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型化

在一九三四年底,也就是臨時組建的“〖中〗國海軍艦船設計工程院…

(後來該機構併入了〖中〗國海軍造船廠,成爲〖中〗國海軍的御用艦船設計單位,大戰期間〖中〗國海軍絕大多數戰艦的設計均來自該機構)完成了“北京”級的設計工作時,馮承乾就意識到,這種在‘性’能上追求極致的戰艦,很有可能讓海軍無法負擔。

只是,當時馮承乾並沒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在一九三四年,〖中〗國海軍並不缺錢。前面已經提到,除了當年獲得的高額軍費預算之外,〖日〗本分五年支付的戰爭賠款中,有百分之三十六用於海軍建設,可以說〖中〗國海軍有的是錢。

問題是,這種發展方式肯定無法持續下去。

要知道,〖日〗本的戰爭賠款將在五年內還清,只能維持到一九三八年,而且軍費預算也不可能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長。事實上,在一九三六到一九三七財年度,〖中〗國的軍費增長額度就降低到了百分之十。

也就是說,海軍的鼻遲早會被‘花’光。

如此一來,在資金充裕時設計建造的那些“完美戰艦”在資金不足的時候,別說繼續建造,能否維持都是個問題。

要知道,戰艦的造價越高,維護費用就越高。

三年之後,即一九三七年底“華盛頓條約”即將作廢的時候,馮承乾終於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有多麼嚴重。

當時,馮承乾放棄了同時建造四艘“北京”級的想法,因爲這會佔用海軍在一九三八到一九三九財年度裝備建造預算的一半以上。只是“北京”級的設計早已完善幾家主要造船廠也各自提‘交’了詳細的建造規劃書,如果立即取消,意味着在接下來的一年內,各大造船廠都將開工不足。受此影響,馮承乾批准建造兩艘“北京”級並且立即啓動了下一級防空戰艦的設計工作。

此時,〖中〗國海軍造船廠已經成立,而且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戰艦建造單位。

有了設計“北京”級的經驗,加上馮承乾已經啓動了第二批三艘“秦始皇”級艦隊航母的建造項目,需要儘快建造足夠多的防空戰艦,所以海軍造船廠的工程師選擇了一個最簡單快捷的辦法,即在“北京”級的基礎上進行縮小處理,以最快的速度設計出一種能夠讓海軍承受得起的防空戰艦。

這就是“南京”級防空巡洋艦。

在命名上就能看出“北京”級與“南京”級的差別。

〖中〗國海軍一直把“北京”級歸爲“防空戰艦”而按照通俗理解“戰艦”在狹義上僅指戰列艦等主力艦因此“北京”級屬於主力艦範疇,比巡洋艦高了一級,而“南京”級在命名的時候被定爲“防空巡洋艦”明顯屬於巡洋艦的一種,而不在主力艦的範疇之中也就比“北京”級低了一個級別。

當時,巡洋艦是一種相對廉價的戰艦。

這也恰如其分的表明了“南京”級的核心,即這是一種廉價的防空戰艦。

只是,廉價不等於低能。

“南京”級的標準排水量爲一萬四千噸,滿載排水量爲一萬六千八百噸,艦長爲一百六十四米、寬二十一米,最高航速三十三節最大續航距離六千海里:配備三座三聯裝二百毫米主炮炮塔、八座雙聯裝一百零五毫米副炮炮搭、十二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高‘射’炮、六座雙聯裝四十毫米高‘射’炮與二十四‘門’二十毫米機關炮。

在防空火力上“南京”級在有限的噸位內,達到了戰列艦級的水準。

難能可貴的是“南京”級還擁有重巡洋艦級的主炮。

最初的時候馮承乾並不要求“南京”級配備二百毫米艦炮。原因也很有意思,在“南京”級之前〖中〗國海軍沒有戰艦配備這種艦炮,而且〖中〗國的兵工廠也沒有能力生產這種艦炮與配套的炮彈。如果爲“南京”級配備這種艦炮,就得從德意志第二帝國引進,至少得購買生產專利,而這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更重要的是,馮承乾壓根就沒有想過建造配備這種火炮的重巡洋艦。

馮承乾瞧不起重巡洋艦,不是沒有道理的。

要知道,重巡洋艦是“華盛頓條約”下的“怪胎”很像是縮小版的戰列巡洋艦,即過於重視火力,忽視了防護。結果就是,重巡洋艦在擁有火力優勢之後,在與配備了六英寸艦炮的輕巡洋艦對陣時,實際上沒有半點優勢可言。原因很簡單,重巡洋艦的裝甲防護在任何距離上都擋不住六英寸穿甲彈。更重要的是,巡洋艦的‘交’戰距離往往在一萬米以內,很少像主力艦那樣達到兩萬米,而在這種距離的戰鬥中,主炮的‘射’速比炮彈的威力更重要,而八英寸艦炮的‘射’速明顯不如六英寸艦炮。

雖然沒有實戰證明,但是馮承乾非常清楚,重巡洋艦根本沒有多少實戰價值。

事實上,除了〖日〗本與美國,沒有哪個國家重視重巡洋艦,英國皇家海軍只是象徵‘性’的建造了幾艘,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根本就沒有建造重巡洋艦。有趣的是,美國海軍建造重巡洋艦的初衷是爲了對抗〖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

問題是,爲排水量在一萬五千噸左右的“南京”級配備一百五十毫米艦炮,顯然是大艦裝小炮,無法充分利用“南京”級的噸位,也就會造成一定的‘浪’費。此外,〖中〗國海軍擁有的輕巡洋艦,除了當時正在建造的,都擁有二十年以上的艦齡了,根本無法對抗〖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

正是如此,馮承乾才採納了工程師的建議,爲“南京”級配備了二百毫米主炮。

這個被迫做出的決定,在大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艦炮不僅僅用於海戰與防空,還是對地打擊的利器。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只有六艘主力艦,而配備了二百八十毫米主炮的“北京”級只有兩艘,除了“南京”級這些配備了二百毫米主炮的防空巡洋艦,剩下的全是主炮口徑爲一百五十毫米的輕巡洋艦,而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時候,一百五十毫米艦炮的威力明顯不足,如果沒有“南京”這樣的防空巡洋艦,〖中〗國海軍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很多的麻煩,甚至得爲此‘抽’調主力艦。

大戰中“南京”級最主要的用途就只有兩個,一是防空,二是對地打擊。

顯然,正是二百毫米艦炮,賦予了“南京”級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

當然“南京”級最大的優點,就是造價低廉。根據〖中〗國海軍造船廠的報價“南京”級的造價只有“北京”級的一半。這與減少排水量有直接關係,也與減少動力系統的配製要求有很大關係。此外,主炮的造價、以及減少高‘射’炮數量,都對降低造價有幫助,更對〖中〗國海軍大批量採購這種戰艦大有稗益。

一九三八年“華盛頓條約”作廢後,〖中〗國海軍就下達了四艘“奄京”級的訂單。

當年年底,〖中〗國海軍又追加了六艘訂單。

算上兩艘已經開建的“北京”級,〖中〗國海軍在一九三八年就採購了十二艘防空戰艦,達到了爲一艘航母提供兩艘防空戰艦的標準。

大戰爆發前,兩艘“北京”級與十艘“南京”級全部服役。

這十二艘防空戰艦是〖中〗國海軍在大戰的前兩年的主力,其發揮的價值,甚至超過了六艘主力艦。

更重要的是,這十二艘戰艦填補了〖中〗國海軍沒有大型巡洋艦的空白。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海軍沒一艘介於主力艦與輕巡洋艦之間,可以承擔一些非主要任務的大型戰艦。相比之下,到一九三八年的時候,其他列強的海軍都已經建立起了完備的戰艦體系。

有趣的是“北京”級與“南京”級,直接引發了巡洋艦的大型化‘浪’‘潮’。

在此之前,各國巡洋艦的排水量都在一萬噸左右,大的不過一萬二千噸,小的還不到八千噸。

隨着“北京”級與“南京”級開建,其他列強立即認識到,那些按照條約設計的巡洋艦根本不是這兩種巡洋艦(國外一直把這兩種戰艦歸爲巡洋艦)、特別是“北京”級大型巡洋艦的對手。

結果就是,只有建造更大的巡洋艦,才能與這兩種巡洋艦抗衡。

隨後,〖日〗本海軍取消了“利根”級巡洋艦後繼艦的建造規劃,開始設計代號B凹的大型巡洋艦。美國海軍的動作更快,在一九三九年就啓動了“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的設計工作,只是美國海軍更理智,沒有急着建造“阿拉斯加”級,而是在大型巡洋艦與快速戰列艦之間做了權衡。當然,最終美國海軍選擇了作戰能力更加全面、戰鬥力更加強大、同樣適合扮演防空戰艦角‘色’的快速戰列艦,並且由此發展出了“南卡羅來納”級與“依阿華”級戰列艦。至於用來與“北京”級對抗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直到大戰的第二年纔開工建造,並沒趕上大戰中最關鍵的幾場海戰。

有趣的是,受到影響最大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

第1章 新皇登基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3章 工業時代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27章 冷眼旁觀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4章 總統第58章 急流勇退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10章 無妄之災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92章 快馬加鞭第52章 同盟軸心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101章 遠戰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65章 生存競賽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86章 相互妥協第93章 特殊任務第68章 倒計時第377章 好與壞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43章 大型化第137章 綱領第623章 核試驗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179章 兄弟第89章 借刀殺人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41章 開天闢地第73章 戰機第137章 受夠了第66章 滅頂之災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27章 不支第18章 逃跑第36章 叢林求生第32章 立場第5章 元勳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132章 時機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160章 覺悟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68章 不放棄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87章 絕地反擊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32章 立場第394章 拉鋸戰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177章 新局面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84章 大禍臨頭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206章 閃擊戰第13章 戰端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181章 替身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74章 僥倖第444章 減負第480章 鉤心鬥角第394章 拉鋸戰
第1章 新皇登基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3章 工業時代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27章 冷眼旁觀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4章 總統第58章 急流勇退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10章 無妄之災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92章 快馬加鞭第52章 同盟軸心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101章 遠戰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65章 生存競賽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86章 相互妥協第93章 特殊任務第68章 倒計時第377章 好與壞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43章 大型化第137章 綱領第623章 核試驗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179章 兄弟第89章 借刀殺人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41章 開天闢地第73章 戰機第137章 受夠了第66章 滅頂之災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27章 不支第18章 逃跑第36章 叢林求生第32章 立場第5章 元勳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132章 時機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160章 覺悟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68章 不放棄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87章 絕地反擊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32章 立場第394章 拉鋸戰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177章 新局面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84章 大禍臨頭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206章 閃擊戰第13章 戰端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181章 替身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74章 僥倖第444章 減負第480章 鉤心鬥角第394章 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