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 登陸(下)

高明瞻並無意倒戈去明廷那邊。在他看來,南明無論如何折騰都只是苟延殘喘,鄧名雖然所向無敵,但從三年前的重慶之戰到現在,鄧名控制的也不過是成都周邊罷了,而且還是從明總兵劉曜、楊有才他們手裡接受過來的,而不是從清軍這邊奪取的。

至於本來尚在明軍控制中的劍閣等地,也都被明軍放棄了,因此單純地從地盤上看,至少四川明、清兩軍的領土變化並不大,甚至明軍還稍微有些萎縮,而重慶也依舊在清軍的掌握中。儘管高明瞻也承認,川西正變得越來越強大,四川的戰略主動權也越來越爲明軍所掌握,不過明軍就算能把清軍趕出四川又怎麼樣?清廷依舊十分天下有其九,儘管鄧名擊斃了順治、燒死了洪承疇、擒殺了兩個總督,但依舊沒有改變南明三王之亂的大局,最多是奪取了漢水流域的一片領土,也就是讓南明的局面沒有繼續惡化下去罷了;而且明軍兩次征討江南,雖然折騰得清軍不得安寧,但終究也無法在江南站穩腳跟,更不用說把清朝的勢力從兩江驅趕出去。

因此高明瞻依舊認爲鄧名遲早難逃兵敗身亡的下場,而他要做的就是繼續站在勝利者也就是清廷一邊,但也不要和鋒芒正盛的鄧名把關係鬧僵,高明瞻可不想做一個死在勝利前夕的烈士。

主帥的心思當然不能吐露出去,看到高明瞻如此鎮定,本來人心惶惶的重慶城倒也安穩下來。下面還有些小軍官私下議論,連有棄城脫逃前科的高巡撫都像個沒事人一般,那重慶城的情況可能也不算很糟糕。高明瞻把大批船隻派去接應趙良棟一事很快在重慶城中傳開,不少人都認爲趙良棟可能馬上就到,這樣高巡撫的鎮定自若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高明瞻在無意中極大地穩定了重慶的軍心、士氣的時候,孫思克的大軍依然在和悶熱的天氣和險惡的山路做鬥爭。探子報告,在清軍停下腳步後,明軍的艦隊也停了下來。不久後孫思克又接到第二份報告,稱對岸好像升起了大片的炊煙,明軍可能正在安全的南岸吃午飯。

“果然是無膽鼠輩!”袁佳文弼和孫思克齊聲痛罵,他們剛剛找到了一股山泉,就着泉水嚥下去些乾糧。雖然身爲一軍之主,但現在孫思克實在找不到足夠的人手去砍柴造飯了,他的衛士們也都累得夠嗆。

休息了一會兒後,孫思克又得知明軍的艦隊有一些向下遊開去了,不知道幹什麼去了,剩下的還在不遠處停泊着。

“弟兄們都走不動了,”緩過來一些的軍官來向孫思克報告,有不少士兵已經倒在地上睡着了。綠營不休息還好,一休息就說什麼也不肯再爬起來了,用鞭子抽起一個,轉身抽另一個的時候前一個又倒下了:“要不就在這裡紮營吧?”

“誰去砍木頭,扎籬笆呢?”明軍就在不遠處,孫思克就算同意在這裡紮營,也不能完全不考慮安全問題。

“下游幾裡外就有一個寨子,”有個軍官報告道:“昨天有一營披甲和兩千多無甲在那裡過夜,我們擴建一下就可以,就算不擴建,擠一擠也差不多都能住下。”

“還有好幾里路啊。”雖然不用紮營讓大家眼睛發亮,但一聽說還要再爬幾裡山路,清軍又都開始畏難了。

這時清軍探子又回來報告,說遠遠地看見明軍又開始登陸了。

“又想騙老子。”孫思克罵道:“等老子過去,他們就又上船走人了,我偏不過去,看他們到底能演到什麼時候?”

現在漢八旗和綠營都不想去驅趕明軍了,反正明軍也會自己走,還費這個力氣幹什麼?而且孫思克和袁佳文弼都認爲今天已經是大勝了,不可一世的鄧名屢屢受挫,被漢八旗幾次三番地趕下江去,這份奏章報告上去,那也是大張朝廷氣概的一樁功績。

既然想明白功勞已經到手,去攆明軍也拿不到首級,清軍將領們自然不肯再白費辛苦,他們覺得再多休息一會兒,然後出發去下游的營地過夜。明日把縱隊重新展開,保護好交通線上的無甲兵。一會兒路過明軍登陸地的時候,明軍肯定又會匆匆上船逃走,到時候清軍也可以肆意嘲笑這幫鼠輩一番。

登陸後的明軍迅速派出斥候驅趕清軍的探子,而且這些斥候還從船上帶下了體力充沛的戰馬,不久後清軍就不清楚到底在登陸點周圍發生了什麼情況。

“賊人不會真的登陸了吧?”見勢頭好像有點不對,有些經驗比較豐富的漢八旗老兵開始擔憂起來:“賊人登陸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時候,要是讓他們上岸排開陣型,就不太好打了。”

“怕什麼?他們就算上岸了也就是一、兩千甲兵,難道這麼點兵馬能夠擋得住總督大人嗎?”孫思克反駁道。昨天被騙了一整天,今天又被騙了五、六次,跑得心都快從喉嚨裡跳出來了,難道還不長記性地去瞎折騰嗎?

幾百名先頭步兵登陸後,鄧名就帶着三堵牆開始上岸,忙着把馬匹一趟趟從船上運下來的時候,鄧名也有些緊張,畢竟這時是明軍最脆弱的時候,對登陸點周圍的偵查也很有限。要是突然有大批清軍從周圍衝出來,就會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而且還要防範漢八旗又來干擾。

小船一趟趟地在岸邊和大船之間穿梭,把越來越多的士兵、裝備送上岸,一個時辰後,已經有一千兩百名全副武裝的明軍士兵站在簡易的陣地後。而且明軍對登陸點周圍的地形也完成了初步偵查,確定沒有大隊清軍過路。

此時上游的監視船隻依然沒有發出警報,說明清軍沒有什麼異常舉動,而下游也傳回來報告,派去的明軍分遣隊順利佔領了早先發現的空營,已經完成了阻擊佈防。至此鄧名終於鬆了一口氣,明軍立足已穩,清軍錯過了最佳的攻擊時間。

超過三千民夫也踏上了陸地,完成了營壘設置後,民夫都去岸邊幫忙,全速從小船上卸下裝備,明軍登陸的速度大大加快,很快就有五千甲兵登上了長江北岸。

“我們對面是漢八旗和大批的綠營。”在兩個登陸點之間,明軍抓到了幾個落單的清軍輜重兵,現在鄧名雖然還不清楚敵人的總兵力,不過已經知道對手是誰:“這些綠營是從山西抽調來的,山西綠營就是曾經的晉軍,是拱衛京畿的精銳部隊,驍勇善戰,有宣大勁旅之稱。”

在將士們面前,鄧名做着最後的戰前演說:“顯然,北京的韃子皇帝知道甘陝綠營已經不是我們的對手,所以又急忙抽調山西綠營來重慶幫忙,認爲這樣就能阻擋我軍的步伐,穩定四川的危局——這是癡心妄想!弟兄們,將士們,我們去把這幫壞蛋殺個片甲不留!”

“殺!”

“殺光這幫王八蛋!”

明軍士兵已經披甲完畢,紛紛響應鄧名,向着他發出高呼。

“出發!”鄧名用力地一揮手,帶着軍隊浩浩蕩蕩向着孫思克的方向行去。對面的清軍大概也就剩下幾千人了,五千明軍可能還有一定的兵力優勢。明軍艦隊一直在附近徘徊,任何大股清軍若是沿着江岸趕到戰場,鄧名都會事先得到消息。

在得知明軍大舉開過來的時候,孫思克終於反應過來,急忙命令全軍披甲迎戰。綠營士兵被從地上拉起來,緊急朝着明軍排成軍陣。

“鄧賊這個膽小的鼠輩,居然有這麼多甲兵!”看到對面密密麻麻的明軍甲士後,孫思克忍無可忍地大喊起來:“你有這麼多的兵馬,難道就不敢堂堂正正地一戰嗎?”

孫思克命令還跟在身邊的三千山西綠營士兵組成前排弧形戰線,一千漢八旗在綠營後備戰:“等到和賊人接戰後,前排回顧者,後排斬之,後排回顧者,旗兵斬之。”

明軍戰線最前面的是鄧名的一百名火銃兵,他們隨身帶着輕巧的通條,把用絲綢包着的鉛彈用力地塞進槍膛——這批從禁衛軍手中繳獲的火銃質量非常好,和鄧名從昆明武庫裡找到的那幾支差不多。以前鄧名見到的火銃和大炮一樣,因爲有炸膛的危險所以都採用比口徑小一些的鉛彈,足夠大的空隙能夠讓壓縮氣體逸出,以減少炸膛的危險。

當然這樣就會造成精度進一步變差,炮彈和子彈因爲比銃炮口徑小得太多,所以一開火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絲綢很滑,射手們沒費多少力氣就輕鬆地把鉛丸送到了槍底,如果沒有絲綢包裹而是用超口徑鉛彈的話,那想敲進去就要費勁得多了,估計得用木槌敲通條才行。絲綢也是奢侈品,不過鄧名認爲士兵的性命更寶貴。

射手們平舉起火銃,瞄向對面的綠營士兵——火銃裡的裝藥量很足,緊密包裹的絲綢確保了氣密性,能夠讓鉛彈的速度達到最高,在這個普通火銃缺乏殺傷力的距離上有機會擊穿對面綠營士兵的盔甲。所有的射手都披着盔甲,單膝跪地,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而他們的統帥也目不轉睛地注視着戰場,觀察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火銃齊射的效果。

“開火!”

明軍軍官大喝一聲,排成一排的明軍火銃手同時扣下扳機,白色的煙塵騰上半空,這是川軍對山西綠營的第一槍。

第11節 兩全(上)第50節 動向(上)第38節 買賣(下)第53節 齊射(上)第14節 亂戰(上)第47節 證據(中)第19節 帝國第50節 動向(上)第68節 混亂(上)第32節 突圍第55節 報紙(下)第5節 放棄(上)第2節 賞罰第12節 混亂第29節 道破第29節 解圍(下)第23節 波瀾(下)第37節 干涉(上)第54節 險境第13節 債務第53節 衝鋒第11節 攻勢(下)第20節 相逢第50節 懷疑第54節 霸氣(下)第59節 黃雀(下)第54節 投機(上)第1節 交換第59節 黃雀(上)第37節 干涉(下)第50節 動向(上)第2節 競爭第34節 糊塗(上)第28節 戰報第18節 鏈條第36節 宿命(上)第52節 決心第5節 密信第17節 政策(上)第39節 大捷第50節 追擊(中)第2節 賞罰第55節 俘虜(上)第50節 追擊(中)第26節 兄弟(上)第42節 艱苦(下)第16節 衝擊(上)第32節 吐哺第46節 戰備(上)第65節 援助(下)第13節 勇氣(上)第60節 約法第7節 演變(上)第40節 印象(下)第32節 才能(下)第50節 追擊(上)第47節 證據(中)第48節 融洽(上)第8節 升級(下)第35節 會面(上)第12節 徵稅第18節 登陸(上)第42節 送行第47節 獎勵第26節 生意(上)第59節 議款(上)第38節 奔波第47節 證據(上)第46節 戰備(上)第21節 東進(上)第13節 試探(下)第41節 爭奪(上)第40節 印象(上)第24節 怒潮(上)第50節 動向(下)第5節 退兵第13節 債務第58節 同盟(下)第48節 融洽(上)第54節 投機(下)第65節 援助(下)第44節 遊騎(上)第33節 試探第31節 大敵(上)第46節 合營第31節 呆仗(上)第7節 出口第30節 變化(上)第42節 艱苦(上)第9節 送神(下)第1節 誤會(上)第7節 演變(上)第55節 混戰第33節 唐王第27節 憧憬第35節 請客(上)第64節 平息(上)第18節 登陸(上)第48節 提案第23節 代理(下)
第11節 兩全(上)第50節 動向(上)第38節 買賣(下)第53節 齊射(上)第14節 亂戰(上)第47節 證據(中)第19節 帝國第50節 動向(上)第68節 混亂(上)第32節 突圍第55節 報紙(下)第5節 放棄(上)第2節 賞罰第12節 混亂第29節 道破第29節 解圍(下)第23節 波瀾(下)第37節 干涉(上)第54節 險境第13節 債務第53節 衝鋒第11節 攻勢(下)第20節 相逢第50節 懷疑第54節 霸氣(下)第59節 黃雀(下)第54節 投機(上)第1節 交換第59節 黃雀(上)第37節 干涉(下)第50節 動向(上)第2節 競爭第34節 糊塗(上)第28節 戰報第18節 鏈條第36節 宿命(上)第52節 決心第5節 密信第17節 政策(上)第39節 大捷第50節 追擊(中)第2節 賞罰第55節 俘虜(上)第50節 追擊(中)第26節 兄弟(上)第42節 艱苦(下)第16節 衝擊(上)第32節 吐哺第46節 戰備(上)第65節 援助(下)第13節 勇氣(上)第60節 約法第7節 演變(上)第40節 印象(下)第32節 才能(下)第50節 追擊(上)第47節 證據(中)第48節 融洽(上)第8節 升級(下)第35節 會面(上)第12節 徵稅第18節 登陸(上)第42節 送行第47節 獎勵第26節 生意(上)第59節 議款(上)第38節 奔波第47節 證據(上)第46節 戰備(上)第21節 東進(上)第13節 試探(下)第41節 爭奪(上)第40節 印象(上)第24節 怒潮(上)第50節 動向(下)第5節 退兵第13節 債務第58節 同盟(下)第48節 融洽(上)第54節 投機(下)第65節 援助(下)第44節 遊騎(上)第33節 試探第31節 大敵(上)第46節 合營第31節 呆仗(上)第7節 出口第30節 變化(上)第42節 艱苦(上)第9節 送神(下)第1節 誤會(上)第7節 演變(上)第55節 混戰第33節 唐王第27節 憧憬第35節 請客(上)第64節 平息(上)第18節 登陸(上)第48節 提案第23節 代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