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說服

隨國本是姬姓諸侯國,自牧野之戰武王滅商,西周王朝爲了鎮守遼闊的疆土,控制殷商後裔,便把親族大封天下,當時受封到淮水上游和漢水中游地帶的姬姓諸侯國有十餘個,組成一個龐大的姬姓封國集團,互爲犄角之勢,負責監視並阻斷荊楚和淮夷、百越結盟。

隨國原本封邑廣闊,國力強盛,曾屢屢與楚國爭鋒而毫不遜色,但是許多年下來,當年受封於此,負責監視荊楚的姬姓諸國越來越弱,原本負有監視之權的諸侯們反成了楚國的附庸。隨國也不例外,如今已完全受到楚國控制。

小楚王逃到隨國,因來得倉惶,身邊只帶了不過兩千甲士,但是隨國卻不敢對他稍有不敬,在隨國人看來,吳師即便攻入了郢都,也佔領不了楚國廣闊的疆域,用不了多久,他們還得退回吳國去,郢都雖破,但是楚國國力卻未受到根本的損耗,到時控制這片大地的仍是楚王。

所以不管心中怎樣想法,表面上他們對楚王仍依臣禮相待,爲了楚王的安全,還把他們藏進了一處臨河高山的隱秘峽谷之中。若非文種是駐守郢都的一位下將軍,楚王和費無極從他駐守的城門撤走時他又打聽到楚王是要撤往隨國,他也不能如此準確地打聽到楚王的下落。

這處山谷叫九鳳谷,位於一條大江之畔,羣山環抱,險峻雄奇。碧綠的江水從山腳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山麓倒影江心,風景秀美,完全看不到一絲戰爭的緊張氣氛。

慶忌和范蠡帶着幾百兵丁,避開吳軍沿郢都呈輻射狀佈下的警戒人馬,繞道趕到隨國,然後在隨人帶領下趕到九鳳谷。在山腳下還能看到蹲在清澈的河水邊談笑衣的三苗少女。她們世居此地,似乎一輩子也沒看到過數百人這麼多的大軍,看到他們經過時。都用驚訝的目光看着他們。

她們的目光是那麼無邪質樸。毫無心機,看到這些陌生地軍隊,看到這麼多的男人,全然沒有一點戒備和害怕的意思。就象古老山林中從不曾見過人類地鳥兒那般毫無防人之心。令得慶忌看了,心中大爲感觸,他不希望戰火蔓延到這兒來,傷害了這些和這裡地空氣一樣純淨、和這裡的泉水一樣清澈的人們。

衆人來到草木蔥蔥郁郁的大峽谷外,山口便出現了神色緊張警惕地士卒攔住問路。雖然看到這路人馬都穿着楚國的軍服。但是現在如驚弓之鳥的他們卻是絲毫不敢大意。直到范蠡亮出自己的印信,說明了自己的身份,那些士兵這才放鬆了警惕,但仍勒令范蠡帶來勤王地數百士卒就在山口等待,只許范蠡等數人入山。

慶忌一直沒有表明自己身份,只隨在范蠡身後跟他入山,他們前後有十餘名楚王地侍衛押送。一進山口,慶忌便發現谷中地形比外邊還要險峻,衆人只能排成一字長蛇。沿着崎嶇的山路向上攀爬。那山谷後面又是莽莽叢山,藏在此處的確要安全得多。即便吳師得到消息派大軍來攻,恐怕也未必攻得上去,即便攻得上去,楚王照樣可以繼續遁入叢林,讓人無從找起。

山勢跌宕,絕壁高聳,峰林重疊,懸崖如削,兩邊石壁上攀爬着許多盤根錯節的古藤。鳥兒清鳴,草叢中不時有野兔、錦雞驚慌地掠過,不時還有幾條毒蛇昂首纏在樹上,向他們嘶嘶地吐着信子。

衆人小心翼翼,直過了大半個時辰,才行過山谷,爬到了較平緩的半山腰上,前方有人趕來相迎,問明身份迅即趕回報信,不一會兒,一位佩着長劍,年約五旬的大夫領着幾名士兵匆匆趕來,見到范蠡,倨傲地站定,說道:“卜尹觀從在此,何人趕來勤王?”

卜尹,是掌管占卜吉凶的官員,職階在范蠡之上,范蠡連忙趨前拜見:“縣司馬范蠡,拜見卜尹大人。官聞聽吳師攻破郢都,大王移駕於此,特率本部三百壯士趕來勤王護駕。”

“才只三百人嗎?”觀從聽說只是一位縣司馬,比縣尹還低了一級,而且只帶了三百人,不禁大失所望,擺手道:“知道了,大王路上受了驚嚇,身子不適,便不見你了,可帶你本部人馬駐守與山口,回頭子西將軍會接見你,安排你的防務。咱們來的匆忙,隨人拿得出地糧食又有限,你本部地軍需,可得自己想些法子了,好在這山上野菜野果、飛禽走獸……”

范蠡神情有些木然和無奈:“卜尹大夫不必掛懷,給養之事下官自會料理。下官此來,還帶來一位重要人物,當須大王親自接見。”

“哦?是什麼重要人物,還需要大王親自接見啊?”那位觀大夫陰陽怪氣地問,彷彿他此刻不是站在倉惶逃難至此的深山野嶺上,腳下仍是踩地楚王宮的御階。

“回卜尹大人,此人是……吳國王子……慶忌。”

“甚麼?”卜伊觀從大吃一驚,臉上倨傲神色一掃而空:“吳國慶忌,他來做甚麼?呃……他在哪裡?”

慶忌心中暗歎,楚王身邊近臣身在逃難之中,對勤王之師仍是這般倨傲,絲毫不知招攬,楚國臣下豈能不心生怨尤?他自范蠡身後踏前一步,微微拱手道:“觀大夫,慶忌在此。”

“啊……,慶……慶忌……,觀某不知殿下駕到,失禮、失禮了,殿下快快有請。”觀從語無倫次地說着,同時藉着大袖的掩護做着手勢,他手下有機靈的侍衛見了返身便走,急急趕回去報訊了。觀從對這個曾經的敵人、敵國的王子、如今卻有着共同敵人的慶忌也不知該以什麼態度相見,因此客氣幾句,便引着他往山坡上的那個洞穴處走。

范蠡職位低微,未奉命令不便追隨,只得站在原地等候。慶忌隨着觀從向前走出一段,還沒走到那蝙蝠狀的山洞洞口,裡邊已迎出兩位將軍來。這兩人都是四十歲上下,身材高瘦,臉容狹長。粗短的眉毛,身披皮甲,肋下佩劍。一臉不苟言笑的嚴肅模樣。

觀從一見。連忙迎上去道:“子西將軍、子期將軍,這位就是吳國慶忌王子。”

那二人把眉一揚,炯炯有神的雙眼同時投注到慶忌身上,向他微微拱起雙手。

這兩位都是楚國王室子孫。素來擔任宮、城兩衛兵馬地將領,費無極見囊瓦兵敗,搶回城去劫了楚王便走,這兩位忠心耿耿的將軍便領着親兵護送他們一路殺出重圍到了這裡。

慶忌聽說過這兩位將軍的名字,雙方寒喧幾句。待知道了慶忌地來意。兩人臉上方現出幾分笑意,神情也柔和了些。慶忌隨着兩位將軍進了山洞,只見四壁插着幾支火把,洞中一方突起地石頭,上邊鋪着些綾羅,一位頭戴王冠的少年端坐在上面,正睜着一雙好奇的眼睛看着他。在那少年左右,站着兩人,左邊一人是一位年約五旬的大夫。博帶高冠。身材高大,面色陰沉。脣上兩撇短鬚,正用一雙陰冷地眼睛打量着他。

慶忌看了他一眼,心道:楚人以左爲尊,如今囊瓦已死,站在楚王左側的這位當是楚二第二大奸臣費無極了。**首發**至於右邊那位……必是楚國第三號大奸臣鄢將師無疑。慶忌眼神飛快地一掃,見右邊這人身着鮮亮的甲冑,年近四十,皮膚略顯蒼白,眉目倒還俊朗,只是細長的雙眼半開半合,似乎喜歡從眼縫裡窺視他人動靜,令人有些不舒服。

“吳國慶忌參見大王!”慶忌只掃了一眼,便收回目光,向那少年施了一禮。

小楚王好奇地看着他,白的臉蛋上微微浮起一抹激動地紅暈,問道:“你就是那位力擒犀牛、手接飛鳥地吳國第一勇士慶忌王子嗎?”

“嗯……咳!”旁邊費無極微微咳了一聲,楚王神色一悚,忙道:“慶忌王子請平身。”他年紀雖幼,這套禮法用得倒熟練,只是臉上神情氣質,分明卻是一個未經世事的孩童模樣。

“殿下遠來見寡人,不知有何用意?”楚王問着,情不自禁又向面色古井無波的費無極看了一眼,費無極嘴角一牽,似帶讚許地微微點頭。

慶忌道:“吳國姬光,弒君自立,乃逆臣也。慶忌於衛國招兵買馬,矢志除姬光而報父仇。今姬光發兵徵楚,破郢都,毀社稷,大肆燒殺搶掠,迫使楚王殿下棄宮避難至此,大王與慶忌正是同仇敵愾。慶忌此來,欲與楚王殿下共商抵抗姬光大計。”

“哦,慶忌王子要與寡人共同抵抗吳師?”

小孩子對英雄人物都有一種莫名的崇拜和信任,楚王聽說慶忌是來幫他對抗姬光的,好象一下子有了主心骨,不禁爲之大喜,他立即擡頭看向費無極,嘴脣翕動,若非還要看他臉色,馬上便要應承下來。

費無極目光一壓,止住楚王動作,皮笑肉不笑地道:“我楚國雄師數十萬,地域數千裡,小小吳國,雖使詭計攻入郢都,又豈能長久,早晚必被我們趕回吳國去,本不需藉助外人之力。慶忌王子去年還曾領兵伐我楚地,姬光如今是我楚國大敵,殿下又何嘗不是呢?殿下如今與姬光爲了王位之爭反目爲仇,欲借我楚國之力伐吳復國,可是殿下神勇尤在姬光之上,他日一旦復國,我楚國不是親手樹立了一個更爲強大的敵人嗎?”

洞穴中陰冷空蕩,費無極聲音尤顯洪亮,他一番話,在洞穴中迴音嫋蕩,聽來鏗鏘有力,旁邊子西、子期、觀從等幾位大夫聽了不由都把目光投向了慶忌。

慶忌曬然一笑,問道:“這位,想必就是太子少傅費無極費大夫了,楚國實力雄厚,傲踞荊楚,諸國莫不側目,慶忌也相信,憑姬光的實力,吞不下楚國的江山,他早晚必會退回吳國去。然而,憑楚國自己的力量,何時才能迫姬光退兵呢?

不錯。楚國有雄師數十萬,但是你們可以把這些兵力全部投入戰鬥嗎?與吳師正面對戰地數萬大軍傷亡慘戰,損失過大。如今已潰不成軍。需要補允兵員,重新整編,再次整軍投入戰鬥恐需數月之久。

南面,近七萬大軍。鎮守着南方蠻夷小國,那些國家向來民風剽悍,不甘馴服,楚王年幼,主少國疑。他們早已蠢蠢欲動。近聞楚國大敗,焉能不野心滋生?如果楚軍撤離用來驅逐吳師,只怕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南方蠻夷各族都要豎起反旗,來日不知要耗費多少兵馬錢糧,耗費多少時光才能平息。

再說北面,楚國西北邊界有十萬大軍,卻更加不能調動。南方蠻夷。希圖自立。憑楚國雄厚地力量早晚可以征服;吳國姬光,其行徑不過是一個燒殺搶掠的強盜。早晚會退回吳國去,也不成心腹大患然而楚國北方……卻是虎視天下、野心勃勃地晉國,晉國所圖,是江山萬里,整個天下。而且,一旦給它機會,晉國也完全有能力把楚國佔有己有,邊防一撤,晉國趁虛而入,便連江山也不保了,費少傅不會不知其中利害。至於慶忌,當初乃是奉命行事,今若與楚國結盟,彼此乃是盟友,邊界之事,大可放下兵戈,磋商解決……”

費無極嗤地一聲冷笑,打斷他的話,說道:“慶忌王子何必危言聳聽?你也說姬光不是我吳國心腹大患,姬光身爲吳國一國之君,豈能久離中樞?就算我們不發一兵一卒,姬光自然也會退去……”

“哈哈哈哈……”慶忌爆笑出聲,他的聲音比費無極更加宏亮,在洞穴中久久迴盪,因洞穴深邃,他地笑聲隆隆綿綿彼此相接,猶如一陣滾雷響起,費無極變色大喝道:“你笑甚麼?”

慶忌鄙夷地道:“我笑你們,龜縮於此,原來打得是這樣的主意。不錯,姬光早晚是會走的,等他搶光了郢都地財寶,玩夠了郢都地女人,就會離開那裡,把一片廢墟留給你們,你們就可以風風光光地趕回去,繼續榮耀地做你們的大王、做你們的公卿大夫,真是何等光彩!”

“大膽!”子西、子期聽的大怒,一把握住了劍柄,嗔目怒視着他:“你竟敢如此辱我君臣!”鄢將師目中凜凜,也泛起一片殺氣。

慶忌大笑道:“我只是在陳述一件事實罷了,何來污辱之說?縱然慶忌不說,難道姬光加諸於你們頭上地種種羞辱,便能不被天下人知曉麼?”

子西驚疑不定地道:“你到底在說甚麼?”

慶忌冷哼一聲,厲聲說道:“你們可知,姬光進入郢都,令手下衆將領大夫,各依職位高低尊卑,入住楚國公卿府邸,將諸位公卿大夫的嬌妻美妾,都做了自家的玩物?你等可知,姬光正將郢都數百年積累的財富,盡數運回吳國?你等可知,楚國宗廟、社稷已盡數被他搗毀,使楚人之神靈、楚王之祖宗,不能得饗血食?你等可知,伍子胥已掘開楚國先王墳煢,將平王屍身鞭笞三百,抽得支離破碎,曝於陽光之下?你等可知戰死的楚國將士,盡皆拋屍荒野不得收斂,盡被野狗兀鷹啄食?

如果楚王殿下駐蹕於此,就在此徵召國內各路勤王之師以伐姬光,曠日持久,何時可以成功?身爲一國君王,就當庇佑一國子民,難道大王能好整以暇地在這九鳳谷中,無視姬光正在郢都所犯地暴行?若不發兵驅逐姬光,楚國從此威風掃地,普天之下,還有哪個諸侯會把你們放在眼裡?附庸於楚國地數十諸侯,怕都要投靠姬光去了。”

慶忌一番話,聽得洞中所有人呆若木雞,就連費無極都臉色蒼白,子期目眥欲裂地道:“你……你說甚麼?你說的這些事,可……可是真的?”

這些事,有些是慶忌在文種他們藏身的那個山谷中時便聽說的,有些是一路繞向隨國尋訪楚王時在路上聽說的,再結合他所知道的歷史,當然知道這些傳言都是真的。慶忌重重地一點頭,朗聲道:“當然,陪我前來的,有貴國一位縣司馬范蠡大夫,他也可以證實慶忌此言。”

子期雙眼赤紅,顫聲叫道:“闔閭……闔閭拆我宗廟、毀我社稷、辱我先王、欺我家室,此仇不報。不共戴天!大王,大王,我們要殺回郢都去。報此奇恥大辱啊。否則我等還有何臉面活在這天地之間?”

子期卟嗵一聲跪倒在楚王面前,子西、觀從等一干將領盡皆跪倒,神色悲憤激昂,楚王雖年幼。也知自己受了怎樣地奇恥大辱,他眼中含淚,泣聲說道:“慶忌王子,寡人母后……母后可還安好?”

慶忌向他抱拳一揖,恭恭敬敬地道:“孟贏王后貞烈自守。持劍閉宮以死相挾。姬光憚於結怨秦國,不敢入宮強迫,所以王后安然無恙。”

他眼角微微一瞟那些下跪地楚國羣臣,輕輕一嘆道:“郢都上下,也只有王后一人保住了清白……”

衆人一聽,心如刀絞。楚人文化,篤信人死爲鬼,屍骸當入土爲安,羞辱屍體。乃是大不敬之罪。而姬光等人各依王侯公卿職階。入住楚國君臣府邸,登堂入室。寢其妻妾,這些倉惶逃離不曾攜帶家眷的公卿大夫們想起郢都家中情形,無不怒發衝

“大王,速召勤王之師,殺回郢都去啊,若任由吳師自行退去,我等君臣還有何臉面重回郢都?”

楚王被羣臣一叫,頓時沒了主意,眼巴巴看向費無極,旁邊鄢將師輕咳一聲,拱手說道:“大王,吳人毀我社稷宗廟,此仇不共戴天,大王應派出信使,召集各路勤王之師前來共商大計。至於與慶忌王子結盟一事,臣以爲大王可命太子少傅費大夫與慶忌王子磋商細節,再稟奏大王定奪。”

楚王一聽忙道:“不錯,慶忌王子,郢都,寡人是一定要打回去地,不雪此恥,寡人愧對天下。至於你我雙方結盟一事,王子可與費少傅商議出個詳細地章程來,再交寡人與君臣議論。”

“慶忌遵命!”慶忌長長一揖,擡眼望向費無極……

山坡上,慶忌與費無極並肩而立,山谷中隱見旗幡飄動,那是楚軍駐紮的地方。

“費少傅,真人面前不說假話,這裡只有你我,慶忌坦誠相待,有一番心裡話要說與少傅知道。”

“殿下請講。”費無極面色陰沉,喜怒始終不形於色,看不出他真正的心意。

“費少傅,我們有一個共同地敵人,慶忌手中現在有三萬精兵,而且若與吳師對敵,憑着慶忌地身份和以往在吳師中的威望,少傅該知道慶忌會起多麼大的作用,楚國如今真的不需要與慶忌合作嗎?

費少傅,囊瓦把持楚國軍政十餘年,結下許多仇怨,如今吳師攻入郢都,楚軍大敗,竟連楚王都要逃到隨國避難,縱觀天下大國,還不曾有任何一國出現過國都告破,國君外逃地慘事,且不提楚國今後如何自處於天下諸侯,就是楚國內部羣臣何嘗不是羣情激憤?這一切罪過,此刻無暇顧及,等姬光退兵之後,卻是必然清算的。

囊瓦已死,少傅以爲可以把所有罪責盡付於囊瓦嗎?別忘了,少傅與鄢將師,往日與囊瓦過從甚密,同進同退,楚國上下誰人不知?若是少傅與驅吳還都之戰中寸功不立,少傅以爲回到郢都後,您的地位還能象今天這般穩當?然而少傅若是在此戰中立下大功,那時衆望所歸,便是取囊瓦而代之,成爲楚國令尹,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慶忌欲與楚王結盟,固然出於私心,於楚國、於少傅您,又何嘗不是一個機會?”

費無極目光閃爍,久久方道:“欲要結盟,未嘗不可。老夫有五個問題,若是殿下能令老夫滿意,老夫便一力促成楚國與殿下結盟,共戰吳師!”

第168章 險象環生第26章 夜歌第234章 兵臨城下.第63章 惜生第277章 撼鼎第212章 各自爲王第41章 唯血統論第91章 颯沓如流星第242章 選賢任能.第210章 援軍來也第15章 樹旗第202章 聲東擊西第99章 斬首第260章 人倫之常第246章 小蘿莉的入城式.第196章 百津湖第226章 謀劃吞吳第21章 投效第283章 鸞聲將將夜未央.第145章 大唱雙簧第100章 壯士!第16章 家國一理第208章 造勢第28章 反客第275章 胭脂馬,臥槽否?第10章 漆城第245章 各懷心機第162章 歸去來兮第268章 閨議第293章 夜行第290章 朕即天子第282章 長夜漫漫待天明第224章 死生一線第114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60章 夜探叔孫第279章 ……興亡.第283章 鸞聲將將夜未央.第173章 各懷機心第237章 廷議國策第83章 ·慧黠美人心第226章 謀劃吞吳第241章 工欲善其事第212章 各自爲王第65章 威哉公子軍第2章 死而復生第246章 小蘿莉的入城式.第29章 嚴陣第230章 一線生機第271章 秦女季嬴第245章 各懷心機第280章 南征北戰.第37章 欲拒還迎第291章 吳越合一第32章 似無意第108章 接着忽悠第98章 亂中亂第218章 攻城掠地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84章 假戲真情第281章 借道第4章 山東猛男第291章 吳越合一第135章 玲瓏心肝第40章 世道在爭第61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4章 山東猛男第269章 吞越計劃.第15章 樹旗第30章 若有情第28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278章 觀天下…….第56章 行路也難第27章 異心第117章 兩小兒辯日第157章 大論爭第265章 古不如今第89章 三個臭皮匠第104章 及時雨第79章 野性難馴第37章 欲拒還迎第127章 曾是驚鴻照影來第113章 美人計第222章 人要夠狠第220章 勝負須臾第51章 人之初第142章 曲阜尋虎第258章 驅虎吞狼第78章 鷸蚌相爭第271章 秦女季嬴第92章 樑上君子第270章 大婚之“喜”第129章 招兵買馬第195章 亂世佳人第259章 雙喜臨門第184 兵破郢都第16章 家國一理第211章 疲於奔命第64章 禍水東引第141章 明月何灼灼第158章 月夜有思
第168章 險象環生第26章 夜歌第234章 兵臨城下.第63章 惜生第277章 撼鼎第212章 各自爲王第41章 唯血統論第91章 颯沓如流星第242章 選賢任能.第210章 援軍來也第15章 樹旗第202章 聲東擊西第99章 斬首第260章 人倫之常第246章 小蘿莉的入城式.第196章 百津湖第226章 謀劃吞吳第21章 投效第283章 鸞聲將將夜未央.第145章 大唱雙簧第100章 壯士!第16章 家國一理第208章 造勢第28章 反客第275章 胭脂馬,臥槽否?第10章 漆城第245章 各懷心機第162章 歸去來兮第268章 閨議第293章 夜行第290章 朕即天子第282章 長夜漫漫待天明第224章 死生一線第114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60章 夜探叔孫第279章 ……興亡.第283章 鸞聲將將夜未央.第173章 各懷機心第237章 廷議國策第83章 ·慧黠美人心第226章 謀劃吞吳第241章 工欲善其事第212章 各自爲王第65章 威哉公子軍第2章 死而復生第246章 小蘿莉的入城式.第29章 嚴陣第230章 一線生機第271章 秦女季嬴第245章 各懷心機第280章 南征北戰.第37章 欲拒還迎第291章 吳越合一第32章 似無意第108章 接着忽悠第98章 亂中亂第218章 攻城掠地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84章 假戲真情第281章 借道第4章 山東猛男第291章 吳越合一第135章 玲瓏心肝第40章 世道在爭第61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4章 山東猛男第269章 吞越計劃.第15章 樹旗第30章 若有情第28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278章 觀天下…….第56章 行路也難第27章 異心第117章 兩小兒辯日第157章 大論爭第265章 古不如今第89章 三個臭皮匠第104章 及時雨第79章 野性難馴第37章 欲拒還迎第127章 曾是驚鴻照影來第113章 美人計第222章 人要夠狠第220章 勝負須臾第51章 人之初第142章 曲阜尋虎第258章 驅虎吞狼第78章 鷸蚌相爭第271章 秦女季嬴第92章 樑上君子第270章 大婚之“喜”第129章 招兵買馬第195章 亂世佳人第259章 雙喜臨門第184 兵破郢都第16章 家國一理第211章 疲於奔命第64章 禍水東引第141章 明月何灼灼第158章 月夜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