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山月浮屠(三)

楊婉說着, 挽起袖子在鄧瑛榻邊坐下。

“換了衣服,幫你上藥吧。”

她說完這句話,便等着他拒絕, 誰知道他卻把頭埋入枕中, 甕聲甕氣地說了一個“好”字。

他決定把自己交付給楊婉。

身心交付, 一點餘地都不給自己留。

“你看了不要難過。”

楊婉仰起頭, 哽咽道“我不難過。”

說着, 揭開他下身的被褥,血塊粘黏住褲子,無法用手剝離。

楊婉起身找來剪刀, 用手指小心的拈起鄧瑛的褲子,一點一點剪開沾黏處, 每剪一下, 鄧瑛的肩膀都會跟着向上一聳。

“鄧瑛。”

楊婉輕聲叫鄧瑛, 鄧瑛卻痛得說不出話來。

楊婉抿了抿脣,放下剪刀, 順撫鄧瑛的脊背,慢慢地安撫他身上的震顫。

“鄧瑛你猜,六百年以後,《大明律》會變成什麼樣子。”

鄧瑛仍然沒有吭聲。

楊婉擡起頭,看向清冷的窗影, 輕聲續道:“我覺得幾百年以後, 就不會再有杖責這種刑罰, 也不會再有腐刑。每一個人的罪行都在自己身上了結, 不會牽連家族。修建樓宇的人, 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樓牆上,讓一個走過的人都看見。”

她的聲音很輕柔, 鄧瑛逐漸地她被安撫。

“會嗎……”

“會啊。”

楊婉低下頭,撩開鄧瑛面上的溼發,彎腰趴在他耳邊。

“鄧瑛,我不喜歡男人要求女人遵守的‘婦德’,所以跟你在一塊,我真的很開心。”

她說着頓了頓,“只是我不知道,我給我自己的自由,在這裡也會殺人……”

她說完摁了摁眉心。

“但是我還是要自由,也想把自由給你,給姐姐。雖然我知道你和姐姐可能都不想再相信我了……”

“沒有。”

鄧瑛咳了一聲,輕輕握住楊婉的手,“我信你。”

楊婉低頭望着鄧瑛的手,“你說的啊。你一定要信我到底。”

“嗯。”

鄧瑛點了點頭。

“婉婉,我沒那麼痛了。”

“那我幫你上藥。”

**

那一晚,楊婉沒有在鄧瑛的直房裡停留,等鄧瑛睡熟之後,她便回了承乾宮。

她也沒有去看易琅,取了鑰匙徑直打開了從前寧妃居住的宮室。

寧妃去蕉園以後,易琅也幾乎不進後正殿,楊婉便將寧妃從前的衣物和金銀全部封存到了後殿的次間裡。大大小小約有數十隻箱子。

楊婉點起燈,將這些箱子一一打開。

寧妃半生的積累不過千餘兩銀,還有兩箱金玉瑪瑙,楊婉抱着膝蓋在箱後蹲下,低頭自語道:“姐姐,我要動你的東西了,但我一定會還給你。”

**

陪鄧瑛養傷的日子,楊婉過得很平靜。

鄧瑛是一個特別配合的病人,端藥來了他就喝,楊婉要他下地走走,他就披着衣裳在直房內來回走。除了李魚和陳樺之外,內學堂的幾個閹童也來看過他。他們在榻邊跪着給鄧瑛磕頭,起來以後嘰嘰喳喳地給鄧瑛說他們近來讀的書。

鄧瑛自從做了東廠的廠督以後,去內學堂的時候不多。

也許因爲他是所有講官裡唯一的宦官,閹童們對着他的時候覺得親近,沒有那麼懼怕,所以即便多日不見,仍然彼此親近。

鄧瑛靠在榻上聽他們說話,楊婉便拿堅果與他們吃,然而自己也坐在一邊,聽他們問鄧瑛書本里的問題。

鄧瑛雖然不舒服,卻依舊忍着疼,細緻地回答他們。

楊婉聽着鄧瑛說話的聲音,不禁想起,兩年以來,她認識的很多人都變了,只有鄧瑛還是和從前一樣,一直都願意認真地和每一個人說話。

和閹童們說話算得上是片刻悠然,東廠來看他的人則都是和他說事的。

臨進正月,廠獄快要竣工了,鄧瑛請旨,從詔獄當中,抽調了兩名掌刑千戶和百餘校尉。如此一來,司獄和廠獄的規制幾乎持平。

覃聞德過來稟告這件事的時候,楊婉正在外面煮麪。鄧瑛側臥在榻上看書,覃聞德進去的時候,問了楊婉一嘴,“小殿下的氣性怎麼那麼大?我們督主那天到底說了什麼不敬的話啊。”

楊婉搖了搖頭,把麪碗端給他,“你端進去給他吧,讓他好好吃,別剩。我去把衣裳洗了。”

覃聞德件柳枝上晾着鄧瑛的衣衫,有兩件還有淡淡的血色。

“哎……你說,督主過得清苦就罷了,楊姑娘,這種事你讓承乾宮的人來做不就行了嗎。”

楊婉用棉繩綁起自己的袖子,一面道:“我就沒有使喚人的習慣。”

說着,又朝直房內看了一眼。“對了,你幫我一件事。”

“你說。”

楊婉收回目光,“清波館現在如何了。”

“關着,不過我前兩日去看的時候封條已經撤了。”

楊婉點了點頭。

“他們東家應該回不來了,寬勤堂和其他幾個坊刻書局可能想要接手,你幫我看好它,不准它買賣。”

覃聞德道:“姑娘要做什麼啊。”

楊婉抿了抿脣,“我要買下它。”

買下清波館其實並不需要多少銀錢,但是不僅要買下它,還想要將他經營下去,所需的費用卻不少。

鄧瑛下得牀以後,楊婉抽了半日,讓合玉去將宋雲輕請到承乾宮。

宋雲輕跟着楊婉走進後殿的次間,一邊走一邊道:“我聽到了一件大事。”

“什麼事。”

宋雲輕打了個謎,“兒子抓老子,這可是本朝頭一件。”

楊婉聽了這話,抿着脣推開了窗,“細說說。”

宋雲輕道:“

“快入冬了,陳樺這兩日天天在外面辦炭差,我是聽他說的,說是張洛親自從家裡鎖拿了張次輔,關到詔獄裡去了。京城裡爲這事都炸開了。你說這幽都官,也太狠了吧。”

楊婉聽完這句話,忙轉身問道:“是今日的是嗎?”

“今日一早,陳樺就在西華門上看着呢。”

楊婉肩膀猛然一鬆。

宋雲輕繼續說道:“這張次輔是兩朝元老,說拿就拿了,也不知道會怎麼樣,不過,應該是不能回內閣,也不能再做小殿下的老師了吧。欸,這麼一說,翰林院會舉誰啊。”

楊婉怔怔地點了點頭,卻沒顧上回答她的問題。

歷史上的張琮是靖和朝的輔臣,如果宋雲輕的話成真,那麼,她所知道的那段歷史,就算是真正被她扒出口子來了。

“對了……咳咳”

宋雲輕被次間裡的灰塵嗆得咳了幾聲,揮袖扇着灰道:“你把我帶到這裡做什麼。”

楊婉彎腰打開箱子,宋雲輕頓時被箱中的金銀晃了眼睛。

“你……的啊……”

“不是。是以前寧娘娘留下的。我想整理整理,把它們清算出來,但鄧瑛受了傷,我這幾日實在太忙了,所以找你來幫個忙。”

宋雲輕蹲下身道:“怎麼想起整理這些。”

楊婉應道:“預備給小殿下。眼看着就要翻年了。”

宋雲輕笑道:“行,幫你清算,好久沒跟你一塊做事了。”

楊婉笑笑,“想沒想過,以後出宮,也跟我一塊做事。”

宋雲輕笑道:“我攢了一些錢,夠一輩子清貧地過。等出了宮,我就找一個地方住下來,自己一個人清清靜靜的。”

楊婉點了點頭,笑了笑說道:“也好。”

說完,取了一支筆遞給她。

兩人各自點算,黃昏時才點算了不到一半。

楊婉看了看天色,估摸着易琅下學快回來了。

宋雲輕直起身道:“你去照看殿下吧,這一時半會兒算不完,我再點一會兒,後日不當值,過來幫你一道算完。”

楊婉點了點頭,出來剛走到中庭,合玉便迎上來道:“督主把小殿下接回來了。”

楊婉一怔,忙要往書房去,合玉拽住她道:“姑姑別急,清蒙說,殿下是在路上遇見督主的。一路說着話回來,並沒有爭執。”

楊婉聽了這話,才稍安下來。

“他們在哪兒。”

“殿下讓督主去書房了。”

楊婉放輕了步子,悄悄走到書房外面。

裡面的炭燒得很暖,一陣一陣的暖風從門隙裡撲出來。

易琅與鄧瑛一道立在燈下,易琅仰頭望着鄧瑛。

“我今日訊問了張副使,知曉了清波館一案,可是我不明白,老師爲什麼要那樣做。”

鄧瑛蹲下身。

他身上的傷還沒好全,身子不穩,便順手扶着窗臺。

他擡頭視易琅,“殿下看過楊大人寫的《清田策》嗎?”

易琅點了點頭,“看過,舅舅要還田與民,在南方推行新的稅制。”

“嗯。殿下怎麼看呢。”

易琅沉默了一陣,“我覺得還田與民和賦稅歸田都是益民之策。”

“張大人怎麼想。”

“先生……”

易琅垂下頭,“先生一直不太認可這個新政,他說祖制不能輕易違背。”

鄧瑛咳了一聲,“所以殿下明白了嗎?”

易琅眼眶一紅,沉默地點了點頭,擡頭又道:“這是不是……就是黨爭。”

“是。”

鄧瑛閉眼緩了一口氣,“古往今來的官場,黨爭都是不可避的,不過殿下不必害怕,只需要從他們的政見裡選擇於國於民都有利的見地。”

易琅聽完雖然在點頭,眼眶卻越來越紅,他擡起袖子抹了一把眼睛,接着便一直抿着脣忍淚。

鄧瑛問道:“奴婢能問殿下爲何難過嗎?”

易琅搖了搖頭,“我覺得我以前學的道理都是假的。”

“不是。”

鄧瑛換了一隻支撐的腿,另一隻手也撐向了地面,“殿下要明白,《貞觀政要》,《資治通鑑》,《四書》,《五經》都是古賢人嘔心瀝血之作,他們教殿下立身,也曾教奴婢處世,誰把這些書本放到殿下面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殿下的心性,能否與古賢共鳴。”

燈燭一晃,熄滅了兩盞,鄧瑛的面上落下一片陰影。

“鄧瑛。”

易琅喚了他一聲。

鄧瑛擡頭應道:“奴婢在。”

“我對你如此嚴苛,你爲何還肯與我說這些。”

鄧瑛含笑道:“殿下不惑,吾等才能不惑。殿下清明,天下人才能清明。”

易琅聽完,垂頭沉默了良久。

“我以前……從來沒有對人動過刑罰,我不知道會……”

“殿下沒有做錯。”

鄧瑛打斷他道,“殿下懲戒的是奴婢對殿下姨母的不敬,奴婢受之於身,慎記於心。但望殿下能知刑罰殘酷,行用慎之。”

120.月泉星河(八)46.瀾裡浮萍(八)96.江風寒露(三)116.月泉星河(四)114.月泉星河(二)35.晴翠琉璃(七)63.獨住碧城(九)92.山月浮屠(九)68.天翠如翡(五)127.還君故衫(七)61.獨住碧城(七)107.杏影席地(四)62.獨住碧城(八)143.寒江渡雪(六)136.夕照茱萸(六)34.晴翠琉璃(六)138.夕照茱萸(八)55.獨住碧城(一)49.冬聆桑聲(二)120.月泉星河(八)109.杏影席地(六)75.蒿里清風(二)76.蒿里清風(三)56.獨住碧城(二)144.寒江渡雪(七)12.仰見春臺(五)124.還君故衫(四)139.寒江渡雪(一)25.陽春一面(三)74.蒿里清風(一)62.獨住碧城(八)146.銀沙啄玉(一)68.天翠如翡(五)164.我和鄧瑛的大明日常(養生篇)69.天翠如翡(六)163.我和鄧瑛的大明日常(養病篇)109.杏影席地(六)62.獨住碧城(八)110.杏影席地(七)100.江風寒露(七)128.還君故衫(八)23.陽春一面(一)87.山月浮屠(四)38.晴翠琉璃(十)32.晴翠琉璃(四)96.江風寒露(三)124.還君故衫(四)33.晴翠琉璃(五)93.山月浮屠(十)41.瀾裡浮萍(三)36.晴翠琉璃(八)144.寒江渡雪(七)52.冬聆桑聲(五)166.我和鄧瑛的大明日常(娛樂篇)17.月伏杏陣(一)53.冬聆桑聲(六)48.冬聆桑聲(一)17.月伏杏陣(一)149.銀沙啄玉(四)30.晴翠琉璃(二)88.山月浮屠(五)61.獨住碧城(七)148.銀沙啄玉(三)148.銀沙啄玉(三)70.天翠如翡(七)168.我和楊婉的現代日常(春節篇)23.陽春一面(一)43.瀾裡浮萍(五)29.晴翠琉璃(一)151.銀沙啄玉(六)82.蒿里清風(九)170.我和楊婉的現代日常(家長篇)158.竹紙雕心(四)113.月泉星河(一)121.還君故衫(一)77.蒿里清風(四)157.竹紙雕心(三)147.銀沙啄玉(二)153.銀沙啄玉(九)161.尾聲:檐下芭蕉雨122.還君故衫(二)95.江風寒露(二)117.月泉星河(五)22.月伏杏陣(六)99.江風寒露(六)22.月伏杏陣(六)96.江風寒露(三)102.江風寒露(九)91.山月浮屠(八)64.天翠如翡(一)71.天翠如翡(八)89.山月浮屠(六)109.杏影席地(六)112.杏影席地(九)51.冬聆桑聲(四)18.月伏杏陣(二)107.杏影席地(四)117.月泉星河(五)2.傷鶴芙蓉(一)15.仰見春臺(八)
120.月泉星河(八)46.瀾裡浮萍(八)96.江風寒露(三)116.月泉星河(四)114.月泉星河(二)35.晴翠琉璃(七)63.獨住碧城(九)92.山月浮屠(九)68.天翠如翡(五)127.還君故衫(七)61.獨住碧城(七)107.杏影席地(四)62.獨住碧城(八)143.寒江渡雪(六)136.夕照茱萸(六)34.晴翠琉璃(六)138.夕照茱萸(八)55.獨住碧城(一)49.冬聆桑聲(二)120.月泉星河(八)109.杏影席地(六)75.蒿里清風(二)76.蒿里清風(三)56.獨住碧城(二)144.寒江渡雪(七)12.仰見春臺(五)124.還君故衫(四)139.寒江渡雪(一)25.陽春一面(三)74.蒿里清風(一)62.獨住碧城(八)146.銀沙啄玉(一)68.天翠如翡(五)164.我和鄧瑛的大明日常(養生篇)69.天翠如翡(六)163.我和鄧瑛的大明日常(養病篇)109.杏影席地(六)62.獨住碧城(八)110.杏影席地(七)100.江風寒露(七)128.還君故衫(八)23.陽春一面(一)87.山月浮屠(四)38.晴翠琉璃(十)32.晴翠琉璃(四)96.江風寒露(三)124.還君故衫(四)33.晴翠琉璃(五)93.山月浮屠(十)41.瀾裡浮萍(三)36.晴翠琉璃(八)144.寒江渡雪(七)52.冬聆桑聲(五)166.我和鄧瑛的大明日常(娛樂篇)17.月伏杏陣(一)53.冬聆桑聲(六)48.冬聆桑聲(一)17.月伏杏陣(一)149.銀沙啄玉(四)30.晴翠琉璃(二)88.山月浮屠(五)61.獨住碧城(七)148.銀沙啄玉(三)148.銀沙啄玉(三)70.天翠如翡(七)168.我和楊婉的現代日常(春節篇)23.陽春一面(一)43.瀾裡浮萍(五)29.晴翠琉璃(一)151.銀沙啄玉(六)82.蒿里清風(九)170.我和楊婉的現代日常(家長篇)158.竹紙雕心(四)113.月泉星河(一)121.還君故衫(一)77.蒿里清風(四)157.竹紙雕心(三)147.銀沙啄玉(二)153.銀沙啄玉(九)161.尾聲:檐下芭蕉雨122.還君故衫(二)95.江風寒露(二)117.月泉星河(五)22.月伏杏陣(六)99.江風寒露(六)22.月伏杏陣(六)96.江風寒露(三)102.江風寒露(九)91.山月浮屠(八)64.天翠如翡(一)71.天翠如翡(八)89.山月浮屠(六)109.杏影席地(六)112.杏影席地(九)51.冬聆桑聲(四)18.月伏杏陣(二)107.杏影席地(四)117.月泉星河(五)2.傷鶴芙蓉(一)15.仰見春臺(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