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曉之以理

輾一夜無眠,汪精衛都在牢中思考此次行動的前因後君的毅然與果敢,他感到萬分欣慰,又害怕她的將來——對於清廷的承諾,他並無信心;對革命事業的回顧,他感到無怨無悔,又痛恨自己見識不明——書生造反,果然三年不成。

憂從中來,悲從中來,才情大動,遂提筆寫下詩一首。

天明後,他卻被引去見了善耆。王府裡有一間房間完全按日本式樣佈置,榻榻米亦從日本原裝進口,原是王府所聘家庭教師川島浪速與善會談的場所,此時用來接待汪精衛,倒也是恰如其分。

賓主雙方依東瀛之禮就座,中間擺放的卻是一副玉子圍棋。

“不知汪先生對此興趣如何?”

“在日本時嘗偶然爲之,卻不精通。”

“那麼,便請先生賜教如何?”

“可以,不過手談前我想先請您過目一下我昨夜所作詩詞,閱後便知我心意,免得浪費多餘口舌,與雙方面上不好看。”汪精衛板起臉孔,一字一頓地說道——笑話,他當然知道善耆和他會面的目的,不就是想說降我汪某人麼!

善耆先是一愣,隨即哈哈一笑:“有意思,有意思!令人別開生面。先生才華名動京師,大作自然是要拜讀的,不過……”他拖長了聲調:“容我先猜一猜此詩中詞句。”

“王爺好雅興。”汪精衛倒是落落大方直接稱呼善耆爲王爺,或許在他眼裡不過是一個代號而已,絲毫不代表對皇權的畏懼。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一句。當爲少年英雄寫照。”善捻着鬍鬚,笑眯眯地說道。

“什麼?”汪精衛大驚失色,這正是他詩中一句。對方如何知曉?

第一回合過招就隱然佔據上風,善耆大笑:“怎麼,不是麼?”

“王爺從何而知?”汪精衛仔細回想了整個過程,確信沒有向任何人透露,依牢房的結構與佈局,似乎也沒有窺視地可能性——邪了。

“《帝國日報》有道上諭。不知汪先生是否見過?”

“哪一道?”

“皇上得神人襄助一事……”

暈!汪精衛目瞪口呆,他素來對神鬼附身之事嗤之以鼻,認爲無非是統治者愚民政策和花招手段罷了,這當中究竟蘊藏着什麼樣地異常?

“皇上昨日便說,汪先生或將作詩明志,若果作,則會有此句。”善得意地看着對方,“如何。不是本王誆騙於你吧?”

攤開一看,汪精衛昨夜所書歷歷在目:

街石成癡絕,滄波萬里愁;

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青粼光不滅,夜夜照燕臺。

他還在目瞪口呆中,善耆已經捻起棋子:“請先生賜教!”

汪精衛手忙腳亂,拿起一枚黑子,直接在右下角落子,隨即便是星?小目開局——這在日本也頗爲流行。善動作飛快,擺下了先布厚勢,次取實地的架勢。

“實不相瞞,汪先生在《民報》上的篇篇大作本王均曾拜讀,文章所極力主張地中國必須自強自立,改革政體,提倡民衆參政議政,效法歐美列強立憲變法的道理我都贊成……但我也想告訴先生,朝廷目前頒佈了《預備立憲九年籌備綱要》,擬兩年內召開國會,九年內完成立憲,今年各省就要召開議局,明年國會一開,民衆便能投身政治——竊以爲,這和先生的革命目標並無衝突。”

“表面上看沒有區別,但實質上卻南轅北轍。我們革命黨人主張的憲政,是指‘三民主義’之下的憲政,是指推翻帝王專制後的共和憲政。”

“我以爲‘三民主義’主張太過見識狹隘,爲什麼要主張滅滿興漢?靠民族互相仇視能使中國富強起來?滿族固然人少,亦有500萬之數,其餘還有蒙古、回部、藏族等各族,加起來當有上千萬之數,漢族雖有4萬之衆,難道要將此等異族全部殺之而後快?”

“王爺今日說要民族團結,要各族協和,200年前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時怎麼便不想着?”

“時移則事易,歷朝歷代更替之時都免不了殺戮,此世間常理,恆古不變。退一萬步說,當日即便有錯,難道便是

復之藉口?冤冤相報何時能了?再者,滅明者非國朝爾;殺漢人至多者非八旗,乃張獻忠爾。”

“屠殺固非常態,可有清300來,民族壓迫、民族歧視卻是常態。漢人衣冠、服飾、風俗被迫滿化,號稱‘留頭不留髮’者,200餘年從未斷絕。”

“先生此言有一定道理,但皇上已下明諭,辮子去留可悉聽尊便!其餘風俗、習慣,亦可自由變異……先生在日本吃西餐,穿洋服,說洋話,看洋書之時,是否想着這亦是一種民族壓迫與民族歧視?無非軟刀子手段而已。”

汪精衛辯解道:“此種變異卻爲人所自願,何談壓迫?日本雖有種種不如意之處,但從大處着眼,實是吾國仿效對象。”

善耆緊緊抓住此語:“既然先生也主張仿效日本,但爲何一定還要搞流血革命?朝廷已答應實行憲政,用和平、漸進地方法實現政治改良不是比流血更好麼?不是和日本君主立憲是一脈相承之途徑麼?”

“王爺此言差矣。”汪精衛提了對方一子後道,“日本明治維新,是西鄉隆盛等領袖武力將幕府手中的政權重新交還天皇,亦有伏見、鳥羽之役,決不是幕府拱手將政權讓出。”

“日本有將軍獨攬大權,鄙國卻無!朝廷大權統於君上,日本流血是爲了將大權交還皇帝,我國皇帝本來就有權,何用交還?”

“所謂有權,不過是空頭權力,皇帝被囚瀛臺,康梁黨徒奔走呼號之時,權在何處?如果皇帝真有權,則御下必嚴,如此則國會定成爲傀儡機構,議員亦爲皇帝走狗。《欽定憲法大綱》劈頭便說‘皇帝萬世一系,永永尊戴’當國會與皇帝有矛盾之時,民衆與皇權有矛盾之時,所謂‘永永尊戴’當如何處置?”

“中國國情十分複雜,各地民情不一,實難操之過急,先生想法是不錯的,但豈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列強虎視眈眈,天下瓜分豆剖,稍有變亂便是波蘭滅國之事……”善耆拍下一子,一口氣吃掉汪精衛一條大龍,“法蘭西革命之時,聲勢浩大,捲入者甚衆,吉倫特派、雅客賓派兔起鶻落,殺人無數,最後惹得歐洲14國武力干涉。虧法國本屬大國,又有拿破崙這等不世英才,方免爲他國所乘,保全了領土主權,卻也不免傷痕累累……如果現在革命成功,姑且不論中國實力是否與法國相提並論,單我就問一句,革命黨是否有人才足以與拿破崙相提並論,可抵抗列強侵略?”

這句話卻把汪精衛給問住了,他滿腦子想得都是革命,革命,只想革命成功,沒去思考革命成功後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倘若四分五裂,還不如不要革命的好。他搜索枯腸,仔細點看盤面,發現並無起死回生的妙招,便含笑認輸了。

“我告訴汪先生一件事情,此事我還不曾和他人提起,先生是頭一個。皇上說了,國家改良,以10年爲限,10年到期,若國家仍毫無起乃至於更糟,他便拱手讓出皇位——也不用革命黨來爭來搶,朕就讓給他們經營。皇上做法我不太贊同,但他的心思我是明白的——不願意做亡國之君,不願意落得個類似崇禎吊死煤山的下場,如果真不行,不如仿先賢禪讓制度,天下以有德者居之……”

汪精衛愣住了,他簡直不敢想象自己地耳朵,這根本不像是皇帝說話該有的概念,既讓人不可思議又令人震驚。他在反覆琢磨”如果不成直接讓革命黨人操天下大權”的建議,果真如此,何必流血?爲中國保留一分元氣也是好的。

看着他陷入沉思地模樣,善耆哈哈大笑:“改造國事,民富國強,革命黨和我們皇室的想法是一樣地,雙方只是手段不一樣,方法不一樣罷了……這個法子,先生等會回去可以好好思考一番。”

汪精衛走後,像鬼魅一樣的趙秉鈞便出現了:“王爺,皇上真說過此話?”

“廢物,這都看不出來,這明顯是皇上的遁詞和緩兵之計。後,這世道還不知道變成什麼樣,現在畫個餅讓革命黨充飢豈非很好?”

“王爺高明,高明,那汪兆銘已經有一些心動了。”

“火候還不夠足,還得再加點力氣。”第二輪的論理攻勢以汪精衛的怦然心動而告一段落……

第4章 智困梟雄第10章 縱橫捭闔第94章 趁勢改革第10章 縱橫捭闔第15章 惴惴不安第37章 頭頭是道第10章 變亂紛呈第24章 兩全其美第40章 殊途同歸第84章 利器準備第68章 彌留之際第28章 直言不諱第20章 咬牙堅持第66章 羣策羣力第21章 另闢蹊徑第8章 箭在弦上第35章 以華制華第18章 敲山震虎第98章 國內建設第30章 聖意難懂第10章 縱橫捭闔第85章 軍歌嘹亮第5章 果斷決策第25章 橫生枝節第5章 建章立制第54章 驚弓之鳥第13章 轉危爲安第60章 投機倒把第19章 火從天降第23章 內外有別第24章 怒不可遏第9章 先易後難第1章 辯論之光第34章 心有靈犀第14章 否極泰來第44章 各有所第84章 睚眥必報第25章 橫生枝節第40章 殊途同歸第8章 改弦易轍第61章 近代要素第5章 錯綜複雜第49章 同仇敵愾第62章 悲情訴說第90章 危在旦夕第34章 排除干擾第39章 曉之以理第71章 利益交換第19章 考題買賣第18章 精兵強將第47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三章第43章 鹽政改革第26章 徹底解決第52章 維新重寶第8章 海雷神威第71章 國造機槍第58章 帝國憲法第15章 兵事興革第97章 深入調整第3章 勾心鬥角第20章 恩威並施第13章 僞託神蹟第29章 左右爲難第26 將計就計第27章 瞞天過海第47章 針鋒相對卷首語第90章 鐵的手腕第18章 精兵強將第2章 鏈鎖效應第6章 寧缺毋濫第37章 頭頭是道第91章 強力彈壓第77章 暗雲飛舞第30章 原來如此第28章 心亂如麻第11章 雷霆萬鈞第11章 綿綿不絕第46章 置身事外第55章 左右爲難第4章 東亞角逐第30章 原來如此第97章 深入調整第70章 臺前幕後第19節 棋高一着第21章 偉大母愛第2章 鏈鎖效應第54章 驚弓之鳥第37章 心心相印第90章 鐵的手腕第83章 煞費苦心第70章 飯館說書第80章 深度介入第68章 規劃編成第52章 狗急跳牆第84章 利器準備第59章 憲法草案第40章 雷霆震怒
第4章 智困梟雄第10章 縱橫捭闔第94章 趁勢改革第10章 縱橫捭闔第15章 惴惴不安第37章 頭頭是道第10章 變亂紛呈第24章 兩全其美第40章 殊途同歸第84章 利器準備第68章 彌留之際第28章 直言不諱第20章 咬牙堅持第66章 羣策羣力第21章 另闢蹊徑第8章 箭在弦上第35章 以華制華第18章 敲山震虎第98章 國內建設第30章 聖意難懂第10章 縱橫捭闔第85章 軍歌嘹亮第5章 果斷決策第25章 橫生枝節第5章 建章立制第54章 驚弓之鳥第13章 轉危爲安第60章 投機倒把第19章 火從天降第23章 內外有別第24章 怒不可遏第9章 先易後難第1章 辯論之光第34章 心有靈犀第14章 否極泰來第44章 各有所第84章 睚眥必報第25章 橫生枝節第40章 殊途同歸第8章 改弦易轍第61章 近代要素第5章 錯綜複雜第49章 同仇敵愾第62章 悲情訴說第90章 危在旦夕第34章 排除干擾第39章 曉之以理第71章 利益交換第19章 考題買賣第18章 精兵強將第47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三章第43章 鹽政改革第26章 徹底解決第52章 維新重寶第8章 海雷神威第71章 國造機槍第58章 帝國憲法第15章 兵事興革第97章 深入調整第3章 勾心鬥角第20章 恩威並施第13章 僞託神蹟第29章 左右爲難第26 將計就計第27章 瞞天過海第47章 針鋒相對卷首語第90章 鐵的手腕第18章 精兵強將第2章 鏈鎖效應第6章 寧缺毋濫第37章 頭頭是道第91章 強力彈壓第77章 暗雲飛舞第30章 原來如此第28章 心亂如麻第11章 雷霆萬鈞第11章 綿綿不絕第46章 置身事外第55章 左右爲難第4章 東亞角逐第30章 原來如此第97章 深入調整第70章 臺前幕後第19節 棋高一着第21章 偉大母愛第2章 鏈鎖效應第54章 驚弓之鳥第37章 心心相印第90章 鐵的手腕第83章 煞費苦心第70章 飯館說書第80章 深度介入第68章 規劃編成第52章 狗急跳牆第84章 利器準備第59章 憲法草案第40章 雷霆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