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現成題目

行政治體制變革需要一個題目。通常意義上政治體的,除非受到極其重大的衝擊而不得不改變時才做出調整。例如,中國曆朝歷代找不出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先例,但就是因爲二次鴉片戰爭輸給洋人太慘,不得不有此調整;又比如新政改革與預備立憲的開始,就是受了庚子之變與日俄戰爭的刺激。這種被動性的調整,自咸豐以降,幾逾50年,雖然扭扭捏捏、不情不願,但卻不得不爲

林廣宇所極力主導的第三次官制改革,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並未有突出的刺激事件,但其實質仍然是這種被動反應型變革的維繫,唯一區別較大的,乃是上位者的積極態度和異常熱衷的用心。

唐紹儀找的大題目是約束地方權力、恢復朝廷威信——自洋務興起以來,特別是庚子年間東南互保一案,各地督撫把持地方,幾乎尾大不掉。當然,這個題目太過於龐大,而且其限制各省督撫權力的用意也太過於明顯,是不適宜作爲理由宣灌的,那麼還要在大題目之下尋找合適的小題目予以表徵。

而這個小題目就分外對人胃口——鹽政。

“稟皇上,收束各省權力,當在事權、兵權、財權等諸方面一一行事,可謂羌無繁雜。目前,各省兵權已收了一些,雖然督撫都有怨言,但對於新軍劃歸國防部統一指揮卻不敢有公然反對之意——否則便是包藏禍心。但是,有財纔有兵,如果各省不肯拿出錢來養兵。國防部即便能指揮的動各地新軍。也難以維持。臣以爲接下來便該收攏財權。目前國家各項收入,以關稅爲第一,但關稅分爲海關常關。海關稅的徵繳還有一個總稅務司插手,涉及洋務,辦理起來並不容易;以田賦爲第二,但田賦俱爲常數,而且祖宗有‘永不加賦’之言,整頓功夫不小。所得不豐,是爲事倍功半;以厘金爲第三,但厘金者各省俱各有體制,自定章程,散佈於各縣,勘察極爲困難。臣等主張在第四個大項,即鹽稅上着手。”唐紹儀說到這裡,便擡頭看了財政大臣載澤一眼。

動作幅度雖小。但林廣宇看得真切,知道兩人已在私下進行了溝通,便打算聽載澤如何講。

林廣宇地猜想果然不錯,載澤當上財政大臣後。很是躊躇滿志,急欲做一番事業。希望將來能頂替肅親王地協理大臣名頭,因此對整飭國家財政極爲熱心。雖然各省督撫都有怨言,但他毫不退縮,抓住湖北、直隸兩省因爲事故變亂而狠狠進行了一把財政清理與勘察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按照他的想法,財政部應該掌握天下之財,現在朝廷沒有進項來源,所得完全依靠各省解部,既在數目上難以保證,在時間上也屢屢有所遲延,甚至還發生過故意少解、不解地現象,讓他極爲憤慨。他原本準備的大題目是通過劃定中央稅和地方稅來進行財政分權,使得朝廷財政不用再仰地方鼻息,這個主意雖然不錯,但因爲缺乏具體的可操作辦法再加上時間緊迫,實施難度不小。

故而,載澤聽從了唐紹儀的辦法,決心先把鹽政的權力收歸到財政部去。當然,御前會議之上他不會這麼說的,否則便顯得攬權地心思過重,傳出去不免爲各省所警惕,到時候如果哪個督撫不服給他針鋒相對的來幾下,可就麻煩透頂,只道:“奴才倒有個思路,整頓鹽務不妨從直隸入手,一旦有了成效,再行推廣也不遲。”

“從直隸入手?”其餘幾位重臣交頭接耳,唯獨周學熙面上有些難堪。

林廣宇問道:“爲何先從直隸入手?”

“其一,直隸在京畿佐近,便利勘察、監督;其二,直隸既要建設成模範省,便不能不先行一步;其三,直隸鹽稅以長蘆最爲大宗,易出成效;其四,直隸鹽政混亂不堪,到了非整頓不可的地步。”

前三條都好理解,唯獨第四條矛盾指向太過鮮明,林廣宇不得不多問一聲:“第四條做何解?”

“這岑大人的功勞。”載澤不慌不忙地說道,“前次查處段芝貴收買楊翠喜用來賄賂載振一案,裡邊有個關鍵的中人,那便是直隸的鹽。這個鹽還不是直隸最大的,但家財累累,不下100兩。岑大人通過察訪得知,直隸鹽梟原與盛宣懷、奕劻、楊士驤等多有經濟上的往來,每年供奉數十萬兩銀子,這一大筆錢怎麼來地?依奴才看,完全就是國家鹽政所短少的稅收。

岑春煊站出來印證了載澤的言語,他講到:“臣奉旨勘察,結果發現該鹽梟近十年前與此等貪污犯往來之銀兩數目居然達98萬然裡面還有其餘鹽商委託其辦事的添頭,但就數額而言,實屬觸目驚心。”

林廣宇點點頭表示嘉許:“這倒非辦不可,否則只查處了受賄納贓地貪官,沒有逮住那些送銀子行賄的,這官風永遠正不了,派誰去都一樣。”

“皇上英明,奴才派熊希齡善加統計,認爲按照目前直隸對鹽斤進行加價地法子,國家歲入起碼在5000萬C兩,可見有3000多萬兩不明不白地落入i_.。,弄得老百姓吃不起鹽,對朝廷和官府怨聲載道……”

把老百姓掛在嘴邊,有事沒事拿出來說一通是維新元年以來纔有的新鮮事。各部大臣、各省疆臣知道皇帝關心民衆疾苦,最厚百姓,因此都如此炮製。雖然對其實際效果林廣宇心中有素,但他依然認爲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行。”皇帝頗爲不悅,“打着朝廷的名頭加稅,鹽百姓怨聲載道。國家拿不到財政,只便宜了一班貪官污吏和姦猾鹽商,職官部倒是出了個好主意。”

一直在旁邊頗爲關注地周學熙發言了:“皇上。鹽商當中也不見得全是壞人,有些就頗爲遵紀守法,能遵照國家法度,縱有不法情節,相當程度上也是因爲上官勒索,不得以而爲之。將來查辦,於情於理要予以區別。”

“這是自然!”載澤意味深長地看了周學熙一眼,“天下之大,怎會無鹽商是好人?”

這是,徐世昌和唐紹儀朝林廣宇使眼色,後者這才明白,原來周家便是直隸大鹽商,若是勘察直隸鹽政。他家首當其衝,如何不急?

“除了改良鹽政,有沒有擬查辦地官員?”

“有!”載澤躊躇了一番後說道,“長蘆鹽運使張鎮芳嫌疑不小。在鹽稅中上下其手,在各路鹽商與官府中牽線搭橋。甚至直接出面索賄、敲詐,劣跡累累。”

“原來是他?”林廣宇一陣冷笑,不提張鎮芳還好,一提張鎮芳他就想到了他的連襟袁世凱。

“請皇上明示處理。”

“這還用問?明正典刑,該殺的殺,該剮地剮,沒什麼可說的。”林廣宇微微一笑,“放着現成的監察院不用,朕還沒有那麼糊塗。”

“是,臣遵旨。”

“朕多問一句,跟袁克定有沒有牽連?”

“這……”載澤不好回答,唐紹儀不想回答,周學熙不便回答。載澤是因爲不想攀咬太多;唐紹儀是因爲與袁世凱20年的舊友:_落井下石、趕盡殺絕的名聲;周學熙是因爲自家也有生意涉及,很怕拔出籮卜帶起泥。

“岑春煊,你說。”林廣宇喝道,“如實與朕說來。”

“不惟袁克定,便連袁世凱也與張鎮芳有千絲萬縷之關係,據悉張鎮芳每年孝敬給袁家父子十萬兩銀子,否則他這個鹽運使的肥缺怎能做得如此安穩?”

“袁克定不可姑息,袁世凱就算了。”林廣宇斟酌着,“端方是什麼態度?”

“端方一方面急於整頓財政,有心從鹽務上下手另一面又因爲到直隸不久,局面仍未打開,不敢貿然下手,免得傷了元氣。”

“這倒是真話。他赴任直督以來,朕大大小小已經罵了他好幾次了,幾乎威風掃地,這一次卻要幫他一把。岑春煊、載澤……”皇帝開始點將了。

“臣(奴才)在。”

“你二人負責直隸鹽務清理專案,岑春煊主要處理貪贓不法之人,載澤主要辦理鹽務改良,這次給端方留點便宜。凡是從直省貪官污吏處查抄出來地貪墨銀兩,除去專案經費外,其餘二一添作五,由朝廷和直隸對分,也給端方一點甜頭。”

“皇上聖明。”載澤大喜過望,周學熙憂心忡忡。

“先別高興地太早,清查貪官無非是個治標的法子,朕問你,如何保持鹽務有序開展?這纔是治本之術。”

聽林廣宇問到這裡,載澤不禁額手稱幸,來之前,他對改良鹽政一事頗爲上心,不僅專程請教了熊希齡等精通鹽政的官員,另外還對此次文官考試中涌現出來的人物進行了細細考校,最終拿出了條陳。

“奴才清理鹽政的思路有四條:第一條,廢除引岸制,準食鹽全國自由流通,不受阻礙;第二條,改渠道稅爲源頭稅,各省食鹽出場後,只需就地徵收一道稅收,其餘關卡厘金免予繳納,既避免層層加碼,又避免處處雁過拔毛;第三條,各省設鹽務稽查處,一旦直省改良取得成效,便向全國推廣,最終使得鹽政大權操於朝廷。”

引岸制是清代食鹽銷售的特殊制度,即各省消費區域劃分爲地盤不等的銷區,採取法律形式嚴格規定,某省某府縣只能販賣和食用特定產區所產的食鹽。甲岸之鹽到乙岸出售便是侵權,乙岸食戶到甲岸販鹽即爲犯私,均爲法律所不容。這種劃分雖然明確,但在具體規定中卻相當不合理,往往一個地方地居民不能就近食用鄰岸的廉價食鹽,卻要遠行數十里購置所屬鹽引的高價之鹽。雖然有着以銷定產的便利外殼,但其實是以行政壟斷、地區壟斷爲基礎地,造成了整體不經濟。

因爲中國地域廣袤,各處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狀況十分錯綜複雜。以中央立法的形式硬性規定場處、產量、銷岸,本難合理,更不符合商品流轉地經濟原則。況且,由於各地人口自然增長率不同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舊有的引額分配、銷區劃分的僵化模式往往越來越可笑,死守着不肯改只能是積弊重重。

而在這種體制下,引票除了維繫鹽商進行壟斷買賣的唯一合法憑證,猶如一張銷售特許證,只要持有該證便能獲得不菲的收入,蘊藏着巨大的經濟利益,而引票又是由各地方鹽運使主持簽發,鹽商爲了能獲得這種“發財許可證”自然不能不使出渾身解數,在這樣的情形下鹽運使能不納賄、不貪污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很好,證明你們平日是用功了的。”林廣宇琢磨了一下,這個改革思路倒是與他的想法接近,便道,“好生去做,遇有阻礙及時向朕稟告。”

“臣(奴才)等定不負皇上重託。”載澤是因爲能夠收攬鹽政大權而高興,岑春煊是因爲能夠繼續追究慶-那-袁三角同盟的殘留分子而高興。

第28章 體察聖意第70章 飯館說書第79章 面授機宜第36章 大義凜然第62章 另有用意第8章 改弦易轍第12章 大張旗鼓第54章 驚弓之鳥第45章 若有所思第39章 曉之以理第60章 投機倒把第68章 彌留之際第48章 始於海關第14章 各懷鬼胎第92章 善後處理第53章 帝國國會第27章 相互妥協第25章 山窮水盡第26 將計就計第97章 圖窮匕見第76章 校閱大典第29章 深不可測第50章 廢兩改元第18章 敲山震虎第2章 火上澆油第19章 火從天降第30章 既往不咎第14章 否極泰來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35章 以華制華第51章 釜底抽薪第55章 左右爲難第31章 中日博弈第95章 循序漸進第50章 衆矢之的第23章 深明大義第79章 逃之夭夭第1章 秘密佈置第97章 深入調整第69章 軍工事業第40章 殊途同歸第60章 五權制衡第44章 顛撲不破第7章 多事之秋第29章 音若沉雷第37章 狗急跳牆第56章 中外同理第33章 以退爲進第36章 大義凜然第1章 獨闢蹊徑第59章 錦囊妙計第28章 直言不諱第42章 五體投地第15章 惴惴不安第30章 聖意難懂第12章 千鈞一髮第16章 緊鑼密鼓第25章 因勢利導第35章 以華制華第46章 幕後操縱第25章 橫生枝節第35章 以華制華第81章 漸次推行第7章 多事之秋第30章 原來如此第11章 綿綿不絕第75章 禁衛軍容第89章 最後攤牌第43章 鹽政改革第9章 以暴制暴第54章 國會大廈第43章 日新月異第43章 日新月異第11章 雷霆萬鈞第52章 維新重寶第45章 不虛此行第1章 秘密佈置第19章 考題買賣第79章 面授機宜第87章 表面功夫第85章 事有反覆第34章 牽動心絃第69章 蓋棺論定第40章 雷霆震怒第31章 暴起發難第12章 千鈞一髮第52章 維新重寶第83章 箭在弦上第16章 內緊外鬆第28章 心亂如麻第5章 建章立制第86章 猝然發動第58章 回心轉意第10章 變亂紛呈第20章 誘之以利第9章 進退失據第11章 血戰武昌第23章 內外有別第77章 暗雲飛舞第53章 帝國國會
第28章 體察聖意第70章 飯館說書第79章 面授機宜第36章 大義凜然第62章 另有用意第8章 改弦易轍第12章 大張旗鼓第54章 驚弓之鳥第45章 若有所思第39章 曉之以理第60章 投機倒把第68章 彌留之際第48章 始於海關第14章 各懷鬼胎第92章 善後處理第53章 帝國國會第27章 相互妥協第25章 山窮水盡第26 將計就計第97章 圖窮匕見第76章 校閱大典第29章 深不可測第50章 廢兩改元第18章 敲山震虎第2章 火上澆油第19章 火從天降第30章 既往不咎第14章 否極泰來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35章 以華制華第51章 釜底抽薪第55章 左右爲難第31章 中日博弈第95章 循序漸進第50章 衆矢之的第23章 深明大義第79章 逃之夭夭第1章 秘密佈置第97章 深入調整第69章 軍工事業第40章 殊途同歸第60章 五權制衡第44章 顛撲不破第7章 多事之秋第29章 音若沉雷第37章 狗急跳牆第56章 中外同理第33章 以退爲進第36章 大義凜然第1章 獨闢蹊徑第59章 錦囊妙計第28章 直言不諱第42章 五體投地第15章 惴惴不安第30章 聖意難懂第12章 千鈞一髮第16章 緊鑼密鼓第25章 因勢利導第35章 以華制華第46章 幕後操縱第25章 橫生枝節第35章 以華制華第81章 漸次推行第7章 多事之秋第30章 原來如此第11章 綿綿不絕第75章 禁衛軍容第89章 最後攤牌第43章 鹽政改革第9章 以暴制暴第54章 國會大廈第43章 日新月異第43章 日新月異第11章 雷霆萬鈞第52章 維新重寶第45章 不虛此行第1章 秘密佈置第19章 考題買賣第79章 面授機宜第87章 表面功夫第85章 事有反覆第34章 牽動心絃第69章 蓋棺論定第40章 雷霆震怒第31章 暴起發難第12章 千鈞一髮第52章 維新重寶第83章 箭在弦上第16章 內緊外鬆第28章 心亂如麻第5章 建章立制第86章 猝然發動第58章 回心轉意第10章 變亂紛呈第20章 誘之以利第9章 進退失據第11章 血戰武昌第23章 內外有別第77章 暗雲飛舞第53章 帝國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