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爭吵不休

於流亡日本的革命黨人而言,1914分外難熬的一年。他們孜孜以求的革命事業陷入了低谷,而且他們還面臨着感情與理智的搏殺——究竟如何面對中日在山東的衝突?

按照一般的邏輯——凡是敵人支持的我們都要反對。視帝國政府爲革命大敵的革命黨不但應該舉雙手贊同日本的對華攻略,而且還要希望這次的對華攻略能將中國政府打趴下,如果能引起這個“帝制政府”的總崩潰就再好不過了。

可是,按照每個革命者都是愛國者的邏輯,對這個問題就有着不同的解讀。除了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分子,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否認日本推行山東攻略是對中國的侵略,是對中立法則的踐踏,是需要予以制止的強權和霸權行爲。站在一箇中國人的立場上,反對外國侵略——無論是什麼藉口,都應該是其本能且又樸素的情感。因爲日本每獲得一份侵略權益,中國每喪失一點抵抗力量都是民族元氣的損失,這個時候,政治立場的不同反而要退居其次。

在這兩種思潮的搏擊之下,革命信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誠然,在日俄戰爭的時候革命黨還可以站在日本一邊歌這場“黃種人對白種人”的勝利,但當日本的槍口指向自己祖國的時候,你還能歌這場“先進國家對反動暴政”的戰爭麼?

因此,如何評價這場戰爭便成爲擺在革命黨領袖面前不容迴避的考驗。可以想見,這個考驗在革命黨內部引起了多大的驚濤駭浪。以章太炎、陶成章爲首的光復會雖然一直還停留在同盟會的框架裡,但在政治立場上已經嚴格與同盟會主流派劃清了界限,聲明一起,遠遁南洋的章太炎就撰文抨擊日本政府的對華政策,號召要加以“反對、抵制”。

“過去20年來,沒有一個革命者像我們這樣深惡痛絕腐:政府,沒有一個革命者像我們一樣爲摧毀帝制政府而努力奔走……但是。在事關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無論我們對中國當權者持有怎麼樣地反對態度,我們都不能站在侵略者的立場上搖旗吶喊……我們首先是中國人。其次纔是革命者!”——《光復會有關中日山東衝突的公開聲明》

一紙沉甸甸地聲明爲光復會贏得了滿堂喝彩,在他們隨後開展的爲幫助中國抵抗力量而進行的募捐活動上,南洋當地的華僑社團踊躍捐款捐物,光復會不僅恢復了元氣而且大大提升了自己在南洋華僑中的認知度。

光復會的聲明一起,總機構設在日本的同盟會本部便陷入了慌亂,孫中山、胡漢民雖然接連撰文抨擊章太炎“爲虎作倀”、“民粹主義”,但卻無法提出一個針鋒相對且又能獲得廣泛認同的方針。

雖然由於戰時新聞管制,一直擔當着國內輿論的《帝國日報》在日本已被迫停刊,但在日華人並沒有斷絕消息來源——日本政府可以封掉中國方面開辦地報紙。卻無法取締其他西方列強在日本發行的報紙。在各種各樣報紙的字裡行間,雖然有着或多或少地扭曲和掩蓋,但沒有一個國家敢於承認日本推行山東攻略是正義且符合萬國公法的。所以。在同盟會本部與光復會地爭論升級之後,革命黨諸位領袖尷尬地發現自己並沒有獲得多少同情與支持。

許多在日留學的熱血青年對同盟會聲明予以了公然否認和斷然拒絕。他們認同光復會主張,毅然暫時中斷自己的學業而返回祖國效力,至於在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地中國學生。則在某一天齊刷刷地溜號回國——堪稱是絕無僅有地秘密行動。

在中國國內。汪精衛、梁啓超則在報端連篇累牘地撰文。要求革命黨先將政治歧見擱置一邊,“當務之急是反對侵略、捍衛國權”。

這種爭吵、矛盾、動搖、猶豫一路持續下來……

在《帝國日報》公佈山東戰場地勝利戰果後。一直以來密切關注着事態進展的愛國人士沸騰了。不僅因爲中國能夠不畏強暴堅決起來抵抗,而且因爲這種抵抗是卓有成效地。

雖然很多人對報紙發表的信息真實性表示懷疑,對中國軍隊能戰勝抰兩

之威的日本軍隊表示質疑,但在一幅幅實地拍攝的照目睹了有關列強報紙的新聞之後,他們無不歡呼雀躍,爲國家實力的增強而歡呼,爲中國能不受外國欺侮而歡呼。

革命道路往何處去?

雖然很多人仍然堅持着樸素的革命理想,仍然堅持着共和優於帝制,革命優於改良的觀念,但在事實面前,他們的信念和執著有所動搖。更爲關鍵的是,許多人原本陶醉於日本對中國革命的同情與支持,但現在看來,這種支持更像是不懷好意的挑唆。

更大的思想混亂由此而產生。如果說同盟會主流派在原先面對光復會有關如何表態的問題上還能勉強達成一致的話,那麼在接下來面對山東戰事階段性勝利之時的衝擊就無法掩飾其中的分裂與對立了。

以黃興、宋教仁爲首的湖南派公然讚揚中國在戰事當中所取得的成績與進步——雖然國家的政治體制依然還是腐朽與落後的,但不可否認,在許多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以孫中山、胡漢民等爲首的兩粵派則顯然持有不同意見。

正是在這樣激烈論爭的當口,秉承山本內閣旨意的頭山滿來了,不但假惺惺地對革命黨表示了讚賞和支持,還畫出了以瓊州作爲革命基地的大餅,老狐狸或許熟知革命黨內部的不和與弱點,臨走時拍拍孫中山的肩膀:“中山先生,要完成革命大業必須渡過各種各樣的困難和考驗,有些時候甚至要下很大的決心,我相信您的眼光和胸懷不會那麼狹小,不會侷限於現在一隅。

頭山滿走後,革命黨諸領袖很快便從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中清醒過來,開始了新一輪的爭吵。

“諸位,頭山滿先生方纔的提議,是對革命事業最大的支持與幫助。這些年來,爲了獲得一個革命舉事的基地,我們在國內進行了無數次的起義、暴動,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如果能以瓊州爲基地,建立一個可靠的後方和根據地,革命事業成功的可能性無疑就會大大增加。”孫中山掃視了會場一眼,“我知道大家對這個提議持有保留態度,我也認識到日本政府之所以通過黑龍會提出這樣一個建議是另有用意,但對我們而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務必不能錯過。”

“我贊同中山先生的意思。雖然滿清政府在戰場上暫時獲得了一定的勝利,但這種勝利是很不可靠的,只要日本繼續投入力量,以中國孱弱的國防很難承受,到時候唯有割地賠款媾和了事,如果我們現在不積極準備相應的起事力量與革命基地,一旦國內大變發生將無以應付。”

黃興站立起來了,臉漲得通紅,卻是一句話也沒說,但從氣勢上看,就孕育着咄咄怒火。

“克強,不必如此,我們是革命同志,有話你儘管直說。”孫中山很瞭解自己的老搭檔。

“諸位,我想問一句,我們革命的目的究竟是爲了什麼?”黃興劈頭就問。

“那還用說,自然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爲了‘驅逐韃虜’難道就可以引進日本了麼?”黃興憤憤不平,“前門拒虎、後門進狼,這樣的革命究竟有什麼意義?”

“克強,你言重了,日本對我們只是幫助,沒有要取而代之的意思。”

“是麼?你看不出來倒罷了,難道這四萬萬人都看不出來?”黃興毫不客氣地予以回擊,“姑且不說滿清政府的好壞,單是日本推行山東政策就可見他們的侵略野心。難道我們爲了革命的目的可以站在侵略者的立場上幫腔?難道爲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忘記了國仇家恨?”

“克強!”孫文拍了桌子,“我們只是藉助日本的力量,沒有永遠依靠他的意思,更沒有要引狼入室,以日本取而代之的意思……”

“現在是沒有,到時候身不由己,怎麼辦?”黃興動了怒氣,將茶杯在桌上拍得粉碎,“靠別人恩賜的革命,我既不要也不稀罕……”說罷,拂袖而去……

第6章 寧缺毋濫第36章 自求多福第89章 殺氣逼人第50章 衆矢之的第87章 神兵天將第74章 暗度陳倉第23章 內外有別第76章 黑虎掏心第14章 否極泰來第78章 步步爲營第8章 滿頭大汗第100章 新的起點第1章 獨闢蹊徑第11章 雷霆萬鈞第6章 寧缺毋濫第83章 箭在弦上第28章 體察聖意第29章 高深莫測第88章 各有所謀第28章 心亂如麻第25章 因勢利導第19章 推心置腹第78章 步步爲營第68章 彌留之際第31章 半推半就第85章 事有反覆第40章 雷霆震怒第9章 先易後難第39章 曉之以理第91章 強力彈壓第78章 步步爲營第24章 下定決心第46章 晉封爵位第64章 痛下決心第72章 惡有惡報第1章 辯論之光第34章 排除干擾第3章 勾心鬥角第83章 煞費苦心第35章 額外插曲第53章 帝國國會第30章 聖意難懂第88章 控制局面第6章 驚心動魄第93章 步步緊逼第78章 步步爲營第14章 百感交集第77章 羣情洶洶第1章 秘密佈置第68章 彌留之際第6章 折戟炮戰第28章 深謀遠慮第57章 推心置腹第19章 考題買賣第1章 獨闢蹊徑第47章 過於輕敵第17章 蓋棺論定第36章 當頭一棒第17章 蓋棺論定第14章 謀定後動第16章 夜襲得手第37章 心心相印第14章 各懷鬼胎第10章 進攻方向第30章 既往不咎第20章 咬牙堅持第28章 直言不諱第12章 大張旗鼓第5章 錯綜複雜第26章 徹底解決第33章 各顯神通第13章 暗藏殺機第39章 曉之以理第5章 膠東風雲第40章 雷霆震怒第72章 校場展示第25章 煽風點火第4章 東亞角逐第97章 圖窮匕見第25章 山窮水盡第18章 防禦殲敵第31章 半推半就第42章 五體投地第25章 橫生枝節第52章 維新重寶第41章 革命前途第1章 全面推進第40章 殊途同歸第7章 身陷雷區第65章 財政預算第31章 中日博弈第74章 暗度陳倉第23章 商討對策第33章 以退爲進第30章 聖意難懂第29章 深不可測第16章 緊鑼密鼓第81章 密謀方案第81章 漸次推行
第6章 寧缺毋濫第36章 自求多福第89章 殺氣逼人第50章 衆矢之的第87章 神兵天將第74章 暗度陳倉第23章 內外有別第76章 黑虎掏心第14章 否極泰來第78章 步步爲營第8章 滿頭大汗第100章 新的起點第1章 獨闢蹊徑第11章 雷霆萬鈞第6章 寧缺毋濫第83章 箭在弦上第28章 體察聖意第29章 高深莫測第88章 各有所謀第28章 心亂如麻第25章 因勢利導第19章 推心置腹第78章 步步爲營第68章 彌留之際第31章 半推半就第85章 事有反覆第40章 雷霆震怒第9章 先易後難第39章 曉之以理第91章 強力彈壓第78章 步步爲營第24章 下定決心第46章 晉封爵位第64章 痛下決心第72章 惡有惡報第1章 辯論之光第34章 排除干擾第3章 勾心鬥角第83章 煞費苦心第35章 額外插曲第53章 帝國國會第30章 聖意難懂第88章 控制局面第6章 驚心動魄第93章 步步緊逼第78章 步步爲營第14章 百感交集第77章 羣情洶洶第1章 秘密佈置第68章 彌留之際第6章 折戟炮戰第28章 深謀遠慮第57章 推心置腹第19章 考題買賣第1章 獨闢蹊徑第47章 過於輕敵第17章 蓋棺論定第36章 當頭一棒第17章 蓋棺論定第14章 謀定後動第16章 夜襲得手第37章 心心相印第14章 各懷鬼胎第10章 進攻方向第30章 既往不咎第20章 咬牙堅持第28章 直言不諱第12章 大張旗鼓第5章 錯綜複雜第26章 徹底解決第33章 各顯神通第13章 暗藏殺機第39章 曉之以理第5章 膠東風雲第40章 雷霆震怒第72章 校場展示第25章 煽風點火第4章 東亞角逐第97章 圖窮匕見第25章 山窮水盡第18章 防禦殲敵第31章 半推半就第42章 五體投地第25章 橫生枝節第52章 維新重寶第41章 革命前途第1章 全面推進第40章 殊途同歸第7章 身陷雷區第65章 財政預算第31章 中日博弈第74章 暗度陳倉第23章 商討對策第33章 以退爲進第30章 聖意難懂第29章 深不可測第16章 緊鑼密鼓第81章 密謀方案第81章 漸次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