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火從天降

戰以來,最讓神尾師團頭疼的,莫過於國防軍的飛機

只要是天氣晴好的日子,華軍的飛機必定要前來襲擾,或是投彈,或是掃射,終究能給在地面上的日軍部隊與沉重打擊和心理壓力,神尾雖然組織了不少對空防禦機槍,但事實證明,單靠這種被動的防空方式無法解決國防軍的空中威脅,直接處於束手無策的窘境。

於是,日軍上下跟着神尾一起詛咒這“惱人的蒼蠅”。

沒想到,咒沒咒死這些蒼蠅,反而又出來搗亂了。在指揮所的神尾無奈地搖搖頭——這次可不是他不想集中火炮,而是集中了之後沒法應付空中威脅。人可以就地隱蔽,那些炮呢?怎麼辦?總不能挖個地洞躲起來吧。

“這該死的。”他憤憤地咒罵着,那裡的飛機已經開始了投彈。

只是,這一次的投彈有些古怪,神尾第一次聽見這麼輕微的炸彈爆炸聲音,難道都是臭彈?不太可能吧……舉起望遠鏡一看,暈死,視野裡濃煙滾滾,火光沖天。

“八嘎!”這分明是着火了。

“哪裡的火情?”神尾還在鬱悶間,參謀已經跌跌撞撞地跑進來,“報告長官……”

“說,哪裡着火了。”

“陣地上……前線都着火了。”

“啊?”神尾目瞪口呆,望着被煙熏火燎一番的參謀,滿臉詫異,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閣下,是支那人的飛機……飛機。”

“飛機會噴火?”神尾覺得匪夷所思,簡直要抓狂了。

“不是,是那些炸彈會着火。一落地就着火……”

秋高氣爽,正是草木開始乾枯的日子,面對日軍發起的攻擊,前指終於把壓箱底地傢伙拿了出來——特種燒夷彈!

別看燒夷彈和普通炸彈的個頭相似、重量相仿,裡面的實質卻大不相同。按着皇帝的意思和三言兩語,經過幾年的開發,國防部軍械司終於成功開發了這種利器。

一炸之下,每一顆炸彈下落的地方都是一片火海,在落地點附近的日軍官兵渾身被濺滿了汽油而燃燒起來,哀號聲不絕於耳。

空氣中。漸漸瀰漫開來人肉焦糊的味道,而且順着風向四處飄灑。

作爲一種新式武器,日軍完全不懂燒夷彈的特性,只記得用水滅火的古訓,卻不明白油卻是浮於水之上地,一桶桶水澆過去,非但沒有控制住火勢,反而讓水流將火苗傳導到更遠的地方。

“諸葛亮火燒七軍啊。”本來在陣地上督戰的吳佩孚還對前指飛機支援的姍姍來遲還頗有微辭,一看目前的情況,早已經目瞪口呆——完全出人意料的結局。

火光沖天。濃煙滾滾,間或還有彈藥被烈火炙烤後爆炸的聲音——整個日軍進攻陣地亂成了一鍋粥。

不要說進攻。能保住小命就算不錯了。吳佩想了想,還是制止了殺下去來個反衝擊的衝動——大火無眼,若是來個翻臉不認人可怎麼辦?

大火熊熊燃燒了2多小時,等到汽油都燃燒了差不多的時候,日軍才逐漸控制住了或是。

經過特種燒夷彈的攻勢,陣地上已經是焦土片片,鬼子肝膽欲碎,哪裡還有再次進攻地勇氣?直到當天晚些時候,恢復元氣以後的神尾師團纔再次嘗試性地發動進攻,但士氣已大不如初。連續數次地進攻失敗後。神尾想到了戰術改變,一方面以正面佯攻吸引當面守軍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則以迂迴攻擊作爲真正的進攻方向,但是。無論他們如何改變進攻模式,都無一例外地遭到了失敗。因爲,不管他們如何迂迴。都會在正面撞上國防軍的防禦部隊而被迎頭痛擊。

在3與敵接戰的同時,其餘各參戰的國防軍部隊正在加緊推進,爭取早日構築起針對日軍的包圍圈。在東西寬55裡,南北寬約75裡的範|||邊線上,兩個半圓形的兵力弧度正以構築包圍圈的方式力圖將神尾師團困在中央,在嶗山灣附近地國防軍南線部隊亦星夜兼程北上。在周長長達近300,150000米的防線上,國防軍的10大軍正迤行進,準備將敵人困死、圍死。

一連三天,國防軍加速推進,日軍則加緊進攻當面的3。在吳佩地

,第3通過層層阻滯,在最大限度予敵殺傷的前提方防線,繼續牢牢吸引神尾師團的注意力。在國防軍外圍部隊越逼越近地當口,日軍方面並不是毫無察覺,在外圍的斥候和偵察騎兵早已經將大量的信息往上報。但由於第3處於被包圍的狀態,日軍本身也不是一個整體。

神尾面臨着艱難的選擇,第一個是咬緊牙關,拿下第3,這樣師團全部兵力凝成一體,有利於轉入外線作戰,第二個是放鬆對第3的壓迫,轉而返身過來應付外線威脅。

採用第二個方針雖然更爲穩妥,但在戰術上卻被遠在東京的大本營否決了——這樣一來,整個神尾師團便處於腹背受敵的狀態,那可不是好戰法。

正是這一點猶豫與盲目,最終葬送了整個神尾師團。

因爲,國防軍雖然已經初步圍成了大包圍的模樣,但國防軍畢竟沒有進行過這麼大規模的作戰,指揮官亦無經驗,在包圍圈初具規模的時刻還到處都是漏洞,日軍想鑽出去完全有辦法——神尾如果能放棄一部分部隊,那麼他的主力就可得到保全。

國防軍軍內的例行演習也證明了這一點。國防軍各部排、連級小規模集團戰術要求尚稱得上令人滿意,營、團級中規模作戰的水平就有些參差不齊了。國防軍將士並不畏死,但這種能夠在高速機動中,在複雜的地形和客觀環境中仍然能夠保持較強戰術素養和作戰配合能力的部隊卻是不多,在防守時尚能夠咬牙堅持,一旦轉入進攻,配合不夠緊密、協同紀律差的弱點就暴露的很明顯。

說大了,這和中國軍人的國民性有關係,作爲老實巴交的農民後代,不懂得協同和團隊是很正常的;說深奧了,這和中國軍人較低的文化素質有很大關係,作爲一支文盲居多的新式軍隊,肯定存在着對較爲複雜、較爲理論化的東西不夠理解和不夠明白的現象,同樣一個文縐縐的命令,如果沒有適當的解釋,士兵們肯定摸不清,過於高深的演說和動員,同樣也不是這批樸素的漢子可以認同的;說直接了,這和中國軍隊中軍官理論層次較低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如果說在連排長等基層軍官中單純依靠勇武和小聰明還能有所成就的話,那麼在營團級軍官中再試圖依靠個人勇武和小聰明則只能是自尋死路,不幸的是,國防軍中血氣方剛、頭腦簡單、理論水平較低的中低級軍官佔了一大批,雖然也有部分留學日本、接受過系統軍事教育的軍官,但畢竟屬於鳳毛麟角,那些沒有接受過嚴格而又完整的軍事訓練的中低級軍官,單純憑着熱情和摸索來進行戰爭。

強調用防禦作戰來消滅敵人,固然有保存自己實力的考慮,卻也或多或少考慮到了部隊協同能力差的因素。將防線畫地爲牢、層層分解落實到連的做法笨是笨了點,卻深得大本營方面的肯定,鐵良就就斷言:“只要各家把各家的籬笆紮緊了,甭管日軍怎麼折騰,他們逃不了。”

偌大的包圍圈,就是通過這樣層層分解的方式將日軍給包了餃子,按照前指的意思,不要考慮戰術,不要考慮漂亮和好看——那是戰爭天才們追求的,咱們只要結結實實地勝利。甭管你怎麼折騰,看好自家的陣地就成,別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4打4萬咱也許打不過,但10打4總該沒問題了吧!當然,爲了避免夜長夢多,儘量將戰爭短期化,力爭用速戰速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理所當然成爲國防軍對日作戰的指導方針。

山東前指佈置的計劃,雖然胃口和野心顯得有些龐大,但通過打大規模殲滅仗的形式卻能有效遏制敵人的野心和後續作戰計劃,卻是大本營方面極爲欣賞的,爲了必要的利益當然值得冒風險。畢竟,如果只是將神尾師團打殘,一旦敵人進行補充,用不了三個月就又會恢復到原有的實力,倘若將這個加強師團一口吃掉,部隊喪失了原先成建制的傳統和作戰精神,即便在編制上予以補全,在戰鬥力方面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第74章 暗度陳倉第12章 大張旗鼓第46章 晉封爵位第82章 劍指廣州第81章 漸次推行第33章 以退爲進第62章 另有用意第89章 殺氣逼人第43章 鹽政改革第2章 火上澆油第32章 不速之客第46章 置身事外第6章 暗潮將起第7章 多事之秋第24章 下定決心第20章 誘之以利第3章 決不退讓第8章 箭在弦上第93章 真相大白第37章 爭吵不休第22章 方寸大亂第71章 利益交換第32章 不速之客第46章 晉封爵位第1章 辯論之光第9章 先易後難第62章 另有用意第9章 先易後難第50章 衆矢之的第39章 分道揚鑣第12章 脣槍舌劍第37章 爭吵不休第13章 英魂不滅第7章 身陷雷區第52章 維新重寶第46章 幕後操縱第5章 果斷決策第18章 職官考試第35章 額外插曲第19章 推心置腹第37章 狗急跳牆第54章 國會大廈第14章 百感交集第72章 校場展示第40章 最後時刻第42章 五體投地第6章 折戟炮戰第71章 國造機槍第92章 鬥爭哲學第31章 果有天書第53章 不可收拾第69章 軍工事業第24章 下定決心第63章 釜底抽薪第4章 東亞角逐第21章 雙管齊下第6章 寧缺毋濫第78章 步步爲營第59章 憲法草案第4章 東亞角逐第50章 衆矢之的第20章 恩威並施第71章 國造機槍第95章 循序漸進第42章 五體投地第24章 兩全其美第46章 置身事外第72章 校場展示第73章 革新兵器第31章 暴起發難第35章 以華制華第14章 謀定後動第55章 首日議程第57章 推心置腹第4章 東亞角逐第30章 既往不咎第36章 大義凜然第2章 浴雷重生第97章 圖窮匕見第21章 雙管齊下第6章 寧缺毋濫第42章 五體投地第69章 蓋棺論定第14章 否極泰來第85章 事有反覆第8章 滿頭大汗第38章 刺客來臨第5章 膠東風雲第92章 鬥爭哲學第21章 雙管齊下第44章 各有所第42章 各種心思第58章 回心轉意第44章 各有所第77章 羣情洶洶第3章 決不退讓第13章 暗藏殺機第13章 轉危爲安第27章 瞞天過海第21章 另闢蹊徑
第74章 暗度陳倉第12章 大張旗鼓第46章 晉封爵位第82章 劍指廣州第81章 漸次推行第33章 以退爲進第62章 另有用意第89章 殺氣逼人第43章 鹽政改革第2章 火上澆油第32章 不速之客第46章 置身事外第6章 暗潮將起第7章 多事之秋第24章 下定決心第20章 誘之以利第3章 決不退讓第8章 箭在弦上第93章 真相大白第37章 爭吵不休第22章 方寸大亂第71章 利益交換第32章 不速之客第46章 晉封爵位第1章 辯論之光第9章 先易後難第62章 另有用意第9章 先易後難第50章 衆矢之的第39章 分道揚鑣第12章 脣槍舌劍第37章 爭吵不休第13章 英魂不滅第7章 身陷雷區第52章 維新重寶第46章 幕後操縱第5章 果斷決策第18章 職官考試第35章 額外插曲第19章 推心置腹第37章 狗急跳牆第54章 國會大廈第14章 百感交集第72章 校場展示第40章 最後時刻第42章 五體投地第6章 折戟炮戰第71章 國造機槍第92章 鬥爭哲學第31章 果有天書第53章 不可收拾第69章 軍工事業第24章 下定決心第63章 釜底抽薪第4章 東亞角逐第21章 雙管齊下第6章 寧缺毋濫第78章 步步爲營第59章 憲法草案第4章 東亞角逐第50章 衆矢之的第20章 恩威並施第71章 國造機槍第95章 循序漸進第42章 五體投地第24章 兩全其美第46章 置身事外第72章 校場展示第73章 革新兵器第31章 暴起發難第35章 以華制華第14章 謀定後動第55章 首日議程第57章 推心置腹第4章 東亞角逐第30章 既往不咎第36章 大義凜然第2章 浴雷重生第97章 圖窮匕見第21章 雙管齊下第6章 寧缺毋濫第42章 五體投地第69章 蓋棺論定第14章 否極泰來第85章 事有反覆第8章 滿頭大汗第38章 刺客來臨第5章 膠東風雲第92章 鬥爭哲學第21章 雙管齊下第44章 各有所第42章 各種心思第58章 回心轉意第44章 各有所第77章 羣情洶洶第3章 決不退讓第13章 暗藏殺機第13章 轉危爲安第27章 瞞天過海第21章 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