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黃雀(上)

不等鄧名抵達南昌,他就見到了被張朝釋放的成都發展銀行的銀行家。

“這是白銀五十萬兩,請國公驗收。”名叫馮子銘的銀行家把購買公債應付的款子交給鄧名。結束了在湖廣的推銷後,在工業銀行於佑明的帶頭下,所有的銀行家都取消了對代銷公債的折扣要求,只是鄧名依舊把兌換比定在一百元欠條兌一兩銀子上,以便讓代銷商們都有利潤。

“張朝沒有爲難馮老闆吧?”鄧名關心地問道。

這些銀行家是川西金融入侵的急先鋒,他們依靠代銷獲得的利潤對川西也有很重要的意義,這些銀行的資金越是充沛,那麼就能爲川西的同秀才們提供越多的貸款。

“一開始他想爲難我,但我大喝一聲‘叫川西大兵來打你’,張朝就不敢再爲難我了。”馮子銘得意洋洋地說道。

“嗯,以後改成帝國軍隊更好。”鄧名點點頭,對馮子銘的反應極爲滿意。不過他並不打算這樣輕易地放過張朝,仔細詢問過馮子銘在南昌的遭遇後,鄧名冷笑一聲:“軟禁帝國的同秀才,還公然對帝國的銀行家撒謊,如果張朝不付出一點代價的話,我只怕以後還會有人心存僥倖。”

鄧名的計劃就是讓張朝付出一些賠償,不過這筆錢鄧名無意分利潤,而是打算統統交給成都發展銀行。不過出乎意料的是,馮子銘並不打算再去敲詐張朝:“國公,我剛剛答應了張朝,這次的事就此揭過,我既往不咎了。”

“哦?”鄧名正想說不懲罰罪犯就是縱容犯罪,但猛地反應過來,笑道:“張朝是不是已經答應給馮老闆什麼賠償了?”

“是的,”正如鄧名所料,得到九江送到的急報後,張朝立刻把馮子銘請回了公堂上,還一口氣答應了對方的所有新的要求:“張朝答應了,以後瓷器收入的半數都用來購買帝國的公債,無論是什麼公債都可以,我們成都發展銀行會代理這部分公債的銷售。”

“哈哈,好的很。”鄧名大笑起來。張朝答應用一半的瓷器收入購買帝國公債固然可喜,但比起這個,銀行家能夠利用局面爲自己謀利更讓鄧名開心,這總比只會向自己人放貸、然後儘可能不給利息要強得多:“馮老闆放心,帝國絕不會讓你白忙一場,這個代理權沒有人能從貴行的手裡搶走。”

今天鄧名的坐艦上聚集着他從四川帶出來的全部銀行家。公債在湖廣的推銷活動還算順利,但是在江西就受到一些抵制。察覺到阻力出現後,鄧名沒有讓銀行家們立刻前往江南,而是返回軍中待命——如果鄧名不得不在江西發動一場戰爭,那他確實需要重新考慮對蔣國柱和張長庚說話的口氣。江西抵抗得越激烈,那就能爲南京和武昌贏得越多的談判籌碼。不過現在江西的麻煩順利解決,明軍完全沒有受到損失,那在江南推銷公債也是勢在必行,而且明軍對蔣國柱的口氣也可以變得更強硬。

“現在蔣國柱已經是孤立無援,他不用指望得到湖廣和江西的支援;而且湖廣和江西都忍氣吞聲地購買了我們的債券,他們會願意看到蔣國柱獨善其身麼?不,如果蔣國柱膽敢不買的話,湖廣、江西都會掏腰包支持我們去打蔣國柱,絕不肯看到蔣國柱享受了他們沒能享受到的好處。”唯一的問題是鄧名帶出來的第一批債券已經銷售光了,雖然已經派人趕回去命令熊蘭立刻加印,不過第二批戰爭公債恐怕還要一些時間才能運到前方:“我給你們一些授權,你們可以用我的名義賒賣給蔣國柱一些公債,等到第二批戰爭公債運到後,你們就可以領取不超過我授權數量的戰爭公債。”

“好的,國公。”銀行家們人人摩拳擦掌,恨不得翅生雙腋,立刻飛到江南去大幹一場。有帝國軍隊在背後撐腰,他們的推銷活動無往不利。而利潤更是驚人,在湖廣和江西轉悠了一圈,利潤是過去幾年在川西放貸子收益的十幾倍、幾十倍。

“好了。”看到銀行家人人士氣高昂,鄧名也很滿意,就請四川的金融鉅子們一起吃飯。飯桌上鄧名還提議大家討論一下推銷心得。他記得推銷術在前世也是很有名的一門學問,涉及到複雜的心理學。

“關鍵是加強帝國軍隊建設。”於佑明不假思索地說道。

“不錯,只要帝國軍隊強大,就沒有做不成的生意。”銀行家們紛紛叫好。他們中有幾個人是帝國議會的議員,不過他們之前對納稅數額比較關心,卻從來沒有操心過帝國政府是如何花這些稅金的。

餐桌上關於生意經的討論變得越來越熱烈,最後大家達成共識,那就是等返回四川后,一定要好好利用鄧名給的監督權,認真檢查軍費的使用情況。

“帝國政府有軍訓制度,爲了保持同秀才的戰鬥力,每過五天都有一天休息日,我認爲應該投入更多的錢,保證兵源的質量。”

“我認爲更重要的是常備軍規模,”另外一個人說道:“還有帝國軍隊的裝備。嗯,我決定了,以後凡是生產武器的商行來貸款,我都給他最低的利息。”

“我正在考慮投資辦一家武器商行,國公最需要的武器是什麼呢?大刀、盔甲、長槍還是火銃?”有人還向鄧名提出了問題。

“國公不是總說要良性循環嗎?我覺得,良性循環就是帝國軍隊跟在我們背後出門做生意,誰不和我們做買賣,就喊帝國軍隊去打他;等我們掙了錢,就回去幫助國公建立更強大的帝國軍隊。”在這些天的軟禁中,馮子銘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個人和國家利益的關係,在被張朝釋放並簽字同意國債代理權後,馮子銘深感他個人的利益是同帝國利益緊密相關的:“更強大的帝國軍隊能夠讓我們掙更多的錢——帝國軍隊越來越強大,我們的生意也就越來越好做。直到帝國軍隊傲視宇內,而我們出門做生意再也不用付錢,這就叫良性循環!”

馮子銘精闢的總結頓時引起一片喊好聲。

鄧名聞言微微一笑,銀行家們的反應讓他想起了葉天明和那些鹽商,他們也是急速地向帝國靠攏,很快就把帝國軍隊的利益當做頭等大事來考慮。而今天就在鄧名的眼前,四川的金融精英們也走上了這條路——在武昌的欠條風波中,銀行家於佑明扮演的還是拖後腿角色。

“如果這就是帝國主義者發展的必然趨勢的話,”鄧名在心裡琢磨着:“那就難怪帝國主義這個詞會在全球都是臭名昭著了,他們的終極目標居然是做買賣不花錢。”

……

接到馮子銘後,鄧名就下令艦隊掉頭,離開鄱陽湖返回長江。在明軍回師的時候,從南昌來的一支隊伍急匆匆地趕到。得知鄧名已經率兵逼近南昌後,張朝的反應和嶽州知府並無什麼不同。反正債券也買了,銀子也交付了,鄧名的人也沒有傷害,還簽署了公債認購合同,張朝的膽子壯了起來,同樣準備了舞獅、舞龍隊,還帶着鞭炮來迎接明軍。

見到鄧名就要離去,登船求見的南昌使者急忙挽留:“巡撫大人已經輕車簡隨向這裡趕來,敢請國公大人稍微停留一個時辰,巡撫大人希望能與國公一晤。”

“如果張巡撫這次沒有扣留我們的人,也沒有對我們的銀行家撒謊的話,我等一個時辰見上一面倒也無妨。”當着衛士和於佑明、馮子銘等人,鄧名大聲地拒絕了南昌使者的要求:“不過我來這裡就是爲了馮子銘他們幾個四川的同秀才,既然他們都安全回來了,我也沒有興趣多呆,下次有機會再說吧。”

在岸上的鑼鼓聲中,龐大的明軍艦隊掉頭向北,返回了董衛國鎮守的九江。明軍會在此地再次進行短暫停留,等待從上游陸續趕來的川軍和夔東軍;而銀行家們則再次離開軍隊,搶先一步向下游趕去。

在鄧名等候援兵的時候,四省剿鄧總理周培公也匆匆趕到了九江。

這次鄧名突然發起東征,大大出乎周培公的預料。明軍通過湖廣進入江西時,周培公正在淮安和漕運總督林起龍商議鄭成功去世後的東南局面。然後周培公就接到了如雪花一般送到淮安的急信,其中有蔣國柱的,也有張朝和董衛國的。南昌和南京的信中各有一封是關於撥款的,都同意在結賬前從自己的那一份裡緊急撥給張長庚十萬兩銀子;其餘的都是要求周培公這位“鄧名問題專家”立刻趕回長江一帶,處理當前面臨的大問題。周培公甚至還收到了張長庚的急信,不過在周培公匆忙返回時,湖廣的緊急召喚首先不見了下文;而在周培公趕到九江時,江西的事情看來也解決得差不多了。只有蔣國柱還在一個勁地催促周培公全力應對,一定要設法說服鄧名放棄向江南推銷公債的不合理要求。

“兩年不見,風采更勝往昔啊。”得知周培公風塵僕僕來到的消息,鄧名一直走到營地門口迎接。無論是張長庚還是董衛國,都沒有得到過這個待遇,更不用說張朝,想見鄧名一面都沒有機會。

第67節 守法(下)第17節 堅壁第9節 授權(上)第56節 突擊第19節 忠心(上)第55節 俘虜(上)第16節 家學第47節 情報(下)第1節 轉運第49節 坦承第26節 告狀第29節 解圍(下)第7節 北上第32節 奉節第30節 威壓(上)第30節 劍閣第60節 算盤(上)第25節 棄軍第32節 意外第47節 贖買(下)第25節 壓力(上)第19節 帝國第22節 殿下第57節 強弱第34節 動搖第10節 鎖喉(上)第33節 問策(下)第47節 證據(中)第60節 人心(上)第60節 爭奪(上)第6節 魯王第42節 送行第39節 嚮導(下)第4節 平衡第30節 三投第16節 甕中第35節 鞏固(上)第32節 血戰(上)第43節 風向(下)第36節 方向(上)第16節 攀談(上)第10節 決議(上)第38節 包抄第26節 兄弟(上)第33節 問策(上)第31節 佯攻(下)第32節 爭奪(上)第14節 應對第54節 授權第37節 干涉(下)第19節 忠心(上)第38節 買賣(上)第51節 晚宴第25節 投奔(中)第48節 融洽(上)第22節 突破(下)第61節 未來第51節 保衛(下)第36節 修路第31節 佯攻(上)第45節 顏面第32節 突圍第55節 死地第50節 挫折第2節 軟硬(下)第59節 魔鬼(下)第22節 退讓(下)第41節 占卜第6節 親征(下)第50節 債券(下)第64節 平息(下)第57節 分贓(上)第24節 掠奪第16節 甕中第59節 魔鬼(上)第36節 否決第19節 帝國第37節 干涉(下)第47節 矛盾第18節 詔書(下)第42節 送行第5節 協作(上)第52節 往事(下)第31節 佯攻(上)第43節 鷹派第37節 干涉(上)第22節 退讓(下)第46節 計劃第3節 上風第22節 搶攻(下)第24節 內憂(下)第48節 潛逃第52節 登陸(上)第3節 上風第12節 強渡(下)第45節 移民第14節 彈盡(上)第51節 晚宴第9節 授權(下)第32節 才能(上)
第67節 守法(下)第17節 堅壁第9節 授權(上)第56節 突擊第19節 忠心(上)第55節 俘虜(上)第16節 家學第47節 情報(下)第1節 轉運第49節 坦承第26節 告狀第29節 解圍(下)第7節 北上第32節 奉節第30節 威壓(上)第30節 劍閣第60節 算盤(上)第25節 棄軍第32節 意外第47節 贖買(下)第25節 壓力(上)第19節 帝國第22節 殿下第57節 強弱第34節 動搖第10節 鎖喉(上)第33節 問策(下)第47節 證據(中)第60節 人心(上)第60節 爭奪(上)第6節 魯王第42節 送行第39節 嚮導(下)第4節 平衡第30節 三投第16節 甕中第35節 鞏固(上)第32節 血戰(上)第43節 風向(下)第36節 方向(上)第16節 攀談(上)第10節 決議(上)第38節 包抄第26節 兄弟(上)第33節 問策(上)第31節 佯攻(下)第32節 爭奪(上)第14節 應對第54節 授權第37節 干涉(下)第19節 忠心(上)第38節 買賣(上)第51節 晚宴第25節 投奔(中)第48節 融洽(上)第22節 突破(下)第61節 未來第51節 保衛(下)第36節 修路第31節 佯攻(上)第45節 顏面第32節 突圍第55節 死地第50節 挫折第2節 軟硬(下)第59節 魔鬼(下)第22節 退讓(下)第41節 占卜第6節 親征(下)第50節 債券(下)第64節 平息(下)第57節 分贓(上)第24節 掠奪第16節 甕中第59節 魔鬼(上)第36節 否決第19節 帝國第37節 干涉(下)第47節 矛盾第18節 詔書(下)第42節 送行第5節 協作(上)第52節 往事(下)第31節 佯攻(上)第43節 鷹派第37節 干涉(上)第22節 退讓(下)第46節 計劃第3節 上風第22節 搶攻(下)第24節 內憂(下)第48節 潛逃第52節 登陸(上)第3節 上風第12節 強渡(下)第45節 移民第14節 彈盡(上)第51節 晚宴第9節 授權(下)第32節 才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