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倦”號戰沉,貝蒂喪失了唯一的優勢。
可以說,這個時候,貝蒂的最佳選擇就是撤退,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當時,貝蒂也確實想到了撤退,只是緊接着發生的一件事情,讓貝蒂打消了這個念頭,決定爲了最後的勝利繼續戰鬥下去。
這就是,在七點二十三分,“毛奇”號上也發生了大爆炸。
爆炸點在艦首,一枚由“瑪麗女王”號打出的穿甲彈擊中了“毛奇”號的A炮塔,並且在炮塔內部爆炸。雖然帝國海軍有更加嚴格的操作規範,比如嚴禁在交戰中打開炮塔與彈藥庫之間的防火防爆門,但是在戰鬥中,炮手肯定會在炮塔內堆放一些發射藥。這枚穿甲彈不但摧毀了炮塔,還炸飛了整座炮塔。猛烈的爆炸,還波及到了後面的B炮塔,導致B炮塔暫時失去作戰能力。
也就是說,“毛奇”號喪失了三分之二的主炮火力。
爆炸中,雷德爾等數十名呆在艦橋裡的官兵還受了傷,暫時沒辦法指揮艦隊作戰。
事實上,當時“毛奇”號沒有沉沒的危險,還能用尾部炮塔與副炮作戰,而且在後部艦橋上的二副立即就接過了指揮權。
只是,在貝蒂眼裡,“毛奇”號已經遭到重創,甚至即將沉沒。
顯然,貝蒂不想空手而歸。在“不倦”號沉沒之後,他必須取得一些戰果,才能向傑利科交代。
正是如此,貝蒂沒有下令撤退。
問題是,貝蒂忽視了一個極爲重要的因素,即在“不倦”號沉沒之後,“德塞利茨”號完全可以把炮火轉向“瑪麗女王”號,而且“毛奇”號還在堅持戰鬥。“瑪麗女王”號原本就遭到了重創,別說同時與兩艘主力艦交火,即便單獨對付“毛奇”號,也不見得能夠佔到多大的便宜。
有趣的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德塞利茨”號沒有把炮火轉向“瑪麗女王”號,而是開始爲遭到“不撓”號與“不屈”號圍攻的“馮-德-坦恩”號解圍,把炮口轉向了“不撓”號戰列巡洋艦。
事實上,“德塞利茨”號的艦長沒有犯錯。
在交戰之前,雷德爾就明確命令,“德塞利茨”號在擊敗“不倦”號之後,得優先打擊後方的敵艦。只有在“毛奇”號完全喪失戰鬥力,或者是被擊沉的情況下,才應該首先打擊“瑪麗女王”號。
這個時候,“毛奇”號不但沒有戰沉,也沒有喪失作戰能力。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德塞利茨”號沒有炮擊“瑪麗女王”號不見得是壞事,因爲這讓貝蒂看到了一點希望。
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再次超出了兩位艦隊指揮官的預料。
七點三十二分,“毛奇”號上再次發生了大爆炸,而且爆炸點在艦尾,爆炸導致最後一座主炮炮塔喪失作戰能力。
在貝蒂看來,勝利幾乎是唾手可得了。
硝煙散去之後,“毛奇”號上不但主炮全部變成了啞巴,只有幾門副炮還在開火,連艦體都開始向左傾斜。
當時,“毛奇”號的進水量超過了兩千五百噸,接近了危險線。
貝蒂非常清楚,不管“毛奇”號是否退出戰鬥,他都有很大把握取勝。如果“毛奇”號繼續戰鬥,則很有可能被“瑪麗女王”號擊沉。如果“毛奇”號退出戰鬥,“德塞利茨”號則獨木難支。
要知道,此時“馮-德-坦恩”號也在兩艘英艦的夾擊下遭到重創,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貝蒂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雷德爾會選擇撤退。這樣一來,他就可以集中三艘戰艦上的火力幹掉“德塞利茨”號。即便“德塞利茨”號幾乎沒有受到損傷,有很大的把握逃脫,落在後面的“馮-德-坦恩”號也在劫難逃。
只是,讓貝蒂沒有想到的是,雷德爾沒有選擇撤退。
在第二次大爆炸之前,雷德爾已經站到了指揮崗位上,恢復了指揮權。他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讓全艦隊堅持到最後。
當然,這不僅僅是在鼓舞士氣,而是在告訴艦隊官兵,增援即將到來。
再過半個小時,“皇太子”號等五艘主力艦就能趕到。只要這五艘主力艦到達,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就將全軍覆沒。
可以說,雷德爾想得非常清楚。
只要能夠幹掉貝蒂的四艘戰列巡洋艦,就算“毛奇”號戰沉,哪怕還得賠上“馮-德-坦恩”號,他也是最後的贏家。
“毛奇”號沒有撤退,仍然在用副炮開火,貝蒂的處境不大有利了。
七點四十一分,雷德爾的堅持取得了第一個果實。
之前表現神勇,用一枚穿甲彈就幹掉了“不倦”號的“德塞利茨”號再接再厲,僅用十二輪齊射就打殘了“不撓”號。最致命的那發炮彈打在了“不撓”號的右舷中部,在貫穿了側舷裝甲帶之後,在二號鍋爐艙內爆炸。最嚴重的傷害還不是炮彈,而是從鍋爐裡泄露出來的高溫蒸汽。
在喪失了一半動力之後,“不撓”號不得不撤退。
事實上,在撤退的時候,“不撓”號基本上喪失了作戰能力,僅有左舷的主炮炮塔還能繼續開火。
問題是,想撤有那麼容易嗎?
在脫離編隊的時候,“不撓”號再次遭到“德塞利茨”號的攢射,在擊中該艦的三枚穿甲彈中,有一枚正好打中了舵艙。
結果就是,“不撓”號還沒完成轉向,舵機就完全失靈了。
對正在轉向的戰艦來說,這絕對是致命傷,因爲這意味着,“不撓”號不可能退走,還會妨礙跟在後面的“不屈”號。
最終,“不撓”號也沒有逃脫覆滅的命運。
在貝蒂下達了撤退命令之後,“不撓”號的艦長下令鑿沉了戰艦,然後與八百多名官兵搭上救生艇向德軍投降。
當時,最大的問題,還是“不屈”號受到的影響。
受“不撓”號阻礙,“不屈”號沒能跟上“瑪麗女王”號,不得不在七點四十五分轉向撤退。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雖然“馮-德-坦恩”號在捱了十多枚大口徑穿甲彈與數十枚中口徑炮彈之後,也基本上喪失了作戰能力,但是也在交戰中讓“不屈”號嚐到了苦頭,至少打中“不屈”號三枚三百毫米穿甲彈。
更重要的是,打到這個時候,“德塞利茨”號仍然完好無損。
如果“不屈”號沒有選擇撤退,而是繼續留在戰場上,肯定會成爲“德塞利茨”號的下一個打擊目標。
親眼目睹了“德塞利茨”號的神勇表現,任何一名英國官兵都會心有餘悸。
“不屈”號選擇撤退,等於幫助貝蒂做出了決定。
雖然打到這個時候,德軍艦隊中還能打下去的也就只有“德塞利茨”號了,但是貝蒂手上也只剩下了“瑪麗女王”號。更加糟糕的是,在打殘“毛奇”號的同時,“瑪麗女王”號也喪失了四分之三的主炮,僅剩下艦橋後方的炮塔還能作戰,而“德塞利茨”號則擁有完好無損的主炮火力。
只要貝蒂還有點理智,就會選擇撤退。
這個時候,另外一個關鍵因素,促使貝蒂做出了撤退的決定,即“皇太子”號等五艘主力艦趕到了。
看到出現在東北海天線上的黑煙,貝蒂就知道,雷德爾還留了一手。
雖然他不大明白,雷德爾爲什麼要把幾艘主力艦留在後面,在看清楚之前,他甚至認爲那是趕來的公海艦隊主力,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他肯定打不贏這場海戰,必須儘快與傑利科會合。
所幸的是,這個時候,“毛奇”號也選擇了撤退。
嚴格說來,不是撤退,而是與趕到的支援艦隊會合。
此外,“德塞利茨”號正在追擊撤退的“不屈”號,暫時沒有照顧到“瑪麗女王”號。
七點五十四分,貝蒂登上了前來接應他的輕巡洋艦。
十分鐘後,貝蒂向還在四十多海里外的傑利科發了電報。
此時,“瑪麗女王”號也已轉向撤退。
見到英國艦隊撤退,雷德爾在第一時間發出了電報,只是他沒有立即下令追擊,因爲趕來支援的五艘主力艦還在十多公里之外。
直到這個時候,傑利科才知道,貝蒂打了一場惡仗,遭受了慘重損失。
雖然貝蒂在電報中提到,重創了德艦“毛奇”號與“馮-德-坦恩”號,但是傑利科絕對不會相信這是勝利,因爲英國皇家海軍損失了“不倦”號,“瑪麗女王”號與“不屈”號遭到重創,而“不撓”號很有可能戰沉。
這樣的結果,貝蒂無法接受,傑利科也無法接受。
傑利科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率領主力艦隊追上去,像壓路機一樣,碾碎雷德爾的戰列巡洋艦分隊。
雖然傑利科知道,雷德爾不大可能跟他決戰,哪怕真的跟他決戰,也意味着希佩爾率領的主力艦隊即將到達,但是傑利科沒有別的選擇,因爲他要不追上去的話,就得承擔起作戰失利的全部責任。
顯然,傑利科得爲自己的前程着想。
只有追上去,他纔不用承擔責任,而應該由貝蒂來背黑鍋。
這個時候,馮承乾也面臨着同樣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