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
從“太平洋戰爭”到“活埋”,再到“愛瘋了”,片酬居然一部比一部低,看起來就像是事業走入死衚衕的過氣演員一般。“活埋”的十萬片酬已經夠低了,三線演員差不多是這個價,就連許多電視劇演員的酬勞都比這個數字高,可是現在,居然一降再降,兩萬?這難道不是打發乞丐嗎?聽起來就像是模特圈子的小鮮肉拿到的價格。
更何況,藍禮現在可是艾美視帝!艾美獎!美國四大藝術獎項之一的艾美獎!兩萬美元?這算是什麼鬼?
至於分紅?那簡直就是吹牛皮!
從隻言片語之中就可以判斷出來,“愛瘋了”根本沒有找到製片公司,僅僅只是拉到了投資而已,就好像“活埋”一樣,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導演和製片人根本就沒有發言權,他們到底能夠分紅多少,利潤比例和發行公司、各大院線要如何分配,甚至於是否能夠找到合適的買家,這一切都是待定的,將來必須由對方來決定。“活埋”的票房分紅比例就是由焦點影業拍板的。
退一步來說,就算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都同意了票房分紅,那麼藍禮又能夠分多少呢?
好萊塢的演員們參與票房分紅的浪潮是從新世紀之後開始興起的,雖然說在此之前就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但一直不佔主流,製片公司和演員的合作主流還是片酬,真正讓人們意識到票房分紅重要性的,是2006年的“加勒比海盜2”。
在此之前,兩千萬俱樂部代表着業內的最高水準;可是“加勒比海盜2”卻爲約翰尼-德普帶來了三千三百萬美元的收入——基本片酬加上北美票房分紅,這頓時震驚了整個業內,隨後的“加勒比海盜3”只多不少,這讓迪士尼嚇了一跳。
後來拍攝“加勒比海盜4”的時候,迪士尼就一鼓作氣地以創造歷史記錄的五千五百萬美元片酬,簽下了約翰尼繼續出演。其實這個數字,是迪士尼自己內部的預估,計算了基本片酬和票房分紅疊加數字之後給出的結果,一口氣支付完約翰尼的片酬,這樣一來,電影票房取得超出預期的成功,那麼收益就將全部進入迪士尼的口袋。
在那之後,兩千萬俱樂部雖然依舊存在,不過卻是名存實亡,演員不會過分追究基礎片酬的高低,反而更加願意以分紅的形式參與到電影創作之中。這對於電影公司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因爲他們可以節省預算,讓演員來分擔部分票房風險——有錢一起賺,虧本一起擔,所以,各大電影公司也是樂見其成的。
換而言之,電影公司願意票房分紅的願意,是要分擔風險,而不是瓜分利益。自然而然,只有那些具有票房號召力的頂級演員才能參與到分紅名單之中,其他演員直接靠邊站。
雖然藍禮剛剛摘下了艾美獎視帝,但在羣星璀璨的好萊塢裡,根本排不上號,僅僅兩部作品的累積也不足以讓藍禮躋身二線演員行列,現在最多就只能算是三線。即使藍禮可以參與分紅,百分之一就是極限了,電影公司根本不會輕易鬆口。
最大的可能是,就連這百分之一,電影公司都不願意掏。從黃鼠狼手中搶奪雞肉,這就是不可能的事。
當然,安迪也不會忘記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如果“愛瘋了”由獨立製片公司、獨立發行公司接手的話。
那麼,這一類小成本的獨立電影因爲預算不夠的關係,往往也會以票房分紅的方式,邀請到一線或者二線演員的出演。對於演員來說,他們有希望在頒獎季中試試水;對於劇組來說,他們可以節省開支,這是一個雙贏局面。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1994年的“低俗小說”,當時約翰-特拉沃爾塔(john-travolta)事業處於低谷之中的低谷,簡直是一塌糊塗,但經歷過巔峰之後,他即使不再是一線,也不是隨便一部獨立電影可以邀請到的明星。
昆汀-塔倫蒂諾十分熱衷於老電影,對約翰情有獨鍾,邀請到他來出演“低俗小說”,可是囊中羞澀,當時約翰三百萬左右的片酬只能算是業內二線水準,也不是昆汀可以支付的。於是,昆汀商量,基本片酬十七萬美元,然後以票房分紅的形勢邀請約翰出演。
約翰想着,反正事業已經不能再更糟糕了,何樂而不爲呢?
於是,影史經典“低俗小說”就這樣誕生了。收穫了一千多萬片酬是其次的,重點是,約翰的事業重新煥發了第二春,甚至還拿到了奧斯卡影帝提名。
可問題就在於,“低俗小說”只有一部,當初這部電影的北美票房達到了一億零七百萬。那麼“愛瘋了”呢?不要說一億了,獨立電影的北美票房想要突破三千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活埋”是如此,“愛瘋了”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這就是荒謬至極的情況,安迪只覺得一陣胸悶。
演員的片酬可不僅僅是片酬那麼簡單,首先,片酬是演員循環投資的保障,整個形象工程的投入可不是幾十萬美元就可以完成的,更何況,藍禮的“活埋”今年的頒獎季還是有些希望的,公關活動的支出就不是一筆小費用,如果這些投資不做的話,那麼未來就什麼可能性都沒有了。
其次,片酬是演員在業內地位的直接體現,那些頂級演員偶爾降低片酬友情出演或者是出現在獨立電影裡,那叫做“有追求”,可是新人演員還沒有取得任何成績,片酬就在每況愈下,這叫做自毀前程。
最後纔是安迪自己的分紅,這也是最微不足道的部分,因爲培養新人對於安迪這樣的頂級經紀人來說,百分之十的抽成根本不賺錢,不僅如此,他還要倒貼錢。
看着眼前雲淡風輕的藍禮,安迪真心欲哭無淚。他發現,接受藍禮的經紀工作短短一個月以來,他心情起伏的程度比過去一年加起來還要多,深呼吸,再深呼吸,“可以告訴我,你爲什麼要出演這部作品嗎?給我一個理由。”
“理由?”藍禮似乎沒有理解安迪的意思,他是演員,安迪是經紀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本來就有所不同。
安迪雙手交叉地支撐着椅子扶手,身體微微向前,“比如說,你認爲這部作品的挑戰甚至比’活埋’還要艱鉅,有可能衝擊明年的金球獎,乃至奧斯卡?”
藍禮直接就輕笑了起來,“哈。”果然,經紀人和演員的關注焦點截然不同。
不是所有電影都需要和獎項、票房掛鉤起來的,比如說二十一世紀以來的最大冤案,“穆赫蘭道”。這部作品當年可謂是飽受爭議,喜歡的人奉爲聖明,討厭的人棄之如履,後來這部作品在奧斯卡上也僅僅只收穫了一個不痛不癢的最佳導演提名,其他部門全部落空,擺明了只是安慰大衛-林奇(david-lynch)而已,引發了無數粉絲們的強烈不滿。
現在這部作品已經成爲無數影評人和資深影迷的心頭肉,在那些二十一世紀的電影榜單之中,“穆赫蘭道”幾乎都可以在前五佔據一席之地,可見其影史地位。儘管如此,女主角娜奧米-沃茨(naomi-watts)還是憑藉這部作品橫空出世,迎來了事業的轉折點。
諸如此類的,還有“搏擊俱樂部”、“死亡幻覺”、“夢之安魂曲”等等,數不勝數。這些作品也許沒有能夠在票房方面取得佳績,也沒有能夠在各大頒獎季贏得任何認可,但卻不影響它們在影史的重要地位,而且也都成爲了演員或者導演履歷表上亮眼的一筆,爲之後的事業奠定重要基礎。
演員們關心的是作品本身,而經紀人們關心的是作品帶來的效果。這就是本質上的差異。
不過,藍禮理解安迪的擔憂,所以他還是點點頭,給予了肯定的答覆,“這是努力的方向。”
安迪輕輕吐出一口氣,“劇本拿到之後,我需要過目一下。”這一次,安迪沒有使用詢問語氣,而是直接表達了意見。藍禮也毫不介意,直接點了點頭,表示沒問題。
經紀人和演員的合作是一個平等的關係,即使是初出茅廬的新人,在演出合約上簽字的也都是演員自己,演員不同意,經紀人就不能強迫新人簽字。當然,新人的眼界、能力、經驗都不夠,一般來說,經紀人說什麼,他們就照做,即使是一些成名已久的頂尖藝人,也會聽從經紀人的專業意見。
像藍禮和安迪這樣的,也是存在的。只是,雙方都需要不斷摸索,才能合作走向雙贏,否則最終受傷的還是演員自己——經紀人少了一個演員,還可以找無數個演員;演員也可以隨時更換經紀人,但錯過了事業發展的黃金期,就不見得有第二次機會了,不是所有人都像小羅伯特-唐尼、約翰-特拉沃爾塔這樣可以獲得第二次機會的。
“所以,你過來找我到底是什麼事?”藍禮看了看牆壁上的鬧鐘,主動開口詢問到。
安迪這才反應過來,由於“愛瘋了”的衝擊着實太過突然太過兇猛,以至於他居然也忘記了自己前來的目的地,此時藍禮提醒一番,大腦這才轉過彎來,“我過來找你,也是關於你下一個項目的,我找到了兩個合適的項目,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安排你參加一對一的私人面試,看看反饋信息如何,然後再做進一步討論。”
顯然,特柳賴德的這兩天,安迪也沒有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