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創新思路

載濤意見相同的人還不在少數,鐵良也建言說:“鐵防子彈,但不能防炮彈,更不能防地雷。即便炮彈擊不中車體,打中履帶也一樣要命,所以……”

任何一樣新事物的產生都會受到舊事物、舊習慣的束縛,這也是爲什麼坦克作爲一種概念早在日俄戰爭以後就開始萌發,但直到一戰時因爲戰壕和鐵絲網的緣故才得以應用的原因。皇帝掃視過去,騎兵派堅持騎兵的優越性,步兵派認爲戰車中看不中用,但只有一個人陷入了沉思——他就是蔣方震。

“蔣方震,說說你的看法。”

“皇上,微臣在想,火車剛剛發明的時候是怎樣的一副場景。”蔣方震沒有直接以戰車爲切入點,而是將注意力轉到了火車身上,“火車現在一日可行千里,一次載貨達10萬斤仍顯得綽綽有餘,不在?”

衆人默然,火車的好處自然是看得見摸得着,不然就在中國這樣一個如此保守、如此頑固的國度裡,也依然能夠掀起興建鐵路的高潮。

“但是,一百年前英國人史蒂文森發明火車時,其速遠遜於馬,聲音又大,機器極不可靠,誰曾想就是這樣一種又醜又笨的怪物,不過短短十餘年,火車便已卓然其上,其興盛之功可見一斑。”蔣方震話鋒一轉,說到了戰車身上,“戰車一物,雖然有諸多不足,但某總以爲如同火車一般。總有長大成熟之日。”

蔭昌對於先進事物頗爲嚮往,但在性格上亦不免有些猶豫,他說的話頗有點中庸之意:“皇上,卑職以爲諸位都有道理,現在遍查歐美強國,無一有此等戰車,是否再稍候幾年,等德國方面做出成績。我們再跟進不遲。反正就軍事而言需要學習地太多。這種不着急學的。不如擱置留待後議。”

這稀泥和得也算有水平,不少人紛紛點頭,就連蔣方震亦有嘉許之意,但有人卻挺身而出。禁衛軍師長良弼道:“誠如諸公所言,戰車有頗多不足,但某以爲其潛力甚大,甚至足以改變將來戰爭之平衡。我對海軍不甚精通。但聽說英人‘無畏’戰艦一出世,其餘兵艦皆過時矣。海軍如此,陸軍猶然如此,我國國防,如果天天跟在列強之後亦步亦趨,要何年才能趕上洋鬼子的水平?倒不如放手一搏,扶優創新,一旦有所成就。功莫大矣!”

“好一個‘扶優創新’。”皇帝其實早就打定了主意。現在良弼替他把核心要義說出了口,再往下走就順利地多了,“朕發展戰車之心決不動搖。但現在既然不足仍多,短時間內不做列裝考慮。此次展示的戰車,暫命名爲戰車甲,要求該工程師妥加改進,提升可靠性,明年要求其研製戰車乙,不僅搭載機槍,還要搭載火炮……朕便不信就只能碌碌無爲。至於經費云云,毋庸從禁衛軍軍費中列支,從內帑撥付即可。”

“皇上聖明。”反對派因爲暫不列裝而且不佔用軍費而贊同,贊同派因爲繼續研究製造而不會反對,這樣就皆大歡喜——皇帝和稀泥的本領更見功力。

雖然就三大兵工廠的佈局調整已經達成了一致意見,但在軍工生產上還存在着不少難題。參謀次長哈漢章彙報道:“明年年產5杆新毛瑟步槍,在原料、人工乃至經費、場地上都無問題,唯一的問題在於質量。按照兵工生產的經驗,仿製產品沒有5以上地過渡時期,其合格率不會高於8,漢陽造步槍仿製已超過10,先現在仍有不少質次產品。驟然要求,只恐漢廠疲於奔命。”

蔭昌覺得奇怪:“不是請了德國技師、工程師麼?怎麼恁地不經事?”

參謀總長王士珍苦笑:“德人好利,雖然因爲合同緣故不得不同意幫助我生產槍支,但我漢廠每多生產一支,則無形中等於減少向德方購買一支,彼亦少賺一份利潤。漢廠現在仿製遇到地困難最大就是圖紙和加工機械,漢廠工匠只能根據進口毛瑟實地測量後再行仿製,生產出來大小不一,只能一一對應,無法實現通用,更迥論隨意更替。經常因爲一個零件出現毛病而導致整槍不能運作。”

“不能向德方索要圖紙和技術資料?”鐵良因爲和

從德國考察回來,對於技術情況掌握得多一些,“德看中發明,發明家每有成果都申請專利,懇請政府保護,他人若想仿製必須付錢。實在不行,就是付錢購買也是可以。”

“鐵公有所不知。”哈漢章訴苦道,“毛瑟公司要價不菲,而且轉讓不是一次性收費,是要分批收費。”

“那豈不是更好?”偉不明就裡,認爲分期付款可以降低壓力。

“不是。洋人與專利費計算方式與機器費計算方式大不一樣。”王士珍解釋道,“毛瑟公司索價每杆步槍150克,亦即每仿造一杆,漢廠需向毛瑟廠支付150克,期限20。”

衆人目瞪口呆:“那豈不是說20年之內如果我們造了支付1萬萬500萬馬克?”

“正是。不過,從第5開始,專利費可以打八折,從10開始打7折,每過5,降低一成收費,以此類推,直至20滿。”

鐵良又驚又怒:“150克?這跟搶錢有什麼區別?毛瑟公司本身製造一杆步槍販賣給我們地利潤都沒那麼多,我們自己採購原料、機器,自己安排人手生產,無非叫他指點一下而已,結果收的恁貴?這是誠心要我們好看。”

皇帝忽然問道:“王士珍,毛瑟如此索價之後他們做些什麼?”

“一共四條。第一,派駐漢廠的所有德國匠人開支由毛瑟公司承擔;第二,全套圖紙和技術資料悉數轉交漢廠,我國如新設工廠亦可使用,只是不能轉賣他國;第三,漢廠每製造一支步槍均由毛瑟公司進行嚴格檢驗,保證質量;第四,倘若每年合格率低於九成五,則當年技術費分文不收,如合格率高於九成五卻低於九成九,則每生產一支不合格步槍,德國方面按照費用雙倍退還,只有整體合格率在九成九以上,德國才能按照實際合格量收取報酬。”

“這還不如進口了。”蔭昌嘟囔着,“毛瑟公司這把殺豬刀卻是太狠。”

“我看也是,乾脆全部進口算數。”載濤亦一體符合,“花這麼多錢不說,還不一定百分百保險,不如進口了,方便、快捷,連機器都可以少買幾臺。”

“不……”皇帝一邊搖頭,一邊說道,“一定要自己生產。”

“皇上!”鐵良着急了,“軍費窘迫,容不得浪費啊。”

鐵良這回是真着急了,連浪費兩字都說出了口,雖然未必有詆譭皇帝之意,但心情可見一斑。

皇帝臉色一沉,但又恢復了笑容:“無論如何,一定要自行製造。進口雖好,但數量或者時機都不可靠,命脈還是掌握在洋人手裡。諸卿也是明白人,朕只說三樣,第一樣,中國倘若同別國交戰,德國中立,按照萬國法是不能輸出武器的,如果仰仗進口,到時候豈不是國無可禦敵之器?第二樣,倘若過幾年德國與他國交戰,軍械需求自顧不暇,如何顧得上我們?第三樣,即便將來都無戰爭,萬一中德交惡,我們到何處再去大量進口,即便英美他國允許,制式不同,彈藥各異,豈非手忙腳亂,或者他國趁機提高要價,到底是買還是不買?”

衆人一尋思,皇帝這話不無道理。德國人之所以在技術轉讓上重重要價,無非是不希望中國有自己的軍工生產能力,以便他們永久傾銷,這點小伎倆還是看得出的。

“朕聽說李鴻章常言‘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表面上看有一定道理,但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洋奴做派。”皇帝加重了語氣,“事事依靠洋人,樣樣依靠洋人,一旦洋人翻臉打到頭上,連招架之功都沒有,今天賠款,明天割地,整一個國將不國。朕意已決,國造軍械不管花多大地力氣都要弄出來,現在多花錢總強過以後多賠款。”

最後議定,還是要毛瑟提供技術支持,費用不變,但在支付方式上略微變革一二,當年支付3,剩餘7成等5期滿後一併支付。

皇帝一想到將來馬克賤如廢紙的模樣就忍不住心花怒放……

第47章 針鋒相對第58章 帝國憲法第9章 先易後難第19節 棋高一着第71章 國造機槍第17章 弦外之音第10章 進攻方向第5章 錯綜複雜第27章 外交折衝第44章 各有所第6章 驚心動魄第31章 果有天書第8章 海雷神威第46章 置身事外第11章 雷霆萬鈞第27章 瞞天過海第70章 臺前幕後第15章 兵事興革第86章 猝然發動第43章 鹽政改革第82章 劍指廣州第20章 咬牙堅持第32章 官制改革第31章 果有天書第18章 防禦殲敵第10章 變亂紛呈第39章 生死一線第26章 徹底解決第23章 人才薈萃第60章 五權制衡第79章 逃之夭夭第13章 英魂不滅第34章 心有靈犀第84章 利器準備第88章 各有所謀第9章 進退失據第17章 弦外之音第39章 生死一線第13章 英魂不滅第48章 沉着應戰第43章 鹽政改革第19章 火從天降第63章 釜底抽薪第76章 校閱大典第47章 過於輕敵第74章 暗度陳倉第74章 暗度陳倉第59章 錦囊妙計第30章 聖意難懂第12章 脣槍舌劍第7章 真才實學第16章 內緊外鬆第94章 虛晃一槍第3章 慈禧歸西第12章 脣槍舌劍第47章 針鋒相對第19章 火從天降第51章 積極穩妥第58章 回心轉意第13章 暗藏殺機第37章 爭吵不休第21章 另闢蹊徑第6章 寧缺毋濫第40章 雷霆震怒第15章 惴惴不安第38章 刺客來臨第38章 不歡而散第90章 危在旦夕第19章 考題買賣第14章 各懷鬼胎第21章 出動新銳第16章 緊鑼密鼓第61章 近代要素第100章 新的起點第90章 危在旦夕第41章 章程既定第15章 兩相權衡第30章 聖意難懂第2章 鏈鎖效應第82章 如履薄冰第64章 痛下決心第79章 面授機宜第28章 體察聖意第72章 校場展示第93章 真相大白第27章 外交折衝第32章 不速之客第21章 偉大母愛第56章 中外同理第41章 章程既定第84章 利器準備第93章 真相大白第10章 縱橫捭闔第17章 鞠躬盡瘁第40章 雷霆震怒第19章 火從天降第76章 黑虎掏心第71章 國造機槍第79章 逃之夭夭
第47章 針鋒相對第58章 帝國憲法第9章 先易後難第19節 棋高一着第71章 國造機槍第17章 弦外之音第10章 進攻方向第5章 錯綜複雜第27章 外交折衝第44章 各有所第6章 驚心動魄第31章 果有天書第8章 海雷神威第46章 置身事外第11章 雷霆萬鈞第27章 瞞天過海第70章 臺前幕後第15章 兵事興革第86章 猝然發動第43章 鹽政改革第82章 劍指廣州第20章 咬牙堅持第32章 官制改革第31章 果有天書第18章 防禦殲敵第10章 變亂紛呈第39章 生死一線第26章 徹底解決第23章 人才薈萃第60章 五權制衡第79章 逃之夭夭第13章 英魂不滅第34章 心有靈犀第84章 利器準備第88章 各有所謀第9章 進退失據第17章 弦外之音第39章 生死一線第13章 英魂不滅第48章 沉着應戰第43章 鹽政改革第19章 火從天降第63章 釜底抽薪第76章 校閱大典第47章 過於輕敵第74章 暗度陳倉第74章 暗度陳倉第59章 錦囊妙計第30章 聖意難懂第12章 脣槍舌劍第7章 真才實學第16章 內緊外鬆第94章 虛晃一槍第3章 慈禧歸西第12章 脣槍舌劍第47章 針鋒相對第19章 火從天降第51章 積極穩妥第58章 回心轉意第13章 暗藏殺機第37章 爭吵不休第21章 另闢蹊徑第6章 寧缺毋濫第40章 雷霆震怒第15章 惴惴不安第38章 刺客來臨第38章 不歡而散第90章 危在旦夕第19章 考題買賣第14章 各懷鬼胎第21章 出動新銳第16章 緊鑼密鼓第61章 近代要素第100章 新的起點第90章 危在旦夕第41章 章程既定第15章 兩相權衡第30章 聖意難懂第2章 鏈鎖效應第82章 如履薄冰第64章 痛下決心第79章 面授機宜第28章 體察聖意第72章 校場展示第93章 真相大白第27章 外交折衝第32章 不速之客第21章 偉大母愛第56章 中外同理第41章 章程既定第84章 利器準備第93章 真相大白第10章 縱橫捭闔第17章 鞠躬盡瘁第40章 雷霆震怒第19章 火從天降第76章 黑虎掏心第71章 國造機槍第79章 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