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制度改良

謂廢止八旗,緣起於維新三年年中,但整個過程一直10年。因爲,對一樣根本性制度的調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與糾葛,雖然皇帝藉着平定親貴叛亂的勢頭以雷霆萬鈞的手段加以勉力推進,但在具體做法上,依然積極穩妥。

以旗兵爲例,京師八旗因爲駐所地由禁衛軍等擔任衛戍任務,原本就不甚仰仗,廢了亦無大事。但像偏遠地區,譬如黑龍江、譬如西安,都駐有大批旗兵,而且旗兵無論吃苦性與擔任的衛戍任務都要強於京師八旗,那就不是簡單的廢止。

又譬如漢軍旗,滿八旗要廢止,漢軍旗同樣也會跟着廢止。如果不給他們相應的優待,則漢軍旗必定要起來造反,即便不造反,數百萬人懷有怨望也說不定是未來的巨大隱患;但如果給他們與滿八旗相應的待遇,不要說滿八旗會大有意見,就是帝國財政亦難以接受。最後經過商定,漢軍旗廢旗的,安家費發30元,但加上豁免今後5的地丁錢糧這一條款。雙方便是皆大歡喜。

除了滿漢八旗以外,蒙古八旗也是令人相當棘手的問題。皇帝汲取了歷史上清廷在蒙古強硬推行新政,結果造成蒙古王公對中央政權離心離德的教訓,對蒙古方面的改革極爲慎重,對蒙古王爺也格外予以優容。最後商定了八項解決意見:

1、蒙古八旗制度,以所在旗王公意見爲準,存廢悉聽尊便。朝廷不予干涉。但王公爵位繼承不得朝廷冊封詔書者,視爲僭越;

2蒙古可選代表出席帝國國會,名額遵照相應法律,但國會代表如何選定,由蒙古各旗自行商議辦法後報朝廷批准;

3無論蒙八旗存廢與否,蒙古王公所轄衛隊不得超過400,不得私自組軍。蒙古壯丁納入國防部統一的徵兵範圍,按《帝國國防法》予以編制,不得違逆;

4蒙古境內土地準自由買賣。但不得售於外人。蒙人售於滿人、漢人者,亦不得阻攔,亦允蒙人入內地收買田產、房產;

5蒙古境內如鐵路、公路、電報局等設施之營建經費。悉由朝廷承擔,所佔土地亦以公允價購買,但當地王公不得以其他理由阻撓之;

6蒙古境內的度量衡、錢幣、法律等一切制度,須與朝廷改良後地制度保持一致,但允許保留蒙古傳統與民族特色。朝廷亦極尊重蒙古傳統宗教;

7蒙古子弟倘有聰穎且願意出洋留學者,可由帝國教育部予以考覈後直接放洋或入本國大學堂受學預科。經費由朝廷承擔;

8蒙古王公每家應抽調1~2年10歲以上,15以下子弟入京受學。

對蒙古地政策如此,對西藏的政策也是如此。皇帝的意思非常明確,這兩處地方,版圖大、人煙少,文化、交往都處於極其閉塞的境地,傳統習慣力量尤強,對他們加以現代化改造決不可操之過急。最好的辦法便是保持朝廷的傳統掌控與影響,同時增加對現代化信息的溝通與交流,通過潛移默化地滲透而不是強制性的行政命令來改變舊有習俗。同時,皇帝鑑於後世民族政策的教訓,只尊重蒙、藏兩族地民族特色,但並不授予其高於其他民族地權利。

消除民族域,不僅指消除滿漢域,同樣也要消除蒙漢域、藏漢域、滿蒙域等因素。

以維新三年九月初九頒佈《蒙古八旗制度籌劃上諭》爲標誌,滿蒙300來的特殊紐帶和政治聯姻關係宣告在形式上予以消滅,帝國從此視蒙古各部與天下衆民一般,蒙古部落亦不必對朝廷承擔額外的義務。當然,作爲既有歷史地傳承,蒙古、滿族與帝國朝廷的特殊聯繫不可能一併消逝,皇帝本人在當年就納了蒙古美女海琳爲妃,冊封爲儀妃,成爲皇帝維新以來所納的第三名妃子。

爲進一步穩定民族關係,加強邊疆向心力,接下來兩個月,皇帝接連頒佈《回部綏靖籌劃上諭》與《藏部綏靖籌劃上諭》兩封詔書。朝廷改變了過去300間對回部的仇視、敵視態度,第一次承認回部擁有與其他各民族相等的平權,願意授予回部在本民族聚居區域類似於蒙古地自治權,可以

定官吏,願意尊重伊斯蘭教在回部的傳教權,回部亦國會代表地名額,一個爲弼德院,另兩個爲資政院,標誌着回部以正常的政治身份參與國家大事,不再負有200來回部勢力稍盛便招來仇殺的包袱,亦不再有左宗棠徵回這樣的軍事規模。回部歷經數百年,通過竭力抗爭而不得的民族自主權力,不料竟在一夕之間便得到,皇帝的仁名遠遠歌頌。雖然一紙詔書很難將各民族間上百年的恩怨一朝化解,但有了正確的民族政策,民族糾紛與隔閡總有破冰的結局。

朝廷與西藏的關係因爲涉及到中英關係,相對而言比較敏感。皇帝雖然着眼於恢復朝廷對西藏當局的傳統影響力,但英、印當局對西藏的滲透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更何況,四川等藏邊區域本身並未安定,短時間內出臺強硬的軍事解決方案並無可行性,出臺進一步穩固、籠絡藏部的政策,減少在西藏強制推行新政的努力,以穩定大局的妥協適應於西藏當前的情況。當然,這只是皇帝不得已而爲之的過渡政策。

隨着八旗制度的逐漸廢止,民族域的逐步消融,皇帝對原有的爵位制度亦進行了重大改良。

原本帝國爵位分爲宗室爵和功臣爵兩種。宗室爵包括和碩親王、世子(親王嫡子)、多羅郡王、長子(郡王嫡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一至三等鎮國將軍、一至三等輔國將軍、一至三等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14(輔國公之前八等稱入八分公,與之後的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等爵位不同)。而功臣世爵分爲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九級27等。

根據維新三年十二月初九頒行的《大中華帝國爵位法》規定,帝國爵位不再區分宗室爵和功臣爵兩種,統一納入一個爵位體系,均稱帝國爵位,同時取消原有爵位與官員品秩掛鉤的制度。

新的爵位體系裡面,分成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一至三等)、侯(一至三等)、伯(一至三等)、子(一至三等)、男(一至三等)、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共13級,27級。

《爵位法》規定,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爲皇室爵,無皇室血統者不得授予,原有宗室爵中的世子和長子兩級分別改授貝勒和貝子,皇帝之子從貝子開始授爵,鎮國公、輔國公對應爲新爵位中的一至二等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對應爲新爵位中的一至二等候,一至三等鎮國將軍對應一至三等伯、一至三等輔國將軍對應一至三等子爵、一至三等奉國將軍對應一至三等男爵。

《爵位法》同時規定了爵位的繼承,區別爲世襲罔替與非世襲罔替兩種,倘若是世襲罔替的爵位,那麼授予此爵位後,子孫後代繼承的仍然是這個爵位,級別不會發生動搖,倘若是非世襲罔替的爵位,則每過一代子孫所繼承的爵位就要降等,防止子孫躺在先人的功勞簿上不思進取。但新《爵位法》與舊有規定出入較大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降等,原有爵位法規定一代只降一等,新的爵位法規定一代降三等,最多九代降完,二是授爵時間,原先宗爵子弟一出生就有爵位,現在規定只有年滿15歲,接受完基本教育,通過考覈的才能襲爵,避免+親王,兩個月大的雲騎尉這樣的尷尬場景。

由於大批親貴已經在叛亂中被消滅或褫奪爵位,剩餘的前不久都晉封了一級,因此《爵位法》的頒行並未受到阻力,而由於功臣爵與宗室爵的一體化,讓所有輿論都評論認爲,皇帝實踐“滿漢一體”、“融合域”的目標是努力且真誠的。

維新四年正月過後,全天下的臣民都在關注皇帝的子嗣與將來的地位繼承,根據《帝國日報》披露的消息,再過半個月,陳璇和容齡都將臨盆,她們兩人誰能能誕下皇子,誰家就有可能入繼大統,甚至還有可能問鼎中宮……

第50章 廢兩改元第36章 大義凜然第67章 紛至沓來第19節 棋高一着第59章 憲法草案第92章 善後處理第23章 人才薈萃第67章 紛至沓來第43章 日新月異第15章 兩相權衡第31章 暴起發難第66章 以權制權第97章 圖窮匕見第5章 果斷決策第23章 商討對策第28章 心亂如麻第10章 驚天鉅變第89章 最後攤牌第1章 辯論之光第48章 始於海關第71章 利益交換第32章 官制改革第95章 循序漸進第16章 內緊外鬆第22章 怒不可遏第20章 出人意料第63章 親王鬧事第33章 各顯神通第21章 出動新銳第24章 怒不可遏第1章 全面推進第61章 明察暗訪第2章 鏈鎖效應第93章 步步緊逼第9章 以暴制暴第87章 神兵天將第83章 煞費苦心第22章 別出心裁第9章 進退失據第77章 暗雲飛舞第46章 晉封爵位第27章 瞞天過海第21章 出動新銳第9章 短兵相接第28章 直言不諱第86章 猝然發動第22章 勢在必然第12章 脣槍舌劍第66章 羣策羣力第28章 體察聖意第80章 亡命天涯第68章 彌留之際第42章 五體投地第82章 如履薄冰第15章 兵事興革第36章 大義凜然第28章 體察聖意第40章 雷霆震怒第39章 曉之以理第74章 創新思路第16章 內緊外鬆第71章 利益交換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87章 神兵天將第11章 血戰武昌第26章 應對之策第85章 軍歌嘹亮第73章 革新兵器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77章 暗雲飛舞第44章 強行貸款第83章 煞費苦心第53章 不可收拾第74章 暗度陳倉第68章 彌留之際第30章 原來如此第63章 釜底抽薪第41章 章程既定第36章 大義凜然第83章 煞費苦心第95章 制度改良第9章 進退失據第22章 方寸大亂第37章 爭吵不休第75章 人心惶惶第10章 縱橫捭闔第32章 海闊天空第18章 職官考試第62章 悲情訴說第82章 劍指廣州第41章 革命前途第10章 縱橫捭闔第28章 深謀遠慮第22章 勢在必然第57章 御案九件第83章 箭在弦上第28章 心亂如麻第59章 錦囊妙計第67章 紛至沓來第26章 冠冕堂皇
第50章 廢兩改元第36章 大義凜然第67章 紛至沓來第19節 棋高一着第59章 憲法草案第92章 善後處理第23章 人才薈萃第67章 紛至沓來第43章 日新月異第15章 兩相權衡第31章 暴起發難第66章 以權制權第97章 圖窮匕見第5章 果斷決策第23章 商討對策第28章 心亂如麻第10章 驚天鉅變第89章 最後攤牌第1章 辯論之光第48章 始於海關第71章 利益交換第32章 官制改革第95章 循序漸進第16章 內緊外鬆第22章 怒不可遏第20章 出人意料第63章 親王鬧事第33章 各顯神通第21章 出動新銳第24章 怒不可遏第1章 全面推進第61章 明察暗訪第2章 鏈鎖效應第93章 步步緊逼第9章 以暴制暴第87章 神兵天將第83章 煞費苦心第22章 別出心裁第9章 進退失據第77章 暗雲飛舞第46章 晉封爵位第27章 瞞天過海第21章 出動新銳第9章 短兵相接第28章 直言不諱第86章 猝然發動第22章 勢在必然第12章 脣槍舌劍第66章 羣策羣力第28章 體察聖意第80章 亡命天涯第68章 彌留之際第42章 五體投地第82章 如履薄冰第15章 兵事興革第36章 大義凜然第28章 體察聖意第40章 雷霆震怒第39章 曉之以理第74章 創新思路第16章 內緊外鬆第71章 利益交換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87章 神兵天將第11章 血戰武昌第26章 應對之策第85章 軍歌嘹亮第73章 革新兵器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77章 暗雲飛舞第44章 強行貸款第83章 煞費苦心第53章 不可收拾第74章 暗度陳倉第68章 彌留之際第30章 原來如此第63章 釜底抽薪第41章 章程既定第36章 大義凜然第83章 煞費苦心第95章 制度改良第9章 進退失據第22章 方寸大亂第37章 爭吵不休第75章 人心惶惶第10章 縱橫捭闔第32章 海闊天空第18章 職官考試第62章 悲情訴說第82章 劍指廣州第41章 革命前途第10章 縱橫捭闔第28章 深謀遠慮第22章 勢在必然第57章 御案九件第83章 箭在弦上第28章 心亂如麻第59章 錦囊妙計第67章 紛至沓來第26章 冠冕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