊的普通士卒,都用誇飾動聽的言詞進行引誘。

當時,也有一部分有識之士見王世充口是心非,表裡不一,斷定他懷有二心,於是就將此事稟報給皇泰主。楊侗瞥見那人如實上報的情況,心中早已相信此人的話語,只不過如今的局勢不是他年紀尚幼的楊侗能夠做主的,只能強忍心中的憤怒,轉而看向那人勃然大怒的罵道:“太尉乃是忠君愛國之臣,大膽刁民居然如此中傷朝中重臣,該當何罪,拉出去給我斬了!”

皇泰主楊侗年紀尚幼,大權旁落,王世充在洛陽城內一手遮天。即使那人不稟明情況,楊侗也知道王世充想要謀反,只不過時機不對,沒有足夠的藉口。如果此事被王世充知曉,楊侗就會被王世充直接殺害。畢竟,皇泰主身在楊家,早已見慣了爾虞我詐,而且他身邊的護衛都是王世充的親信,絕對會將今日之事稟報於王世充,無奈之下,皇泰主只能犧牲那人,保全自己的性命。

果不其然,那人被楊侗一聲令下直接斬殺後不到兩個時辰,王世充就雄赳赳氣昂昂地來到了皇泰主的行宮內。王世充冷漠的瞥了一眼楊侗,又將目光看向了另外一處早已被斬首的平民,他讚賞的點點頭,微笑道:“皇上,微臣聽聞有人在皇上面前搬弄是非,特意帶兵前來護駕!”

皇泰主楊侗冷眼旁觀地看着王世充快速地轉變的臉色,之前還是陰沉的臉,轉眼之間就變得陽光燦爛一眼,他心中異常的憤怒,只不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楊侗收斂住內心的憤恨,佯裝微笑道:“太尉多心了,朕已經將此人當場斬首,朕相信太尉的爲人,怎麼可能會有二心了,此賊就是在挑撥我們君臣之間的關係,朕怎麼可能會輕易地相信太尉呢!”他又望了一眼王世充,然後繼續說道:“既然太尉前來,今日就留下了與朕共同用膳如何?”

“臣領命!”王世充躬身回道,低垂的頭死死地拽着拳頭,暗想道:“君臣關係?哼哼,看你還能做幾天皇帝,本帥還是低估了楊侗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子的能力,沒想到居然還能繼續忍着,既然你能夠忍住心中的憤怒,那就看看誰的耐力比較強!”

王世充微笑地看着皇泰主,目光卻一直盯在楊侗身後的龍椅上,如果不是現在時機未到,王世充恨不得一刀結果了皇泰主,直接登上龍椅。王世充戀戀不捨地收回自己得目光,自信滿滿的笑了笑,他相信那張龍椅是他的囊中之物,插翅難逃,於是,他也微笑的跟隨在皇泰主身後一起用膳。

“來,太尉,這是朕最喜歡吃的一道菜,王太尉也來嚐嚐!”皇泰主楊侗微笑地指着面前一大桌子的菜,然後命令身邊的太監將眼前的一道菜賞賜給了王世充。

王世充見皇泰主賞賜自己食物,欣然謝恩道:“謝皇上!”他拿着筷子夾起來,放在嘴裡,然後細嚼慢嚥,稱讚道:“這道菜的確不錯,臣多謝皇上的賞賜!”

於是,王世充繼續吃着身前的食物,滿滿一盤都被他一人吃完,皇泰主楊侗也津津有味的吃着,兩人都各懷心思的吃着自己面前的食物,沒過多久,王世充便吃完了,起身告辭離開。臨行前,王世充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皇泰主,然後率領身邊的侍衛離開了。

皇泰主楊侗笑眯眯地目送着王世充離開,王世充眼神中的寒光都被他忽略了,他知道王世充要向自己下手了,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楊侗嘆息一聲,喃喃自語道:“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就是事前的風平浪靜嗎?看樣子,他終於等不及了,既然避無可避,那就順其自然吧!”

當夜,王世充回到家中就大吐一場,並且傳來御醫診治,對外宣稱是食物中毒造成的,一時之間洛陽城中百姓對皇泰主的猜忌以及厭惡達到頂點,至此之後王世充不再朝見皇泰主,也不願跟他不打照面了。王世充的行爲使得百姓更加篤信是皇泰主下毒謀害他,而且又有人將皇泰主當天宴請王世充的消息傳達出來,百姓更是羣情激奮。

事實上,王世充裝病臥牀不起,目的就是像城中百姓宣佈一件事,他不是要不忠不義,而是皇泰主忘恩負義。一直以來,王世充都精神奕奕,容光煥發的,只因他的目的終於達到了,於是他才光明正大的將麾下大將等人全部召集在太尉府中,商議如何奪得大權,自立爲帝的事情。

王世充的麾下大將雲定興接話說道:“元帥暫且放心,城中百姓因元帥上次中毒事件早已對皇泰主怨聲載道,此時廢黜皇泰主,乃是順應民意。只不過,如今就開始發動兵變,對於元帥的影響仍然還有,末將以爲將軍可以逼迫皇泰主賞賜九種器物,賜封元帥爲相國,再利用一些手段,元帥就可以將大軍全部帶出城,攻打洛口,趁機佔領,而皇泰主那個時候逼得不已之下必定會接受我們的條件,不知元帥認爲如何?”

“此計甚好!”王世充拍手稱讚道,“既然如此,這件事就由你與我兄長兩人負責,到時候我們一舉拿下洛口,爲我們的大計作爲賀禮,如今的魏軍被唐軍牽制,此時出兵攻打洛口,必定手到擒來!”

次日,雲定興便奏請皇泰主賞賜王世充,賜予他衣服、朱戶、納陛、車馬、樂器、虎賁、斧鉞、弓矢、鬯等九種器物,而且皇泰主被迫之下封王世充爲相國,統管百官,封爲鄭王,如數賜給九種器物。而且,雲定興又通過手段,請來一位擅於解釋占卜圖書的道士,法號叫桓法嗣。

王世充自幼便閱讀了各類書籍,尤其愛好兵法以及卜卦算命、推算天文曆法方面的學問。於是,桓法嗣呈上《孔子閉房記》,圖畫爲一個男人手持竹竿趕羊,他解釋說道:“隋朝,皇帝姓楊,幹一嘛,合起來是個‘王’字。王在羊後,預示相國取代隋朝當皇帝。”

聽聞桓法嗣所言,王世充大喜過望,緊接着他拿出《莊子人間世》《德充符》兩篇呈遞給王世充,又解釋道:“上篇談‘世’,下篇談‘充’,這就是相國的名嘛,預示您應當恩德遍佈人間,順應符命當天子。”

王世充十分高興地說道:“這是上天的旨意呀。”

於是,王世充拜了兩拜接過圖讖,立即任命桓法嗣爲諫議大夫。王世充又捕捉各種鳥雀,把寫好所謂符命的帛系在它們的頸子上,一隻一隻地放飛。打下這種鳥雀前來進獻的人,也授予官職頭銜。一時之間,洛陽城中百姓都聽聞了王世充將取而代之的消息,而且這件事是早已篤定的,就連皇泰主都無權反對,輿論的力量是龐大的,很快洛陽城內所有人都認爲王世充是皇上,而皇泰主只不過擺設而已。

雲定興等人把這些符命送進皇宮對皇泰主展示說道:“天命不是凡間小事,鄭王功德很高,請您禪讓皇位,仿效唐堯、虞舜的榜樣。”

皇泰主淡然地瞥了一眼,就算傻子都知道這是王世充的計謀,想要逼迫自己退位讓賢,佛都有火,楊侗見雲定興等人咄咄相逼,抱着魚死網破的心裡,憤怒地大罵道:“這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如果我隋朝的氣數還沒有衰竭,這種話就不該講,如果天意要改朝換代,那還談什麼禪讓不禪讓?您們各位都是先帝的老臣,突然說出這種話,我真失望啊!”

王世惲嗤笑一聲,冷笑道:“難道皇泰主認爲大隋氣數沒有盡?當真是可笑之極,煬帝楊廣已經被宇文化及逼死於江都,若非我弟領兵驍勇善戰,你早已被叛軍五馬分屍了。今日,你若安心的退位讓賢,那就留你一命,如若不然,休怪本將刀下無情,送你歸西,與你的祖父相聚!”

王世惲乃是王世充的兄長,自然要爲自家的兄弟說話了,在他的心目中王世充纔是真正的皇帝。畢竟,王世充登基爲帝之後,他的身份也會水漲船高,自然而然地逼迫楊侗退位。皇泰主楊侗恐懼的看着威脅自己的王世惲一眼,見他舉起手中鋒利的大刀,無奈之下,他哀求道:“朕退位,禪讓於鄭王!”

“孺子可教也!”王世惲微笑地點點頭,收回手中的大刀,然後吩咐一聲:“來人,將皇泰主好生照顧,等鄭王凱旋而歸就是登基之日!”

公元619年四月,王世充凱旋而歸,奪取了洛口,並且收服了洛口守將,只因此時的瓦崗已經被唐軍打得人心惶惶,誰都不敢與唐軍一戰。無奈之下,洛口守將只能獻城投降於王世充,找到一個安生立命之地。

於是,王世充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損失就奪下洛口,他歸心似箭地回到洛陽城,王世充早已在軍中就已經知道了,此次回到洛陽城,他的身份將是皇帝,王世惲在含涼殿廢皇泰主,逼迫他退位讓賢,王世充僭位爲帝,建年號開明,國號爲鄭。

第87章 霸王現世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0章 歸家救母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49章 謀劃天下(一)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305章 玄武門之變(四)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5章 平定叛亂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3章 巧得金錘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63章 袁天罡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120章 往事如煙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77章 東征第177章 東征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265章 甦醒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55章 打劫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62章 伍家滅門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14章 商議對策第93章 再次相遇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12章 少年白髮第97章 少夫人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119章 虯髯客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60章 約法三章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31章 辭別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13章 聖旨到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05章 少夫人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41章 單氏雙雄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47章 福禍相依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1章 單氏雙雄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63章 袁天罡第4章 指點明津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06章 與君同行
第87章 霸王現世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0章 歸家救母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49章 謀劃天下(一)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305章 玄武門之變(四)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5章 平定叛亂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3章 巧得金錘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63章 袁天罡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120章 往事如煙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77章 東征第177章 東征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265章 甦醒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55章 打劫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62章 伍家滅門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14章 商議對策第93章 再次相遇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12章 少年白髮第97章 少夫人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119章 虯髯客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60章 約法三章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31章 辭別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13章 聖旨到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05章 少夫人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41章 單氏雙雄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47章 福禍相依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1章 單氏雙雄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63章 袁天罡第4章 指點明津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06章 與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