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登陸(上)

九月二十八曰,濟南。

現任山東總督乃是祖澤溥,他的父親就是統帥關寧鐵騎的名將祖大壽。曾經的大明左都督祖澤溥跟隨父親在錦州吃光了滿城百姓後,義無反顧地投降了皇太極,成爲了一名旗人。崇禎十七年跟隨多爾袞入關與闖軍作戰,被任命爲一等御前侍衛,成爲了滿清皇家的近臣,去年上任山東總督。

抵達山東後,祖澤溥就一門心思從事禁海,渤海內側的登州、萊州府的百姓也不能倖免。祖澤溥張貼告示,稱皇上愛護百姓,爲了防止他們被賊人洗劫,所以要他們遷入內地安全的地區。並定下了三曰的期限,但凡逾期者官兵格殺勿論。到於七起義的時候,山東沿海二十里內已經沒有活人。

在起義軍乍起的時候,祖澤溥對於七等心存幻想的首領採用懷柔政策,集中力量打擊圍攻縣城的各股義軍,然後又跟着康親王一起全力圍攻棲霞。眼看用不了多久就能消滅於七了,但江南突然遇到川軍的攻擊,清軍主力南移,祖澤溥也回到濟南坐鎮,負責供應南下大軍的糧秣。

雖然朝廷主力都去了南面,但山東綠營還是留下了不少兵丁,繼續圍困於七等逃入山寨的起義軍,而且李國英的六百標營也留下了三成,交給祖澤溥指揮。在之前的戰鬥中,川陝騎兵表現得相當出色,遊弋在官道上見人就殺,徹底切斷了義軍的通訊聯絡,讓分佈在膠東的各路義軍變成互不相連的孤軍。不過祖澤溥最近惦記着把這二百騎兵還給李國英,因爲山東義軍已經基本失去抵抗能力,他不願意李國英的人繼續在山東分他的功勞了。

作爲一省總督,而且是比李國英還要讓滿洲太君放心的乾兒子,祖澤溥也有一千甲騎的標營編制。祖總督的標營軍官職位大部分用來安置他的故舊了,山東這裡遠離前線,沒有太大的軍事壓力,正好大夥都是關寧鐵騎出身,統帥騎兵也算是熟門熟路。

山東提標的軍官也和總督衙門一個鼻孔出氣,極力主張趕快把川陝綠營轟走。川陝綠營不但戰鬥力強勁,讓山東綠營有些顏面無光,而且軍紀也比山東綠營要好得多,開始的時候竟然不屠殺百姓、殲銀擄掠,簡直就是不給山東綠營面子。

對於川陝綠營的軍紀,不光是祖澤溥感到驚奇,就是康親王和遏必隆也都刮目相看,認爲李國英治軍甚嚴,麾下騎士不會因爲貪圖民財而忘記自己肩負的軍事任務。李國英對此也自吹自擂了一番,他不能說這是被鄧名給扳過來的。其實他標營裡的軍官好多都是用牛贖回來的,後來補充進標營的不少人也都是在鄧名的戰俘營呆過的,甚至有進去過兩次的。經過在戰俘營裡明軍的宣傳教育,川陝綠營都知道如果留下惡名,以後就是得到釋放券或優惠券也難逃活命。這些人與川軍打了兩年交道,形成了心理負擔,到了山東也沒變過來,所以對百姓和義軍戰俘都相對比較好。

很久以後川陝綠營纔回過味來,這是山東不是四川,碰不上鄧名那個魔頭,不過這個時候李國英已經吹完法螺了,只好繼續裝下去。再者道路周圍的百姓都被山東綠營和中央軍搶光了,川陝綠營也沒有了劫掠目標,不等他們攻破於七的山寨進去大殺大搶,就又接到了南下的命令,就此遠離了山東居民。

這次祖澤溥的表現得到了清廷的讚賞,認爲他當差得力,應對得很不錯,有風聲說等他在山東總督的職務上再歷練幾年後,會放他去江南當差。

江南肯定比山東富庶,而且天高皇帝遠,中飽私囊也要容易得多,祖澤溥對此自然是充滿了期待。不過祖澤溥同樣知道,朝廷動這個心思的另一個原因乃是因爲他是堅定的鷹派,主張對四川、閩浙和雲南採用不妥協的強硬態度,比起那些已經被鄧名嚇得腿軟的東南督撫,祖澤溥這種硬漢顯然更受朝廷青睞。

漕運被劫後,祖澤溥就力主殺掉林啓龍以謝天下,更質問那些爲林啓龍說情的人究竟把朝廷大法視爲何物?最近聽到朝廷有與鄧名議和或者說招撫他的風聲後,祖硬漢逆風而上,堅決表示反對。和漕運被劫後的表態一樣,朝廷雖然沒有聽從祖澤溥的意見,但是批覆中表現出了明顯的讚賞之意。見山東總督如此激動,泣血上奏表示與川賊不共戴天,清廷還專程派人來安撫他,表示祖澤溥的忠心朝廷是知道的,他父子兩代和朝廷的交情也不會被遺忘,不過現在就算招撫鄧名,也是朝廷的大戰略,山東總督就是不理解也要服從。

就在這次安撫中,來使透露出了可能會讓祖澤溥去江南某個省出任總督的意思。如果到了南方,勢必要肩負起和川軍、閩軍或者浙軍交戰的責任來,祖澤溥明白這是機遇也是挑戰,所以打算利用於七的亂事把他的標營好好鍛鍊一下。

山東總督如果南下,標營的人當然不可能都帶走,但祖澤溥從中選拔一批人朝廷也不會反對,聽說幾年後有跟着總督大人去江南發財的機會,山東總督標營的軍官一個個也都摩拳擦掌,表示會全力練兵,重現關寧鐵騎的雄風——所有人都知道,要想獲得一個伴隨祖總督南下的名額,就要讓總督大人覺得有用。

“總督大人,”一個幕僚臉上帶着迷惑進門報告:“萊州府的塘報,已經遲了兩天了。”

“有這等事?”祖澤溥聽說後皺起了眉頭。山東的驛站系統主要是爲了南北貫通和運河上的漕運服務,而通向膠東半島的驛道只有一條,就是從濟南向東經過青州府、萊州府到登州府。幾個月前膠東大亂的時候,驛道的通訊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也只是影響而已,義軍一直沒有把驛道當做主要攻擊目標。所以,即使是在最緊張的時候,祖澤溥也能通過驛站了解最東段的登州府的情況,並指導地方官哄騙猶豫不決的起義軍領袖。

自從起義軍逃進山中後,通往登州的驛道就一直暢通無阻,現在這個季節也不可能出現大雨封路的情況,這就由不得山東總督衙門感到奇怪。

“難道是那些賊人膽子又大了,居然敢下山了?”祖澤溥琢磨了一會兒,認爲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姓很小,而且於七等人都被困在山寨中,既然沒有包圍圈被突破的消息,那也就不存在衝出來切斷驛道的可能。

不過若不是有人搗亂,驛站的人怎麼敢耽擱消息?不用說遲兩天,就是晚一天都會有人爲此人頭落地的;如果說是登州府忘記發塘報更是不可能,這是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何況就算登州有事忘記了,難道萊州也會跟着一起忘嗎?

派了兩隊人去催問之後,山東總督滿腹狐疑地睡覺去了。

第二天早上塘報依舊沒有到,但卻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青州府報告有人攻擊了驛道,而且通過清軍的通訊系統散發檄文,稱大明保國公鄧名已經統帥十萬大軍在萊州府登陸,號召山東義士響應,合兵一處先取濟南,然後直搗燕京。

“哈哈,哈哈哈。”聽說了檄文的內容後,祖總督不驚反喜,大笑道:“果然是亂賊餘黨在作怪,不過他們這是在虛張聲勢,垂死掙扎罷了。”

年輕的時候,祖澤溥曾經在寧遠、覺華見過船隻裝卸,雖然有港口設施,但米豆都要通過小船一點點運上岸,幾萬人一個月的糧秣要搬運好幾天。要想運到前線,還需要大量本地的牲畜和輔兵擔任主力。這封檄文上稱鄧名帶着十萬大軍登陸,祖澤溥認爲,沒有個十天半個月,這十萬人都登不上山東的海岸。而且荒郊野外也沒有任何港口設施,沒有人力、畜力供明軍所用,就算明軍能把糧食搬上岸,也沒法跟隨部隊前進,除非明軍能夠自帶十萬大軍所需的牲口、車輛。可是等這些東西都運下船,蓋好存儲的倉庫,然後開闢出能供大軍和車輛通行的道路連接到山東的道路系統,一、兩個月都算是快的。

“就是一些漏網的黨羽,想攪亂視聽,製造恐慌。”這麼荒謬的檄文,祖澤溥當然不會上報,也不會分發給治下的府縣擾亂人心。他命令青州府立刻派出一隊綠營,把攻擊驛站系統的賊人消滅,恢復驛站的交通。

祖澤溥估計,現在落入起義軍的驛站大概也就是一、兩座,而盤踞其中的頂多也就是幾百個江湖賊子,讓青州府派出三百批甲就能把他們統統打垮。

對祖澤溥來說,這不過是小事一樁,他有很多更重要的工作需要關注。比如供應徐州的大軍,還有沿着運河調動的援軍也需要補給和控制軍紀的督戰隊。發出了給青州府的命令後,祖澤溥沒過一會兒就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後。當天傍晚,他已經把這封檄文忘得一乾二淨了。

第33節 固執第21節 追兵第55節 混戰第60節 管轄第44節 失蹤第60節 算盤(下)第56節 推測第29節 計謀第29節 搏鬥(下)第32節 意外第5節 重整(上)第35節 請客(下)第30節 變化(上)第10節 麻將第33節 問策(上)第31節 大敵(上)第32節 突圍第42節 反擊第44節 條約(下)第5節 隔閡第13節 試探(下)第15節 戰象(上)第3節 援軍第49節 擴張(下)第45節 顏面第59節 細作第49節 風氣(下)第37節 干涉(上)第33節 孤注(上)第42節 艱苦(上)第5節 隔閡第46節 計劃第13節 試探(上)第61節 未來第42節 反擊第17節 政策(下)第24節 內憂(上)第24節 內憂(下)第18節 恐怖(上)第60節 爭奪(下)第45節 南下第4節 國民(上)第25節 駭浪(下)第60節 戰俘第32節 才能(上)第7節 仲裁(上)第8節 信用第39節 衝突(下)第26節 生意(上)第21節 闖關第60節 烽火第29節 搏鬥(上)第46節 脫逃(下)第2節 目標(上)第49節 敗像第55節 混戰第46節 接觸第31節 呆仗(下)第47節 情報(下)第30節 大敵(下)第29節 解圍(下)第5節 退兵第21節 受降第22節 風起(下)第8節 紛亂第9節 海權第48節 潛逃第26節 判斷(下)第46節 接觸第12節 調整(下)第24節 怒潮(下)第26節 反覆第51節 夢想(中)第3節 援軍第55節 報紙(上)第9節 問話(上)第26節 佈防第32節 血戰(上)第47節 獎勵第37節 干涉(下)第1節 誤會(上)第55節 敵意第25節 駭浪(上)第33節 固執第11節 劫營(下)第31節 呆仗(上)第27節 憧憬第37節 干涉(下)第43節 風向(上)第1節 精明(下)第40節 擁立第13節 債務第34節 糊塗(下)第42節 中立(上)第47節 自救第5節 隔閡第58節 斷後(上)第37節 軍火第13節 提督第39節 王佐(下)
第33節 固執第21節 追兵第55節 混戰第60節 管轄第44節 失蹤第60節 算盤(下)第56節 推測第29節 計謀第29節 搏鬥(下)第32節 意外第5節 重整(上)第35節 請客(下)第30節 變化(上)第10節 麻將第33節 問策(上)第31節 大敵(上)第32節 突圍第42節 反擊第44節 條約(下)第5節 隔閡第13節 試探(下)第15節 戰象(上)第3節 援軍第49節 擴張(下)第45節 顏面第59節 細作第49節 風氣(下)第37節 干涉(上)第33節 孤注(上)第42節 艱苦(上)第5節 隔閡第46節 計劃第13節 試探(上)第61節 未來第42節 反擊第17節 政策(下)第24節 內憂(上)第24節 內憂(下)第18節 恐怖(上)第60節 爭奪(下)第45節 南下第4節 國民(上)第25節 駭浪(下)第60節 戰俘第32節 才能(上)第7節 仲裁(上)第8節 信用第39節 衝突(下)第26節 生意(上)第21節 闖關第60節 烽火第29節 搏鬥(上)第46節 脫逃(下)第2節 目標(上)第49節 敗像第55節 混戰第46節 接觸第31節 呆仗(下)第47節 情報(下)第30節 大敵(下)第29節 解圍(下)第5節 退兵第21節 受降第22節 風起(下)第8節 紛亂第9節 海權第48節 潛逃第26節 判斷(下)第46節 接觸第12節 調整(下)第24節 怒潮(下)第26節 反覆第51節 夢想(中)第3節 援軍第55節 報紙(上)第9節 問話(上)第26節 佈防第32節 血戰(上)第47節 獎勵第37節 干涉(下)第1節 誤會(上)第55節 敵意第25節 駭浪(上)第33節 固執第11節 劫營(下)第31節 呆仗(上)第27節 憧憬第37節 干涉(下)第43節 風向(上)第1節 精明(下)第40節 擁立第13節 債務第34節 糊塗(下)第42節 中立(上)第47節 自救第5節 隔閡第58節 斷後(上)第37節 軍火第13節 提督第39節 王佐(下)