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建章立制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

禁衛軍終於開始建立了,爲了這支部隊,林廣宇費了極大的心思,花了不少的力氣。作爲歷史系的學生,單純從實踐而言他只有1個月的短期軍訓,但作爲一個軍事發燒友,他的腦子中卻有數套不同的練兵認識。可難就難在如何將將這種識見轉換爲實踐。

皇帝也沒指望自己親自練兵,這既超出了他的能力也超出了他的職責,關心、探討一下是對的,真要穿上戎裝去場地裡臥冰嘗雪便大錯特錯了。

整整折騰了一個多月,蔭昌、馮國璋、良弼等人保薦的骨幹才陸續來到,在他們來到之前,皇帝已經拿出了他紙上談兵所規劃出來的軍制。這個軍制的編成與新軍有三個明顯的區別,第一,沒有襲用新軍的鎮、協、標建制,而是換成了皇帝更爲熟悉的師、旅、團制度;第二,不採用新軍的軍銜制,而是換成了各國更爲通行的將、校、尉制度;第三,在建制上又較新軍來得更爲科學——廢話,能不科學麼?足足多了100年的見識。

在軍銜設置上,皇帝將整個帝國軍隊劃分爲七階18級:

第一階:帝國大元帥,皇帝親享;

第二階:帝國元帥,一般爲榮譽軍銜,授予功勳卓着的上將;

第三階:帝國將軍,分上將、中將、少將三級,爲帝國高級軍官;

第四階,帝國軍校,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級,爲帝國中級軍官;

第五階,帝國軍尉,分上尉,中尉,少尉與准尉四級,軍官實習生與任職不滿1年的副排長掛准尉軍銜,爲帝國初級軍官;

第六階,帝國軍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級,爲帝國專業士官;

第七階,帝國士兵,分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三級,新兵入列滿三個月且通過考覈的,授三等兵軍銜,服役期限每延長1年,軍銜上浮一級。

按禁衛軍現有情況,蔭昌、馮國璋授中將,第一旅旅長良弼、禁衛軍總參議兼學堂總監張紹曾授少將,第一旅參謀長蔣方震授上校,其他如御前一等侍衛熙榮可授少校……同時規定,少校以下軍官及士兵必須駐軍營,中校以上可與家眷離營別居,除休息日外每日需正常報道點卯。同時,中校以上軍官可配備副官與一定數量的扈從將士,少尉起便可擔當副官,但有三個限制:第一,副官與主官必須相差4個等級以上,中校只能找少尉做副官,以此類推;第二,副官與主官之關係需出五服,兩者籍貫地需相距300裡以上,防止主官利用裙帶關係安插私人;第三,副官爲同一主官服務年限不得超過5年。

按照規劃,禁衛軍第一期編練共8000人,編成一個集步、騎、炮、工、輜等多兵種合成的混成旅,另再單設一個訓練隊。

禁衛軍第一混成旅編爲三團五營制,一律爲三單位建制——一團設三營,一營轄三連,一連管三排,一排分三班,以此類推。所謂三團,指兩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所謂五營,指包括騎兵營、工程營、輜重營、後備營、警衛營,前三營包含了騎兵、工兵和輜重兵,後備營相當於旅預備隊,警衛營是直屬於旅長、負責保衛旅部的精銳部隊(具體可參考作品相關中有關禁衛軍第一次編成章節)。

禁衛軍的槍械則全部擬採用德式:

步槍爲德造毛瑟1898年式,用7.92mm尖彈;重機槍爲德造馬克沁,子彈同步槍;

騎槍爲德造毛瑟1898式短管型,子彈同步槍;

上尉以下軍官及專業軍士配毛瑟自來得手槍(即駁殼槍),少校以上軍官用德造魯格手槍。

禁衛軍的編制雖然已經足夠新奇,但其軍餉卻更讓人感到刺激。

第13章 轉危爲安第30章 既往不咎第77章 羣情洶洶第97章 深入調整第36章 多方觸談第46章 幕後操縱第65章 財政預算第36章 當頭一棒第37章 心心相印第3章 慈禧歸西第71章 國造機槍第76章 黑虎掏心第95章 循序漸進第3章 鐵廠之辯第8章 滿頭大汗第9章 進退失據第60章 投機倒把第1章 獨闢蹊徑第20章 恩威並施第83章 箭在弦上第88章 控制局面第82章 如履薄冰第28章 深謀遠慮第65章 財政預算第5章 果斷決策第11章 雷霆萬鈞第30章 既往不咎第47章 華美篇章第10章 進攻方向第41章 廣而告之第93章 步步緊逼第25章 因勢利導第25章 因勢利導第20章 恩威並施第81章 密謀方案第33章 現成題目第76章 校閱大典第19章 火從天降第13章 暗藏殺機第12章 大張旗鼓第66章 羣策羣力第73章 明修棧道第86章 特殊使命第77章 羣情洶洶第33章 各顯神通第59章 憲法草案第37章 心心相印第54章 驚弓之鳥第22章 別出心裁第15章 惴惴不安第73章 革新兵器第29章 左右爲難第64章 痛下決心第19章 推心置腹第19章 考題買賣第86章 特殊使命第20章 出人意料第33章 現成題目第28章 直言不諱第77章 羣情洶洶第48章 沉着應戰第64章 大驚失色第36章 當頭一棒第95章 制度改良第38章 不歡而散第22章 怒不可遏第96章 各有招法第11章 血戰武昌第6章 寧缺毋濫第56章 中外同理第8章 改弦易轍第68章 規劃編成第46章 置身事外第18章 精兵強將第34章 牽動心絃第23章 商討對策第54章 國會大廈第16章 夜襲得手第6章 暗潮將起第86章 猝然發動第22章 怒不可遏第83章 煞費苦心第74章 創新思路第58章 帝國憲法第7章 真才實學第28章 直言不諱第13章 轉危爲安第16章 夜襲得手第13章 英魂不滅第57章 推心置腹第82章 劍指廣州第4章 暗度陳倉第56章 弄巧成拙第83章 煞費苦心第83章 箭在弦上第97章 圖窮匕見第74章 創新思路第29章 左右爲難第45章 若有所思
第13章 轉危爲安第30章 既往不咎第77章 羣情洶洶第97章 深入調整第36章 多方觸談第46章 幕後操縱第65章 財政預算第36章 當頭一棒第37章 心心相印第3章 慈禧歸西第71章 國造機槍第76章 黑虎掏心第95章 循序漸進第3章 鐵廠之辯第8章 滿頭大汗第9章 進退失據第60章 投機倒把第1章 獨闢蹊徑第20章 恩威並施第83章 箭在弦上第88章 控制局面第82章 如履薄冰第28章 深謀遠慮第65章 財政預算第5章 果斷決策第11章 雷霆萬鈞第30章 既往不咎第47章 華美篇章第10章 進攻方向第41章 廣而告之第93章 步步緊逼第25章 因勢利導第25章 因勢利導第20章 恩威並施第81章 密謀方案第33章 現成題目第76章 校閱大典第19章 火從天降第13章 暗藏殺機第12章 大張旗鼓第66章 羣策羣力第73章 明修棧道第86章 特殊使命第77章 羣情洶洶第33章 各顯神通第59章 憲法草案第37章 心心相印第54章 驚弓之鳥第22章 別出心裁第15章 惴惴不安第73章 革新兵器第29章 左右爲難第64章 痛下決心第19章 推心置腹第19章 考題買賣第86章 特殊使命第20章 出人意料第33章 現成題目第28章 直言不諱第77章 羣情洶洶第48章 沉着應戰第64章 大驚失色第36章 當頭一棒第95章 制度改良第38章 不歡而散第22章 怒不可遏第96章 各有招法第11章 血戰武昌第6章 寧缺毋濫第56章 中外同理第8章 改弦易轍第68章 規劃編成第46章 置身事外第18章 精兵強將第34章 牽動心絃第23章 商討對策第54章 國會大廈第16章 夜襲得手第6章 暗潮將起第86章 猝然發動第22章 怒不可遏第83章 煞費苦心第74章 創新思路第58章 帝國憲法第7章 真才實學第28章 直言不諱第13章 轉危爲安第16章 夜襲得手第13章 英魂不滅第57章 推心置腹第82章 劍指廣州第4章 暗度陳倉第56章 弄巧成拙第83章 煞費苦心第83章 箭在弦上第97章 圖窮匕見第74章 創新思路第29章 左右爲難第45章 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