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短兵相接

天氣寒冷,滴水成冰,踩踏在到處有冰凍的道路上時,便。第八鎮前往興國、大冶兩地剿匪的兵馬在上午誓師後動作極爲遲緩,幾乎每一步都是磨磨蹭蹭的。出城後一路行軍更是愈加緩慢,混跡其中的革命黨則有意拖延,在部隊中煽動不滿。

其實也該第八鎮軍士發表不滿。爲刺激士氣,陳夔龍在出發前給張彪派了老大一個紅包:剿匪期間,凡剿匪兵馬除一律加派雙餉外還另加發賞銀5,平叛後再賞5兩,大小軍官按品秩高低予以加倍彪雁過拔毛的水平是出了名的,總督大人說5,他回部隊一張口就變成了4,勵士氣。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張彪自以爲做的巧妙,其實消息老早就在四下傳開,軍士們原本就一直飽受軍餉剋扣之苦,好不容易逮着了機會可以撈一把油水,偏又被帶兵的官長層層盤剝,心裡一股無名火無處發泄。再加上天氣寒冷、道路難行,幾乎沒有人不牢騷滿腹、罵罵咧咧的。

到了紮營時候,很多軍士安頓下來後就開始纏着隊官索要賞銀——總督大人答應給的,你們怎麼還不給?5還是4兩姑且不去+在軍官們將銀子捏着不發就太沒有道理了。

可軍官們也憋着一肚子火,他們一方面要竭力安頓好手下的各項事宜,另一方面自己的銀子也無處着落。言語中也牢騷不斷。

針尖對上了麥芒。在革命黨衆有意地推波助瀾之下,質問漸漸演變成了口角和謾罵。

“操他娘地,天寒地凍的。老子提着性命跟當官的出來剿匪,居然連這點銀子還要私吞……”

“李皮復,你嘴上給我放乾淨點,誰他娘地私吞銀子了?老子連銀子毛都沒見到一根。”

吵架的排長和大兵頭衝着頭,眼睛瞪着眼睛,活像鬥雞場上怒目圓睜的兩隻公雞。身旁早就圍上了一大圈看熱鬧的人,神色間頗爲氣惱,立場亦有一邊倒的趨勢。有個革命分子看得真切,在人羣后悄悄一推,正在鬥嘴的士兵被身後地人一頂,腳步一下子便衝了過去,因他個子偏矮,腦袋冷不防就頂在排長的下巴上。疼得對方呲牙咧嘴,怪叫不已。

這一下可就捅了馬蜂窩,對面的排長本來就感覺下不了臺,一看你小子居然還衝過來頂住自己。本能的反應就是抄起拳頭就打。

“直娘賊,你敢打老子?”

“打得就是你。怎麼了?”排長平素頤指氣使慣了,此時被一大堆人圍觀,早已感覺顏面盡失,現在既然佔有先發制人的優勢,下手毫不留情,一拳重似一拳。

士兵個子矮小,氣力不如排長大,加上先機又失,被打得連連倒退,一氣之下,瞅準了空子,劈頭從旁邊搶過了一杆步槍。

“你要造反?”

“老子就要造反!你敢把老子怎麼樣?”士兵大吼一聲,抄起傢伙就重新反撲過來。排長見勢頭不妙,便一頭抓住對方的槍桿,想用強力將他扯回來。

持槍爭吵的士兵原本並無殺人的念頭,但氣急之下居然扣動了扳機,“啪”地一聲槍響,排長倒在了地上,也驚動了在營帳中地張彪等人。

羣情激盪,衆人一時都沒有料到這種變化,怔怔地矗立當場。眼看時機已經成熟,革命黨趁機大嚷:“造反了,造反了,不造反咱們兄弟就活不下去了。”

一聲吶喊,衆聲相應,人羣皆有從衆心理,一看有人挑頭,立馬就彙集成浩浩蕩蕩的造反大軍。此時正好張彪派人前來查看到底發生何事,見了面還沒說上一句話,就被領頭的革命黨人一槍擊殺。

殺一人也是殺,殺幾十個也是殺,衆人一看已經動手,紛紛鼓譟着,動用武力幹了起來。乾柴恰逢烈火,尤其是摻雜其中的革命黨分子作爲火星子幫助燃燒起來後,場面愈演愈烈,戰火越燒越旺。不到小半個時辰,兩標人馬已反聲一片,張彪驚恐地發現,整個營地陷入了一片混亂。

他原本就不擅長應變指揮,遭遇目前這樣棘手地局面更是手足無措,參謀哭道:“大人,軍士已反,部隊急切間肯定收不攏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咱們先撤退,然後去省垣報信、請援兵。”

聽着四周殺聲四起的聲音,張彪早就嚇得有些語無倫次,聽了這番言語,更是嚇得戰戰兢兢,用萬分顫抖地話說道:“撤……趕緊撤……”

張彪在衛隊保護下逃之夭夭,羣龍無首,各級軍官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根本就無法做出有效應對,要麼被暴起的士兵給打死,要麼趕緊化裝,落荒而逃,不及一個時辰,兩標剿匪人馬已豎起了革命旗幟,戰鬥基本結束。

革命黨人,原先在標中擔任隊官的杜武襄被推舉成兩標臨時指揮。他高呼道:“弟兄們,不要擔心。今夜是革命黨舉事,我就是革命黨……願意革命打韃子的弟兄隨我一起殺進武昌城去!”

“殺進武昌城去!”人羣大聲歡呼,開始朝武昌城奔去,大批原本存在觀望、中立心態的官兵也一同被挾裹着前去。

就在兩標人馬亂成一團之時,武昌城也開始發生了變亂。

武昌城東西長約五里,南北長約六裡,繞城一週的總長約爲二十二里,整體面積區域並不大。在這樣不大的城區裡,還有蛇山橫亙其中,將城區分隔爲山南山北兩部分。山南

各標、營駐地,西部有總督衙門及第八鎮司令部,山布政使衙門所在地。在蛇山上有三處炮位,其炮口方向一般總是指向西南方。也就是本次舉事所要攻擊的場所——督署和欽差使團駐地。

按事先約定。第二十一協輜重隊負責城內革命舉事信號總髮動。革命黨統一的指揮機關也設在附近,宋教仁和孫武親自下令點燃沖天大火。火光就是命令,等幾乎大半個武昌城都被火光映得通紅時。革命力量終於全部發動起來。

工程第八營由於革命黨人衆多,主要負責攻佔楚望臺軍械庫。該軍火庫在武昌城地最東南方,距離29、30不過一里多地。務地革命代表事先已層層收集到了數盒子彈,他們秘密分發給了各革命黨人。由於新軍執行械、彈分離的原則,在工程營舉事之事,反對武裝舉事的軍官倉促間也根本沒有火力和時間進行彈壓。手中地手槍勉強放了幾槍後便被一擁而上的革命黨人給射殺。

至此,工程營所有彈藥悉數落入革命黨之手,期間的革命黨總代表熊秉坤連放三槍作爲起義信號,並陸續集合了二百餘人,宣告成立湖北革命軍並自任臨時指揮,準備前往佔領楚望臺。由於熊秉坤在軍中地位不高,工程營各棚、各隊的士兵初次匯聚在一起顯得異常凌亂,指揮極其困難。經緊急商議。他主動推舉原日知會幹事、隊官(相當於連長)吳兆麟爲臨時總指揮。吳軍事知識豐富,在士兵中亦很有威信,他很快整理好了隊伍,率隊出發。

根據憲兵隊事先發來的情報。楚望臺軍械庫爲湖北新軍的重要軍火庫,內有毛瑟步槍一萬餘支。漢陽造步槍近兩萬支,炮十數門,子彈數十萬發,裝備整整一鎮還有餘。佔領了該庫不但能用軍火武裝衆多地革命黨人,而且還能有效切斷反對革命之軍隊的軍火供應,堪稱一箭雙鵰。

因此,攻佔軍械庫的行動成爲整個舉事方案最爲關鍵之處,雖然在外剿匪的兩標已經快速返回,但在武昌城裡,革命黨並沒有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奪取軍械庫是形成這種優勢最主要的方略。

鑑於軍械庫地位如此之重要,在工程第八營擔綱奪庫主力之時,二十九標的蔡濟民、三十標的吳醒漢等分別率領部分士兵,衝出營門趕往楚望臺,駐城外地混成協輜重隊革命黨人李鵬升亦舉火發出了起義信號。炮兵營立即響應,並同輜重隊一起向武勝門挺進,因城門緊閉,一部繞道至中和門,直趨楚望臺。新軍測繪學堂的近百名學兵平日也有不少頗爲傾心與革命,此時亦迅速向楚望臺集中。

吳兆麟的如意算盤原來打得不錯,拿下軍械庫後就以兩個排防守軍械庫,並將此處建立爲指揮部的所在地,另以兩個排地兵力襲擊軍械庫東西兩側的憲兵營和旗兵,另以一個隊奪佔中和門,迎接炮隊和剿匪部隊入城;派數人向通湘門、中和門一帶偵察敵情,切斷電話線,派人分頭遞信,催促各營響應,預備隊則加緊在軍械庫北端集結待命。

但就在吳兆麟直撲軍械庫時,猛然發現情況似乎很不對頭。原本在軍械庫外佈置有數個遊動哨,但革命軍趕來之後,非但遊動哨不知去向,甚至於地面上也佈滿了障礙——這是從未有過地情形。

怎麼回事?難道是駐守在軍械庫旁的憲兵營中有人同情革命已率先除掉了崗哨?可爲什麼還要佈置障礙呢?有這樣的閒工夫真還不如多拉些隊伍上前線。吳兆麟越想越覺得狐疑,越想越覺得不太對勁,可究竟到底哪裡不對勁,他偏又說不上來,只好繼續向軍火庫挺進。

正是夜幕已深,滿城漆黑之時,革命軍縱然點有火把,也只能照亮很小的一塊地方,各部隊辨清軍械庫的方向,從四面八方向其涌去,星星點點的火光彷彿如螢火蟲一般形成了一片光網。

軍械庫一片寂靜,彷彿這麼大的動靜依然沒有把它吵醒一般。

“孫長官……您看……革命黨來了。”在壘放地整整齊齊的簡易工事後面,後人對四周的景象指指點點。

“哼,一羣亂黨,何能成事?”漫天遍野的喊叫聲、槍擊聲原本對人的心裡有極強的震撼作用,但在孫傳芳眼裡,幾乎一文不值,他放下望遠鏡,低聲喝道,“呆會聽我命令,將革命黨放到了跟前再打,讓他們嚐嚐咱們禁衛軍的厲害。”

“是!”同樣低沉的聲音將命令一個接一個地傳遞下去。

軍械庫果然沒有動靜麼?非也!在接到大量線報後,陳宦雖然並不清楚革命黨究竟何時會發動,但他明白這個日期已經很近了。作爲湖北人,他對湖北新軍的動態掌握的異常清楚,第一眼就盯上了楚望臺這個關鍵之處。在天剛剛黑下來之時,命令孫傳芳率領120的小分隊火速加以佔領並佈置防禦工事。

孫傳芳接到的命令很簡單——控制軍械庫,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它12個小時。

面對猶如神兵天將般的禁衛軍,原本軍械庫的守軍和憲兵營根本就不敢動手,此時革命黨尚未舉事,禁衛軍手執經過皇帝簽發的令諭具有無上權威,守軍便乖乖交出了控制權。孫傳芳一面將原有人員解除武裝後悉數押入庫房看守,另一面則拼了命地構築臨時工事,好在軍械庫物資齊備,構建並不困難。

剛剛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武昌城的槍聲就響了起來。

果然壞了……

第43章 日新月異第5章 膠東風雲第10章 縱橫捭闔第6章 寧缺毋濫第30章 聖意難懂第17章 戰術轉型第75章 人心惶惶第88章 控制局面第39章 分道揚鑣第22章 怒不可遏第24章 下定決心第24章 走出陰影第9章 短兵相接第39章 生死一線第7章 身陷雷區第18章 防禦殲敵第41章 章程既定第19章 火從天降第38章 動之以情第38章 鋒芒畢露第23章 人才薈萃第35章 額外插曲第77章 羣情洶洶第63章 親王鬧事第85章 軍歌嘹亮第76章 黑虎掏心第62章 悲情訴說第40章 雷霆震怒第37章 狗急跳牆第57章 推心置腹第37章 爭吵不休第34章 排除干擾第24章 怒不可遏第89章 最後攤牌第9章 短兵相接第6章 寧缺毋濫第5章 錯綜複雜第35章 額外插曲第28章 直言不諱第73章 明修棧道第39章 曉之以理第77章 暗雲飛舞第13章 轉危爲安第52章 狗急跳牆第22章 怒不可遏第94章 虛晃一槍第94章 虛晃一槍第97章 圖窮匕見第13章 僞託神蹟第46章 晉封爵位第69章 蓋棺論定第4章 智困梟雄第93章 真相大白第92章 善後處理第21章 偉大母愛第93章 真相大白第60章 投機倒把第65章 財政預算第84章 利器準備第19章 考題買賣第80章 深度介入第28章 深謀遠慮第52章 維新重寶第44章 各有所第60章 投機倒把第6章 驚心動魄第13章 僞託神蹟第22章 怒不可遏第72章 惡有惡報第95章 循序漸進第10章 縱橫捭闔第49章 本位之辯第51章 釜底抽薪第62章 悲情訴說第9章 短兵相接第22章 怒不可遏第10章 變亂紛呈第14章 百感交集第2章 鏈鎖效應第82章 劍指廣州第14章 謀定後動第24章 兩全其美第86章 猝然發動第20章 咬牙堅持第9章 先易後難第43章 日新月異第56章 弄巧成拙第7章 多事之秋第16章 夜襲得手第80章 深度介入第42章 各種心思第34章 生離死別第17章 弦外之音第50章 廢兩改元第71章 利益交換第3章 慈禧歸西第1章 全面推進第91章 禍水旁引第35章 額外插曲
第43章 日新月異第5章 膠東風雲第10章 縱橫捭闔第6章 寧缺毋濫第30章 聖意難懂第17章 戰術轉型第75章 人心惶惶第88章 控制局面第39章 分道揚鑣第22章 怒不可遏第24章 下定決心第24章 走出陰影第9章 短兵相接第39章 生死一線第7章 身陷雷區第18章 防禦殲敵第41章 章程既定第19章 火從天降第38章 動之以情第38章 鋒芒畢露第23章 人才薈萃第35章 額外插曲第77章 羣情洶洶第63章 親王鬧事第85章 軍歌嘹亮第76章 黑虎掏心第62章 悲情訴說第40章 雷霆震怒第37章 狗急跳牆第57章 推心置腹第37章 爭吵不休第34章 排除干擾第24章 怒不可遏第89章 最後攤牌第9章 短兵相接第6章 寧缺毋濫第5章 錯綜複雜第35章 額外插曲第28章 直言不諱第73章 明修棧道第39章 曉之以理第77章 暗雲飛舞第13章 轉危爲安第52章 狗急跳牆第22章 怒不可遏第94章 虛晃一槍第94章 虛晃一槍第97章 圖窮匕見第13章 僞託神蹟第46章 晉封爵位第69章 蓋棺論定第4章 智困梟雄第93章 真相大白第92章 善後處理第21章 偉大母愛第93章 真相大白第60章 投機倒把第65章 財政預算第84章 利器準備第19章 考題買賣第80章 深度介入第28章 深謀遠慮第52章 維新重寶第44章 各有所第60章 投機倒把第6章 驚心動魄第13章 僞託神蹟第22章 怒不可遏第72章 惡有惡報第95章 循序漸進第10章 縱橫捭闔第49章 本位之辯第51章 釜底抽薪第62章 悲情訴說第9章 短兵相接第22章 怒不可遏第10章 變亂紛呈第14章 百感交集第2章 鏈鎖效應第82章 劍指廣州第14章 謀定後動第24章 兩全其美第86章 猝然發動第20章 咬牙堅持第9章 先易後難第43章 日新月異第56章 弄巧成拙第7章 多事之秋第16章 夜襲得手第80章 深度介入第42章 各種心思第34章 生離死別第17章 弦外之音第50章 廢兩改元第71章 利益交換第3章 慈禧歸西第1章 全面推進第91章 禍水旁引第35章 額外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