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

第三份奏章王越早就叫幕僚寫好了,已經用了印,駁回的詔書一到建州,他就立刻再次拜發。

第三次拜發後,王越就打算在衙門封印,直接走人,從律例上來說,連續兩次請辭,朝廷挽留,地方官員可以直接離開,由副手署理護印,等朝廷派新的主官來上任就可以了。

這座府衙人也走的差不多了,只有王越的幕僚,妾侍,僕役,還有二百多人的私兵護衛。

李富文,李富武,楊促,還有幾個建州有名的無賴頭子,現在都成了王越的護衛頭目。

另外還有幾個廂軍武官,這一年多和王越撈足了,害怕留在建州被報復或是法辦,也是辭了官職,打算跟隨王越一併離開。

諾大的府衙裡已經人蹤罕見,原本的衙差就有好幾百人,從衙前到孔目官,押官司,六房書吏,再到倉大使,主簿,同知,這些官員在王越遞第一次辭呈之後就很少再到府衙上值了。

呂問賢也是好一陣子沒有到府衙來,今天收到消息之後,他內心不安,派到福州打聽消息的僕役在谷口一帶發現了大量的流賊隊伍,只得放棄,現在要麼從邵武軍繞道,要麼就是從撫州的大山裡繞過去,都要耽擱最少十天以上的時間。

呂問賢估計,建州之變就在這兩天,耽擱不得了。

守府衙的武備已經從廂軍換成了王越的私兵,起行在即,王越已經信不過那些廂軍,轉而令自己的家丁把守衙門。

王越正在府門前督促僕役將財貨裝廂,金錠,銀錠,金銀首飾,還有很多字畫,古董,甚至價值不匪的紅木桌椅,都在裝廂之列。

爲了離開建州,除了幾百護兵,準備的大車就有五十餘輛,現在都備在府衙外頭,把衙門外的小廣場都佔滿了。

呂問賢在幾個元隨的跟隨下,匆匆而至。

繞過那些大車,從上馬石,拴馬樁邊上挪過,眼前就是府衙正門,一排排的站籠放着還沒有收,黑紅色的血跡還殘留着,引得一羣羣的蒼蠅在上下飛舞。

呂問賢的國字臉板着,很不高興看到這樣的場景。

王越現在是沒有心思再催收雜稅,逼迫商人交納各種錢糧了。

在幾天前,這裡的站籠裡還裝滿了人,每天被拉出來用棒子打的血肉模糊,不少百姓都圍觀着看。

此前百姓們眼中是惶恐和畏懼,後來變成了憤怒,再下來已經是一片陰沉。

呂問賢看到街角處有一羣人,正在用板車拉着屍首,那邊是建州府衙的監獄,大魏的監獄一般就建在各衙門的左側,與衙門相隔不會太遠。

整個監獄中的犯人都死的差不多了,每天都有人用板車把屍首拉到城外,犯人的家屬在城門口領屍,每天都有不少婦人在那邊嚎啕大哭,呂問賢有一次路過,看到那樣的場面時,頭髮都豎了起來。

守門的私兵認得這藍袍官員是建州同知,讓開了道路。

王越面前正有人吃力的將一箱箱物品搬擡到院中,點清之後,王越親自看着人貼上封條,封箱之後再寫好編號,並且寫上箱中的物品內容,數量,王越隨時都會抽查。

呂問賢進來之後,走到王越身前,兩人都在松樹的樹蔭之下,呂問賢顧不得擦汗,便是抱拳一禮。

天氣其實已經開始轉涼,若是在北方怕是已經能下雪了,在閩地白天太陽光強烈時還有些熱,特別是呂問賢內心發急,走的也快。

“呂大人好幾天未見了。”

王越年過六十,頭髮和眉毛都白了一半,人很清瘦,如果不認識的人,一定感覺這是一個有學問的老夫子。

“下官原本不贊同大人在此時離開,所以避而不見。”呂問賢解釋了一句,接着道:“大人可知道李開明在建昌舉旗之事?”

“殘餘的流寇生事麼。”王越眉頭一皺,說道:“已知道了,不足爲患。”

“怕不能這般樂觀。”呂問賢眉頭皺的更緊,說道:“流寇禍患猶過於海盜,大人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不過些許殘部,裹挾百姓丁壯。要生事,攻破州縣,最少也得數月之後。”王越道:“已經與老夫無關,是繼任的建州知府和呂大人的事了。” Wωω ●тt kдn ●C〇

呂問賢大急,上前一步道:“王大人將建州搞成這般模樣,就這麼想脫身走人?”

“大膽,無禮。”王越大怒,指着呂問賢道:“你不過是個同知,老夫是殿閣學士,知建州事,卸任之前,你敢侮辱上官,老夫定要彈劾你!”

呂問賢拉着王越袖口,說道:“王大人若不整頓防備,小心戒備,恐怕事後朝廷追究,罪責也並不小。到時候,和下官一併在詔獄裡呆着吧。”

兩個大吏當衆拉拉扯扯,衆多的幕僚,家兵,僕役都是看的目瞪口呆。

後來還是一羣官員聞訊趕來,將王越和呂問賢兩人勸開。

幾個官員將呂問賢拉到一邊,勸道:“王大府說的話也有道理,流寇起事,到現在還沒有打建陽縣城,可見尚無戰力。福州有林帥臣,趙王,更有中山王在,沒必要太過驚懼。”

王越在不遠處氣哼哼道:“流寇說有幾萬人,十萬人,都是徒手匹夫,建州城高險峻,外有護城河,城頭尚有過萬廂軍,不知道他慌亂什麼。此人還是在岐州以戰功起家,簡直是天大笑話。流寇若能打下建州,老夫把頭伸給李開明,叫他剁下來當夜壺!”

“大府這話,實在不成體統。”一個官員皺着眉,看着有殿閣學士說着這種村夫般的氣話,感覺太不成話。

“呂公不必着急上火。”另一個官員則小聲對呂問賢道:“朝廷三留之後,王公肯定離開,不久之後就會有新知府上任。建州疲敝,朝廷一定會挑選合適的官員上任,到時候徐徐調治,一年之後建州也就能恢復了。”

呂問賢冷笑道:“一年之後,咱們都早成了枯骨了。”

衆人瞠目不語,不知道爲何呂問賢對流寇這麼畏懼和小心。

確實是如王越所言,流寇看似聲勢浩大,其實要形成戰鬥力需要時間。新裹挾的壯丁沒有戰場經驗,氣盛則難馭,氣沮則潰敗,猶如山澗溪流,狂暴時是山洪,平時則只是普通的涓涓細流,連小孩子都能輕鬆邁過去。

現在建州和福州消息斷絕,不過料想福州方面一定會集結兵馬,準備援救建州,建州府城這裡,只要留意發覺流寇蹤跡,一有警訊就關閉城門,流寇多半兩手空空,還沒有攻城器械,難道能飛進城來?

呂問賢氣憤難平,他和中山王徐子先一直有通信,呂問賢多半時間在述苦,感覺自己選擇到建州實在是一個錯誤。

叫苦之餘,當然也是希望能到徐子先麾下效力……封親王后,徐子先已經有這樣的影響力,加上昌文侯府的人脈地位,將一個同知調到其餘軍州根本就不是困難之事。

數日前,徐子先派人送緊急密信過來,言及流寇之事,並且斷言福州出兵最少需得一個月,首先詔使往還就得十來天,等詔使帶着詔命前來,福州方面才能用兵,然後準備糧草甲杖出戰也要時間,一個月左右才差不多能抵達建陽附近。

建州府城在建安,距離建陽二百餘里,等福州大軍過來,可能都是四十天之後了。

這四十天時間會發生多少事,徐子先並未明言,但只提醒呂問賢,這一股流寇非比尋常,已經得到了大量的兵器鎧甲和錢糧,實力會增漲很快,不可以常理度之。

呂問賢大爲驚懼,纔有今日之行。

“大府雖然不懼,”呂問賢匆匆道:“本官卻以爲不可不防,本官要去崇安,松溪一帶調集招募民壯,助守府城。”

“讓他走好了。”王越氣哼哼的道:“這膽小如鼠的鼠輩!”

……

“殿下,非小臣下官敢於刁難親王,實在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趙王府中,轉運使趙德邦長揖而拜,說道:“府庫錢糧,月前就撥付啓程,沿途路送到京師去了。本路今年賦稅錢糧尚差一季,三司使鄭大人已經下了嚴令,十月時一定要啓行,否則必受嚴懲。”

趙德邦令人將賬簿呈上,說道:“福建路一年賦額錢一千零五十三萬,糧三百萬石,絲一千挑,其餘茶,絹,紅糖等若干,每年分四季啓運送京,第三季是七月送,第四季是十月啓行,現在府庫錢尚不足百萬貫,建州戰亂,必致賦稅不收,王越還在這時候辭官,簡直是亂中添亂,下官無可奈何,只能請辭,並請殿下治罪。”

趙德邦也只能請辭了,十月份要送走二百多萬貫錢,還有糧食,絲,絹,糖若干。物資來說,糖,絲,絹的份額都不太多,很容易就徵收完,錢纔不足百萬,上次海盜前來,趙王支用了好幾十萬,這個窟窿還沒有補上,中樞倒是認可支錢之事,賬簿上可以入帳,不成問題。但該收的稅賦,卻是一文也不能減。

此次流寇之事鬧起來,趙德邦估計轉運司庫裡的錢都不一定夠用,糧食來說,用兵七萬人,民夫最少三到四倍,加起來三四十萬人,每人每天就需要糧食過萬石,幾十天仗打下來,消耗的錢糧最少是二百萬貫錢,幾十萬石糧。

這個開銷福建路都不一定夠,還有二百多萬的稅賦和百萬石的糧食缺口,他這個官是肯定當不下去了。

“還不僅如此。”趙德邦忍不住又道:“近來朝議傳言,因北伐用度不足要在各路攤派,我福建路向來富裕,賦稅原本就重,再攤派上幾百萬貫的加稅,下官實難應付。”

趙王當然知道攤派之事,朝廷裡南方派系的官員極爲反對,認爲再攤派會引起大範圍的民變,南方百姓也是被壓的喘不過氣來了。

但朝中北方籍貫的官員佔多數,而且北伐關係生死存亡的大局,天子和兩府的態度都是一樣,朝官們反對也只能形成小規模的浪花,掀不起大浪來。

況且南方朝官沒有領頭人,右相徐夏商已經上疏請辭,到目前爲止已經是第三疏,朝廷罷地方官員是三疏爲止,徐老相國這種有大儒,宗室,歷朝元老身份的相國,最少要辭讓十幾次之後,朝廷纔會賜給宮觀使名頭,命禁軍護送還鄉,給老相國應有的體面。

現在徐夏商不理事,南方籍的官員無有首領帶頭反對,聲浪越來越弱,攤派之事很快就會實行。

趙王嘆一口氣,向來嚴剛的臉上只剩下苦惱之色,徐子先退出福州,連南安鎮都退了,開始時趙王頗爲歡喜,特地召見李谷,好生誇讚了幾回。

可是現在府庫用度尚需詔旨,除非朝命免除福建路的攤派和賦稅,否則趙德邦肯定支應不來,寧願辭官不做也不會出頭頂這口黑鍋。

“趙大人不必苦惱。”趙王緩緩道:“已經快過年,攤派之事,今年定然不能在福建路施行。至於所欠賦稅,也要延緩至年前或年初起運,事發特殊,本王一定會向兩府和天子解釋。流寇勢起必難複製,朝廷也會體諒的。”

趙德邦面色稍寬,說道:“就算如此,請殿下恕罪,下官最多能支錢二十萬貫,糧十萬石,再多的數額,未有朝命之前,真的恕難從命。”

這個數字相當的少了,糧食好歹還夠吃一陣子,錢卻是實在不夠。

大魏用兵的傳統來自太祖,也是唐末藩鎮用兵的傳承,平時禁軍俸祿待遇不低,廂軍也比百姓過的好些,臨打仗時,則是會發一次錢,激勵將士的士氣,打贏了之後,再撫卹陣亡受傷將士,再給普通的將士賞賜。

國初時,滅很多小國,搶掠的敵國庫藏,七成歸國家,三成拿出來頒賜給將士,分到每個將士手上時,多則百多貫,少則幾十貫錢,在當時一次賞賜就夠禁軍將士買田買屋,所以將士人人都願出戰,因爲除了大義和日常軍餉之外,尚有額外的豐厚賞賜,每打一次勝仗,多少都能發一筆財,所以這就是聞戰則喜。

到現在時,軍費浩繁,日常的節慶賞賜早就停止了,不過打贏了仗還是會厚賞將士,戰前也會賞錢激勵士氣,這個傳統還是沒丟。

現在這個時代又不是後世之時,舉國之戰,打贏了都有戰爭紅利,打輸了整個國家可能都完蛋,愛國教育加上民族精神,加上軍國體制,很容易動員幾百萬乃至上千萬人的男子參加軍隊,投入到戰場之上。

現在這時候,忠君在愛國之前,國家的概念相當虛無,民族之分當然有,但又有地域之分,內耗其實相當嚴重。

不發錢的話,後果就是士氣不高。

趙王原本不欲答應,但知道趙德邦不會多出錢,另外上次海盜來犯時,廂軍將士都賞了好幾十萬貫,算算每人到手幾貫,現在時隔不久,應該不必再多發錢。

而禁軍的錢非發不可,當下趙王就寫了手令,令趙德邦將二十萬貫錢直接送入禁軍營中,五個軍的禁軍都有份,這時趙王倒是有恢弘氣度,五個軍的禁軍不必分趙王系或是林鬥耀一系,統統有份。

……

“入他孃的,不幹了!”

邱光宗將身上破舊不堪的皮甲往地上一扔,瞪眼道:“禁軍有賞,老子們不一樣要扛槍上陣與人廝殺,槍戳在身上不是碗口大一個洞,老子的性命便不是性命,老子的家人就不是人?安家費不給,老子說甚也不上陣!”

這廝原本是山東人,祖父輩跟着海船遷到福州這邊,說話還是帶着北方氣息,和純粹的福建人有明顯不同。

衆人聽了邱光宗的話,俱是吵嚷起來。

一個瘦小個頭的廂軍頗爲激憤的道:“禁軍的餉錢原本就是咱們的兩倍,平時養尊處優,發個餉都僱着百姓去挑錢糧,無事就在大營裡頭呆着,舒舒服服的,風吹不着,雨淋不着。咱們呢,在城裡要巡邏,守城,打更,鋪兵,滅火,捕盜,什麼差事都有咱們的份。隔兩三月就調出去,在海邊,江邊來回走,吃睡俱是在野外,當江防營最爲辛苦。結果餉那麼一點,勉強不餓死罷了,上司還剋扣……”

“說這些有甚用。”邱光宗道:“總之定下一個章程,不給賞就不動!上回說打海盜給賞,咱們從興化軍一路跋山涉水過來,結果每人才賞錢一百,他孃的,他們撈足了,叫咱們和全家老小嗑西北風?”

提起上次的事,衆多廂軍更是憤怒起來。

廂軍從各處調度集結,趙王原本是給了不少賞錢,算算每個將士最得能得兩貫甚至三貫,結果諸多廂軍大將層層剋扣分肥,到了普通將士手中,多的二百錢,少的一百錢,這點錢就算廂軍也看不上,還感覺受到了侮辱。

這事趙王完全不知道,底下的人不光是廂軍這樣,替趙王辦事的人都差不多是一個德性,哪一個會跑去多事,壞了大夥兒的好事?

“幹什麼,幹什麼?”廂都指揮使劉傑騎着一匹棗紅馬趕進軍營,看到將士們聚集鼓譟,不覺瞪眼揚鞭,罵道:“你們要找死?”

積威之下,邱光宗在內的諸多將士都不敢出聲,各人都是將頭低下去,不過並未散去,隱隱有桀驁之態。

“統統給老子出城去駐防,”劉傑壓制了騷動的廂軍將士,不過感覺留這些人在城裡不太保險,當下令道:“都給老子滾到城外,等出征時叫爾等衝鋒,違令者,皆斬,流放家人至雷州!”

大魏軍法並沒有太多斬刑,但戰前不聽軍令,本人斬首,家人流放,這是沒有話可說,劉傑並非在虛言恐嚇。

衆多廂軍默默轉身,開始準備行裝。

邱光宗撿起地上的破損皮甲,一臉陰沉的重新穿戴在身上,這東西禁軍看不上眼,廂軍裡卻並不多,戰場上,可是指望它來保命了。

更多的廂軍從營裡涌出來,各人的家當都不多,有皮甲的都算混的不錯了,多半是粗劣的長槍,長矟,還有少量的橫刀和盾牌,加上一些雜物,衣袍,被褥,大夥收拾的很快,兩刻鐘後,幾個營指揮奉命過來,帶着這些鼓譟的廂軍出城。

大夥兒都不曾出身,都是臉色陰沉,滿懷怨氣。

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三十章 江邊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五百章 弓弦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
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三十章 江邊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五百章 弓弦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