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謀劃吞吳

越國諸暨,越王允常坐大殿上,興奮異常。

今番他的太子勾踐不但立下大功,成功地奠定了儲君在羣臣中的地位和威望,使得偏於單薄的王室宗脈聲名大振,而且借刀殺人,讓慶忌與夫概自相殘殺,大大削弱了吳國實力,對越國的發展大爲有利。美中不足的是,夫概雖然橫死,可惜慶忌卻只是重傷,如果他也當場死掉,那結局就更加完美了。不過現在的成果已是非常難得,慶忌迄今不曾在部屬面前公開露面,可見傷勢之重,如果他一死掉,吳國從此將一厥不振,越國便大大的有機可乘了。

“伯相國”,允常興致勃勃地舉杯:“如今吳國形勢未定,你的身份不便公開,寡人十分愧疚啊。不過我越國上卿,皆知寡人已拜你爲相,你儘可放心。這段時日,你要抓緊時間從吳國旁系王族中找個合適的人出來,扶保他做了吳王,則吳國形勢便更加錯綜複雜,我們便可袖手漁利。只俟塵埃落定,你不但是我越國相國,同時也是吳國相國,而且是吳國真正的主人,如此方可酬你大功啊。”

“大王謬讚,臣愧不敢當,伯嚭願爲大王竭誠效力。”

伯嚭受寵若驚,連忙舉杯說道。允常一番話,聽得他心花怒放,他知道越國一時還無力吞下整個吳國,因此有心立一傀儡。既立的是傀儡,當然不放心把實權交到他手中,而他們做爲越人,只能遙控,在國力足夠強大前,卻又不便公開入主吳國,那時就需要一個代理人。而這代理人。非他莫屬,到那時,他雖非吳王,卻勝似吳王了,那是何等幸事。

至於他也要受制於越國,他倒沒有覺得甚麼,這天下諸侯林立,小國諸侯屈服於大國諸侯。魯君朝見上國晉國時,以同等爵位的諸侯,還不是行的是臣子之禮,何況是他。不過,以一身而佩兩國相印,卻也是前無古人了。伯嚭不禁飄飄然起來。

“王兒,你要着意的打聽吳國消息,慶忌雖然未死。也要多多遣派斥侯,到處傳播謠言,散佈慶忌已死的消息,加快吳人的恐慌,只要吳人相信夫概、慶忌皆已戰死。整個吳國再無人有他們那樣地威望足以統領全局,吳國內亂之勢勢必要一直持續下去,那時……就要輪到伯相扶持所立的新君,和我越國所借的勤王之師。把那有名無實的夫差趕下臺,一統吳國社稷了,哈哈……”

允常大笑,將酒一飲而盡。勾踐不動聲色地拱手道:“兒臣遵命。”

允常喟然一嘆,重重地一拍大腿:“到那時,合吳越之力,我們在天下諸侯面前就有了一席之地,再然後……。嘿嘿!”

他嘿嘿一笑,幽幽地道:“我苗裔夏禹之後,歷受中原諸侯威逼,逐次而下,如今局縮於東南一隅,蠻荒之地。將我祖先富饒之地拱手讓於宗周諸侯,千年傳承以來,如今總算是見到了一點希望。也許……以吳國內亂之契機。我們苦心經營一番,便能將眼皮底下這路姬姓諸侯消滅。進而揮軍北上,漸漸收復祖宗江山。這些事,如果在寡人有生之年辦不到,寡人希望能在王兒手中完成。”

“父王……”勾踐的臉上也不禁掠過一絲激動之色。

越國是大禹後人,先祖是夏后帝少康之庶子,?禹封泰山,禪會稽中‘封禪’大典中的會稽本來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時越國的封地也本在古雷澤地區,也就是如今的山東荷澤地區。再後來卻逐次南下,在周朝諸侯地排擠下一路南遷,西周初遷至如今的蘇州吳中一帶,隨着吳國的強大和崛起繼續南遷,才形成現在的模樣,這個古國曆史太悠久了,但是他們保留了許多祖先的記憶,包括會稽之名,包括祭祀大禹的神聖使命。做爲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他們也盼望着能夠重新強大起來,成爲天下諸侯方伯。

這時,大夫皋如上前奏道:“大王,如今慶忌生死未明,姑蘇城中夫差不見動向,似在觀望等待慶忌的死訊,雙方仍在僵持之中。拖地時間越久,對慶忌的陣營來說就越爲不利,如此時候,慶忌縱恨我越國入骨,也不該橫生事端,再啓戰釁。然而,慶忌卻遣了他的心腹大將英淘,率軍沿江河而下,不斷襲擾我國邊境。據臣所知道的情況,英淘這路人馬交戰並不堅決,只率人遊走於江河之間,目的難明,大王當需小心戒備。”

越國上將軍靈姑浮與慶忌一戰,被再仇一矛洞穿胸口,當場氣絕,上將軍之位已由皋如接任,新官上任,他自然要好好表現一番。

伯嚭眉頭一皺,沉吟道:“大王,慶忌如識大體,重大局,此時只會小心防備我們再助夫差,萬無在沒有拿下姑蘇城,安定吳國江山前只遣一路孤軍騷擾我國邊境地道理。英淘這一路孤軍,也不可能打進我越國來,他們的目的……實在是非常蹊蹺。”

勾踐在皋如說起此事時,便陷入沉思之中,此時神色微微一動,徐徐說道:“伯相國所言有理,慶忌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而且當務之急是趁夫概已死,拿下姑蘇,一舉平定吳國。何以卻遣一路本構不成強大威脅的人馬來我越國附近騷擾?此事實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兒臣思量許久,卻有一個大膽地想法,只是想來實在不合情理,不知……”

允常只有這一個兒子,對他極是寵愛,聽了笑道:“我兒無需顧慮,今日議事,羣臣暢所欲言,羣策羣力,不管有理無理,儘可言之,說不定對爲父也有所啓發。”

勾踐微微一欠身,道:“是,父王。兒臣以爲,慶忌在應該集中所有兵力,爭取儘快拿下姑蘇的情況下,只遣三五千不可能打下我越國的軍兵,到我越國再生事端,這種昏招絕無道理,除非……他們有不得不來的理由。那麼有什麼理由是他們在急需安定本軍,攻打姑蘇的關鍵時刻必須來我越國附近逡巡不去的呢?”

勾踐目光徐徐一掃。見父親和衆臣正凝神傾聽着,便道:“兒臣思量許久,只想出一個理由。那就是……慶忌本人不在他的大營之中,吳人根本不知他地下落!”

這一語如石破天驚,大殿上轟然一聲,一片訝異地聲浪蕩漾開去。

允常微微皺了皺眉,覺得兒子這番話有些過於荒唐,他有心阻止。卻不知該如何保全兒子體面的情況下把話圓過去,嘴脣嚅動了幾下,卻沒有說話。勾踐頓了頓,鼓起勇氣又道:“唯有這種情況下,那掩餘、孫武一班人既怕我越國趁勢起兵。又怕姑蘇城中夫差趁機再起風雲,這纔不得不撤回人馬,放出消息說慶忌受傷,現於營中休養。這一來。一可駭阻姑蘇城中的夫差;二可安定慶忌軍心;三可使我越國無機可乘。可實際上慶忌生死未卜、下落不知,他們又必須得找到他,於是遣一路人馬,打着襲擾報復的旗號,卻不主動與我交戰,只在附近江河處到處遊走,便合乎情理了。因爲他們的真正目的,應是慶忌。而非越國。”

大殿上喧鬧聲更甚,一位大夫忍不住上前質問道:“殿下以爲,那慶忌帶傷孤身一人潛進了我越國不成?”

勾踐笑了笑道:“那又不然,我的意思是……,慶忌如今應該生死未卜,而且下落不明,連吳人也不知道他地下落,所以他們纔不得不放出消息迷惑各方。暗中派人到處尋找他地下落。”

說到這裡。勾踐地目光忽地從眼前閃向遠處,放慢了聲音道:“依我看來。慶忌受了那麼重的傷,如今也許早已曝屍荒野,只是還沒有被人找到他地屍骨罷了。又或者,他的確沒死,亂軍中難於找到時自己的人,便逃至什麼地方藏匿起來。至於他重傷之下卻逃進我越國來,的確荒唐,然而如果我是吳人,但凡有一線希望,同樣也不會放棄地,沿這大小江河上下搜尋始終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抱着萬一的希望派人假意襲擾邊境,實則探聽慶忌消息,那也合乎情理。”

允常還是覺得兒子的想法太過於不切實際,聽他說到這裡,忙放聲一笑道:“哈哈,我兒說的也有道理。如果是這樣,慶忌怕是凶多吉少了,這麼久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那麼曝屍荒野,被野狼野狗吃掉也不稀奇。如果他真的帶傷逃離了戰場,也不可能到我越國境內,他在吳境內這麼久不與他地人馬聯繫,恐怕還是死掉的可能大些,寡人只須靜觀其變、坐收其成便是了。”

伯嚭眼珠一轉,連忙趨步向前,說道:“大王,臣覺得太子殿下的想法很有道理,不管慶忌現在是生是死,下落何在,不過他的人馬如此反應,卻很可能正是因爲慶忌本人地消息連他們也沒有掌握。慶忌現在生死與下落,我們自然無從掌握,卻大可加以利用。”

“喔?”見伯嚭贊成勾踐的看法,允常很是喜悅,忙問道:“伯相有何高見?”

伯嚭先揖了一禮:“不敢,不敢,臣的意思是,吳人也不知道他的下落,他們窮搜吳國也找不到慶忌,情急之下甚至以爲他會在我越國境內,正是不肯放棄希望,急病亂投醫的心理。既然這樣,我們何不吃掉英淘氣這支孤軍呢?我越國與吳,早晚必有一戰,如今把他們的力量儘量削弱,正是壯大越國,疲弱敵軍的機會。”

允常愕然道:“伯相是說……,寡人尚未找到替代夫差的新吳王,便發兵伐吳吞掉英淘這路人馬?這個……是不是太急了些?”

伯嚭說來說去,拍勾踐馬屁是小,賣弄自己本事是真,如今越王及羣臣不解其本意,心中不禁大爲得意,他自得地一笑,拱手道:“非也非也,臣地意思是,何不利用這下落不明的慶忌爲誘餌,讓英淘這支人馬自己送上門來呢?”

他看了勾踐一眼,又補充了一句:“當然,前提是慶忌如今確實不在他的中軍,連他的人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勾踐微微一笑,知道他這是拉上自己,一旦所料有錯,丟臉的也不會是他而已。勾踐也不說破,卻上前道:“父王,兒臣明白伯相國的意思了。伯相是說,既然英淘到處都找不到慶忌,卻又不肯相信他已死掉,甚至幻想他跑到了我越國,那麼我們不妨做做姿態,就讓他以爲慶忌真的沿江河而下,逃到了我越國境內。”

他頓了頓,讓羣臣和允常消化了一下他地想法,才繼續道:“英淘率軍逡巡於我越國邊境,必遣探馬斥侯來我越國打探消息。我們不妨大張旗鼓地到處尋找慶忌‘下落’,放出風聲去,說有人看到一個如慶忌樣地吳人帶傷藏匿於越境,英淘一旦得到消息,心憂其主,必不計利害,強行率兵越境尋找,那時……我們伏兵四起,要吃掉他這路人馬,還不易如反掌嗎?”

皋如擊掌讚道:“妙哇,打出去不如引進來,此計果然甚妙。只是,只有慶忌真的下落不明,英淘纔會中計。”

勾踐笑道:“那又如何?我們所要做地,只是放出消息,故作姿態而已,大軍爲了防備吳人入侵,本就集結於邊境地區,又不需耗費什麼代價。”

允常看看羣臣,見大家面色各異,竊竊私語,無人能拿個主意出來,便把大腿一拍,說道:“就這麼辦,咱們仍按原來的計劃,伯相國抓緊時間尋妥從吳國王室中尋找一個合適的人,接來稱王,以亂吳國。王兒便主持這誘兵之計,把那英淘逛進來,吃下去!”

勾踐與羣臣齊齊施禮,轟然稱諾:“臣,遵旨。”

第134章 尋春誤入桃源境第13章 漆城第一美人第7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96章 十步殺一人第138章 爭鋒第269章 吞越計劃.第254章 紅鸞星動.第73章 二女爭鋒第44 脣槍舌劍第76章 兵不厭詐第235章 成王敗寇第197章 黃雀在後第28章 反客第23章 投懷第2章 死而復生第240章 情與理第261章 佳人有約第268章 閨議第67章 山雨欲來第181章 愛恨情仇天下事第280章 南征北戰.第187章 戰鼓初擂第105章 暗潮涌動第155章 喜納兵聖第124章 又生事端第231章 六美人第32章 似無意第110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232章 攜美歸來第29章 嚴陣第177章 君子善假於物第265章 古不如今第135章 玲瓏心肝第119章 愛情專家第206章 搗其腹心第16章 家國一理第58章 季孫子斯第242章 選賢任能.第94章 月下第213章 東夷使者第233章 延陵季子第241章 工欲善其事第71章 玲瓏手段第218章 攻城掠地第102章 歸來第34章 萬人敵第246章 小蘿莉的入城式.第125章 孔丘請纓第39章 孺虎陽虎第149章 飛狐谷第197章 黃雀在後第112章 循循善誘第142章 曲阜尋虎第214章 刺客行第211章 疲於奔命第217章 智奪幹隧第237章 廷議國策第46章 各自備戰第226章 謀劃吞吳第138章 爭鋒第3章 運籌牛車之上第224章 死生一線第85章 忙碌夜第10章 漆城第85章 忙碌夜第275章 胭脂馬,臥槽否?第1章 要離刺慶忌第153章 謀國備謀城第133章 清歌一曲霓裳舞第50章 永恆話題第267章 驅虎第215章 登基大典第56章 行路也難第269章 吞越計劃.第112章 循循善誘第211章 疲於奔命第278章 觀天下…….第187章 戰鼓初擂第117章 兩小兒辯日第138章 爭鋒第203章 設伏第251章 內政外交.第263章 弄假成真第47章 二桓密謀第226章 謀劃吞吳第262章 所謀者何第85章 忙碌夜第149章 飛狐谷第191章 楚都吳營第81章 請見夫人第16章 家國一理第28章 反客第271章 秦女季嬴第41章 唯血統論第207章 乘勝逐之第174章 飛鳥不盡,良弓難藏第205章 斷其手足第140章 夜訪香閨第259章 雙喜臨門第52章 有女搖光
第134章 尋春誤入桃源境第13章 漆城第一美人第7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96章 十步殺一人第138章 爭鋒第269章 吞越計劃.第254章 紅鸞星動.第73章 二女爭鋒第44 脣槍舌劍第76章 兵不厭詐第235章 成王敗寇第197章 黃雀在後第28章 反客第23章 投懷第2章 死而復生第240章 情與理第261章 佳人有約第268章 閨議第67章 山雨欲來第181章 愛恨情仇天下事第280章 南征北戰.第187章 戰鼓初擂第105章 暗潮涌動第155章 喜納兵聖第124章 又生事端第231章 六美人第32章 似無意第110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232章 攜美歸來第29章 嚴陣第177章 君子善假於物第265章 古不如今第135章 玲瓏心肝第119章 愛情專家第206章 搗其腹心第16章 家國一理第58章 季孫子斯第242章 選賢任能.第94章 月下第213章 東夷使者第233章 延陵季子第241章 工欲善其事第71章 玲瓏手段第218章 攻城掠地第102章 歸來第34章 萬人敵第246章 小蘿莉的入城式.第125章 孔丘請纓第39章 孺虎陽虎第149章 飛狐谷第197章 黃雀在後第112章 循循善誘第142章 曲阜尋虎第214章 刺客行第211章 疲於奔命第217章 智奪幹隧第237章 廷議國策第46章 各自備戰第226章 謀劃吞吳第138章 爭鋒第3章 運籌牛車之上第224章 死生一線第85章 忙碌夜第10章 漆城第85章 忙碌夜第275章 胭脂馬,臥槽否?第1章 要離刺慶忌第153章 謀國備謀城第133章 清歌一曲霓裳舞第50章 永恆話題第267章 驅虎第215章 登基大典第56章 行路也難第269章 吞越計劃.第112章 循循善誘第211章 疲於奔命第278章 觀天下…….第187章 戰鼓初擂第117章 兩小兒辯日第138章 爭鋒第203章 設伏第251章 內政外交.第263章 弄假成真第47章 二桓密謀第226章 謀劃吞吳第262章 所謀者何第85章 忙碌夜第149章 飛狐谷第191章 楚都吳營第81章 請見夫人第16章 家國一理第28章 反客第271章 秦女季嬴第41章 唯血統論第207章 乘勝逐之第174章 飛鳥不盡,良弓難藏第205章 斷其手足第140章 夜訪香閨第259章 雙喜臨門第52章 有女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