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

當南安侯徐子先率部出現在衆人眼前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場景給震懾住了。

這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啊?

簡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所有人的武袍都劃破了,每個人都是又黑又瘦,幾乎人人身上都帶着傷,很多人身上的劃傷是剛剛造成不久,血珠都還沒有凝固。

有不少人臉上都脫了皮,這是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造成的傷害。

很多人的笠帽丟了,光頭腦袋,頭髮也梳不成髻,歪斜在頭頂。

包括南安侯徐子先在內,人人均是差不多的情形。

沒人騎馬,包括尊貴的君侯在內也是一樣,人人均在草澤荒野中緩慢而行,當這兩千多軍人出現的時候,直叫人以爲是地底下鑽出來的惡鬼。

再近些,纔看的出來,不管形態如何狼狽,這支軍隊卻是魂魄凝固如虎,令人油然生出一股敬畏之心。

軍旗招展,旌旗不絕,行伍間但見軍人們昂首闊步,手持長矟,揹負長弓,腰按橫刀,人人均沉默而行,目不斜視,以三人一排,擺開了長長的縱隊。

兩側荒野,數裡之外,隱隱有遊兵在草澤中快步行走,哨探敵情。

以南安府軍的反應能力,只要不被敵騎在三五里內迅速近身,則根本不懼突襲,就算是騎兵突襲,在數裡之外,最少也要十來分鐘才能突到陣前,有這個時間,足夠府軍們列陣了。

驕陽之下,是一支沉默的,更加驕傲的軍隊。

他們往返十二天,行程迂迴曲折,來回程路幾近四百里,這是一支長時間的,相當艱苦的拉練,也是南安府軍成立以來最爲辛苦的一回。

府軍重將,包括第一軍管軍秦東陽,副管軍營統制金抱一,林懷玉,第二軍管官葛存忠,副管官統制葛存義等,並統制張虎臣,李福祥,董瑞祥,李星五,高時來,李樸,林紹宗,趙子將等人,俱張軍旗,營旗,並各都頭的都旗,哨旗,赤旗在海風的吹拂下皆數招展,草澤之中,兩千餘人如蜿蜒不絕的長蛇,雖然身披荊棘,遍體鱗傷,容顏黑瘦,但這支軍隊的意志,決心,那種激越豪邁之情,撲之而來,令人見之而心驚。

這便是長途行軍,朝夕與共,而徐子先與兩千多軍人一同面對困難所帶來的最大的好處。

猶如烈火粹金,將軍隊中的雜質和養成的虛驕優容氣息全部鍛打而去,從雜鐵變成精鐵,要麼是曠日持久的大戰,要麼便是這樣真正的苦練,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而府軍建立之後,沒有家園被襲的困擾,也不似討伐岐州陳於泰那樣有志一同,上下齊心。

軍人的心裡會有困惑,大魏畢竟還是九州一同,共禦外侮,徐子先形同自立,衆人心有疑惑也是相當正常。

東藩這裡建政舉措,無一不被人歡喜,人心歸附,不在話下,軍人家屬,大半接到島上,所以上下一心,這一點也不必有太多疑問。

只是鐵不鍛打,終不能當大用,南安侯府除了準備在近期給全軍加餉之外,經過這樣的苦訓,使軍人更加意志堅定,能當大用,也是徐子先的苦心之處。

在陳篤竹,魏九真,徐演達等人眼中,這支軍隊就是可敬可畏,縱然他們都是見識廣博,見識過北軍,西軍,京營禁軍,也包括駐兩浙,福建,兩廣的禁軍,不管是悍勇的薊雲北軍,還是堅韌強悍的西軍,或是裝備華麗的京營軍人,又或是鎮守福州,東南勁藩的福建禁軍,論裝備,南安府軍尚遠遠不及,軍中兵器質量不及禁軍,神臂弓很少,不要說腰張弩和蹶張弩,牀弩,八牛弩這些強悍的遠程兵器。

盾牌不足,且很少是制式盾牌,多半是自制的土盾牌。

橫刀,障刀的質量一般,長矟的質量很是不錯,但也就是和禁軍的長矟質量相當。

鎧甲極少,特別是鐵甲太少,只有大量的皮甲和綿甲,連鑲嵌鐵葉的綿甲都不足。

這些甲冑兵器都相當昂貴,以步弓來說,若全軍大量裝配步弓和神臂弓,成立三千人左右的遠程兵種,那麼花費就得在每弓數十貫,每神臂弓過百貫。

這就是一筆鉅款,而且弓手最好是配給雙弓,還要大量的箭囊,鐵羽,耗費也不在少數。

而騎兵的戰馬,馬的具甲,將士具甲,步卒們的具甲,佩刀,都是最少以十貫起步,萬人強軍要齊備兵器,且要有大量的訓練和交戰的損耗,武庫中要有大量儲備,這才能經的起戰爭的消耗。

從這些角度來說,南安府軍都還不夠強悍,缺乏後勁。

戰爭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在此之前,南安府軍的前身南安團練經過若干次戰事,不是以逸待勞伏擊外來的匪盜,就是突襲海盜,或是在京師奔襲大參府邸。

真正的硬仗卻是一回也沒有打過,曠日持久,經年累月的大戰,戰事以數月或一年的時間來計數,後勤,武庫,軍人的意志,都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考驗。

北地禁軍,抵抗東胡北虜,要麼深入不毛,遠入草原,沙漠,或是在境內處處抵抗,到處都是廝殺血戰的戰場。

幾個月,乃至年餘時間都在不停的調度,奮戰,廝殺,這種強度的戰事纔是對軍隊真正的考驗,南安府軍也沒有參與過。

現在這個階段,惟有這種艱苦卓絕的訓練,用來鍛鍊軍人的意志和能力,方能起到真正的錘鍊的效果。

從眼前的成效來看,收穫頗豐。

這一次拉練後,軍官們休整一段時間,會再度拉兩千餘人輪番拉練,再下一次,可能拉練時間更久,深入更遠,甚至帶同輜重車隊補給還有民壯,修築往臺中臺北的道路。

徐子先的行事,向來是風風火火,想到便做。

而在眼前,十幾個來自各路的士紳面前,南安府軍展現的風貌風采,卻是已經足夠折服這些見多識廣的士紳了。

畢竟哪怕是最堅韌的西北禁軍,也極少經歷這樣艱苦卓絕的訓練,就算奮戰數月乃至數年,也並不是時時刻刻均在交戰。

沉默的,堅韌的軍隊終於抵達所有人的近前。

陳佐纔等官吏肅容致以敬意,在東藩這裡,不存在文官佐吏們隱隱在軍將之上的情形,事實上這些年來,特別是近二十年來,兵興不絕,大魏武將的地位也是明顯在上升。

若在仁宗到文宗年間,國朝承平,只有邊境偶發小規模的戰事,大半地方都處於太平盛世時,那時候武將的地位,也確實在文官之下。

由於工商發達,願意爲軍的人也逐漸減少,軍人的地位也逐漸變低。

近二十年,情形早就不同了。

在東藩,軍人的地位其實隱隱在士農工商之上,將領們的地位也絕不會在官吏之下。

警備士們騎馬靠攏過來,然後下馬致敬。

外圍警備區內農田裡的官戶農人,匠作司下負責維護保養道路的工人們,俱是脫下笠帽,躬身致意。

軍隊,持干戈揹負弓矢,冒矢石之憂,流血喪命,平民百姓,不慎在身上劃出一道傷痕,流了一些鮮血,不免心驚膽戰,一家子老小爲之擔憂,而軍人們身上中了支箭,被割出長長的傷口,流血不止,甚至失去手指,傷了一隻眼,很多人則會替傷兵感覺幸運。

畢竟是全身而退,沒有死在戰場之上。

以性命相搏,每個月只爲了一兩貫的薪俸,廂軍早就放棄了,禁軍將士的待遇還算不錯,但與將士們以命相搏殺的風險來說,所得還是太少。

唐之前的北魏,東西兩魏,周齊到唐,那個戰亂的時空纔是武人的時代。

武夫們的戰馬是高大的河唐馬,高壯的戰馬上是冷峻的代北武人,高大,魁梧,殘暴,身背三石的長弓,能以重箭射斷人的脊樑骨,甚至射落人的首級。戰馬有保護頭部的面簾,有保護頸部的雞頸,有馬當身甲,有保護馬胸的當胸,還有保護尾部的搭後,以及放在騎士身後,保護騎兵後側的寄生。

騎士兵穿着兩當鎧,戴兜鍪,臉上有鐵製的面具,身上重重鐵甲,兜鍪上飾以漂亮的羽毛,寄生也是極盡華麗。

他們手持長矟,揹負弓箭,策馬代北至中原,河南,長江,所向披靡殺傷無算,每遇戰,則盡掠生口,武夫們位至柱國,大將軍,執掌國政大權,動輒傾覆皇權,五代時天子兵馬強壯者可爲之,在南北朝時其實是常態,不管是放棄北伐,匆忙返回去篡國的劉裕,或是宇文泰,高歡,此輩武夫纔是執掌國政,享盡威福,所謂的士族華族,普通的士紳百姓,在武夫的鐵騎和長矟之下,不過是隨意殺戮的目標,或是可以拿來奴役的奴僕。

至魏初於今,在大一統的狀態之下,軍人的地位下降也屬正常,而在東藩,預感到大亂世將至,將軍人的地位一再拔高,徐子先只是適時而動罷了。

“南安府軍,真是聞名不如見面,果然強軍也。”

“默然而行,如龍馳大澤,真是令人驚佩敬嘆。”

“果然盛名之下非虛士,南安侯領軍之能,非常人所能及。”

衆口、交贊之下,徐子先也是大步前行,距離衆人越來越近。

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十四章 報館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十三章 雅集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
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十四章 報館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十三章 雅集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